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走了的斑鳩(散文)

2021-01-08 孔孟之鄉

母親走後,小院沒人守候顯得寂靜,冷清了許多。春天,不經意間一瞥,發現窗臺上有幾根樹枝別在那裡,也沒怎麼在意。不幾日卻傳來「咕咕咕」的叫聲;經過仔細地觀察發現,原來是斑鳩在那裡做了窩,繁衍後代呢!隨著天氣變暖,兩隻花脖子斑鳩輪流蹲在窩裡,承擔著繁育兒女的責任。

春去夏來,孵化出來的小斑鳩越長越大,不時地探出頭來,張望一下。是不是餓了?盼望外出覓食的父母趕快回來?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溫馨而祥和。夏季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一天夜裡,我在屋裡聽著,風很大,雨也很大;風和雨攪翻了天。好在被風和雨折騰一夜的天空,早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讓人舒適爽快。當我打掃院裡的殘葉積水,拾掇花盆時,在一處角落裡發現了一隻灰色的小鳥。聽到響聲,它嚇得收緊了翅膀,縮緊了身子,一個勁地向角落裡躲去。看我靠的近了,它就張開翅膀想飛;可惜它飛不高,也就飛起二三十釐米地樣子,摔在地上。飛了幾次,折騰得沒有勁了,只好又縮緊身子躲在牆邊,一幅讓人可憐的樣子。抬眼一看,窗臺鳥窩裡的另一隻小鳥正緊張地向這邊張望,還時不時的撲閃下翅膀,是在提醒同伴飛起來嗎?怎麼想的只有兩隻斑鳩知道了。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老斑鳩在哪裡覓食?怎麼忘記了風雨後的孩子們了呢?我放下手裡的工具,輕輕的、緩緩地伸手抓住了躲在角落裡的小斑鳩。它不動,也不鳴叫,只是用眼睛瞪著我,眼裡露出恐懼甚至是絕望的目光。我感覺它在說:不要傷害我,不要傷害我!求求你放了我吧!後來我發現,鳥只有在空中才不害怕,在地面上總是提心弔膽的,充滿了警惕。面對手中軟乎乎的小斑鳩,面對它的眼神,我心裡產生了絲絲憐憫,可還是沒有放了它。也沒有把它放回窩裡,而是收拾了一個舊鳥籠,把它養起來了。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鳥最怕人的氣味;人摸過正在孵化的蛋,鳥就不孵了,放棄了;剛出殼的幼鳥,人拿過,鳥也不再管它了。弱小的鳥,總是懼怕強大的人啊!我想把斑鳩養起來,給吃給喝,大了能飛了就把它給放了,讓它自己返回鳥巢,在自由的天空飛翔。這樣做對斑鳩來說,我也是做了一件極好的事吧!人都喜歡有吃有喝的安穩生活,何況是一隻小鳥呢?可是,後來我才明白,鳥需要的是天空,還有飛翔。

鳥籠掛在院子裡。斑鳩餓了吃小米,渴了喝礦泉水,沒事就蹲在一根杆子上打盹,一副優哉遊哉的樣子,想必是對生活還是滿意的吧!不過有時斑鳩張開兩隻爪子抓住鳥籠的匝箍,張開翅膀撲在那裡,向窗臺的鳥窩張望著,一副要飛的狀態。鳥窩裡的斑鳩也撲閃著翅膀做出回應。籠中的斑鳩一定是想家了。家雖在咫尺,小夥伴就在不遠的地方,可是它回不去。這是它生活中的缺憾。看到斑鳩這個樣子,多次想放了它。有一次我還真打開了鳥籠的門子,想讓它飛走;可是斑鳩轉了幾圈還是站在了杆子上打起了盹兒。難道斑鳩知道它還沒有飛的本領,它飛不到築在窗臺的窩裡嗎?

有一天傍晚下起了雨,我順手將鳥籠掛在了院中月季的粗枝條上。當時我還為自己的做法沾沾自喜,這樣又涼快又淋不著雨,斑鳩一定很滿意。就在晚上,悲劇發生了,還未長大的斑鳩被黃鼠狼吃了。狡猾的黃鼠狼沿著月季樹枝爬進了籠子裡,對斑鳩下了毒手。驚恐萬狀的斑鳩雖然掙扎了,但聲音被雨聲風聲遮住了,成為黃鼠狼的美餐。早晨,我去提籠子時只看到了幾根羽毛。斑鳩喲,幼小無助的精靈,就這樣在驚恐無助中消失了。我很懊悔,懊悔在雨夜不該把它放在月季花下。世界上雖有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但望著鳥籠我還是難過了好長時間。常常自責是我害了斑鳩。我想如果當初我不把鳥籠放在樹枝上就好了;我還想如果我不把它抓起來放鳥籠裡就好了……是我好心辦壞事了?!有些事,一旦錯了,就再也無法彌補了。所謂的亡羊補牢,那是還有羊;若羊全沒有了,補牢還有什麼意義呢!斑鳩沒了,可以怨鳥籠有洞,可以怨黃鼠狼狡猾,也可以怨把它掛在月季花的枝條上……把這些都想到了,事情就不可能發生了。誰有那麼大的本事都想到呢?!世上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糾纏著,理不清。理清了這個又出現了那個,讓人在事物的糾纏中探尋著規律。或許這就是前進的動力吧!

又過了一個多月,有兩個月吧。一天早晨,院子裡突然出現一隻斑鳩在覓食。斑鳩脖子上閃著一圈白色的斑點,很是好看,這是斑鳩成熟的標誌。哦,原來窗臺上鳥窩裡的那隻斑鳩已經長大了,能自由地飛翔覓食了。這讓我心裡有些寬慰。有時上班前我還撒些小米,讓這隻斑鳩吃個飽;藉此減少對那隻被吃斑鳩的自責。斑鳩吃飽了就飛回窗臺的窩裡,不時發出「咕咕咕」的叫聲。不過有些時候,我發現它很煩躁,時不時在窩裡搖著尾巴轉來轉去,斑鳩有心事了。不歸窩的事也時有發生;有時一天,有時兩天,有時三天。望著空空的鳥窩,我常常發呆;心裡想斑鳩去哪裡了呢?哪裡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讓它連家也不回了呢?不會遇到什麼不測吧!有時候又想:兒大了還不由娘呢!何況是只小鳥啊!它能飛了,能覓食了,由它去吧!把它養起來就能保證不發生意外嗎?前一隻斑鳩就證明了是保證不了的。

暑末秋初的一天,周末在家休息,一大早我就聽到了熟悉的「咕咕咕」聲。走到院子裡,我看到斑鳩趴在窩裡叫著,而旁邊還站著一隻,目不轉睛地看著它。見我瞅它們,站著的那隻展開翅膀飛到了屋頂上,不時地轉著頭望著窩裡的斑鳩。我無心打攪它們,轉身回到了屋裡。原來是一隻,飛出去回來了還引來了一隻,原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就這樣,兩隻斑鳩在院子裡飛來轉去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愉快地玩耍,然後雙雙飛走了,到現在也沒有出現過。哦,原來斑鳩是來告別的。生長的地方都是感情付出的地方,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離開生長的地方,留戀是必然的。從斑鳩的依依不捨裡,我讀懂了「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詩句。這是詩人用心血吟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啊!

追逐愛情的斑鳩飛走了,在別處安了家,找到歸宿了。

愛情滋生了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溫馨的港灣。每每想著飛走的斑鳩,我常淚流滿面。

人也罷,動物也罷,都需要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代一代的傳承,才有了世界啊!

作者簡介:

胡勤貴,山東省作協會員。曾出版《微山湖散記》、《看綠色成長》、《鄉言村語》。現在微山縣委機關工作。

相關焦點

  • 斑鳩情緣再續 市民悉心照料斑鳩一個月今年又來一對
    端出食物和水,這幾天周慶又開始照顧起斑鳩了。  照顧一月的斑鳩飛走了  留下無邊思念  49歲的周慶是衢州人, 30多年前就來湖州生活,一家人住在湖城城市之心小區。  周慶家的陽臺,花草蔥鬱,「我這些年不上班,喜歡旅遊、養花、打太極拳,可能正是陽臺上養的植物多,引來了斑鳩。」
  • 我家陽臺上的斑鳩
    等慢慢熟悉後,再追蹤拍攝斑鳩母子的生活花絮吧!時間過得好快,轉眼一年過去了,去年也是這個時候,他們來到我家新居的陽臺上築巢,小斑鳩轉眼幾天就長大了,便開始在陽臺的空調窗機上面學走路、飛翔,沒過幾天便飛走了。朋友,請跟著我的鏡頭,回味一下去年斑鳩在我家陽臺築巢孵子的情景吧!
  • 斑鳩
    我和斑鳩相識相伴,視為知心夥伴。小時常沒吃沒喝,特別是開春後,青黃不接,長春老日頭,肚子常餓得咕咕咕叫,日子難忍難過難熬。這時斑鳩那樣咕咕叫著,一聲一聲悽清悲涼,與我處境一樣。我常常靜坐專聽斑鳩那一聲接一聲的悲鳴,安慰我這苦難的人。那時我十來歲,斑鳩陪我度過了苦難的童年。    後來號召除四害,要消滅麻雀、老鼠、蒼蠅、蚊子。
  • 野生的斑鳩能養熟嗎?在斑鳩手養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斑鳩和鴿子同屬斑鳩科,血緣關係和生活習性特別的接近。不過,斑鳩畢竟是純野生動物,要從小通過人工餵養,讓小斑鳩慢慢地和人經常接觸,通過這些方法是可以把斑鳩養得像鴿子一樣戀家的。斑鳩通過人工養大後還要面臨隨時可能會飛走飛丟的風險。
  • 一隻斑鳩睡窗口
    這是一隻珠頸斑鳩,應該是今年夏天出生的,才剛剛開始面對寒冷的考驗。我一動也不敢動,呆坐了十分鐘,估計它已經睡沉了,悄悄挪開步子,去吃稀飯。可惜陋室狹小,沒有別室可去,又不能開燈,乾脆就著鍋開動,一餐飯吃完,小傢伙睡得正香甜,電視機電腦最好還是別開了,刷牙洗臉免不得要弄出響動,今天就免了吧,輕手輕腳爬上床,隨即發現窗戶沒關。
  • 斑鳩夫妻戀舊巢 時隔兩年又飛回
    回到「老家」,斑鳩妻子在安心孵蛋。□記者 林輝 文 李文波 圖本報訊 兩年前,一對斑鳩夫妻在鄭州市民王先生家空調室外機和牆之間的夾縫落戶,在王先生一家的悉心照顧下,斑鳩夫妻孕育出兩隻小斑鳩後全家悄然離去(本報2009年3月12日C04版、4月4日A11版曾先後予以報導)。
  • 野生的斑鳩能夠在家如何馴養?
    成年的野生斑鳩,想進行馴養,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野性難馴」。機智、警惕性高、是成年的野生斑鳩的一大特點。斑鳩不比鴿子,有吃的就能自己找回家,斑鳩不會,就是養十年,打開籠子它照樣飛走。(只是打個比方,斑鳩養不到十年)。
  • 婺源:珠頸斑鳩,福如東海
    不久前,他在婺源縣城某小區自家廚房的窗臺上,發現了從天而降、出乎意料的吉祥物:一對珠頸斑鳩!東海則說:「它們窩裡每時每刻都有一隻鳥,我怕去動了,它就飛走了……」——什麼是善心?這就是。 他又說:「我從來沒發現其他人家有這種鳥。」——什麼是善報?這就是。 我先是從他表弟俞凱堂的微信圈裡看到他部分照片的,頓感親切。因為,這是我最熟悉的寄萍山館「館鳥」珠頸斑鳩啊!
  • 斑鳩遭鷹隼追捕,竟嚇得向遊人「求救」
    揚子晚報網10月9日訊(記者 梅建明 通訊員 武家敏)10月9日上午,在南京情侶園發生有趣一幕,一隻斑鳩遭到一隻鷹隼追捕。嚇得斑鳩在空中拼命飛躥,隨後被鷹隼抓住按在地上。斑鳩撲騰掙扎著,似乎是在向遊人求救。
  • 斑鳩之死
    八月底,暑熱似欲退卻的時候,巢裡蹲進了只珠頸斑鳩。收拾幾下裝修,不在意地把舊蛋一扔,兩隻豔紅的腿一縮,趴在窩裡就不走了。每次晾衣服或開窗,總能與母斑鳩對視兩眼,久之相看兩不厭。是我驚擾了它的生活,使成年斑鳩棄巢而去嗎?校園裡他們已經放鬆到了在人腳邊散步的程度,斑鳩母親也早已習慣我的存在;是母親外出時幼鳥遇害了嗎?
  • 怎麼養好野生斑鳩?
    野斑鳩長時間生活在戶外,有一定的野性,一般都是比較難養的,尤其是老野斑鳩,所以最好先把翅尖給剪掉,以防它們飛走。也有他們喜歡安靜而自由的地方,所以不要把他們一直關在籠子裡,讓他們有一個自由而舒適的空間。
  • 一對斑鳩夫妻連續兩年到徐州市民家窗臺做窩孵育子女
    徐州市民宋先生家的一處窗臺上有個斑鳩巢,去年一對斑鳩夫妻在此孵化出兩隻小生命。後來,斑鳩一家飛走了。4月8日,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這對斑鳩夫妻又回來了,也下了兩個蛋,目前斑鳩媽媽正在窩裡忙著孵化鳥蛋。鳥巢裡有兩個白色的鳥蛋。宋先生家住在康居小區南部靠山的位置。
  • 斑鳩6樓陽臺築巢 一年孵出三窩小鳥
    作者: 創建日期:2020-11-16 來源:天中晚報客戶端摘要: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賀建家住豐澤路駐馬店財經學校家屬院6樓的馬女士,早上去陽臺時,又聽到小斑鳩的叫聲,原來陽臺斑鳩窩裡的兩枚蛋已孵出了一對小斑鳩,這是今年她家迎來的第三窩小斑鳩
  • 窗外搬來一對珠頸斑鳩
    與鴿子不同的是,這對鳥脖頸上布滿白色細小斑點,吳先生上網一查發現,這是對珠頸斑鳩。珠頸斑鳩是我國東部和南部最為常見的野生鴿形目鳥類,俗稱「野鴿子」。因為脖頸密布的白色斑點像散落的「珍珠」,因而得名。這對斑鳩不像其他鳥類,人一到窗口就飛走了,它們就住在松樹上。
  • 居民陽臺撒剩飯餵鳥,引來斑鳩築巢安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張亮/文圖近日,固始縣居民熊德佳先生很欣慰,他們家陽臺上斑鳩築巢裡,又孵化出了兩隻小斑鳩。熊德佳介紹,之所以有斑鳩在陽臺上築巢,還得從今年年初的兩場大雪說起。「當時這兩場雪太大了,我、太太、還有孩子擔心這些小鳥找不到食物,就在廚房和衛生間的陽臺上各放了一塊板,經常撒些米或者剩飯。」熊德佳說,因為有了這些食物,就經常引來麻雀、鴿子、斑鳩等鳥類在陽臺駐足。隨著天氣轉暖,熊德佳一家就沒有多在意陽臺上的情況。
  • 這對斑鳩三次到居民家做窩 花盆中半年孵出幾窩小鳥
    令她感到驚訝的是,今年3月初,一對成年斑鳩突然造訪陽臺,把那盆薄荷中間碗口大一片薄荷的細枝嫩葉踩倒,然後銜來小枯樹枝做了一個窩,把兩隻白色的蛋下在窩中。此後,雌雄斑鳩24小時輪流孵蛋,20多天後,孵出兩隻小斑鳩。兩隻成年斑鳩輪流外出捉蟲子回來餵養。小斑鳩長得很快。4月中旬,斑鳩一家四口飛走了。
  • 銀川姑娘幫斑鳩搭窩過冬
    給斑鳩夫婦搭建的「別墅」。 透過窗戶拍到的孵蛋的斑鳩。 天氣越來越冷了,銀川姑娘雀雀會時不時地往窗臺上望一望,也會定期往窗臺上的鳥食盒裡放些食物,就是怕她的老朋友——一對斑鳩夫婦一旦回巢了,會餓著……雀雀說,這件有趣且有愛的故事,要從去年講起。 斑鳩夫婦想在窗臺搭窩 去年快冬天的時候,有一隻鳥飛到了雀雀家窗臺上。沒想到,過兩天後又來了,而且之後每天按時按點地來「報到」。
  • 我救了一隻珠頸斑鳩
    請將您的寵物故事用文字或照片的形式發至tqblohas@126.com斑鳩是鳥類中的隱士,又生性膽怯,並不常為我們所注視。但在我們水鄉,尤其是綠樹茂盛野草葳蕤之處,卻時常可以聽到其憂鬱而縹緲的叫聲: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總是前面的三聲連叫,隔上一會兒,才突兀地又補上一聲。那聲音頗有幾分蒼涼之感,讓人想到獨守家門的幽怨女子。
  • 上海老爺叔窗口守護珠頸斑鳩3個月 見證4隻小鳥誕生飛翔
    「4月24日,在公母斑鳩輪流孵化、精心呵護下,終於孵出兩隻乳毛未乾的雛斑鳩。」  「5月15日,又有一隻母斑鳩(不知道是不是上次那隻)在我家窗外的巢穴裡產下一枚蛋。」  「6月7日早晨,在陽臺花架花盆裡又發現一枚帶血的蛋。」  「6月10日清晨,母鳥淋了一夜的雨,仍一動不動地趴著孵卵。晴天頂著烈日、雨天頂著風雨,偉大的母愛、值得讚揚!」
  • 家裡來了只珠頸斑鳩 窗臺花盆裡築巢下蛋
    家住常州市西林華林家園的陳先生最近將心思都放在了窗臺上的花盆裡,一隻珠頸斑鳩在盆景中築巢下蛋,目前正在進行孵化。「等我再想近距離拍時,小鳥非常警覺,立刻飛走了。我離開不久,它又飛來了,回到了花盆中。到了中午時分,它又產下了第二顆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