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接上篇繼續介紹布拉格城堡以及聖喬治女修道院
布拉格城區不大,景點相對集中,身處老城區自然停車也是很艱難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公共運輸和自己的雙腿了。捷克的地鐵非常發達,坐地鐵可以玩轉大部分的景點。第一站可以搭乘到離布拉格廣場最近的地鐵站Staroměstská站(A線),之後步行五分鐘便可到達老城廣場和查理大橋。Malostranská站(A線)附近的景點也非常多,可以先去聖維特大教堂,步行到布拉格城堡和新城堡階梯,距離都非常近。離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和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最近的地鐵站是Muzeum(A線和C線的專程站)。總之,不論從哪裡下車,都能順便把附近的景點逛個遍。
地鐵出站就是布拉格城堡,一路漫漫逛過去就到了。
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建築群之一,長570米,平均寬約130米,像一座五臟齊全的小城鎮,聖維特大教堂、聖喬治教堂-修道院、諸聖教堂、新老皇宮、柱廳、弗拉季斯拉夫大廳、達利沃爾塔、火藥塔、黃金巷、宴會廳、眾多花園等均坐落在此。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捷克共和國總統都在這裡辦公起居,是名副其實的「捷克的心臟」、捷克權力的中心。
從城堡的後院拾階而上,可以看到老城區的大部分建築和主要景點。身處其間就好比在各式建築的叢林間漫步。
聖喬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現在為國家藝廊,收藏14至17世紀的捷克藝術作品,包括哥德藝術、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這裡的火藥塔(Prasna Vez-Mihulka)與舊城廣場的火藥塔一樣,原本都是作為守城護衛的要塞,後來則為存放火藥之用。16世紀時,國王讓術士居住於此研究煉鉛成金之術,18世紀後改為聖維塔大教堂儲藏聖器的地方,現在則是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鍊金術文物的博物館。
緊鄰聖喬治修道院的紅色教堂就是聖喬治教堂(St.George's Basilica),聖喬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後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紅色和米色間隔的牆面,使得聖喬治教堂和聖喬治女修道院成為布拉格城堡裡唯一色彩較為明亮顯眼的建築。
聖喬治教堂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聖維特主教座堂(捷克語:Katedrála svatého Víta)。聖維特主教座堂是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天主教堂,羅馬天主教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全名是聖維特、聖溫塞斯拉斯和聖阿達爾貝特主教座堂。教堂位於布拉格城堡內,是哥德式建築的精彩範例,其中有許多波希米亞國王的墳墓。
聖維特主教座堂是歷代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場所,有「建築之寶」的美譽。從遠方眺望布拉格城堡,大教堂是建築群中最顯眼地標。如今這裡收藏有十四世紀神聖羅馬帝國間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金球及令牌。聖維特主教座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後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
關於聖維特(St.Vitus)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源於基督教傳說中十四聖助手之一的聖人維特。他是一名公元4世紀左右從西西里島來的基督徒,後來因為受到羅馬皇帝的迫害而英勇就義。聖人維特的事跡在義大利和德國廣為傳播,更有專門為其修建的修道院和創作的紀念舞蹈。在公元9世紀開始,其在布拉格也開始擁有相當多的尊崇者。公元925,德國國王亨利一世將保存下來聖維特的一枚完好手骨贈送給了當時的波希米亞公爵,即布拉格的統治者瓦茨拉夫一世,從那以後,這個遺物就成為布拉格君王世代相傳無比珍貴的寶物,並且以此來命名了享譽世界的聖維特大教堂。選擇這個名字來命名教堂,還有另一種含義,就是布拉格的統治者希望臣民能夠皈依基督教。
聖維特大教堂塔頂有文藝復興式樣的大鐘,鐘樓是俯瞰布拉格市景最美的地方。尖塔、尖拱頂與飛浮雕,是哥德式教堂外觀的三大特色,因為歷經建築年代過久,也融合了巴洛克、文藝復興等風格。原本教堂的大門是朝南方向的金色大門,門上有查理大帝與4位主要建築師的半身浮雕。如果選擇挑戰教堂高塔裡287級樓梯,從塔頂可以俯瞰城中美景,絕對值回票價。
攀登287級樓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窄小的樓梯和無盡的迴旋,保證你在攀登前還沒累癱先被轉暈。
教堂的瞭望孔內壁刻滿了各式塗鴉和記號,是該說充滿異國情調呢,還是對文物古蹟的重新解讀?也許這就是布拉格這座城市包羅萬象、倜儻不羈的特殊氣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