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讀書發朋友圈,給自己貼小資文化人標籤 你怎麼看?

2020-12-04 雲南風物傳奇

現在是資訊快速消費時代,還有人讀書嗎?回答是肯定的~

儘管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手機霸佔了我們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但是真正愛讀書的人還是不少。的確能夠靜下心來看看書是多麼讓人愜意和羨慕的事情!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讀書的這一群體:有人讀書為發朋友圈,給自己貼「我看過這本書」,貼小資文化人的標籤。真相是什麼?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朋友圈裡,假裝讀書的人

你也在假裝讀書嗎?

我有個朋友,最近發了條要開始讀書的朋友圈:我決定安靜下來看書,從哪本開始呢?都這麼迷人。然後圖片是幾本小說。

過了兩天,我問他:看了多少了?他說:還沒開始,最近迷上了抖音,沒時間看了。

有多少人也是這樣?在知識焦慮的衝擊下,拿起了塵封已久的書,先拍照發朋友圈,再翻兩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人人都說讀書好,可是認真讀書的人卻很少,假裝讀書的人越來越多。

為什麼不能靜下來讀書?

因為外界的幹擾太多,我們容易變得浮躁。

我們喜歡用手機看文章,一目十行,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一直處於浮躁的狀態,很容易退出閱讀。

讀紙質書時,也容易受到這種狀態的影響。記得以前沒有手機等通訊工具時,我們更容易沉浸在書本裡,像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讀完後暢快淋漓,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流模式」。

但人心的浮躁和無處不在的幹擾,讓我們很難進入心流模式,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面對現狀,如何破局?

001 調整心態

做任何事都不要急於求成,讀書更是如此,只有真正沉澱下來,去思考,去體驗,才能真正在書中得到啟發。

我們拿起書本時,最初可能會沉不下心來,但要逼著自己,努力堅持15分鐘以上,此時大腦就容易進入心流模式。

002 制定計劃

不要隨便翻隨便看,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

這個計劃要包括每天要讀的書和閱讀的時間,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利用好平時刷手機看電視的時間,靜下心來,形成習慣。

003輸出成果

輸出成果最好的方式是寫作,比如寫讀書感悟,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對所讀的書有更深的理解,同時看著自己的文字,也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讀書,不是為了發朋友圈,給自己貼上「我看過這本書」的標籤。只有認真讀過的書,才會真正融入我們的骨血,嵌入我們的靈魂。

圖片源於網絡,對文章感興趣歡迎關注和留言。

相關焦點

  • 有人喜歡你,有人討厭你,有人給你貼上標籤,你接受嗎?
    女生自己搬東西,換燈泡就被稱「女漢子」,追星尤其是韓星被定義為「腦殘粉」,男生看漫畫打遊戲常被揶揄「死肥宅」,公司白領被稱「白骨精」,大齡未婚女青年被稱「聖鬥士」。貼標籤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本能,而在這個信息洪流的時代,貼標籤算是將人分類最省時省心的方法。
  • 你對自己最大的不愛,是輕易相信別人給你貼的標籤
    我太太很嘮叨,每天都念叨個不停,幾句話翻來覆去的說,特別無聊,我都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我先生在家裡從來都是甩手掌柜,油瓶倒了都不會扶一把,這麼多年我都是這麼過來的,說了那麼多遍,反正也沒什麼用,我就只能把他當成個大兒子一樣伺候著。你看,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貼標籤這件事,不管是男女老少,都逃不掉。
  • 標籤效應:貼上什麼樣的標籤,你就會成為什麼人
    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心理將康看過來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 你被人貼過什麼樣的標籤?是否被標籤同化了?
    在社會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被問到: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是怎麼回答的呢?每個人對於自己都會有一個自我概念,即自己對自我本身的能力的整體感知,例如我是一個執行力強的人或者我是一個比較隨和的人,這些都是給自我下的定義。
  • 你喜歡被貼「標籤」嗎?
    ……顯然,這是蓋在這些人臉上的遮羞布,是讓人不齒的「標籤」。如果要問「你喜歡被貼標籤嗎?」我想,所有人都想吧,都想讓人給自己貼一張好看的、好聽的、好使的、好用的標籤,誰也不想讓人給自己臉上貼上一張難看、難聽、不好使、不能用的壞標籤吧?!因此,這個問題「你喜歡被貼標籤嗎?」,應該說沒有意思。
  • 我給你貼了個標籤
    人比較容易做的一件事是給人貼標籤,這也給自己的雙眼蒙上了一層薄紗。第一次見到你我感覺你有些反應遲鈍,於是我給你貼了一個呆萌的標籤。跟他相處我感覺他為人直白爽快,於是我給他貼了一個直爽的標籤。後來我再同他們相處,這個標籤都被貼在了他們身上,我不用抬頭都看得見。
  • 發個朋友圈,你也要小心翼翼?
    發朋友圈,並不是整日裡閒得發慌,沒事在朋友圈刷存在感,自導自演,自娛自樂,僅僅是想記錄當時的心情和生活故事。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只要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事,看過的美文,感同身受的文字,都可以發在朋友圈。哪怕是在路邊見到一朵好看的野花,都可以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曬一下。他們的初衷恐怕就沒有想得到誰的點讚和評論,純粹就是給自己一份寄託。
  • 不發朋友圈的女生,最好撩
    文 | 匡北北 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感覺: 不發朋友圈的女生,不是高冷就是性格孤僻。 就算有人喜歡, 也都不敢接近一步。 不過當你真正了解她們,會發現她們也可以很好撩。
  • 「你最討厭被人貼上什麼標籤?」根本不喜歡標籤,限制人,很低俗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你忘了一件東西,他會說「哎呀,你怎麼這麼丟三落四」。他說的話,已經上升到性格,覺得自己能做到,就去教訓別人?即使你能做到,也不應該吧?!前幾天看奧妹的視頻,喜歡奧妹的顏值是肯定的。有人在彈幕裡說,她的肩好寬。
  • 給愛人貼個好標籤
    那天,閨蜜找我倒苦水:「最近我當上了部門主管,我想激勵一下我家那位,對他說,你看你工作了這麼多年,總是不求上進,到頭來還是公司裡的一個普通員工,你就安心一輩子都當個平庸之人嗎?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朝我發起火來,我真是氣死了!」
  • 對不起,媽媽不該給你貼標籤
    (特此鳴謝所有坦率的質疑,是你們讓我改進)特別是我這樣先上崗再培訓的媽媽,心明眼亮的群眾,一下子就給我指出幾點要害。😄從善如流的我,不由得仔細思量。在此,我把那篇文章裡錯誤的觀念,在這裡做一個觸及靈魂的檢討。
  • 我們為什麼要給自己貼「標籤」
    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他們已經成功給自已貼上了標籤,讓人一進門就直接想到:我來這裡就是來買吃的,並且是精品。1,人性總喜歡給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或者某件感覺,第一次貼上標籤,下定義2,接觸得越多,了解得越多,我們腦袋裡就會有一種印象標籤,產生在我們記憶中,潛意識裡,並且總是在腦袋裡迴轉這種印象和標籤。尤其是我們自己默認下的標籤和定義。
  • 為什麼別人發朋友圈有很多人點讚,而自己卻沒有?看了你就知道了
    ,我們在朋友圈可以看到自己朋友發的說說,知道他們的動態,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發,每個朋友圈都有非常多活躍的人,他們有時幾天發一個動態或者是視頻,要不就是一天發好幾個,非常的活躍,而且有很多的人給他們點讚,相信你也會點讚,但是等到自己發朋友圈的時候,卻很少有人點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人品在線」的女生,從不發這三種朋友圈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如果你頻繁發布朋友圈一定會被人討厭的,在這個什麼都要分享,什麼都要宣布,甚至什麼都要直播的時代,神秘感顯得特別高級。也許一位看起來不錯的女生,在朋友圈裡卻有另外的一面,反差之大,很容易被人貼上不好的標籤。
  • 微信潛規則:你發的朋友圈,別人根本看不見
    這時候,他們就會打開「不看他朋友圈」的開關。也許,當你興致勃勃地發了一條朋友圈,等待別人點讚留言時,卻不知道,你發的朋友圈,別人可能根本看不見。01不要時常抱怨,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去了網紅聖地旅行,一定要在朋友圈打卡,連續發十多條圖片和視頻刷屏;去健身房運動,一定要在朋友圈裡發上好幾張帶著濃妝秀身材的精修圖;去了趟圖書館,一定要在朋友圈裡發幾張捧著書本的自拍圖,再配上幾段歲月靜好的文案......
  • 有人說,不敢發朋友圈了 有人說,心事都寫在了沒有好友的微博上
    現在的你,還發朋友圈嗎?我問了身邊的人。很多人的回答,都嚇到了我。有人說,不敢發朋友圈了。有人說,心事都寫在了沒有好友的微博上。有人說,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因為很多時候不敢發朋友圈。有人說,怕別人說自己裝逼,說自己炫耀,所以就不發朋友圈。甚至有個女生說,她選擇了關閉朋友圈,就是不想受到某些人的困擾。
  • 杭州四大趣味書店,治癒你一看書就困的嗜睡症
    推薦你懶覺睡飽飽後,前往位於湖濱銀泰的西西弗書店,那裡有非常齊全、種類繁多的書籍,而且都比較小資路線。西西弗書店的裝修風格偏大美式,隨便拍拍照片也能拍出紐約既視感哦。對於書籍有任何問題,也可以請教穿綠圍裙的工作人員。書店中央區域有高腳椅和吧檯,可以供讀者休息閱覽圖書。高腳椅旁還有便利貼牆,寫下你此刻的心情,和自己說說話吧。
  • 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你怎麼最近那麼安靜啊?」「啊?我怎麼安靜啦?」「看你之前什麼事情都要發一條動態的人,現在啥都不發了。怎麼了最近,心情不好嗎?」「啊,沒有啦,就是不大想發了。」///嗯......就是不大想發了......嗎?經常有人說「沒有發動態朋友圈的日子,我在好好生活哦!」
  • 在朋友圈公布戀情有必要嗎?為什麼有人從來不在朋友圈公布自己的...
    今天有個微博熱搜:#在朋友圈公布戀情有必要嗎#網友好像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很快這個話題就到熱搜榜第6網友的評論很精彩,下面一起來看看!為什麼會有人看笑話?我巴不得發出來讓他們看看沒必要專門公布,但是我覺得發發照片秀恩愛有必要沒必要 五百個好友 熟的不過十個 該知道的總要知道 剩下全是等著看你笑話的有必要,不共享社交的伴侶都是不夠愛,不要港什麼自己生活不想被打擾,藉口。
  • 被貼上「討人喜歡」的標籤之後,你就真的開心了嗎?
    明明發自內心地厭惡酒桌文化,還是被「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懟得幹了一杯又一杯,所有人都誇你夠意思,沒人在乎你抱著馬桶吐得有多想死。不止現實生活,就連發一條朋友圈,都有很多顧慮:被同事看見,會不會不好?要不要屏蔽老闆?我理髮師tony會怎麼看?你總在不自覺討好別人,還記得有多久沒討好自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