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較容易做的一件事是給人貼標籤,這也給自己的雙眼蒙上了一層薄紗。
第一次見到你我感覺你有些反應遲鈍,於是我給你貼了一個呆萌的標籤。跟他相處我感覺他為人直白爽快,於是我給他貼了一個直爽的標籤。後來我再同他們相處,這個標籤都被貼在了他們身上,我不用抬頭都看得見。
這還算是正面的,有些標籤可是有些狠毒的。看他長相粗蠻,我就給他貼了一個不像好人的標籤。看他行為輕浮,我就給他貼了一個小人的標籤。
可是我並不了解他們。
人為了簡便,也為了區分同類和異己,會不自覺地往所遇見的人身上貼標籤。
我不喜歡抽菸喝酒,可能會討厭抽菸喝酒的人。我不喜歡紋身,可能看到他的紋身就覺得不是啥好人。我不喜歡多說話,可能看到活潑一點的就覺得真是多嘴多舌。
這也是為什麼臭味相投、珠聯璧合。
這種標籤式的區分人好壞、排除異己的方法,為人類所通用。
我們不會把所有遇見的人都整個地好好了解一遍,時間和機會不允許,於是大腦做出了最一刀切的判斷方式:給他一個標籤。這樣就方便多了。
可惜的是這樣的方法雖然好用,但是有些腦殘。
人類的智慧雖然處大自然頂端,但要能判斷無誤卻很難。即使人類歷史上那些最聰慧的頭腦,也沒法給人定義什麼,何況常人呢。
這為了簡便而貼標籤所蒙上的薄紗,卻足以使人看不清真相。
為什麼始於顏值?因為先看表面。為什麼忠於人品?因為了解內心。為什麼陷於才華?因為它是融入骨肉裡的東西。
我們通過最表面直觀的呈現,給人一個自覺滿意的標籤,然後便開始了交往。大部分都是誤判了。於是吵鬧、爭執、分手,覺得自己看走了眼。
當然會看走眼的,除非你已經看了十個八個,閱人無數。這也是一種方式。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腦殘自殘的方式。非得先往自己身上捅幾刀才能長記性,這不是嗎?不過這可能也不是我們的初心,我們的初心是美好,同一切婚姻最開始的一樣。
標籤在人類身上發揮功效,又被應用於機器。雖然有些死腦筋,但不得不說,這確實挺好用的。我們作為網民的背後,就是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標籤。
不意識間,我們已經在同標籤做交往了。
這樣標籤式相連的背後,有多少誤判可能機器比人更能捕捉得到。機器會大數據分析,人可沒有大數據用來分析。
人的有趣無趣其實都不是自詡的也不是標籤給的啊,有些人明裡有趣實則無聊,有些人看似沉悶實則內心豐富。
她看了我一眼後,「我對你沒有興趣。」
啊,真是聰明果斷。
作者:南柯,白日夢想家,期待世界和平美好。不取悅,不附庸,在世俗世界裡安靜孤獨地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