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旗下深度資訊平臺「全現在」專稿,無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 | 高敏
編輯 | 王曉
退役四年後,14歲的導盲犬紡雲和塔章終於找到了領養家庭。2020年8月20日,雲南而行工作犬訓練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辦公室主任朱君在其朋友圈公布了這一消息。
14歲的拉布拉多,已經是高齡犬了,相當於人類的70多歲。從兩歲開始,這兩隻導盲犬作為盲人的「眼睛」工作了8年。退役後,它們輾轉回到導盲犬學校生活至今。
儘管身體還算健康,但也難免現出老態——大部分時間都趴在地上休息;起身時慢慢悠悠,早已沒有了從前聽到指令後的快速反應;眼睛裡的分泌物也多了起來。退役生活就在吃吃睡睡,和比過去次數更多的遛彎中度過。即使它們運動量大不如前,天熱時,走四五百米就開始喘。
直到最近「上海退役4年導盲犬苦等領養」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紡雲和塔章才找到了領養家庭。
朱君的手機被打爆了,從早上一直響到晚上九點多。他三天內接到不下300通電話,至少250條簡訊,微信新加了二三百人,「都是想要領養紡雲和塔章的」。
經過篩選,兩隻退役導盲犬終於確定了領養家庭。8月30日上午10點,在交接儀式後,它們被領養家庭帶回新家。
對導盲犬來說,退役4年無人領養的情況並不多見。據《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年報導,中國視障群體已經超過1700萬。但是,「導盲犬的數量只有200多隻,從比例上看,導盲犬比大熊貓都稀缺」,大連導盲犬培訓基地創始人王靖宇告訴全現在,「都是寄養家庭、使用者和訓導員搶著(給導盲犬)養老。」褪去工作犬的屬性,退役後的導盲犬,也的確比寵物狗需要更多陪伴和照顧。
無人領養
紡雲和塔章都出生於2006年11月。作為性情溫順的拉布拉多犬,經過專業訓練後,它們從2008年起,成為上海首批正式上崗的導盲犬成員,開始為視障人士服務。
據上觀新聞報導,紡雲的上一任使用者是一位盲人按摩師。從2011年開始,紡云為其服務了5年,此後,紡雲體力開始大不如前,「走一段路就氣喘籲籲」。國際導盲犬聯盟規定,導盲犬滿10歲退役。考慮到各種因素,紡雲在2016年退役。而塔章也由於使用者家庭原因,只得回到學校。
此後,紡雲和塔章在導盲犬學校度過了4年退休生活。朱君向全現在介紹,上海2008年首批上崗的10餘條導盲犬,目前已經全部退役。退役後的導盲犬大多被原來的使用者或者使用者親屬領養,部分已經去世,只有紡雲和塔章還留在學校。
紡雲和塔章(受訪者提供)
朱君所在的雲南而行工作犬訓練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於2018年通過招投標,獲得了上海市殘疾人輔助器具資源中心授權,接手了上海導盲犬訓練和管理的工作,也接收了此前正在服役和已經退役的導盲犬。
按照慣例,預備幼犬出生後要先送到寄養家庭中生活到一歲,學習與人相處,以及適應社會,學校會對它們進行跟蹤考察,一年後如果合格,方可接受正式訓練——一般來說,在訓練時,會特地讓訓導員交換著幼犬訓練,這是為了淡化主人意識,讓它們更容易重新適應新的使用者。而退役的導盲犬也通常會回到專業訓練前的寄養家庭,或者留在使用者身邊,由使用者或其親屬養老。
如果使用者家庭無法照顧,導盲犬會回到學校,由學校面向社會招募領養者,或在學校養老。
由於機構交接,紡雲的寄養家庭沒能聯繫到。2019年,它被短暫領養過近大半年時間,後因為領養者妻子懷孕,無法同時照顧一隻老年犬,最終又回到了基地。而塔章此前則沒有寄養家庭。朱君所在機構曾公開招募過領養者,但這並不容易。
紡雲和塔章的領養難題主要由於年紀已大。中大型犬通常可以活到十四五歲,這就意味著「一兩年後它們就可能會去世」,朱君告訴全現在,年齡問題佔勸退領養者原因的三成左右。
過去兩年,朱君及同事們時常在朋友圈發布領養招募信息,但朋友圈宣傳有限,能接觸到的多為上班族,「退役導盲犬比普通犬需要更多的陪伴時間,上班族白天沒時間陪狗,不如留在學校,我們還有更多時間照顧」。也因此,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它們在學校養老也完全沒有問題,」朱君說,「只是導盲犬之前一直在家庭環境中工作生活,希望它們能在家庭環境中走完一生。」
這次的事件是偶然促成的。朋友在學校犬舍看到了紡雲和塔章兩條老狗,提出找媒體朋友幫忙發布,「沒想到上了熱搜」。作為聯繫人的朱君,被全國各地要求領養的信息「轟炸」,甚至有烏魯木齊的家庭提出開車來上海接狗回去。
不過,為了退役導盲犬的權益保障和機構後續回訪,他們對領養家庭提出了比較「苛刻」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上海有房產或定居上海,不會在領養期間搬家。此外,還需要滿足有一定的養狗經驗,最好有照顧年邁犬只的經歷等。
經過篩選,他們最終選定了兩個合適的領養家庭,「條件都不錯,也都承諾了不會棄養。」朱君說。
誰來為退役導盲犬養老
其實,紡雲和塔章的情況在國內並不多見。
成立於2006年的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是國內首家導盲犬培訓機構,全國絕大多數導盲犬均出自這裡。在寄養家庭過完一年肆意玩耍的日子後,它們即被送入基地,接受著嚴苛的訓練。在這裡,它們需要學會憋尿和抗餓,還要面臨70%的淘汰率。
服從性和集中力對導盲犬來說是最難的。它們需要服從各種口令,判斷什麼時候停下來或過馬路,同時保證不受外界人、聲音和食物幹擾。 它們還需要有自我意識,要自己判斷路況,考慮用什麼方式過去,而不是只服從於一個口令。
最初的考核包括聲響測試——訓導師向天上開槍,被巨聲驚嚇,且長時間無法平靜的狗會被淘汰;奇裝異服測驗——如果狗無法接受著裝奇怪的人,也會被淘汰。性格太急或太慢的,太活潑的,攻擊性太強的,有壞習慣的,通通不行。經過了前期的一系列篩選,合格的狗才能進行正式的導盲犬訓練。
合格的導盲犬在與服務對象配對後,會進行一個月的共同學習,當配合足夠默契後,導盲犬便正式上崗。
大連導盲犬基地創始人王靖宇向全現在介紹,截至目前,該基地共培訓出了210多隻導盲犬,其中已經有50多隻退役。儘管基地規定退役導盲犬優先選擇寄養家庭養老,退役後的導盲犬卻大多留在盲人或者其親屬鄰居家繼續生活,「很少有能回來的,盲人養出感情了,都當自己家孩子一樣了。」
王靖宇家曾是十幾隻導盲犬的寄養家庭,但他至今沒有等到一隻退役導盲犬回歸。不久前,導盲犬柯林從烏蘭察布退役回家,不到一周,它服務對象的親屬就打來電話表示不舍,王靖宇只得把狗又送回去。
曾經為盲人調音師陳燕服務7年8個月的導盲犬珍妮在2018年12月退役後,就曾面臨著它的三個主人——使用者、寄養家庭以及訓導員的「爭奪」。
陳燕向全現在回憶,當時,為了獲得「養老權」,三人分別站在不同方向喊珍妮,她選哪邊就跟誰養老。結果珍妮很聰明,圍著三個人轉圈,誰也沒選。」最終,由珍妮的校長王靖宇做決定,珍妮回到寄養家庭養老。「寄養家庭條件更好,他們退休了,可以陪珍妮,住別墅也更方便養狗,而我是盲人,照顧它確實相對困難一些。」陳燕回憶道。
殘障人士自主生活能力培訓師連勤則並不贊成盲人為退役導盲犬養老。在她看來,需要導盲犬的往往是需要每天去固定地點上班的盲人,導盲犬跟寵物狗相比,更需要人的陪伴。寵物狗在主人上班的時候習慣了在家裡等待,而導盲犬一輩子都跟人一起,一旦導盲犬退休,本來要每天出門工作的盲人就無法全天陪伴。
她也擔心盲人原本的生理缺陷——即便再細心,他們可能也會更晚發現狗生病等異狀。
連勤的導盲犬Candie 2008年來自美國,是第一隻在中國服役的具有國際資質的導盲犬。它是一隻白色的拉布拉多,和《導盲犬小Q》裡的小Q很像,頗有公眾知名度,還演過電影。
到了2018年,出門前,Candie變得磨磨蹭蹭——打個哈欠,前蹲後撅伸個大懶腰,再慢悠悠走向主人,連勤意識到,它該退休了。恰好自己也在2018年退休,「反正我也不用再每天出門,乾脆Candie就跟我一起退休算了。」
當時美國已經有104個家庭申請領養Candie,連勤決定,把它送到自家家庭醫生處養老,因為對方與自己和Candie熟識,生活條件相當不錯,曾為一隻退役犬養老到15歲去世。
但由於Candie是國內第一隻具有國際資質的導盲犬,有不小的公眾影響力,被輿論認為「應該留在中國養老」,連勤不得不放棄了送Candie回美國的念想,自己在家給它養老。
除了以上幾種途徑,國外也有專門的導盲犬養老機構。據報導,日本北海道導盲犬協會早在1978年就在札幌開設了一家導盲犬養老院,已經有超過200隻導盲犬在那裡度過晚年。
做回一隻純粹的狗
導盲犬的退休生活,用連勤的話說,就是「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吃了玩,玩了睡,當大寵養著。」
剛退役的時候,不用再戴著導盲鞍出去工作,導盲犬會「夾著尾巴」感到低落,但基本兩周就可以適應了。不過,由於工作犬特性,比起普通寵物狗,收養退役導盲犬有不少要注意的地方。
在健康方面,導盲犬受到的損傷較普通寵物犬會更多一些,需要更多關注和檢查。由於工作時需要佩戴導盲鞍,長時間在外行走,導盲犬關節和皮膚損傷會更多,導盲鞍長期接觸的胳膊肘、腋下以及胸口的毛會變少,更容易得皮膚病,吸入的汽車尾氣也更多。
Candie剛退休時,被查出患有肝臟腫瘤和白內障,好在發現及時。後來做了手術,切了半邊肝臟,一隻眼睛也看不見了。這讓連勤更加堅信,自己每半年帶Candie做體檢以及退休的決定,都是對的。
相比寵物犬,導盲犬的大半生都和人一起工作,同進同出,作息、排便、吃飯都有既定規律。如此一來,退役後的它們比寵物犬更需要陪伴,這也是退役導盲犬領養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保證細心陪伴和規律生活外,對導盲犬便可以「放縱、溺愛一些」了。
為保證工作中不被分心和誘惑,在訓練和工作中的導盲犬往往食譜單一,不被允許吃零食,甚至整個訓練過程中都不能用食物來進行獎勵。
紡雲和塔章剛退役時,看到食物的第一反應還是坐下來安靜等待,收到吃飯的指令才去吃,「放任久了」之後,它們才放鬆下來,會像普通的狗一樣立刻衝向食物。愛心人士送來的狗零食,也都餵給它們吃——這是在役和在訓導盲犬不能吃的。
上海導盲犬學校訓犬時,每天早晚會帶導盲犬出去排便一次,但退役犬在中午也會被帶出去,有時還會一天遛三四次。朱君向全現在解釋,這是因為工作中的導盲犬要學會憋尿,但退役後得特地多帶出去遛,不然它們還是會習慣性憋尿,而這已經沒必要,且隨著身體機能下降和肌肉鬆弛,它們需要更多次排洩。
受新冠疫情影響,陳燕大半年沒有見珍妮了。7月16日是珍妮的11歲生日,6月北京一解封,她就趕去大連,給珍妮提前過了生日。她用肉和玉米面蒸了肉餅,澆上酸奶,再用一圈黃瓜和胡蘿蔔片做點綴,給珍妮做了「生日蛋糕」,供它慢悠悠地享用了一頓。
它越來越接近一隻純粹的狗了。陳燕每次喊「珍妮」,它便晃著越來越肥的身子,搖著尾巴,一路蹦到她懷裡,邊拱邊哼唧;還會可勁兒玩球,追著新的導盲犬萌萌滿院子跑——那是它當導盲犬的日子裡,從來不會去做的事。
————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