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俗語,不僅包含著天氣變化、人生道理,還有很多神話故事,有些讓人一讀就能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有些卻還是需要再多想一想,才能知道它到底是在說什麼。有些農村俗語的背後隱藏著很多的故事。比如「人心不足蛇吞象」,背後的故事是比較有趣的。
它最早見於《山海經》,是由其中的「巴蛇吞象」的故事演變而來的,說的是有一個樵夫上山砍柴的時候看到了一條受傷的蛇,慈悲大發,把它帶到了家裡面治療,這條蛇也很通人性,兩者的感情越來越深。
但是這條蛇卻不是凡間普通的人,而是天上下來歷劫的龍蛇,食量變得越來越大,樵夫負擔不起,無奈兩者分開。蛇與樵夫做了個約定,日後有需要幫助的只需要在洞口跺三腳就好。後來樵夫回家之後娶妻生子,並讓後人經常去看望蛇。
之後國君的公主得了一種怪病,國師說需要用蟒蛇的肝做藥引子,於是國君張貼了告示:救了公主的人會被封為國相,樵夫的後人一看非常欣喜,來到巨蟒的洞口,說出了自己的請求,巨蟒讓它割取了自己的肝臟,樵夫的後人被封為國相;之後皇宮的娘娘又得此怪病,國相再次請求,巨蟒想到曾經樵夫的幫助,還是答應了;再之後太后又得了病,相國想也不想又去挖肝,巨蟒忍無可忍,一口把相國吞下去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裡的象原來是相,但是慢慢的演變成為了大象的象,用來比喻人貪心不足的話,就會被自己的欲望吞噬。被前人用來告誡年輕一輩的人,不要太過於貪心,否則最後也是害人害己,得不償失而已。
(本文由鄉村味道原創,禁止轉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