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因為一起事故,位於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蕩灣工業園區內的海寧市龍洲印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龍洲印染」)引來多方關注。
據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海寧發布」公布的消息,12月3日晚,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蕩灣工業園區發生一起汙水罐體坍塌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另有4名重傷員在醫院救治。
12月4日午間,浙江省海寧市委宣傳部方面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天上午已經召開全市緊急會議並開展安全生產全面排查,確認全面開展隱患治理工作,特別針對全市印染企業及類似高危行業進行全覆蓋逐戶排查整改。
1
事故造成多人傷亡
官方消息顯示,12月3日17點19分,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蕩灣工業園區內海寧市龍洲印染有限責任公司發生汙水罐體倒塌事故。事故發生後,浙江省、嘉興市和海寧市等相關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並成立6個工作組,組織開展應急搶救。同時,海寧市應急管理局、海寧公安等多部門聯動民間應急救援力量共計約500人在現場展開事故救援處置工作。
12月4日凌晨,海寧市就海寧許村印染廠汙水罐坍塌事故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新聞發布會上,海寧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副書記王建坤表示,發生坍塌的是一個高度約為15米的汙水罐,水罐倒塌壓垮了附近兩家企業的車間,導致人員被困。
當前,有關事故現場的公開資料並不多。《中國青年報》援引事故倖存者說法稱,「事發時如同爆炸,自己廠區跟隔壁廠區的牆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被衝倒。」
浙江省海寧市委宣傳部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截至12月4日凌晨3時許,經認真排摸並確認已知失聯人員全部找到,現場還在清理中。涉事企業主要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相關部門將加快事故調查工作,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嚴肅處置事故責任人。
記者注意到,前述事故的具體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按照海寧市政府的官方口徑,其已立即啟動水體汙染防治應急預案,強化對汙染物截留,持續對相關河道水質進行監測,密切關注水質變化。
2
涉事企業屢次被罰
公開資料顯示,龍洲印染的前身是創立於1983年的許村印染總廠,屬於一家鎮辦集體企業,1997年轉制民營企業,註冊資金1468萬元,法定代表人為俞炳良。目前,公司主要經營包括紡織品織造、印花、染整加工、紙管、尼龍袋製造等。
浙江當地媒體去年底發布的一篇文章指出,從最初的190多人、固定資產4176萬元、年產值2500萬元,龍洲印染現已發展為擁有員工595人、固定資產2.8億、年銷售3億元的大型紡織印染民營企業。
俞炳良曾表示,「作為一家印染企業,汙染產生在所難免,但是有汙染就必須治理、有汙染就必須治好,這是企業的責任,這是對青山綠水的負責。」
不過,記者注意到,強調「重視汙染治理」的龍洲印染,過往表現可以說是「劣跡斑斑」。
天眼查顯示,過去四年多裡,龍洲印染曾受到5次行政處罰,其中兩次因超標排放廢棄物被海寧市環境保護局處罰。最近一次處罰則發生在2018年8月,因未如實記錄劇毒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數量和流向被海寧市公安局處罰。
EHS專家、化工安全管理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安全工程師戚志強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此次龍洲印染的坍塌事件是一個安全事故。「目前來看是因為罐體塌陷造成人員傷亡。雖然罐體的容量尚不清楚,但汙水量估計較大,瞬間湧出來的水的衝壓加上罐子本身的撞擊造成了人員傷亡。」
戚志強坦言,當前有兩個問題值得探討,第一是罐子倒塌的原因是否涉及到地面承重和維護保養,第二從安全角度考慮,廠房間距此前是否經過建設項目風險識別評估的「三同時」考慮。(「三同時」原則:在環境管理中防止出現新汙染源汙染環境的一項重要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一切企業、事業單位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在他看來,如果廢水是在處置過程中,還沒有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那麼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水湧出對周邊水體和廠房周圍蔓延過的土壤或會產生影響。
有知名環保志願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從龍洲印染的處罰歷史可以看出,其過去的環保意識還不足,而這些又都涉及安全隱患,所以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業平時的安全管理較為怠慢。
那麼,如果調查結果是企業本身在設備維護和環保處理上存在問題,龍洲印染將面臨怎樣的處罰?12月4日中午,《國際金融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多次致電海寧市環保局方面,不過其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3
海寧印染行業正加速改造
今年10月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豔萍曾在一場行業論壇上指出,當前,印染行業排汙具有產業體量大、產業布局集中、產業排汙量大、產業鏈較長、企業之間差別大,水平參差不齊等特點。
過去,海寧市的印染產業存在不少問題,包括產業層次較低、工藝技術水平不高、人才創新要素制約、節能減排任重道遠等。
在此背景下,《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海寧早前就已通過《振興實體經濟改造提升印染行業實施方案》,旨在通過全面優化印染行業產能結構和資源配置,促進行業向高新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品質化升級。
今年6月份,海寧市人民政府網站曾轉載了一篇《海寧日報》的文章,內容指出,如今,全市不少印染企業已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積極實施刷卡排水、刷卡排氣、刷卡排泥監控信息平臺的建設,綠色低碳染整設備與技術陸續鋪開。同時,「機器換人」深入到印染行業的研發設計、裝備信息化改造、能耗和排放監控、企業生產管理等各個環節。
12月4日上午,海寧市政府就上述事故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在通報汙水罐體倒塌事故最新進展的同時,據王建坤通報,目前嘉興市、海寧市正在召開全市緊急會議並開展安全生產全面排查,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全面開展隱患治理工作,特別針對全市印染企業及類似高危行業進行全覆蓋逐戶排查整改。
對此,戚志強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此次龍洲印染的事情對整個行業或也是一次警示。「對安全工作的從業者來講,在考慮車間生產過程的安全之外,輔助設備設施的定期保養和維護亦不容忽視」。
記者 王敏傑 馬雲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