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籍務工人員組建義工滅蜂隊 4年端掉5000多個馬蜂窩

2021-01-09 央廣網

  □記者田育臣文受訪對象供圖

  核心提示|「你捅了馬蜂窩!」生活中,我們常用它來形容給自己找麻煩。可在浙江舟山市,河南南陽籍的楊秀青帶領一支以河南務工人員為骨幹的義工滅蜂隊,專捅幹擾居民生活的馬蜂窩,隊員們平均每天奔波四五個小時,爬高樓、上大樹,義務幫當地人消除這一生活中的大煩惱,4年間累計摘除蜂巢5000多個,被當地人評為最美新居民。

  不辭辛勞

  夜間冒雨跑20多公裡,摘4個蜂窩

  9月25日下午,舟山市淅淅瀝瀝下著小雨,但楊秀青依然閒不下來,他的手機又響了。

  「滅蜂隊吧?你們趕緊來吧,今天下了雨,馬蜂都不出窩,陽臺門都不敢開!」這已是一天中他接到的第4個電話。

  楊秀青收起手中的活兒,拿出手機,在一個200多人的微信群裡發出消息:同志們!今天晚上朱家尖、新城……要端4個蜂巢,有空的報個名!之後,他還不忘發一個天氣提醒:今晚有小雨!

  兩分鐘後,洛陽伊川的張會民在群裡發出一個「舉手」的表情,隨後,又有兩個安徽籍隊員響應。下午4點,4人準時在約定地點集合。楊秀青開上一輛麵包車,載上3名隊員,向遠處駛去。

  楊秀青今年58歲,南陽市西峽縣軍馬河鎮人,已在舟山市17年,是新居民義工滅蜂隊的隊長。平時,一旦有義工活動,他總會第一時間在群裡發出號召。

  在朱家尖一戶居民家中,楊秀青給隊友分好工,他穿上紅色防護服,戴上面罩,吩咐住戶關上門窗,然後用3把掃帚紮成火把點燃,將整個馬蜂窩包在火焰中。隊友遞上殺蟲劑,向蜂窩四周噴灑。死蜂一隻只掉落地面。

  當天,雖然只跑了4個地方,但由於下著雨,來回20多公裡,直到晚上10點半,4人才返回家中。

  楊秀青說,這幾天,天氣相對涼爽,每晚平均可摘掉七八個蜂巢;7月、8月,每晚要端掉十一二個蜂窩,次日一兩點才能休息。

  義工滅蜂隊為舟山居民摘除蜂窩

  發揮長處

  鄰家除蜂窩被要價400元,他主動請纓

  為啥要組建義工滅蜂隊?這要從4年前楊秀青經歷的一件小事說起。

  2013年夏季的一天,楊秀青下班後在大街上轉悠,突然看到一位大爺向周圍人群求助,原來他家大門頂上有一個馬蜂窩。那位大爺說,他找了一個人幫他摘除馬蜂窩,但要收400元。大爺心疼錢,愣是沒摘。

  楊秀青南陽老家地處山區,馬蜂也很多。「捅個馬蜂窩有啥難的?大爺,我來幫你捅掉!」楊秀青說,他幾分鐘就把馬蜂及蜂巢消滅了。

  這件事,對楊秀青觸動很大。當時,楊秀青所在的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街道辦事處大幹社區位於城鄉接合部,居住著許多河南、安徽、四川、雲南等地來舟山打工的新居民。而他更被大家選為新居民黨支部的書記。

  楊秀青發現,舟山市處於海島環境,居民區有很多海魚、海鮮和水果等,豐富的食物源吸引了大量馬蜂來此聚集、築巢。平時,他在社區也見到不少居民向社區求助「滅蜂」。「這是咱的長處,為啥不成立個義工滅蜂隊?」楊秀青說,第二天他就聯繫幾個朋友,主動成立新居民義工滅蜂隊。

  如今,楊秀青的電話成了一個熱線電話。4年來,楊秀青帶領著義工服務隊,幾乎跑遍了整個舟山市,行程10萬多公裡,摘除5000多個蜂窩。

  一路走來

  常爬高上低,受傷和被馬蜂蜇是難免的

  生活中,我們常用「捅了馬蜂窩」,來形容給自己找了麻煩事。「10隻馬蜂蜇死一隻牛」,這可不是聳人聽聞。在義務滅蜂時,楊秀青吃了不少苦頭。

  有一次,普陀區廟跟村老劉家,窗戶邊上10米多高的樹上掛著一個蜂窩,嚇得老劉白天不敢開門窗,晚上不敢開燈。一天晚上9點,楊秀青帶著幾名義工,穿上雨衣,腰上繫上安全繩,通過窗戶爬到了樹上。但沒想到的是,樹幹上爬滿了帶刺的藤蔓,胳膊、腿上被刺劃傷。「當時,馬蜂已經被驚擾了,若是放棄,隊員們和附近幾家居民肯定要遭殃。」無奈,他只能忍著疼痛,堅持往上爬。滅蜂結束後發現,身上全是血道。

  雖從小就捅馬蜂窩,但楊秀青也免不了被馬蜂蜇傷。一次,他帶著一個新成員去義務滅蜂,臉部被多個馬蜂蜇傷,整個臉腫得變了形,3天沒出門。

  滅蜂隊這樣滅蜂,是否會破壞生態平衡?對這一疑問,楊秀青表示,滅蜂時,他們會對不同的種類區別對待。對稀有胡蜂種類,他們則會採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他們會把整個蜂巢摘下,放進袋子中,送至舟山定海區小沙鎮的一個林果基地進行放養。目前,該基地已保留了20多個蜂巢,最大的蜂巢可達50多斤重。

  星火燎原

  義工越來越多,發展了護河隊、為老服務隊

  46歲的樊改軍是安陽內黃人。她是第一個加入義工滅蜂隊的女性。她清晰地記得,2013年,她剛加入義工滅蜂隊時,只有3個人。除了楊秀青,剩下的是兩個安徽人。當時,3個人騎一輛電動車,也無防蜂服,滅蜂時,穿一個雨衣,保護好臉部,就開始滅蜂。之後,她買了一輛榮威轎車,每次參加活動時,她就充當司機。

  「大家一聽去當義工,積極性都很高。」樊改軍說,如今,義工隊伍越來越大,她作為義工隊的骨幹力量,開始帶領一些女性義工轉向護河隊、愛心服務隊、為老服務隊等。目前,整個義工團隊已發展到200多人,而河南籍成員已達20多人,並成為義工中的骨幹力量。

  「現在,滅蜂隊只是我們新居民義工隊的一個小分支,我們又成立了另外三個服務隊,可以更好地為舟山市民開展公益服務。」楊秀青說,每周六下午,他們的護河隊會定期在大幹河兩岸巡查,開展撿垃圾服務,若發現汙染源會及時上報。愛心服務隊會主動募集新、舊衣物,捐贈給當地的貧困地區,至今已募集20多萬件衣物。為老服務隊,則是由54名計程車師傅組成,平時免費接送老年人出行,並定期到敬老院開展服務。

  作為外來人口,楊秀青一度被當地政府授予「最美新居民」稱號。而經過4年的發展,新居民義工滅蜂隊也得到了當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幫助。如今,他們不但購置了防蜂服、爬梯、安全繩等設備,還購置了一輛皮卡車。

相關焦點

  • 開著奧迪去捅馬蜂窩 東陽有支名氣很響的滅蜂隊
    在一公裡外的雞爪山上,一支滅蜂隊正在清剿一個馬蜂窩。幾天前,正是這窩「殺人蜂」奪走了村裡一個62歲老漢的性命。  滅蜂隊的隊長叫馬德林,今年53歲,是東陽市千祥鎮一家箱包廠的老闆,常開著輛價值百萬元的奧迪A8,帶著4名隊員為村民們義務滅蜂。  這支滅蜂隊還獨創了一套「滅蜂絕招」,今年已義務為老百姓摘除了100多個馬蜂窩。
  • 東陽有支名氣很響的滅蜂隊是開著奧迪去捅馬蜂窩的
    在一公裡外的雞爪山上,一支滅蜂隊正在清剿一個馬蜂窩。幾天前,正是這窩「殺人蜂」奪走了村裡一個62歲老漢的性命。  滅蜂隊的隊長叫馬德林,今年53歲,是東陽市千祥鎮一家箱包廠的老闆,常開著輛價值百萬元的奧迪A8,帶著4名隊員為村民們義務滅蜂。  這支滅蜂隊還獨創了一套「滅蜂絕招」,今年已義務為老百姓摘除了100多個馬蜂窩。
  • 滅蜂記|義工隊8年捅馬蜂窩近萬個,舟山的馬蜂為啥這麼瘋?
    浙江海洋大學發現的最大的一個馬蜂窩,長達1米。在海洋大學,4小時滅了7窩馬蜂浙江海洋大學位於舟山長峙島上,一個暑假過去,校園裡多了很多馬蜂窩,威脅師生的安全。前天(9月13日)晚上,受學校保安隊求助,楊秀青帶著隊員進入學校,經過4個小時的「戰鬥」,將校園內7窩馬蜂成功剿滅。
  • 捕蜂奇人20年端掉千個馬蜂窩 每年掙五六萬
    有來頭  十多歲就開始琢磨掏蜂窩  掏馬蜂窩是黃國學做餐飲之外的副業。據了解,黃國學掏馬蜂窩已有多年歷史,被他端掉的馬蜂窩至少有上千個,平均每年要掏掉五六十個。黃國學說,高峰期時一天能掏七八個蜂窩,即便眼下到了冬天也有人不時求助幫摘蜂窩。
  • 捕蜂奇人20年端掉千個馬蜂窩 蜂巢蛹一年賣5萬
    有來頭 十多歲就開始琢磨掏蜂窩掏馬蜂窩是黃國學做餐飲之外的副業。據了解,黃國學掏馬蜂窩已有多年歷史,被他端掉的馬蜂窩至少有上千個,平均每年要掏掉五六十個。黃國學說,高峰期時一天能掏七八個蜂窩,即便眼下到了冬天也有人不時求助幫摘蜂窩。今年41歲的黃國學是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人,父親是當地的一名赤腳醫生。
  • 一槍滅蜂!馬桶疏通器+水管,眉山95後消防員發明新型滅蜂槍
    將竹箭沾上農藥,裝進槍管,壓氣,利用雷射瞄準馬蜂窩,沾有農藥的竹箭擊中馬蜂窩後,農藥就將蜂巢內的馬蜂殺死了。出生於1995年的眉山市科工園特勤消防中隊副中隊長楊黎仁,發明出了這把消防滅蜂槍。利用馬桶疏通器、PVC水管和雷射瞄準器,25米的蜂巢都在射程之內,有了這把槍,剷除可望不可及的蜂巢也就變得輕鬆多了。
  • 揭秘專業追蜂人:幫人摘馬蜂窩 一年摘1600多個
    取下來的蜂蛹  / 捕蜂利潤 /  摘一個馬蜂窩200元,去年摘下了1600多個馬蜂窩,每個月營業額5萬元左右  / 捕蜂裝備 /  防蜂服  現場  「滅蜂」親兄弟  兩小時摘掉一個馬蜂窩  「嘰嘰嘰……」9日晚7時許,天剛剛黑,遂寧安居區鳳凰街道雙河社區蛐蛐聲此起彼伏,一彎弦月下的梨樹林裡射出手電筒的光,引得附近院子的狗叫個不停。  「你照一下,我看不到啊。」梨樹林裡傳來一個男聲。
  • 一個消防大隊一月端掉180窩
    紅星新聞記者詢問了成都消防多個消防大隊最近一月以來關於馬蜂的處置警情,根據各大隊的數據統計,其數量幾乎均在百位之上。例如,崇州消防117起,新津消防122起,郫都消防137起,龍泉消防則達到了180起。↑消防摘除馬蜂窩(圖據崇州消防)紅星新聞記者留意到,其中,龍泉消防下轄六中隊及崇州消防下轄二十三中隊,單個中隊的處置量即分別達到了53個和70個,平均每天處置2個左右。
  • 溼熱季馬蜂進入繁殖旺盛期 成都一個消防大隊 一月端掉180個馬蜂窩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詢問了成都多個消防大隊最近一個月關於馬蜂的處置警情,根據各大隊的數據統計,其數量幾乎均在百個以上。例如,崇州消防117個,新津消防122個,郫都消防137個,龍泉消防則達到了180個。  記者留意到,龍泉消防下轄六中隊及崇州消防下轄二十三中隊,單個中隊的處置量分別達到了53個和70個,平均每天處置2個左右。
  • 小區至少有20個馬蜂窩 想問問有沒有不傷及馬蜂性命的處理辦法
    在江湖上走了這麼多年,這次的馬蜂窩對於方國權卻是個大難題。「本來想自己處理的,但是一怕傷到員工,二怕傷到馬蜂們。」  下屬們知道,方國權把每一隻馬蜂看成一個小生命,「一窩蜂裡面有多少生命啊,怎麼好好處理,才能維繫它們的生命?」  有人提過簡單粗暴的辦法,都被他一一否決了:「大水衝,火來燒,藥水滅,都被我否了。」
  • 「蜂窩殺手」專端馬蜂窩賣錢 一個能賣三四百
    他們是在找馬蜂窩,找到後做個記號,晚上打著手電筒,拿個編織袋爬上樹端掉。  聽半山不少居民說,這些日子好多樹上的馬蜂窩都被他們掏走了,不知道這是要幹嘛?  端馬蜂窩有條件:得把蜂窩送給他們  杜先生是杭鋼北苑社區的居民,單元樓下有一棵高達25米的元寶樹,枝繁葉茂。昨天,有幾個人找到他說,師傅,我們能不能把那棵樹上的馬蜂窩端掉?
  • 臺灣新增2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將暫停印尼籍務工人員入境
    其中20名病例為印尼籍赴臺務工人員,分別為17女3男,於11月20日到27日之間入境臺灣,目前僅有1位病例出現喉嚨不適症狀,其他至今無症狀。  指揮中心表示,由於近期來自印尼的境外輸入病例增加,臺灣防疫部門27日起對目前集中隔離的印尼籍務工人員進行全面採檢,共採檢939人,916人結果呈陰性,23人呈陽性,其中包括30日確診的20位病例。
  • 單日新增24例新冠確診病例,臺灣將暫停印尼籍務工人員入境
    其中20名病例為印尼籍赴臺務工人員,分別為17女3男,於11月20日到27日之間入境臺灣,目前僅有1位病例出現喉嚨不適症狀,其他至今無症狀。指揮中心表示,由於近期來自印尼的境外輸入病例增加,臺灣防疫部門27日起對目前集中隔離的印尼籍務工人員進行全面採檢,共採檢939人,916人結果呈陰性,23人呈陽性,其中包括30日確診的20位病例。
  • 浠水消防一日接處多起摘馬蜂窩求助
    楚天都市報8月4日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 張智彬)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馬蜂活動頻繁。今日,浠水縣彩虹大道消防救援站接到多起馬蜂窩處置警情,消防員捅起馬蜂窩來,一樣也是專業的。當日,消防救援站先後接到報警,轄區團陂鎮松山大隊9組、團陂鎮曹畈村、清泉鎮翟港路、清泉鎮恆凱國際一中路等多戶居民家中有馬蜂窩。接警後,救援人員合理安排路線,先後到達現場處置。火攻馬蜂窩「每個馬蜂窩的位置都不同,有的在居民家屋簷下,有的在下水道井蓋下,有的在樓頂上。」救援人員告訴記者,處置之前,他們先將周圍居民進行疏散,防止摘取時馬蜂對他們進行攻擊。
  • 摘除馬蜂窩安全注意事項
    摘除馬蜂窩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危險和艱辛,下面跟大家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馬蜂窩一般建在高處,如樹枝下方、屋簷下方、窗簷下方、空調主機下方,甚至有的建在抽油煙機內部,這些部位低的有兩三米高,高的有六七層樓高。摘除過程中,須登高作業,且有的地方無處下腳,無物可依,稍有不慎,將會導致救助人員從高空墜落。
  • 臺灣新增2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將暫停印尼籍務工人員入境_新華...
    其中20名病例為印尼籍赴臺務工人員,分別為17女3男,於11月20日到27日之間入境臺灣,目前僅有1位病例出現喉嚨不適症狀,其他至今無症狀。  指揮中心表示,由於近期來自印尼的境外輸入病例增加,臺灣防疫部門27日起對目前集中隔離的印尼籍務工人員進行全面採檢,共採檢939人,916人結果呈陰性,23人呈陽性,其中包括30日確診的20位病例。
  • 消防滅馬蜂 好像防化兵
    返回頭版 | A16 | 您瀏覽的數字報日期是: 25位讀者支招五花八門消防滅馬蜂 好像防化兵25位讀者支招五花八門昨天,25位讀者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提建議,火鹼、黃油、強酸、敵敵畏,「滅蜂武器」五花八門。長春市民李先生的主意是:把一塊固體火鹼放到馬蜂出入的必經之路,馬蜂粘上火鹼後就死了。劉先生建議晚上穿上雨衣雨褲,戴棉手套,千萬不要有光亮,用溼瀝青把洞口抹死,馬蜂一周後肯定就全死了。
  • 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為老鄉節省各項費用7億多元
    「毫不誇張地說,包頭辦事處的成立,每年為在包務工的烏蘭察布籍老鄉們節省回鄉辦社保的各項費用1億多元。從2015年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包頭辦事處成立以來,已累計為在包烏蘭察布籍外出務工人員辦理社保繳費、認證、醫療繳費、 報銷等業務25萬人次,累計為在包務工人員節約7億多元,包括路費、食宿等回鄉辦理這些業務的費用。」
  • 瀘州追蜂人:兩年端掉近百個牛角蜂巢穴
    「手指粗細的大毒蜂,看著就害怕!還好被你們把巢穴給端掉了。」談到牛角蜂,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雷坪村的村民們還是一陣陣的後怕。近日,瀘州市納溪區棉花坡鎮金鳳村村民易朝彬,來到雷坪村,經過一個多小時挖掘後,一窩藏於楠竹林地下的牛角蜂穴巢被一舉端掉。今年38歲的易朝彬,靠著專端「地穴」牛角蜂的技能,在納溪及周邊村莊已經小有名氣。
  • 衢城居民區驚現7個馬蜂窩
    灌木叢中發現7個馬蜂窩  6月28日,一名工人在該小區修剪樹枝時被蜇了一口,隨後,他發現灌木叢中有2個馬蜂窩。這是長腳蜂,馬蜂的一種,不主動攻擊人,沒有那麼毒,好處理,如果是其他馬蜂,就需要穿上厚厚的防蜂服了。」穿戴齊全後,他拿出一個塑膠袋,走到馬蜂窩前,將蜂窩輕輕地套上袋子,快速抓住蜂巢,用力扯下,一氣呵成地將馬蜂窩摘了下來(如圖)。  失去蜂巢的長腳蜂還在灌木叢中飛舞,張克群說:「這些蜂在找巢穴,需要進行一些掃尾工作,抓住剩餘的長腳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