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才女口出豪言:「懶得考清華北大」,成績公布後,她沉默了

2021-01-17 悲秋憶文

古詩中提到:「故鄉若問登科事,便是當初老榜官」。在古代人眼中,科舉考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有很多古代讀書人拼盡了全力,就想通過科舉考試來謀取一官半職。1912年,封建王朝成為了過去式,科舉考試在此之前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於高考也同樣看重。更有甚者,很多長輩會認為年輕人一生當中對於兩個決定一定要慎重。一個是高考,一個是結婚。能夠把高考和婚姻大事放在同一個比較級上,可見高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其實高考對於每一個考生來講,考的並不僅僅只是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還會考這個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反應能力。總歸有一句,高考它是嚴肅的也是艱難的。想要邁過這一關卡,每一位考生必將要付諸充足的準備。

然而在2020年,有一位來自廣東的女孩,卻放出豪言稱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那麼這個女孩到底是誰呢?她的名字叫做冼奇琪。冼奇琪出生於2004年,按照這個時間點來看的話,冼奇琪2020年時也僅僅只有16歲。大部分高三學子參加高考的時候,年齡都是在18歲左右,很少見到有16歲的例子。但是冼奇琪就是這樣一位連續跳級的學生,在別人可能還是上著高一課程的時候,冼奇琪就已經開始準備高考。由於準備充分,冼奇琪才有底氣口出豪言,說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冼奇琪的家庭教育。冼奇琪的父母知道中國當下最推崇的教育。是應試教育,這是每一個學校都在一直強調的點,但是冼奇琪的父母從小也給孩子準備了另一套和應試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首先,是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先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又該如何結合自己的情況從書本知識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來,然後讓孩子自主去愛上學習。

冼奇琪2004年出生,2008年正式接受學校教育。在學校受教育的同時,冼奇琪的父母也不忘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所以從小冼奇琪的學習在學校內,甚至是在整個市裡面都算是名列前茅,算是很有名氣的孩子了。而老師們對於冼奇琪的評價也很高,說這個孩子就是985 、211的底子。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冼奇琪很有可能會去考清華北大,畢竟這兩所大學在國內的知名度很高,也是眾多學子的目標。可是冼奇琪卻表示,自己的目標並非人們覺得好的大學。原來,冼奇琪最喜歡的學校是中國科技大學。在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她卻沉默了,因為憑藉著高考663分的成績,冼奇琪手中自然也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同時也多了許多煩惱,因為在上大學方面,父母和家長都給於了不一樣的建議,讓她不知該如何選擇。不過一個有能力、有態度,甚至是對於自己很自信、獨立自主的女孩,大學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講其實也是一種舞臺,不論她去往哪裡只要心態端正,相信冼奇琪的未來一定很美麗。

相關焦點

  • 理科狀元遭哄搶 分析招生風格:北大感性清華理性
    清華北大並無「特權」招生 工作也非兩三天  「招生工作並不是在放榜公布成績後兩三天就完成。實際上考試前,招生組就需要去各所學校多次走訪,甚至從高二時就要開始接觸學生。」  在近期的媒體報導中,有消息指北大清華歷來就擁有一種「特權」:在放榜前一天就能拿到所有高分考生的聯繫方式,通常在成績公布的前夜就開始「電話轟炸」,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平時就需要走訪溫州各中學,了解考生的基本情況,將招生組老師的聯繫方式都告知考生。」清華浙江招生組組長崔凱告訴記者,這是為了有意願報考清華的考生能夠隨時聯繫他們進行專業諮詢,也會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
  • 14年了,內蒙古女狀元以數學141分,總分702考上清華,如今怎樣
    清華北大是我國兩大頂尖學府,每年都培養出了許多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正是如此,眾多莘莘學子都把清華北大作為自己的夢想,寒窗苦讀十二載,希望有朝一日,實現夢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都能做出巨大的貢獻,清華畢業也有人種地,北大畢業也有人賣豬肉,甚至有人拿低保過日子。
  • 清華祭出史上最強招生大招?截流北大,碾壓少年班!
    數學領軍計劃的三大衝擊重創宿敵北大,截流優秀生源「選清華還是選北大」每年學霸這種凡爾賽的話題總是熱度不斷。都是國內頂尖高校,本來去哪個都是人生巔峰了,但這次清華的數學領軍計劃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初三考生如果入圍,可以不用高考直接進大學讀書,對家長和考生來說誘惑不小,對於每年和清華」神仙打架「的北大來說衝擊可是絕大的!
  • 那個高考成績接近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收的王德民,後來去了哪?
    ——趙翼《論詩》提到清華北大,相信大家都會想到「第一學府」的頭銜,這裡確實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學府,從這裡走出了數不勝數的青年才俊。想要進入這兩所學府,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高考,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有這麼一個天才,高考成績幾乎是滿分,但還是被這兩所學府拒之門外,他就是中國石油界的頂級專家王德民。
  • 清華、北大最差的專業和上海交大、浙大最好的專業怎麼選?
    高考成績公布之後,志願填報工作就是大家最為關注的一件事了。而對於志願填報,我之前說過兩類人最好填。一類是成績特別優異,比如高考全省前10名,那麼不僅能走清華北大,而且還能選擇一個不錯的專業。另一類是成績特別差,對他們而言要麼復讀,要麼外出打工,要麼隨便報一所能夠上的專科,至少在志願填報環節不用過於糾結,畢竟留給他們的選擇也不多。但是對於成績處於中間階段的學子而言就比較糾結了。很多人以為高分考生就不用糾結了,其實並非如此。只要不是特別頂尖,那麼就會面臨多種選擇。就好比處於清華北大的錄取線邊緣,這類學子如果堅持報考清華北大,那麼很有可能就讀該校最差的專業。
  • 寒門才女張培祥去世,北大破例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撒貝寧致悼詞
    也正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不乏許多「寒門出貴子」的經典人物代表,北大才女張培祥就是其中較為出名的一個典型。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說起張培祥,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都會覺得比較陌生。但是這個人,在中國知名學府北京大學的莘莘學子中,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 詩詞大會才女武亦姝現在怎麼樣了?已保送北大,未來可期!
    詩詞大會才女武亦姝現在怎麼樣了?已保送北大,未來可期!曾靠背詩打敗北大博士的00後才女,如今已保送北大,令人膜拜彼時正是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熱門,決賽中,一名00後女孩橫空出世,打敗了來自北大的博士,一舉奪冠,成為一時佳話。
  • 她是聞名全國的紅樓才女,24歲早逝,北大竟在八寶山為她辦葬禮!
    1991年她考進了醴陵一中,可是在高二的時候再一次難逃輟學的命運,不過命運中的又一個貴人出現,那就是醴陵一中原來的校長羅定中。他早就聽說過學校裡有一個如此上進的學生,可是如今她卻要輟學去打工了,費了很多力氣羅定中才找到了,已經離開學校的張培祥,告訴了她自己要資助她的決定。
  • 大山裡的雙胞胎學霸一個上清華一個上北大,父母做夢都在笑!
    雙胞胎兒子考上清華北大後,這個父親在當地徹底火了。有人問趙忠其,養小孩有沒有什麼秘訣啊?趙忠其說沒什麼秘訣,全靠孩子自己努力、自覺。雙胞胎趙稞、趙棣絕對算不上天才,也不是出生在什麼高素質的家庭,父母都在家裡務農,知識水平也有限,兄弟倆可以說是「寒門」出來的貴子。
  • 「高考瘋子」拒絕上北大,10次高考只為上清華,他現在怎麼樣了
    清華大學是每個高考學子的畢生夢想,因為在傳統家庭觀念裡,父母教育我們的就是你一定要考上清華,不考清華你這輩子就完了。就算不考清華北大也不錯呀,也算是學子中的佼佼者了,然而他考上了北大卻拒絕上北大,誓要上清華,就這樣考了10次,有點範進中舉的勁頭,給人印象深刻他就是被大家稱為高考瘋子的吳善柳。
  • 她曾是清華才女,卻不顧勸阻嫁給黑人,20年過去了她過得如何呢?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我國工作或者留學,而他們又與這片土地上的土生土長得有些人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我們要講的主角王麗紅就是其中一個,她曾是北大的才女
  • 暑期清華北大遊客超43萬|做個好家長,讓孩子不只是當名校遊客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共有43萬餘名遊客到清華北大兩所高校觀光遊覽,人數創歷史新高。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這兩所國內頂級學府,希望「沾沾靈氣」,讓孩子以後也能學業有成。  只是隨著開學季的到來,當北大清華真正的學霸們「王者歸來」,遊客們只能悻悻離開。不難理解遊客紛至沓來高校遊的熱情,只是學校不是景點,是屬於學子們的學習殿堂。想要天天感受百年名校的靈氣,除非你是這裡的學生。
  • 他高考遲到20分鐘,高出分數線60分考取清華
    一次節目中他在談到自己的清華學歷時說,碩士在他們家基本算是文盲。此言一出引起軒然大波,但仔細了解高曉松的家庭背景後,好像還的確是這樣。 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創辦者、兩院院士,不僅如此,張維還和錢學森教授是兒時的好友。
  • 父母拼了命把孩子推入名校,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卻大多進了體制
    是啊,清華和北大的孩子們,畢業後都去幹什麼了? 我們養孩子,目光要儘量看得遠點,再遠點。高考只是中點,不是終點,最終我們要的是孩子能成為更好的人,而不僅僅滿足於一個名校的頭銜。 我們來看看北大公布的就業數據。
  • 她高考考語文時忘寫名字,考英語睡著了,竟以總分672分考入北大
    再過幾個月,2021年的高考就要到來,現階段,高三的考生們都在爭分奪秒地複習,希望自己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位比較有特點的高考狀元,她高考考語文時忘寫名字,考英語睡著了,竟以總分672分考入北大。
  • 無緣清華北大,文科「狀元」就沒未來?目光短淺的人,到底多可怕
    最近,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無緣清華北大的事情,在網上傳得火熱。 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白湘菱的選修歷史成績只有B,而清華北大的錄取要求最低是A,因此她不符合錄取條件。
  • 在縣城高中,我們班有25個人上了清華北大
    那年,我們班有25個人上了清華北大,是建校以來最為巔峰的成績。從10年建校以來首批高考清北錄取14人的成績以來,理科一本率從78.5%上升到15年的92.7%,而在10年以前,沒有人記得起縣級市裡上一個考上清北的同學是在多少幾年前。神話從奧數開始在我們那座小縣城裡,從低年級開始,奧數的軍備競賽便遍布了每一所小學。
  • 北大畢業的小說作者,才華橫溢,老書蟲都看過他們的小說
    高考了,祝願所有考生都考出好成績,清華北大不是夢!在眾多小說作者中,北大畢業的作者顯得非常亮眼。他們不但擁有高學歷,寫小說水平也是很強,讓讀者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看書16年的老書蟲。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北大畢業的小說作者,才華橫溢,流行一時,老書蟲都看過他們的小說的。
  • 看完北大685分學霸的書桌,網友集體沉默了
    更有人以身邊同學舉例,某同學腦子聰明,智商極高,高中三年幾乎不怎麼學,最後還考上了清華北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高考更需要天賦?或許真的有哪種智商極高、平時不學習高考卻一飛沖天的學生,雖然我沒見過。但是對大部分考生來說,天賦很重要,但努力程度才是決定考生高考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比如王曉,一位高考以685分考上北京大學的寒門學霸,她始終堅信這樣一句話: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 她收養了87個孩子,20個考進清華北大,這位「扁擔姐姐」有多美?
    廣西就有這樣一個善良的女人,她前後一共收養87個孩子,20個考上清華北大,被人親切的稱為「扁擔姐」,她的事跡傳遍中國,令許多人都為之敬佩。她究竟又做了什麼呢?這一切還要從1979年的一天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