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

2021-01-10 勳章

《易經》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典籍,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易經》被認為是迷信的佔卜書,但其實它闡述的是變化之理,適合人們多變的日常生活。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

第一件事:面對生存問題時,要放下尊嚴。

我有個表妹,有一天,她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她說,有一段時間,她發現自己老公經常外出應酬,而且很遲才回家,每次也都喝得醉醺醺的。於是,她起了疑心,有一天,她在老公單位外面,偷偷地跟蹤上了老公。

她發現老公進了一個包廂,半小時後,她找準機會來到了包廂門口,卻發現老公正點頭哈腰地被幾個老男人訓斥呢。這下,表妹不樂意了,她剛想衝進去,卻被身邊的閨蜜拉到了外面。

後來,老公回家了,她責問老公為啥不顧自己的尊嚴隨意被人欺侮。老公聽了,搖搖頭說道:「如果我要為了尊嚴,那麼,我就可能因此失去這份高薪的工作,那我們家庭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現在的低頭,其實,是韜光養晦,是為了以後的有出息啊。」

聽了老公的話,表妹號啕大哭,這時,她才真正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活著不容易,有時候,面對生存問題時,我們不得不放下這三分尊嚴啊。

第二件事:自己落魄的時候,要放下尊嚴。

人生路上,其實,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陷入落魄,甚至落難的境地時,我們往往會驚慌失措,甚至會無所適從。是啊,當我們陷入落魄狀態的時候,我們的經濟能力方面,我們的人脈資源方面,都會陷入極大的困境。

這時候,為了生活,為了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我們就不得不低下我們的頭,去從事一些看起來有些卑微,有些底層的工作。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我們難免會受到委屈,甚至是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為了生活,為了家人,我們不得不放下這三分尊嚴,去咬牙堅持。

也許,在逆境中,我們才會真正明白,其實,只要我們付出了我們的勞動,只要我們靠著是自己的辛苦所得,那麼,我們暫時所放下的三分尊嚴,必然會引來日後的七分出息啊。

第三件事:為家人挺身而出時,要放下尊嚴。

一個人,在成為家庭的頂梁柱之後,就有了很大的責任。在這個巨大的責任感面前,我們會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去為了家庭的興旺發達,去為了家人的幸福安康,而拼盡全力前行。

但是,人生路上,怎麼可能都是一帆順風的?有時候,在家人遇到困境的時候,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乃至是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要為家人挺身而出的。只是,在挺身而出的時候,我們難免會受到委屈,會去求人幫忙,這時候,我們就要懂得及時放下自己的三分尊嚴,才有可能換來給家人的一個好的交代。

也許,當我們的家人走出困境,有了自己很有出息的未來,這時候,我們看到很有出息的家人,過往所有的委屈,也都會煙消雲散了吧?

我每每遇到這種事情產生疑惑的時候,就會運用《周易》中的智慧來指導我下一步應該如何走。

其實,縱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但凡是成大事者都讀過易經!

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周易》,至少通讀5次;馬雲多次公開推薦《周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清華大學的校訓更是來自於《周易》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也對《周易》情有獨鍾;去年《周易》與預測學還被納入中科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欲成大事者,不可不讀!

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30歲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30歲後,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

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它雖然只有不到二十頁的篇幅。但卻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因此,讀過《易經》的人都說,無論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你都能從中汲取你需要的「變化心法」。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教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身邊很多想要讀易經的,但是都跟我抱怨說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看起來就跟天書一樣,自己根本就讀不懂,這種情況我一般會建議大家讀一讀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周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易經》,掌握精髓。一本僅需要5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在這四件事前放下尊嚴,你就贏了
    相反,那些混得比較好的,比較有本事的人,就是我們眼裡的那些「有出息」的人,往往能夠盡享尊嚴和體面的生活。這是很現實,也是很無奈的一種生存狀態,所以,老人家常常說:做人,「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在這幾件事前放下尊嚴,你就贏了。那麼,老人嘴裡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
  • 易經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做這3件事,要警惕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 易經告誡:做人,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
    《易經》告誡:做人啊,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那麼,南易經裡面所說的這四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呢?第一件事:別在自己「缺錢」上唉聲嘆氣。易經說,做人,總有缺錢的時候。佛家有云:修一張富貴嘴,享一世富貴命。一個人,要想擁有自己豐衣足食的生活,就要懂得去修煉一張富貴的嘴,一顆富貴的心。
  • 婚姻中的人兒:請七分愛,三分留給尊嚴
    和網上輿論一樣,絕大多數朋友「同情」亮哥,認為亮哥深到深處已經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尊嚴。 一時間,朋友們都說,戀愛時或許能給十分的愛,但婚姻裡,七分給愛,還要留三分尊嚴!為此,我仔細審視了下自己與身邊的朋友,卻發現,每一段婚姻裡幾乎都有弱者和強者的明確分工,弱者負責在恰當的時候示弱,在關鍵的時刻聽話,而強者,負責決斷,負責整個家庭的「氣場」。
  • 《愛情保衛戰》塗磊真理:愛人七分足矣,三分愛自己!
    不知從何時開始,喜歡上了看那個情感節目《愛情保衛戰》,這裡面講述了現實生活中青年男女戀愛過程所遇到的各種困擾與矛盾,雙方通過交流、溝通與爭辯把各自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結合各大資深情感專家的專業知識提供客觀理性的分析及雙方契合程度的科學考量,並根據每對情侶的不同情況給予戀愛指導和情感忠告。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他去世後,他的後人現在村裡不那麼聰明,看著呆呆的。
  • 越沒有出息的男人,越經常說這3句話,遇到後不可深交,要注意了
    有的人靠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有的人不求上進,整天好吃懶做。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不管是勤快的還是懶惰的,他們都傾向於追求更多的財富。與一個男人相比,他們通常都希望自己能出人頭地,在社會上被別人高估了。但是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呢,很多人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下一句是什麼?怎麼理解?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這是一句過去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我記憶中老人們講得最多的是在鄰裡爭吵的時候,一方不想和人爭了,就丟下這樣一樣句來,進屋去了。另一方也好像有所觸動,也不再堅持,若有所思地走了。一場爭吵也就散了。
  • 怎麼讀博才能有尊嚴?
    什麼是有尊嚴地讀博士?怎麼讀才能有尊嚴?在我看來,尊嚴最重要的首先得有錢作為支撐,沒錢談尊嚴會很沒底氣。因為但凡讀博士的平均年齡都二十六七,超過三十的也不在少數。都而立之年了,不但不能掙錢養家,甚者還要父母繼續資助,這擱誰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我記得我二十年前在香港讀博士的時候,獎學金就有一萬三千多,是我父母工資加起來十倍都多。
  • 維護「失智老人」尊嚴也是維護全社會尊嚴
    每隔半個小時看一下家裡的監控,每隔一會兒看一次手機定位……最近3年多,人到中年的李艾文(化名)一出家門就會不踏實,因為家裡有個時刻要牽掛的「孩子」——已經年過80,患有老年痴呆的母親。她曾想過將母親送到養老院,但高昂的費用和心裡的不安讓她無法作出決定。
  • 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後面還有一句更經典
    導語:俗語:「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後面還有一句更經典。中國五千年的萬史文化,源遠流長,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是對生活的描述,有的是對生活的思考,其通俗易懂,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
  • 男人太在乎這3件事,往往成不了大事,越早明白越好
    但是這件事情上沒有那麼容易成功。內心很強大的人,才有堅持走下去的毅力。有些人在拼搏的路上,稍微有點感情用事就失敗了。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是由很多因素來決定的。但是如果男人太在乎這3件事情,往往成不了大事。一,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開始一件事情的時候,參照別人的觀點,別人的看法,的確是一件好事不至於多走彎路。但是也絕對不能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 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家長必須學會示弱才行,只有學會「忍」,孩子才會更加的獨立,未來也會更有出息。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如果家中有12歲以下的孩子,媽媽在以下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獨立,未來更有出息!學會三「忍」,孩子更優秀:一、「忍」住催孩子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性格慢的媽媽,有了孩子以後也變成了一個急性子。
  • ​人活著,要有尊嚴(深度好文)
    人活著,要有風度和骨氣,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遇風浪不退卻,遇箭雨不顫抖,高貴的人,都有一身傲骨,因為陡峭的山崖,好過柔軟的垂柳。人活著要有尊嚴,當一個人有尊嚴時,在世上才有立足之地。尊嚴,是骨子裡的不屈不服陶行知說:要人敬者,必先自敬。
  • 做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學會低調
    做人,不要太張揚,要學會低調。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低調做人無論是在官場、商場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簡單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少說話,別人就無法了解你的性格秉性,對你有神秘感,對你有敬畏感。低調的人從來不去為了利益與人進行明爭暗鬥,使盡手段惡意競爭,不為蠅頭小利得罪人。
  • 如何有尊嚴地讀博士?兩大條件缺一不可
    作者 |王善勇 中國科學報什麼是有尊嚴地讀博士?怎麼讀才能有尊嚴?在我看來,尊嚴首先得有錢作為支撐,沒錢談尊嚴會很沒底氣。因為但凡讀博士的平均年齡都二十六七,超過三十的也不在少數。而立之年,不但不能掙錢養家,甚者還要父母繼續資助,這擱誰都不是件光彩的事。
  • 特寫|「面壁者」柯潔:在人工智慧面前,尊嚴是什麼?
    今年年初,他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職業棋手與人工智慧的差距?》的長文。在文中,柯潔說自己每當談到「人機大戰」的話題,心都是極其沉重的,「你們可能也懂。AI到底給了我多大的傷害——它可是唯一一個在棋盤上把我殺哭的啊!」
  • 尊嚴,絕對是千金難換的,請不要隨意丟掉它啊!
    只見一人蹺著二郎腿,手肘支著桌子,西服袖口趁勢下滑,手腕上金燦燦的手錶顯露無遺,博人眼球,手中的筷子隨著說話的節奏在空中指指點點,停頓間隙,深吸兩口煙,緩緩吐出一團白霧,像是一位被貶下凡的老神仙一樣。開始時我以為自己心胸狹隘,妒忌別人的財富,有著人們常說的「仇富心理」。為此我決定聽聽這位老神仙究竟說了些什麼。後來事實證明我的判斷一點也沒有錯。這難道就是人們口中的暴發戶麼?
  • 12月31號後,孤枕難眠,收起尊嚴,擁抱舊緣,桃花盤旋,白首齊眉
    在愛情中,並非每個人的故事都能夠精彩,有些人,會在心中徘徊,有些人,早已消失在人海中,在感情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一定的傷害,最為重要的是要學會及時止損,愛情故事可貴,可讓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受傷,那麼再愛也要懂得放手,要先學會愛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去愛,可這個世界上的感情,都是充滿著未知的
  • 易經:好人嘴賤,壞人嘴甜:心善之人敢直言,嘴甜之人藏謎奸
    你遇到了困難了,去找人幫忙,嘴上答應得客客氣氣的,但別人不一定真的會幫你。而滿嘴刻薄的那個,說不準回頭就替你辦了。所以說,別信人一張嘴,要看人一雙手。,倒不如心平氣和不講道理的人,不必費心解釋認知不同的人,不必強行融合身邊的鬧心事處處皆有隻要是在道德底線以上要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輩子不過三萬天乾乾淨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不必爭爭吵吵,因為一晃就老03既然不可強求,倒不如學會知足人這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