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典籍,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易經》被認為是迷信的佔卜書,但其實它闡述的是變化之理,適合人們多變的日常生活。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
第一件事:面對生存問題時,要放下尊嚴。
我有個表妹,有一天,她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她說,有一段時間,她發現自己老公經常外出應酬,而且很遲才回家,每次也都喝得醉醺醺的。於是,她起了疑心,有一天,她在老公單位外面,偷偷地跟蹤上了老公。
她發現老公進了一個包廂,半小時後,她找準機會來到了包廂門口,卻發現老公正點頭哈腰地被幾個老男人訓斥呢。這下,表妹不樂意了,她剛想衝進去,卻被身邊的閨蜜拉到了外面。
後來,老公回家了,她責問老公為啥不顧自己的尊嚴隨意被人欺侮。老公聽了,搖搖頭說道:「如果我要為了尊嚴,那麼,我就可能因此失去這份高薪的工作,那我們家庭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現在的低頭,其實,是韜光養晦,是為了以後的有出息啊。」
聽了老公的話,表妹號啕大哭,這時,她才真正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活著不容易,有時候,面對生存問題時,我們不得不放下這三分尊嚴啊。
第二件事:自己落魄的時候,要放下尊嚴。
人生路上,其實,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陷入落魄,甚至落難的境地時,我們往往會驚慌失措,甚至會無所適從。是啊,當我們陷入落魄狀態的時候,我們的經濟能力方面,我們的人脈資源方面,都會陷入極大的困境。
這時候,為了生活,為了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我們就不得不低下我們的頭,去從事一些看起來有些卑微,有些底層的工作。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我們難免會受到委屈,甚至是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為了生活,為了家人,我們不得不放下這三分尊嚴,去咬牙堅持。
也許,在逆境中,我們才會真正明白,其實,只要我們付出了我們的勞動,只要我們靠著是自己的辛苦所得,那麼,我們暫時所放下的三分尊嚴,必然會引來日後的七分出息啊。
第三件事:為家人挺身而出時,要放下尊嚴。
一個人,在成為家庭的頂梁柱之後,就有了很大的責任。在這個巨大的責任感面前,我們會付出自己所有的努力,去為了家庭的興旺發達,去為了家人的幸福安康,而拼盡全力前行。
但是,人生路上,怎麼可能都是一帆順風的?有時候,在家人遇到困境的時候,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乃至是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要為家人挺身而出的。只是,在挺身而出的時候,我們難免會受到委屈,會去求人幫忙,這時候,我們就要懂得及時放下自己的三分尊嚴,才有可能換來給家人的一個好的交代。
也許,當我們的家人走出困境,有了自己很有出息的未來,這時候,我們看到很有出息的家人,過往所有的委屈,也都會煙消雲散了吧?
我每每遇到這種事情產生疑惑的時候,就會運用《周易》中的智慧來指導我下一步應該如何走。
其實,縱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但凡是成大事者都讀過易經!
曾國藩床前、案頭都放著《周易》,至少通讀5次;馬雲多次公開推薦《周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清華大學的校訓更是來自於《周易》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也對《周易》情有獨鍾;去年《周易》與預測學還被納入中科院博士生招生計劃。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欲成大事者,不可不讀!
我也一直是這樣認為的,30歲前,人生可以靠努力。但30歲後,人生就需要一些「運氣」了。
這種運氣,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玄學,而是通過選擇的智慧,永遠讓自己站在贏面大的一邊。
這,就是《易經》真正的人生心法和智慧。
它雖然只有不到二十頁的篇幅。但卻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因此,讀過《易經》的人都說,無論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你都能從中汲取你需要的「變化心法」。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教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身邊很多想要讀易經的,但是都跟我抱怨說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看起來就跟天書一樣,自己根本就讀不懂,這種情況我一般會建議大家讀一讀這個全注全譯版本的《圖解易經》
讀它,不是乾巴巴的註解、說教,而是會聯繫生活,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周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易經》,掌握精髓。一本僅需要5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