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北京創業記:要讓各行各業都更有尊嚴

2020-12-01 和訊

【同期】徐韜臺灣創業青年

我是徐韜,1993年在臺灣臺北出生,現在在北京已經創業三年多了。

【同期】徐韜 臺灣創業青年

我們要做的就是為自由職業者服務的一個平臺,所有僱主當他今天需要人的時候,他直接在APP上預約人,然後當天人就能夠到直接自動地打卡,自動開始工作,自動結算薪資,然後人就離開。

實際上現在我們在做的是藍領,或者說灰領工作者為主,服務員、洗碗工、收銀員、理貨員,大家會認為這些行業相對低端。我如何改變社會形象,如何改變大家對這個行業的印象,這也是我的工作之一。我要讓社會各行各業都更有尊嚴,都更體面。

【字幕】四五年前,在臺灣讀新聞系本科的徐韜在課堂上,分享了自己做的一個幫公益組織和志願者進行匹配的創業項目。來自大陸的交換生鮑冠宇對他說,這個模式可以做成服務企業的商業項目。到大陸創業的種子自此開始萌芽。

【同期】鮑冠宇 徐韜合伙人

我去臺灣讀書的時候,我就刻意地去留意了一些臺灣青年。我就發現臺灣青年和大陸青年實際上真是存在各自的優勢。因為整個教育方式不同,包括可能生活環境也不一樣,所以說他會了解到很多一些我們了解不到的一個東西,或者不去那麼去思考的點。我們有的思考點他們也不具備。

他其實能選擇比較多,包括去美國去日本,他最終選擇了大陸。當時我問過他,他說未來的市場就是大陸,沒有其他的市場會比大陸市場更大。

【字幕】2017年,徐韜往返大陸好幾趟,確定項目可行性後,當年8月和鮑冠宇在北京清華科技園註冊了公司。2018年,徐韜把家搬到了北京。

【同期】徐韜 臺灣創業青年

我們最開始階段專攻學生群體,當時速度很快,大量招募業務人員,整個b端c端也就是商戶這一端,還有工作人員增加速度都特別地快,那時候覺得說創業太容易了,後來發現我們太單純了,為什麼?因為期中期末考結果學生就不工作了,這些餐飲店的用戶打過來罵我們,罵說你們答應我們要做到的事,人要到,怎麼人都不見了。

遇到這樣困難之後,我們才修正我們的業務模型,我們跟所有的用戶道歉,暫停服務。2019年的大概9月10月的時間,我們終於找到現在新的模式,以商圈為基礎,然後不同的時間段,然後工作者全職這樣互相的匹配的模式。

【同期】餐飲企業工作人員

你看12點開始,咱們到2點就是我們餐飲的一個高峰,如果說他們來幫個忙的話,我說我覺得我們特別歡迎。

【字幕】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餐飲業歇業,徐韜和鮑冠宇的業務也被迫「停機」。

【同期】徐韜 臺灣創業青年

因為我們客戶基本上都是餐飲行業,超市、超商還有酒店,但是撐下去之後,我們現在重新開始運營的時候,重新打市場。

【同期】鮑冠宇 徐韜合伙人

他的心態是很好的,這一點是其實包括我們最終能夠長遠合作的很關鍵的因素。

【字幕】經過疫情,靈活用工市場的發展潛力被發掘。2020年7月底,徐韜的企業業務重啟,營業額一個多月就達到200多萬元人民幣。

【同期】徐韜 臺灣創業青年

北京社會的環境還是很可愛,為什麼可愛?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發生在這一座城市當中,這件事情給我感覺好像我參與在這時代的變化的核心點。

李晗雪 李雪峰 溫孟馨 北京報導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登陸臺青vlog丨臺青蔡婕妤:「花仙子」的「花花世界」
    登陸臺青vlog丨臺青蔡婕妤:「花仙子」的「花花世界」 [新聞頁-
  • 線上內容線下展示 臺灣青年借「臺青小賣部」展現臺灣元素
    央廣網北京11月20日消息(記者張瑜瑜)「在這個臺青小賣部,能看到來自臺灣阿美部落、排灣部落的一些文創產品,像牙飾、琉璃珠這些,還有我今天穿的衣服也是阿美部落的,唱的也是阿美部落的古歌古調。」臺灣阿美部落歌手、兩岸民族文化交流達人楊品驊,熱情地向聚集在他展位前的觀眾介紹著這些臺灣元素。
  • 套餐A:比一碗麵更暖的是照顧一個人的尊嚴
    「人在外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本店免費提供晚餐,不求回報,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時候再去幫助他人。提示:只要告訴店員要套餐A,找地方吃,吃完直接走就行。」日前,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霄雲路一家餐館貼在門口的通告引發關注,有網友稱這是冬日裡的溫暖,也有人擔心店主被吃窮。
  • ​人活著,要有尊嚴(深度好文)
    人活著,要有風度和骨氣,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遇風浪不退卻,遇箭雨不顫抖,高貴的人,都有一身傲骨,因為陡峭的山崖,好過柔軟的垂柳。人活著要有尊嚴,當一個人有尊嚴時,在世上才有立足之地。人要成才,除「堅毅」二字之外,最難得的,是保持那一份傲然挺立的尊嚴。那些生在富貴溫柔鄉中的人,尊嚴經不起打磨,美得嬌貴,風一吹,雨一打,就散了。而那些經得起磨礪的尊嚴,不會委曲求全,更能承受人生路上的狂風驟雨。
  • 臺青蔡健毅的新年願望:兩岸家人健康最重要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電 題:臺青蔡健毅的新年願望:兩岸家人健康最重要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2020年對於臺灣青年蔡健毅而言極其難忘。這位「北京姑爺」在一年內經歷了嶽父去世,妻子早產。蔡健毅2012年從臺北到江蘇崑山短暫工作,隔年來到北京,與朋友合夥經營餐廳。經朋友介紹,他與同為「80後」的北京女生王莉相識。王莉性格豪爽,蔡健毅則細心體貼。交往時,兩人發現性格互補,並沒有因不同的成長環境而產生明顯差異。相反,兩人相處時很有默契。圖為2017年,蔡健毅和王莉在杭州參加兩岸婚姻家庭活動。
  • 維護「失智老人」尊嚴也是維護全社會尊嚴
    每隔半個小時看一下家裡的監控,每隔一會兒看一次手機定位……最近3年多,人到中年的李艾文(化名)一出家門就會不踏實,因為家裡有個時刻要牽掛的「孩子」——已經年過80,患有老年痴呆的母親。她曾想過將母親送到養老院,但高昂的費用和心裡的不安讓她無法作出決定。
  • 怎麼讀博才能有尊嚴?
    什麼是有尊嚴地讀博士?怎麼讀才能有尊嚴?在我看來,尊嚴最重要的首先得有錢作為支撐,沒錢談尊嚴會很沒底氣。因為但凡讀博士的平均年齡都二十六七,超過三十的也不在少數。都而立之年了,不但不能掙錢養家,甚者還要父母繼續資助,這擱誰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我記得我二十年前在香港讀博士的時候,獎學金就有一萬三千多,是我父母工資加起來十倍都多。
  • 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
    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第一件事:面對生存問題時,要放下尊嚴。我有個表妹,有一天,她跟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有一段時間,她發現自己老公經常外出應酬,而且很遲才回家,每次也都喝得醉醺醺的。於是,她起了疑心,有一天,她在老公單位外面,偷偷地跟蹤上了老公。
  • 《老人與海》之桑地亞哥:比失敗更重要的是人的靈魂尊嚴
    文||觴陽雪印度近代作家普列姆昌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而尊嚴又跟我們的思想和靈魂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人的靈魂尊嚴才是我們人生最需要固守的「馬奇諾防線」。頭可斷,血可流,靈魂尊嚴不可丟。
  • 融入社會、實現尊嚴:「手語咖啡廳」探索聽障人士就業新途徑
    12月3日電(記者王曉潔、姚雨璘、邰思聰)北京冬天的午後,27歲的星巴克咖啡師陳子忠正在店裡忙碌著。「店裡聽力正常的咖啡師也要學習手語,這樣他們才能和聽障夥伴更順暢地溝通。」店經理陳芳琪告訴記者。記者在手衝吧檯處看到一塊平板電腦,上面介紹了手衝咖啡的不同類型、口味。吧檯上方掛著一塊小黑板,畫著「謝謝」和「勇敢」的手語標識。不僅如此,店裡還有一些常人難以感受到的「小機關」。
  • 鄒市明害怕貧窮,直言要想過有尊嚴的生活,必須出名,必須奪冠
    16歲的時候鄒市明改練拳擊,相比於武術他更喜歡拳擊,拳擊有熱血、有爆發力,能夠真正的表現他自己。 鄒市明曾在參加《中國慈善家》雜誌專訪時說過,「要想過有尊嚴的生活,必須出名,必須奪冠。」
  • 李敖:臺灣人的面子,臺灣人的尊嚴都是狗屁
    近日,李敖在評論陳光標「臺灣感恩之旅」時指出,陳光標入臺行善拆穿了島內一些人的偽善;他更直言:臺灣人的面子,臺灣人的尊嚴都是狗屁。而且,從開始到結束,島內圍繞陳光標的「行善方式」及「行善動機」的爭議從未停止過,「高調」、「尊嚴」、「統戰」成為此次爭議最常提及的字眼。  李敖對此評價說:「我看他是低調,他送來的錢,是兩個人的手送來的,他並不高調。」他還尖銳地指出,臺灣見誰都欺負,但是碰到這麼一個「怪人」,它沒有辦法。
  • 如何有尊嚴地讀博士?兩大條件缺一不可
    作者 |王善勇 中國科學報什麼是有尊嚴地讀博士?怎麼讀才能有尊嚴?在我看來,尊嚴首先得有錢作為支撐,沒錢談尊嚴會很沒底氣。因為但凡讀博士的平均年齡都二十六七,超過三十的也不在少數。而立之年,不但不能掙錢養家,甚者還要父母繼續資助,這擱誰都不是件光彩的事。
  • 寵物殯葬師:每一個生命,都有資格帶著尊嚴離開
    寵物殯葬師們將提供由寵物火化延展的一系列寵物生後服務,包含寵物的火化、寵物安葬、寵物骨灰處理以及寵物標本製作、紀念品等等服務,讓它們更有尊嚴地離開。寵物殯葬的真諦,是一個渡人渡己的過程,當愛與死亡相繼來臨,寵物殯葬師希望的是寵物主留下的不是恐懼,而是對寵物的祝福。告別時用力一點,感謝你曾經來過。
  • 《精神衛生法》:讓精神障礙患者更有尊嚴地活著
    該法的實施,從法律層面保障了精神障礙患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  據了解,《精神衛生法》是促進精神衛生事業發展,規範精神衛生服務,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共七章85條,對精神衛生工作的方針原則和管理機制、心理健康促進和精神障礙預防、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精神障礙的康復、精神衛生工作的保障措施、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的維護等做了規定。
  • 「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在這四件事前放下尊嚴,你就贏了
    02◎第一件事:面對生存問題時,要放下尊嚴。我有個表妹,有一天,她跟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有一段時間,她發現自己老公經常外出應酬,而且很遲才回家,每次也都喝得醉醺醺的。於是,她起了疑心,有一天,她在老公單位外面,偷偷地跟蹤上了老公。
  • 【惠盈動態】海強生模式訪談錄一:高老闆創業記
    【惠盈動態】海強生模式訪談錄一:高老闆創業記2018-10-11 16:5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惠盈動保        瀏覽量: 3670 次 我要評論 文|圖&nbsp惠盈動保&nbsp市場部採訪背景為有效解決廠商矛盾並實現廠家與經銷商互惠共盈的目標,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尋求合作夥伴,營造多元化的營銷模式
  • 「我的北京故事:北京24小時」展覽在臺北秀出魅力京味
    「我的北京故事:北京24小時」展覽24日在臺北舉行開幕式。  此次展覽以時間為故事線索,通過捕捉北京各行各業細微又不平凡的典型人物形象,勾勒出具有豐富民間韻味的京城文化,為臺灣民眾講述北京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普通百姓的生活。
  • 瀏陽心理學博士創業記
    郭永興在公眾號發了這個廣告後,就洗澡去了,沒想到等他回來,幾百人要加他的微信,收紅包收到手軟。   放棄了大學老師這個「鐵飯碗」,瀏陽張坊伢子郭永興心理學博士畢業後,想自己創業。從一個九塊九的測評開始,他成立公司,當上CEO,坐擁成千上萬的粉絲,一年業績高達三四百萬元。而他最希望看到的,還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人緩解心理問題,引導他們走向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