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為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為何卻還被貼上「蟋蟀皇帝」的標籤

2020-12-05 百家號

我們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如果沒有秉持公正的態度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將某個歷史人物的缺點放大開來,以偏概全,完全忽視了這個人物的優點所在。比如像大多數人評價明朝宣德帝朱瞻基的時候,就認為其是個愛玩蟋蟀的皇帝,並沒有為朝廷做出多大的貢獻。也正因為如此,宣德帝就被標上蟋蟀皇帝的標籤,實在讓人覺得可笑。究竟宣德帝是不是如大多數人所說的那樣子呢?我們接下來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下,到底宣德帝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他又被黑得多慘呢?

大多數人在認識宣德帝這個人物時,估計是通過一本書籍了解到的。書中並沒有敘述宣德帝的豐功偉績,反而都是在揭露宣德帝不理朝政,只為貪樂的行為。如果這樣說來,那宣德帝豈不是一個昏君了嗎?對於書籍上記載的事實是否正確呢?我們還需要通過多渠道去考察,不能完全相信書籍上的記錄。

我們查閱另一本書籍時,發現作者的觀點與前一本書籍作者的觀點完全相反。作者並沒有大罵宣德帝,反而認為他是一位明君,一心為民,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書中通過描繪當時宣德帝執政後朝廷十分穩定的局面來讚揚宣德帝的功勞,實在是功不可沒!這樣將宣德帝的功勞描寫得淋漓盡致的場面,實在是難能可貴啊!對於這兩個不同的評價,我們首先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對對待作者的說法。或許你們會感到疑惑,到底宣德帝是不是不務正業,貪玩蟋蟀呢?我們通過查閱大量的史冊中發現,宣德帝確實是貪玩蟋蟀,而且是對蟋蟀情有獨鍾,還帶領朝廷中許多大臣加入到玩蟋蟀的陣營中來,這也為此讓那些貪玩蟋蟀的大臣們誤入歧途,根本沒辦法停下來。而古代的許多小說,就是借宣德帝這一做法來編寫故事的,這也是為了諷刺宣德帝貪玩蟋蟀帶來的惡果。

那貪玩蟋蟀並不代表宣德帝就是一個昏君,更不能就此斷定宣德帝並沒有為朝廷立下功勞。相反,宣德帝為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統治的時期,國泰民安,經濟發達,百姓生活得不亦樂乎,這怎麼能說不是宣德帝的功勞呢?如果真的要因為宣德帝貪玩蟋蟀斷定他是昏君的話,那古代有多少個皇帝能夠稱得上是明君,並且還不能有一點個人的愛好興趣呢?顯然,我們將宣德帝貪玩蟋蟀這一品行斷定其為昏君的說法是多麼的不理性,完全沒有看到宣德帝為人民效勞的優點所在。

我們要知道,宣德帝在擔任皇位時,朝廷面臨的危險是多麼的突出。那時的明朝經過多代皇帝的統治,經歷了多場戰爭後可以說朝廷的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國力十分衰弱。就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下,宣德帝還是十分冷靜對局勢進行分析,他認為多次的戰爭並沒有給朝廷帶來多大的效益,反而會加重朝廷朝廷的支出,降低百姓們生活的質量。為此,宣德帝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再與邊的國家進行戰鬥,反而是以協議的方式來和解矛盾。或許我們大多數人會覺得宣德帝十分無能,並不敢與周邊的國家打戰,才會選擇如此懦弱的做法。其實,宣德帝這放棄打戰的做法,看似十分懦弱,其實是十分理智的行為。正因為這樣,宣德帝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朝廷內部的事情上,恢復國力,壯大兵力。

據說,宣德帝在統治時期,面對自己的親人想要謀反的行為,還以一顆寬容的心去容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試想下,要是我們身為一國之主,難道還會容忍自己的手下嗎?而宣德帝就不一樣了,為了穩定民心,面對自己親人的叛亂,他真的可以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極力勸說自己的親人不要發動起叛亂。這種容忍,估計真的只有宣德帝才能做得到吧!難道你們真的認為宣德帝又是十分懦弱的表現嗎?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相傳宣德帝在小時就跟隨自己的親人帶兵作戰,曾經還能夠徵服敵軍。如果這樣說來,還能說宣德帝是因為懦弱無能才選擇容忍的嗎?如果真的沒有一點為民著想的心思,宣德帝是根本不可能容忍這麼長的時間的。宣德帝為了穩定民心,獲得老百姓的信任,可以說是放下自己的身份架子,還親自去田地裡操作農具,感受百姓們耕種的辛苦。這樣一心為民的皇帝,怎麼可以說是昏君呢?這樣的說法看來,是十分不理性的。

因此,明朝時期的宣德帝並不是一位昏君,雖然他貪玩蟋蟀,但並不能否認他為朝廷做出的巨大功勞。在宣德帝統治期間,國泰民安,經濟發展迅速,百姓們生活十分幸福!這樣說來,那些認為宣德帝是貪玩蟋蟀的昏君的說法,實在是十分不理性。

相關焦點

  • 清宮藏瓷中為何不見宣德蟋蟀罐?
    王氏在這裡除對宣德間歲貢蟋蟀的史實表示懷疑外,他的「宣宗令主」、臺閣賢良之類的議論,似乎還意味著:宣德帝不會或者說沒有可能對微不足道的小蟲——蟋蟀產生興趣。        至於宣德朝是否有「歲貢蟋蟀」的命令,本文可以暫不討論;而對宣德帝是否有蟋蟀之好,則應給予注意。
  • 被打上「蟋蟀皇帝」標籤,朱瞻基是不是真的玩物喪志
    蟋蟀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裡載為蟋蟀還鬧出兩過條人命:宣宗酷好鬥蟋蟀,就向江南索取上品,動輒每隻數十金。回家後,他非常小心的放在蟋蟀罐裡。其妻聽說這隻蟋蟀是用一匹駿馬換來,非常好奇,便打開蓋子想偷看蟋蟀尊容。沒想到,這隻「神奇」的蟋蟀一下子從罐中跳將出來,還未等追上,便被院子裡的雞給啄死了。他的妻子一看惹了大禍,非常恐懼,便上吊自殺了。糧長回來發現妻子已自盡,悲傷不已之餘,更害怕因蟋蟀之死而受到法律制裁,於是也自縊身亡。
  • 明宣宗愛鬥蟋蟀——專為皇帝製作的精美蟋蟀罐容器
    鬥蟋蟀是民間農閒時盛行的娛樂,明清文獻都說宣宗也極好促織之戲。祖籍江蘇明末詩人吳偉業看到收藏家孫承澤收藏蟋蟀盆曾詠道:「宣宗在御昇平初,便殿進覽豳風圖。暖閣才人籠蟋蟀,晝長無事為歡娛。定州花甆賜湯沐,玉粒瓊漿供飲啄。戧金髹漆隱雙龍,果廠雕盆錦香褥。……君王暇豫留深意,棘門霸上皆兒戲。鬥雞走狗謾成功,今日親觀戰場利。」
  • 宣德皇帝愛鬥蟋蟀,引發一系列大明命案,真是樂了皇帝,苦了百姓
    英明的唐太宗頭腦非常清醒,他明白在朝堂上不能助長這種諂媚之風,於是果斷「燒球明志」(將球一把火燒了),表示徹底斷絕這種嗜好,讓討好上級的人碰壁,只能將心思放在為朝廷、為民眾做實事上。在宣德年間,小小蟋蟀竟然會使宣德年間百官不安,民不聊生,為此還鬧出了人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這個皇帝只會鬥蟋蟀,不僅沒人罵,後世對他評價還很高
    ,可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這個人居然開創了一個盛世,後世之人對他的評價還很高,這是為什麼呢?明宣宗其實在明朝,大臣的權力變得很大,內閣大臣甚至可以替皇帝做出決斷,所以有內閣首輔在的話,就不用皇帝出面,皇帝更多的是一種權利的象徵
  • 「蟋蟀皇帝」——朱瞻基!
    此人名叫朱瞻基,前半生鐵馬金戈、建立功勳,繼承父祖皇位、創盛世王朝,可偏偏,後半生因一個小小愛好,惹來世人非議,乃至身故百年,還得了個罵名"促織皇帝"。所謂促織,即是蟋蟀。那麼,這位"促織皇帝"的一生到底是怎樣的呢?且看下文,允筆者慢慢道來。
  • 矛盾的蟋蟀皇帝朱瞻基:既開創了太平盛世,又充當了王朝的掘墓人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盛世",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永樂盛世等。但所有盛世都沒有朱瞻基開創的盛世厲害,因為別的皇帝都是殫精竭慮、兢兢業業搞出來了,唯獨朱瞻基的盛世是玩出來的。朱瞻基是個蟋蟀皇帝,對蟋蟀情有獨鍾,不但重金購買稀有品種,而且還親自觀察蟋蟀習性,成為養蟋蟀的專家,其蟋蟀方面的知識和成就一點也不亞於南宋的政治家賈似道。有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朱瞻基治國就到了這個境界。雖然朱瞻基愛玩,但人家並沒有荒廢朝政,給大明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肯亞僑胞:我們對兩會翹首以盼 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巨大貢獻
    肯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文昌5月17日在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表示,在目前的形勢下召開兩會具有重大意義,中國為世界抗疫做出的貢獻、對海外僑胞給予的支持,我們有目共睹。郭文昌說:「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目前中國正致力於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並穩步推動復工復產。今年的全國兩會在這一形勢下召開,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 標籤效應:貼上什麼樣的標籤,你就會成為什麼人
    結果,半年後這些士兵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努力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標籤效應。 心理學認為,「標籤」具有定性導向作用,無論「好」「壞」,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影響。給一個人貼什麼樣的標籤,往往會使這個人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
  • 畫中蟋蟀嚇跑真蟋蟀——寧津蟋蟀的神奇傳說
    第二天,王氏夫人收拾利索帶上幾個貼身隨從直奔河間府寧津老家而來。此時,這吳潯源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見到京城來的親人,那是高興異常,忙喚家人準備酒宴張掛彩燈招待親人。但是,得知侄媳婦是為請他作畫給慈禧老佛爺做壽禮而來時,他當即把臉一沉,想甩手離去。
  • 一隻極品蟋蟀賣數萬元,「鬥蟋蟀」「套路」還挺深的!
    在古代,活體蟋蟀大部分是愛好者在夜間到田間、牆角捕捉獲得,也有不少達官貴人為了獲取品相較好的蟋蟀而不惜成本,明朝民間就流傳有"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謠諺。 而在現代,鬥蟋蟀這一娛樂活動也並不少見,且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不過,相比古代而言,現代人獲得活體蟋蟀的途徑則更為容易,大部分愛好者選擇以購買的形式獲取。品相越好的蟋蟀,價格相對越高。
  • 我給你貼了個標籤
    人比較容易做的一件事是給人貼標籤,這也給自己的雙眼蒙上了一層薄紗。第一次見到你我感覺你有些反應遲鈍,於是我給你貼了一個呆萌的標籤。跟他相處我感覺他為人直白爽快,於是我給他貼了一個直爽的標籤。後來我再同他們相處,這個標籤都被貼在了他們身上,我不用抬頭都看得見。
  • 耶穌會士做出了巨大貢獻
    引進西式火器、提高軍隊的裝備性能被提上議事日程。士大夫徐光啟向朝廷奏請鑄造炮臺,新建火炮抵禦後金的進攻之事,並安排人去澳門向葡萄牙人購置先進火炮。當時,徐光啟利用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順利向當時在澳門傳教的耶穌會士們購置了八十多門西洋大炮,為中國歷史書寫上「紅夷大炮」這一嶄新篇章。
  • 明宣宗朱瞻基為什麼會被稱蟋蟀皇帝,卻被他媽恨之入骨
    可這個國力強盛的王朝沒有一個皇帝是「平庸之輩」,個個身上都有讓人難以忽視的特別地方。漢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徵討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
  • 中國古代野史,朱元璋,古代皇帝玩蟋蟀
    另外,在清初的筆記中,也有不少追述明代軼聞的條目,而毛奇齡的《明武宗外記》,則是專門記載出名的流氓皇帝武宗朱厚照事跡的著述。叔侄相殘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叫朱高旅,被封為漢王。他的哥哥仁宗朱高熾繼位一年耽死了,仁宗的長子朱,墓做了皇帝,漢王便起兵謀反,要奪他侄子的帝位,兵致,被禁匆在兩官的進遙城裡,貶為庶人。有一天,宜宗(即朱喻羞)要去看看這個造反的叔敘,侍從都勸他不要去,宣宗不聽。到了那裡,久久地望著朱高煦,象觀賞一匹被關在籠子的猛獸一樣。
  • 蟋蟀宰相帶蟋蟀上朝,卻拋下十萬軍隊逃命,死在廁所
    2008年,有一部電視劇紅遍了大江南北,那就是王剛主演的《蟋蟀宰相》。這部電視劇的主角是南宋宰相賈似道。賈似道之所以能夠至今為人所談論,除了他本人是一個古今聞名的大奸臣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賈似道本人有一個特殊的愛好,那就是喜歡鬥蛐蛐兒。
  • 你被人貼過什麼樣的標籤?是否被標籤同化了?
    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完成的還不錯,也很穩定,但是在他人看來你就是一個只能做基礎工作,沒上進心的人,於是他們就會給你貼上一個標籤「你沒有上進心」。有的時候你可能是自由職業,時間自由,收入不錯,但是也有些人會覺得你不務正業,整天不知道在做什麼,成天跑來跑去的,於是就給你貼上了一個「不務正業」的標籤,也許給你貼標籤的還包括你的父母。
  • 可以拯救地球,為地球環境做出巨大貢獻的5個現代創意發明
    但是,有一些環境保護者、企業家和發明家卻並沒有將此遺忘,他們一直都在為保護環境和保護地球生態做出貢獻。在今天的文章裡邊,小編要為你重點介紹幾個偉大的發明:可以拯救地球,保護環境的5個小發明。不僅可以在使用它時消除塑料瓶的浪費,還可以在旅行的時候輕鬆攜帶它們,並且不用擔心溢出或洩漏。022、可清潔海洋塑料垃圾的垃圾桶塑料對於海洋危害巨大,它們不僅會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還可能因為被海洋生物和一些鳥類誤吞食而讓它們出現生命危險。
  • 呂后長期與審食其關係曖昧,貴為大漢皇帝的劉邦為何不聞不問?
    劉邦去世後,身為皇太后的呂雉,對審食其超出常人的信任,任命其為左丞相,朝廷大事都與他商量,審食其可以自由出入呂后的長樂宮。呂后的兒子劉盈,也就是漢惠帝,實在看不下去了,派人將審食其抓了起來,並準備找個藉口將他殺掉。作為朝廷大權實際控制者的呂后,居然束手無策,不敢公開替審食其求情。從這些情況來分析,呂雉與審食其在之前一定是有過真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