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孫自鳴 攝影 通訊員 郭鈞衡
12月3日下午5點半,天已黑了,東陽市虎鹿鎮廈程裡村大塢口自然村村口的操場上圍了不少人,大家都翹首望著同一個方向。
在一公裡外的雞爪山上,一支滅蜂隊正在清剿一個馬蜂窩。幾天前,正是這窩「殺人蜂」奪走了村裡一個62歲老漢的性命。
滅蜂隊的隊長叫馬德林,今年53歲,是東陽市千祥鎮一家箱包廠的老闆,常開著輛價值百萬元的奧迪A8,帶著4名隊員為村民們義務滅蜂。
這支滅蜂隊還獨創了一套「滅蜂絕招」,今年已義務為老百姓摘除了100多個馬蜂窩。
端掉「殺人蜂」的老巢
當天天一黑,滅蜂隊成員在山下先穿戴好防護服,服下幾粒藥丸。馬德林細細叮嚀隊員:「上樹的動作要輕,速度要快,先清理掉蜂窩周圍的樹枝,再用袋子套住蜂窩,不能讓毒蜂跑出來傷人。」
兩名全副武裝的隊員爬上樹,剪掉蜂窩周圍最後一根樹枝時,被驚動的「九裡達」 (當地方言,殺人蜂)飛了出來,十多米外都能聽到「轟轟」聲。
隊員們從樹上下來,五六分鐘後,等「轟轟」聲消失,「殺人蜂」全部回窩後,他們再次上樹,用一隻大口袋套住蜂窩摘下……「全捉住了,沒有一隻逃走。」
組建滅蜂隊和哥哥有關
馬德林辦廠20多年,自從兒子接管了工廠以後,他迷上了捅馬蜂窩。馬德林說,組建這支隊伍,一是自己跟毒蜂有仇,十來歲時對他很好的姨奶奶被「九裡達」蜇死,二是跟哥哥馬加德有關。
馬加德養蜂多年,熟悉蜂的習性,還研製出了對付蜂毒的土藥方,常有人來討藥並請他幫忙捅馬蜂窩。
哥哥經常幫鄉親捅馬蜂窩,馬德林擔心他騎摩託車不安全,就開車送他。送的次數多了,看到許多人很怕馬蜂,馬德林便決定從自己廠裡找幾個本地人組建滅蜂隊。
2006年,這支「東陽民間義務滅蜂隊」成立,馬德林任隊長。
「滅蜂開奧迪A8不是為了拉風,而是夜間走山路,這車燈光更亮,安全最重要。」 馬德林說,起初5個成員只在附近幫忙捅馬蜂窩,後來名氣搞大了,嵊州、磐安、武義等地的也打電話讓他們幫忙捅。
今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他們在嵊州與東陽交界處的山區一連捅了35個馬蜂窩。
獨創「滅蜂絕招」
馬德林右手背上的傷疤是半個月前捅劇毒蜂——大泥蜂時蜇傷的。與他一樣,有3名隊員也被馬蜂蜇過。
馬德林說,捅馬蜂窩最好是夜間進行,這時馬蜂都回巢了,可以全部殲滅。捅之前,要堵住洞口,他們嘗試過用稀泥敷、麵團堵、膠帶紙粘,效果都不好,稍不留神就弄大了口子,導致更多馬蜂出來。最後選擇了最柔軟的棉花塞。
隊員們周末去滅蜂,馬德林基本都參加。「有時要爬很高的樹,有時要上房頂,不怕馬蜂,就怕意外,所以堅持『能捅就捅,不能捅不逞強』」。隊員們志願參加,馬德林按照50元/天發給他們加班工資,還打算給他們買意外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