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2021-01-09 陽陽說畫

《溪山行旅圖》軸,宋,範寬繪,絹本,淺設色,縱206.3cm,橫103.3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右上角上有明末書法家董其昌用楷體工整寫就的"北宋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十個字,在畫幅的右下樹蔭草葉間有"範寬"字題款,因而被確認為範寬真跡。

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巖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洩而下,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巖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範寬」二字款。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稱其「宋畫第一」。

徐悲鴻在世時曾高度評價此畫:「中國所有之寶,吾所最傾倒者,則為範中立《溪山行旅圖》,大氣磅礴,沉雄高古,誠闢易萬人之作。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佔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範寬(生卒年不詳),生於五代末,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年)尚在,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範寬原名中正,字中立,因其習性溫緩,世人謂之「寬」,遂以範寬名世。善繪山水,在師法荊浩、李成筆墨的基礎上,飽覽所居之地終南、華山等處煙霞雲壑,形成構圖飽滿、落筆蒼健的藝術風貌。宋人將他與同時代的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等。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古畫珍品欣賞〗元代部分二(原圖免費發放)
    幅上方錢惟善(14世紀)的題語中有雲,範寬(約950-1031間)所作的寒山雪色,允為畫中第一,尤其布局結構,更是後人難以迄及。《宣和畫譜》也著錄範寬曾作〈雪景寒林〉、〈雪峰圖〉等。此作筆法雖不似範寬,但猶不失北宋全景式山水的餘韻。元 盛懋 畫雪景151cmX56.9cm 局部▼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玉白菜五花肉都排不上號,珍貴藏品來了解一下
    為了安置這些國之瑰寶, 臺灣 當局特地建造了一座「新故宮」。臺北 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11月建成開幕,依山而建,主體建築有四層,仿造 中國 傳統宮殿式建築,米黃色的基座與周圍的漢 白玉 欄杆相映生輝,最高處是一座閣樓,紅簷綠瓦,極富傳統色彩;院前廣場聳立著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頗具 中國 古典建築之美。
  • 近日,周文矩梁楷之作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
    據悉, 傳五代南唐的周文矩 《畫明皇會棋圖》卷、馬遠《小品》冊、梁楷 《東籬高士圖》軸等書畫史名跡7月10日起開始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 這一名為「筆歌墨舞——臺北故宮繪畫導賞」的展覽共選取從五代南唐至清代的三十件書畫作品,涵蓋人物、花鳥、山水等題材,展期持續至9月23日。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農曆新年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於華表廊道階梯,以院藏「鳥譜」為主題設置了春節應景的地貼,期待觀眾於年節期間走春遊臺北故宮時,能感受到鳥語花香的氣息。同時,新年之際,正在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展出的「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等,臺中院區的「新媒體藝術展」都值得期待。
  • 故宮六百年鑑賞⑰|歷代名跡裡的大暑清涼:槐蔭、高臥與山居
    宋 《柳蔭高士圖》(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 《柳蔭高士圖》宋人 《柳蔭高士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為一棵古柳樹,樹幹虯曲剛勁,枝葉繁茂。樹下一翁,美髯飄忽,袒胸露腹,頭戴葛巾,赤足席地而坐。坐前有一幅展開的手卷,酒樽滿盈,淺斟輕酌。
  • 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黃筌黃居寀崔白崔愨筆下的「來禽圖」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發布會獲悉,在2019年元旦假期開始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包括「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筆墨見真章—歷代書法選萃」、「看畫.讀畫—歷代名跡選萃」、「受贈名品展——廣東繪畫選萃」四個展覽。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丨董其昌晚年草書神品《呂仙詩卷》
    明代 董其昌書法 呂仙詩卷,紙本24.8×292.2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相傳北宋熙寧(1068-1077)中,呂洞賓前往拜訪湖州東林山的沉東老,飲醉後以石榴皮書此詩於壁上,七年後蘇軾前往拜訪,沉東老雖已故三年,仍和詩三首以記之。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翠玉白菜」,「肉形石」,「清明上河圖」是印象最深刻的幾個。著名藏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 臺北故宮博物院,可愛孩兒枕,沒忍住偷拍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叫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在望,國民政府命令挑選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至1949年2月,共有2972箱文物,運抵臺灣。臺灣1962年開始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1965年夏天落成,從大陸運到臺灣的文物,幾經周轉,終於妥善保存。
  • 抱走這些臺北故宮珍藏,新年大橘大利
    這一經典後來被宋太宗寫在了書法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宋太宗《晏子帖》,見於宋拓《至道御書法帖》,記錄的便是晏子的這個故事。▼宋太宗 晏子帖 冊頁(宋拓至道御書法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 蘇軾 楚頌帖頁(經訓堂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書畫冊頁《娛目賞心冊》,故宮博物院藏 清人書畫《娛目賞心冊》
  • 臺北故宮裡的「麗人行」,唐宋仕女畫作10月集結「她」特展
    從傳唐代張萱 《明皇合樂圖》、周昉 《內人雙陸圖》到宋代李公麟《麗人行》、錢選 《招涼仕女》,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公布了即將於10月初開幕的特展「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的展件清單。澎湃新聞獲悉,此次特展按照主題及年代,選展七十一組件書畫精品,在內容上將分為「群芳競秀」與「女史流芳」兩大單元。
  • 乾隆嗜玉成癖:故宮博物院藏玉一半是他所藏
    乾隆皇帝對玉極度喜愛,他對中國玉器史的貢獻也是很大的,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乾隆時玉雕藝術達到頂峰玉,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6000—前5000年)晚期即有玉制工具。由玉工具發展而來的玉器,至殷商時代已大量製作成禮儀用具和各種配飾。遠古社會,玉被視為神物,巫以玉事神,上可通天,下治族群。
  • 臺北故宮傳世珍藏:皇帝的鏡子——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特展【多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開展
    八大山人貓石花卉圖卷國際在線消息(記者丁旭):「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5月拉開帷幕,集中展出「清初四僧」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的典型書畫作品。展覽將持續至6月28日,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部分文物運存臺中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等六大單元,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史資料室集藏的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當時文物被運的舊照史料,呈現故宮文物流離中被運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與往事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