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資訊快速消費時代,還有人讀書嗎?回答是肯定的~
儘管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手機霸佔了我們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但是真正愛讀書的人還是不少。的確能夠靜下心來看看書是多麼讓人愜意和羨慕的事情!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讀書的這一群體:有人讀書為發朋友圈,給自己貼「我看過這本書」,貼小資文化人的標籤。真相是什麼?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朋友圈裡,假裝讀書的人
你也在假裝讀書嗎?
我有個朋友,最近發了條要開始讀書的朋友圈:我決定安靜下來看書,從哪本開始呢?都這麼迷人。然後圖片是幾本小說。
過了兩天,我問他:看了多少了?他說:還沒開始,最近迷上了抖音,沒時間看了。
有多少人也是這樣?在知識焦慮的衝擊下,拿起了塵封已久的書,先拍照發朋友圈,再翻兩頁,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人人都說讀書好,可是認真讀書的人卻很少,假裝讀書的人越來越多。
為什麼不能靜下來讀書?
因為外界的幹擾太多,我們容易變得浮躁。
我們喜歡用手機看文章,一目十行,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大腦一直處於浮躁的狀態,很容易退出閱讀。
讀紙質書時,也容易受到這種狀態的影響。記得以前沒有手機等通訊工具時,我們更容易沉浸在書本裡,像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讀完後暢快淋漓,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心流模式」。
但人心的浮躁和無處不在的幹擾,讓我們很難進入心流模式,體驗到讀書的樂趣。
面對現狀,如何破局?
001 調整心態
做任何事都不要急於求成,讀書更是如此,只有真正沉澱下來,去思考,去體驗,才能真正在書中得到啟發。
我們拿起書本時,最初可能會沉不下心來,但要逼著自己,努力堅持15分鐘以上,此時大腦就容易進入心流模式。
002 制定計劃
不要隨便翻隨便看,要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
這個計劃要包括每天要讀的書和閱讀的時間,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書,利用好平時刷手機看電視的時間,靜下心來,形成習慣。
003輸出成果
輸出成果最好的方式是寫作,比如寫讀書感悟,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對所讀的書有更深的理解,同時看著自己的文字,也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讀書,不是為了發朋友圈,給自己貼上「我看過這本書」的標籤。只有認真讀過的書,才會真正融入我們的骨血,嵌入我們的靈魂。
圖片源於網絡,對文章感興趣歡迎關注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