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是荒淫昏君,還是銳意改革的明君?為何他有那麼多花邊新聞

2021-01-11 尋根拜祖

漢靈帝的花邊新聞一籮筐,說出來貝利又得兩指戳自己的眼球,大呼「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2000年歐洲杯,荷蘭對義大利,全場六罰點球只進一個,義大利門神託爾多撲出三個,看臺上球王貝利瞪大雙眼,做出兩指戳眼球的動作。)

後世有人說,漢靈帝是中國荒淫皇帝的鼻祖,那麼他到底有多荒淫?是真是假?背後又有哪些隱情呢?

01漢靈帝一籮筐的荒唐事

漢靈帝當上皇帝純屬偶然,他是解瀆亭侯劉萇的兒子,漢桓帝劉志的堂侄。東漢皇室絕嗣幾乎是常態,漢桓帝無後駕崩,當時掌權的太后竇妙,和大將軍竇武,選中了11歲的劉宏為嗣君,即漢靈帝。

漢靈帝一共在位二十一年,他死後,立刻爆發了「十常侍之亂」,東漢帝國陷入軍閥混戰,政權先後被董卓、李榷、曹操等人篡奪,已經名存實亡。

所以,一般認為,是漢靈帝一手摧毀了東漢帝國。他死後,士大夫們也很不客氣地給他上了「靈」的惡諡。那麼,漢靈帝究竟做了哪些荒唐事呢?

1.寵幸宦官

東漢宦官的權勢,僅次於晚唐,要比晚明牛一百倍,到漢靈帝時期尤甚。漢靈帝曾經公開認宦官為「爹媽」:「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張常侍就是張讓,趙常侍就是趙忠,二人都是十常侍之亂的禍首,大將軍何進就死於他們之手。天之子自稱是倆宦官的兒子,不知道他死去的爹,和活著的媽作何感想?

漢靈帝時期的宦官,擁有了跟士大夫們幾乎同等的權益,包括娶妻養子,祭祀祖先,出任要職,甚至受到的信任程度,要遠遠高於士大夫。

2.賣官鬻爵

漢靈帝好財,他老媽董太后更是個大財迷,母子倆對金錢的追求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皇家是官帽子批發市場,董太后專門組織起一支「營銷隊伍」,四處批發,大肆斂財。

「靈帝寵用便嬖子弟,轉相汲引,賣關內侯直五百萬。」「每嘆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為私臧,復寄小黃門常侍錢各數千萬。」「其母永樂太后(董太后)好聚金以為堂也。」

為了業務開展方便,據說漢靈帝還很貼心地創造出了「按揭」賣官的方式。真該授予漢靈帝,中國古代營銷大師鼻祖稱號。

3.大興土木

中平二年,漢靈帝屢屢大興土木:

「是歲,造萬金堂於西園。」「又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繒帛,仞積其中。」「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木及文石......材木遂至腐積,宮室連年不成。」

第二年再接再厲:

「明年,遂使鉤盾令宋典繕修南宮玉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於玉堂及雲臺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

4.好色荒淫

最奪人眼球的事就體現在這裡:

①建裸遊館

「起裸遊館千間,採綠苔而被階,引渠水以繞砌,周流澄澈。乘船以遊漾,使宮人乘之,選玉色輕體者,以執篙楫,搖漾於渠中。」

裸遊館裡充斥大量14—18歲的美女,一律只穿內衣,或全裸與漢靈帝共浴,浴湯採用西域「茵墀香」。每天從館裡流出的浴湯,香氣四溢,稱之為「流香渠」。

②發明開襠褲

為了辦事方便,漢靈帝令後宮的女人,一律穿開襠褲。由此,漢靈帝被人冠以「開襠褲發明人」。

③人狗配

慢慢地,漢靈帝玩膩了,什麼花樣都見識過了,還能有什麼更好玩的呢?還真有,你先站穩了再往下看:「光和四年,又於西園弄狗以配人也。」

居然逼迫宮女給他表演「人獸大戰」!

5.荒唐舉止

除了這些,漢靈帝的荒唐不計其數,比如馬車坐膩了,他親架「四驢車」;又在宮中設集市,自己扮成商人流連期間;比如任命「狗官」:「又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

夠了夠了,貝利說,我的眼睛戳瞎了!

02剝離野史漢靈帝的形象要重塑

作為業餘歷史愛好者,我對這類不負責任的野史傳聞深惡痛絕,對不加辨析的傳播者多以鄙視,對誤傳誤導者深感可悲!

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對漢靈帝的這些傳聞,大多都靠不住,很多是野史小說,你可以一笑了之,絕不可以相信。

1.傳聞辨析

關於以上漢靈帝荒唐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不負責任的編造

比如「裸遊館」、「開襠褲」、「人狗配」、「按揭」,這些故事出自於一本叫《拾遺記》的筆記小說。歷史跟筆記小說能是一回事嗎?就像今天你看電視劇,能把所有情節都當歷史嗎?

請注意,漢靈帝是皇帝,他不缺女人。這種極其荒唐的舉動,除了個別的心理疾病患者,恐怕只有享受不到「皇帝福利」的人,才會臆造得出來。

二類:誇大其詞的解釋

漢靈帝在宮中辦集市、駕驢車等,這事記載於《後漢書》,可信。不過這事被過度解讀,漢靈帝的舉動雖說荒誕,可也不是不能理解。皇帝也是人,他也嚮往得不到的自由生活,他也有自己的個人愛好。

歷史上有個人愛好的皇帝比比皆是,也不都是能說出口的,比如宋太祖就是酒蒙子,常常醉酒誤事,誰指責過他?

三類:斷章取義的誤解

這些傳聞裡,有三件事需要特別注意:賣官鬻爵、授狗官、寵幸宦官。他們雖然是事實,可是絕不能當作漢靈帝的荒唐證據。

「賣官鬻爵」準確地說是「鬻爵不賣官」,即爵位可以明碼標價賣,官職不能賣。這個舉動不是漢靈帝的創舉,他也不是最後一位執行這個政策的皇帝。比如千古一帝漢武帝,就常常鬻爵,漢宣帝也曾經鬻爵,秦始皇、乾隆,幾乎每一朝都有鬻爵現象。

爵位這東西跟官職不一樣,雖然有一定的政治待遇,可是沒有權力。統治者經常在國庫不足以支撐的情況,用這種方式掏富人的錢,晚清連官都賣,捐官,可以實補。

東漢自漢和帝起,著名的女政治家和熹鄧太后,就是靠賣官鬻爵,幫東漢帝國度過了十年天災頻發期。所以,漢靈帝的賣官鬻爵不值得一提,更不能把董太后的行為,跟國家政策的賣官鬻爵混為一談。

授狗官這件事確實荒誕,可是你要知道,這僅僅是漢靈帝故意而為的宣洩,而不是無聊之舉。漢靈帝最痛恨豪門士族階級達官顯貴。他這麼做,其實就是諷刺官員們都是「狗官」!這個做法孩子氣太濃,一種逆反心理而已。

寵信宦官這件事,是漢靈帝的政治選擇,不是個人喜好,更不存在道德問題,我們一會兒說。

2.漢靈帝的「昏」

首先申明,本人絕不是「翻案主義」,漢靈帝談不上明君,可是也絕不是昏君,對他的或明或昏的地方,我們要客觀看待,而不是一味塗黑或者一味描紅。

漢靈帝個人生活是奢侈的,他不顧國情,大肆修建宮閣,為此勞民傷財。他縱容其母搜刮民財,貪汙腐化。在政治上,他臨終委託蹇碩更立太子的不負責任行為,摧毀了東漢帝國。

這些足以說明,漢靈帝無法克制自私的欲望,個人的政治才能有限,被人稱其「昏」,也不算完全冤枉他。

3.漢靈帝的「明」

漢靈帝的諡號「靈」,其實有點冤,即便拋開正常情況下,為尊者諱的常規,他的個人整體表現來看,他都不該被諡為「靈」。因為漢靈帝其實是一個很有理想,很有追求,也敢作敢為的皇帝。

漢靈帝一生要解決的最重大課題,就是皇權受制於豪門士族集團的問題。應該說漢靈帝看得很準,抓住了實質。他也作出了多方努力,比如寵幸宦官。

東漢的宦官勢力,其實是皇權故意培養起來,對付豪門士族集團的工具,不能以道德的視角去審視。從光武帝劉秀開始,就一步步提拔任用宦官。宦官跟士族階級是天敵,他們能依靠的只有皇權,這就是宦官屢屢得勢的根源,漢靈帝只是做得更絕而已。

除此而外,漢靈帝廢掉宋皇后,改立平民出身的何皇后;設立鴻都門學,對抗太學等等,都是他遏制豪門士族集團的努力。

所以,漢靈帝一點不昏!

03漢靈帝的形象何以「分裂」

那麼,為何民間傳說中的漢靈帝,與真實的漢靈帝差距那麼大?為何後人熱衷於不斷給漢靈帝編造「花邊新聞」?

很簡單,漢靈帝的作為,深深得罪了豪門士族集團,而他們是中國帝制社會輿論的主導者,歷史就是他們書寫的!

東漢是一個皇權與豪門士族共治天下的格局,隨著時間的推移,皇權不具備光武帝的才能,豪門士族集團卻越來越強大。由此,東漢的皇帝們活得很可憐,除了頭三代皇帝,之後所有皇帝加起來,掌權的實際時間不超四十年。即便掌權後,也受到豪門士族集團的左右。

如果漢靈帝的圖謀得逞,中國的歷史將改變,根本不會有魏晉南北朝四百年的經歷。而這四百年,恰恰是士族階級最輝煌的階段。此後,豪門士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也就是說,漢靈帝其實是在革豪門士族集團的命!所以,作為失敗者的他,被士族階級從輿論上徹底汙化,是必然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為何歷史上總有那麼多的昏君?他們究竟能昏到什麼程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我國封建時代的五位昏君吧。我所說的昏君都是直接或間接推動一個王朝的覆滅,像南北朝、五代十國的不納入評選範圍(因為昏君太多了);還有像李隆基、乾隆這種前期有比較大的功績的也不評選,還有楊廣、秦始皇這種利在千秋的也不評選。再次申明,本盤點僅代表我個人意見,所以請小夥伴在留言時還望手下留情。
  • 公認昏君漢桓帝靈帝,黨錮之禍、賣官鬻爵,其實都為破局的手腕
    那麼他們為何如此反覆,這就和他們的政治實力,還有角色定位有關。世族世族,能成世族就是世代為官之人,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家,四世四公的楊修家,就是當時的頂級世族。他們對於權利的訴求其實很簡單,只要穩固了官場的地位,能讓子孫後代世世為官,我管你誰當家作主。誰不妨礙我當官,誰不妨礙我兼併土地,我就支持誰!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回顧中華歷史,其中誕生了不少英雄,也出現了不少明君,譬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都在各自的任期內極有功績。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連續六代皇帝都是明君,被後人所稱讚
    回顧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每一個王朝的更替都有屬於它的獨一無二的緣由,究其原因無非是皇帝的暴政或者外來敵患的侵略等等。在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以史為鑑,更加注重政治工作,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翻開歷史長卷,去領略歷史上那些為天下百姓的一代明君吧。
  • 漢靈帝有多荒唐?為宮女發明開襠褲,讓狗上早朝當「狗官」
    但是,東漢時期的漢靈帝在忽悠無度的榜單上,他絕對能夠排進前三。很多人都不知道漢靈帝是誰。我給大家舉最熟悉一個例子,我相信大家都讀過諸葛亮的《出師表》,《出師表》中記載了一句話,未嘗不痛恨於恆靈也。而恆靈分別指的就是東漢末年的漢恆帝劉志以及漢靈帝劉宏。
  • 朱厚照為何喜歡住在豹房?他性格為何那麼特別?沒有兒子給他善後
    我覺得朱厚照是個非常有性格的皇帝,這種皇帝才更加貼近一個人。皇帝本來就是人, 不是什麼真龍天子。朱厚照的形象貼近一個人,主要是因為他沒有兒子給他塗脂抹粉地善後。他死後是堂弟朱厚熜繼承了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上臺以後,把自己已經故去的老爸朱佑杬追封為了皇帝,自己也不願意過繼給朱佑樘做兒子,顯然他是對朱佑樘、朱厚照這一脈有點小意見的。
  • 博識多謀的呂尚,為能夠遇到明君而潛心垂釣,終於等到西伯昌
    小編覺得對於一個賢臣來說,他遇到一個明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時候,他們可能累了自己一生,輔佐的只是一個極其無能的君王。曾經的呂尚就是這樣一位賢臣,其擁有著相當多的功績。並且他本人特別聰慧,而且對各個兵法都相當熟悉,但是他曾經輔佐過紂王,但奈何這位君王非常殘暴,呂尚實在看不過去,所以就離開了。這位賢臣一向都比較正直,他也一直都希望能夠遇到真正值得自己去輔佐的明君。
  • 無論是木耳花邊,還是荷葉花邊,都讓平凡的毛衣露出獨特風
    現在的毛衣哈,竟然背著我這個正派小仙女,背地裡給我搞出了花邊新聞!看看它們的領口、袖口和下擺,居然不正經地長出了花邊,EXO me?好吧,就讓我去看個究竟,各種浪漫、妖嬈的花邊將我的毛衣變成了什麼樣!喲喲喲,瞧瞧這隻領口上的小妖精,是想趁我不注意還想爬到脖子上,留下唇印咋滴!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個朝代的興亡,當然與處於九五之尊的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當一個朝代皇帝賢良有德,朝代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皇帝有那麼多的妃子,他如何做到雨露均沾?每晚都要翻牌子?
    皇帝也是人,又不種豬,只有那些昏庸無道的君王才會每天沉迷於酒色,真正的明君,對於美色這種東西,只是治國理政的調劑品,而不是沉迷的「毒品」。歷史上那些整天就知道呆在女人堆裡的皇帝,下場都不怎麼樣?比如商紂王、秦二世胡亥,落得個國滅人亡的悽慘命運。
  • 他在《延禧攻略》裡鏡頭不多,歷史上卻是明君還是個詩人!
    今天我們主要說說這位「皇考」雍正帝,他在劇中出現的畫面不多,但涉及到的還是不少。歷史上的雍正,其實遠比九子奪嫡中的英明。《延禧攻略》裡雍正的鏡頭很短,主要是通過太監袁春望的回憶呈現出來的。雍正非常喜歡年貴妃生的福慧,袁春望的養父養母臨終前告訴他的身世其實是雍正私生子,可當他看到雍正寵愛福慧時,自己又不能得雍正相認,心裡憎恨開了窗口,讓福慧生病之際受涼而死。
  • 《妻在上》《大宋清歡》《顫抖吧昏君》已肥可宰!
    女主太后重生,重生在死後三年的一個小姑娘身上,發現自己養大的小崽子要成為昏君怎麼辦,回朝搞垮他! 大氣磅礴,考據嚴謹,男女主權謀、情感互動都十分出彩。絕對值得一讀。平仄的書雖說是古言,但幾乎全是世家、朝廷爭鬥,男強女強,劇情點讚,而且官職、世家、諡號都十分考據。
  • 明憲宗為何只愛萬貴妃,知道成華犁庭後你認為他是明君還是昏君呢
    明朝在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後,英宗國策由攻轉守,繼任的憲宗皇帝朱見深為何毀譽參半,甚至差評居多?他在成化二年派楊信防守邊防,進攻不足,但守住了,戰績不錯。
  • 宣德帝為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為何卻還被貼上「蟋蟀皇帝」的標籤
    我們接下來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到底宣德帝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他又被黑得多慘呢?大多數人在認識宣德帝這個人物時,估計是通過一本書籍了解到的。書中並沒有敘述宣德帝的豐功偉績,反而都是在揭露宣德帝不理朝政,只為貪樂的行為。如果這樣說來,那宣德帝豈不是一個昏君了嗎?對於書籍上記載的事實是否正確呢?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俗話說,生產力是第一要素,我國到了清朝時還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平時的用具基本上靠手工製作。
  • 皇帝和寵妃秀恩愛,大臣看到後直罵昏君,為何皇帝不怒反喜?
    他當了皇帝後是天下最有權有勢的人了,既然是九五之尊,天下所有人就要跪拜他。即便是他老子,也是一律平等。 只有平等才能顯示皇帝的尊貴,才能讓更多人信服呀!你看他爹都給他下跪了,你能不下跪嗎? 這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 摩羯座與天蠍座這麼厲害,為何在傑出帝王榜上卻輸給了水瓶座?
    大家都知道:在12星座裡,有兩個星座是很厲害的。一個,是被稱為「萬王之王」的摩羯座;另一個,則是被稱為「星座之王」的天蠍座。然而,這兩個被稱為「王者」的星座,卻未必就是現實中的王者,更不是數一數二的帝王人選。在本人的一篇文章中,我曾列舉了中國古代的傑出帝王(主要是開國皇帝及一代明君)的真實星座。
  •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後的子孫後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鬥爭精神的,而後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