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做這3件事,要警惕

2021-01-21 世本常態世本無常

聽聞世間流傳: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易經說: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做這3件事,要警惕。

1、別恩將仇報

有恩不報,忘恩負義,已是不義之人。若恩將仇報,禽獸不如。幫你的人,放在心裡,陪你的人,不要拋棄。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質。人不做白眼狼,不報恩也就夠意思了,恩將仇報,反咬一人口,是個人就做不出來。

恩將仇報就是個無恥小人,不但壞心,而且損德。人在做,天在看,你不要以為老天爺不說,他老人家就不知道。其實,它什麼也知道,只不過不說話而已。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自然會讓你得到應有的懲罰。

2、別挑拔離間

挑拔離間這種事,打死也不能做。傷天害理,傷人害己。不要以為挑拔離間了別人,你的小九九就會得逞。我看未必。事情敗露之時,也是你原形畢露之時。別人沒得著好,你能得著?何況弄壞了別人,對你又有什麼好處,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真的能快樂?真的能幸福?

3、別欺軟怕硬

對於爛人,有一點怕意。是沒必要和狗屎一樣計較。但一見別人軟弱,就不可一世,張牙舞爪。實在不應該。欺軟是人生的一種劣根性。這種行為,是幫助惡人在做惡,千萬做不得。怕硬,就是軟骨頭,一見了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不論是非,自己就先敗下陣來。有時甚至一臉的奴才相,討好惡人,實在令人不齒。

其實,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得寸進尺。蹬鼻子上臉。給三分顏色,就要開染房。全然不想想自己是幾斤幾兩,自己有沒有那個本事,有沒有那種能力,別人不過是給你點面子,你自己可不能不掂量自己的分量,不知道自己的斤兩。這就是不明智的行為了。人不能太貪心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但往往是貪多嚼不爛。

《易經》中的智慧,高深莫測,卻對我們的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不過《易經》全篇都是古文,很多人都讀不懂感覺像是在看天書一樣。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本《圖解易經》他將《易經》中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裡面不僅有深奧的大道理,還有很多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裡面圖文並茂,把晦澀難懂的句子都轉變為白話文又不曲解正文意思。還原最真實的《易經》。

讀《易經》真的可以讓我們把握自己的命運!你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再對照易經裡的64卦,一一對應。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智慧,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

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也就是兩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喜歡的朋友點擊下面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易經告誡:做人,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
    《易經》告誡:做人啊,別在這四件事上唉聲嘆氣,會倒黴的,別不信。那麼,南易經裡面所說的這四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呢?第一件事:別在自己「缺錢」上唉聲嘆氣。易經說,做人,總有缺錢的時候。佛家有云:修一張富貴嘴,享一世富貴命。一個人,要想擁有自己豐衣足食的生活,就要懂得去修煉一張富貴的嘴,一顆富貴的心。
  • 「世事無常,興盡悲來」:做人再有本事,也不要把這幾件好事做盡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世間的所有事情都是存在變數的,難以捉摸,喜盡之時便是悲的初始,所以,做人,要保持警惕,越是靠近成功,越要謹慎對待。一個人,特別是在自己風光的時候,更要記住,自己再有本事,也不要把這幾件好事做盡啊。為什麼這樣說呢?
  • 《無心法師3》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如果不真誠,下場誰也想不到
    《無心法師3》也是最近在追的一部電視劇。在眾生追逐虛妄永生時,無心卻一心求死。無心不老不死,會法術,能除妖,他活了千年,所有的記憶壓得他很痛苦,所以特別厭世。他看透了人性的貪婪,嘗盡了愛情悲歡離合,每經歷一段感情,他都會留下回憶的物件。小編沒有看過《無心法師1》、《無心法師2》,但是這些都不影響看這部《無心法師3》。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人心不足蛇吞象(宣化上人)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二日於花蓮市人生七十古來稀,先除少年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一半睡著了。」現在的人懂得長生術,壽命增加很多,古時的人能活到壽命七十是很少的。人的一生,少年就去掉十五歲,十五歲前還在學習如何做人,老年又去掉十五年,年老頭腦笨了,耳聾眼花,暮氣沉沉;中間只剩下四十年,四十年裡吃飯、穿衣、上廁所就去了百分之二十,另外百分之四十是醒著,百分之四十則睡著了。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竟是這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原本是從《山海經》「巴蛇吞象」的典故演化而來,但人們卻更多相信這麼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深澤某村,一家母子兩人,母親年邁多病,兒子喚作王妄,三十多歲,沒討上老婆,靠賣柴草維生。
  • 易經勸你:「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所以,做人再有本事,誇耀炫富的話也不要說,說了,不免會給自己招災惹禍。第二句話:傷人自負的話,不要說。人,都是有自負心的。很多人在自己很有本事的時分,往往會得意忘形,不知所以。而對方的自負心受到損傷的時分,也往往不會簡單善罷甘休的,一旦他們有了反擊咱們的時機,乃至會變本加厲地反擊咱們,這樣一來,咱們的災害就來了。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記住,傷人自負的話,不要說,說了 ,不免會給自己招災惹禍。第三句話:撩撥異性的話,不要說。
  • 「人心不足蛇吞象」······ (薦讀)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等王妄回來,蛇已回到屋裡,恢復了原形,著急地說:「我今天失理了,把母親給嚇死過去了,不過別怕,你趕快從我身上取下三塊小皮,再弄些野草,放在鍋裡煎熬成湯,讓娘喝下去就會好。」
  • 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
    《易經》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典籍,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易經》被認為是迷信的佔卜書,但其實它闡述的是變化之理,適合人們多變的日常生活。易經說:「七分出息,三分尊嚴」,做人要學會在3件事上放下尊嚴第一件事:面對生存問題時,要放下尊嚴。
  • 一個人不能貪婪,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告訴你人心險惡
    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高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水平,同時他們生活的角角落落無時無刻都有故事的發生。祖先們從他們周圍的故事中總結出來一定的經驗教訓,廣為流傳。正是他們留下來的俗語,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你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麼意思嗎?對,一個人的貪心得不到滿足,就會發生蛇吞象之類的事,最後只會被自己的無限欲望所害。
  • 古人忠告:「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四句話
    俗語有言"天狂有雨,人狂有禍",《易經》也提醒人們:人再有本事,也不要說這四句話。說了,難免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禍端。謹記!    第二句話:傷人自尊的話,不要說。  有本事,必定擁有一定的物資財富,但是要牢記:低調守財,千萬不要胡亂揮霍,以免炫富成癮,自己的錢財被坐吃山空。  為什麼說,再有本事,也不要到處炫耀炫富呢?
  • 農村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背後有什麼故事?
    農村有很多俗語,不僅包含著天氣變化、人生道理,還有很多神話故事,有些讓人一讀就能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有些卻還是需要再多想一想,才能知道它到底是在說什麼。有些農村俗語的背後隱藏著很多的故事。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背後的故事是比較有趣的。
  • 易經識人術: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有很多名人追捧。易經告訴我們: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第一種人:獐頭鼠目之人。
  • 活在當下,感恩現在;別再人心不足蛇吞象
    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面,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也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你可以把全部的熱情放在這一刻。不要去想過去的事情,也不要去擔憂未來的生活,你才能做到無憂無慮。有一則故事: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院裡的落葉。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是隨風飛舞。
  • 粉絲:人心不足蛇吞象!
    粉絲:人心不足蛇吞象!文/號外娛樂之朱娜 圖/網絡最近一段時間韓國的「網紅一哥」鄭萬珠遭遇牢獄之災,因為涉嫌發布虛假誇張廣告,而被韓國檢方求刑6個月。從曾經的網紅一哥成功把自己吃進監獄,真的是非常的唏噓。許多網友都表示: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己好好的事業不繼續發展,變成這樣也是活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 「人心不足蛇吞象」講的其實是這個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 「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由於加了「人心不足」四個字,所以「蛇吞象」就變成了痴心妄想、不自量力的意思!其實關於蛇吞象可以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字面意思,這個典故是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還有一句是出自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這兩個典故的含義其實是相反的,《山海經》中的蛇,叫巴蛇,身長有800尺,它是可以吞的下大象的,但是大象的骨頭要三年後才能吐出來……《天問》中的蛇屯象,就成了不自量力的意思,一條蛇再大,怎麼可能吞的下大象呢?
  • 農村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第二句其實也很經典,很多人不知道
    在農村,很多老人在形容別人貪得無厭時,往往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當然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也經常說這一句話。從字面意義上看,蛇的體積不大,但是大象卻是古人認為最大的陸生生物,然而蛇卻想要吃大象,無疑是並不現實,即便真的吃下了,也會被活活撐死。而俗語的本意,就是藉助蛇吞象的現象,來表達人的貪心之大,最終只能害了自己。
  • 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什麼意思?老農:碰到了用這三招
    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什麼意思?老農:碰到了用這三招生活中常常遇到各類人,當你碰到這『人心不足蛇吞象 』類型的人,你該怎麼辦?「蛇吞象」是辦不到的,它的用意不過是告誡人們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不是有句成語叫「知足常樂」嗎?
  • 別再幫這3個人了,不管你是誰!
    但我們既要與人為善,也要擦亮眼睛。幫助朋友要量力而行,更加要明辨是非。有的人值得幫助,因為他總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有的人不值得幫助,因為他總是在你困難的時候落井下石。所以,我們不要再糊裡糊塗地交朋友了,遇到這3個人,不管你是誰,都不要再幫忙了。1.心術不正的人,不要幫俗話說得好:心術不正,大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