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默讀的時候,大腦中出現的聲音是誰的?和這個結構有很大關係!

2021-01-10 胖福的小木屋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心裡默讀一段文字的時候,儘管嘴巴沒有張開,但是腦海裡卻聽到了讀書的聲音,或者我們在心裡默念什麼的時候,腦海裡也會出現聲音,我們看書的時候,腦海裡也會有奇怪聲音出現。

甚至有些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腦海裡都會有聲音出現,或者腦海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幻想,有時候會自言自語,腦子像不受控制一樣。那麼這個聲音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可能和我們的大腦中的語音迴路以及布羅卡氏區有關。

1974年,Baddeley和Hitch提出工作記憶由三部分組成,即語音迴路、視覺空間和中央執行。音迴路是工作記憶三大成分之一 ,主要負責語音的存儲與加工。

它由兩個次級組成部分構成,分別為語音存儲裝置和發音複述裝置。語音存儲裝置保持以語音或言語為基礎的材料的痕跡,但保持時間十分短暫,這些記憶痕跡在大約兩秒之內就會衰退,要使它們保持下來就必須通過發音複述裝置進行複述。聽覺形式的語音信息可以直接進入語音存儲裝置,而視覺形式的語音信息必須先轉化為聽覺形式的語音信息才能進入到該裝置,而完成這--轉化也是通過發音複述裝置實現的。

當我們在默讀文字的時候,主要存在兩種閱讀迴路,第一種是我們會將閱讀到的文字轉化為轉化成腦內聲音,通過語音迴路,再到大腦理解。第二種是直接通過視覺調用大腦裡的詞彙庫,直接進行理解,

而當我們進行思考時,如果涉及可以具象化為語言或難以具象化為圖像和空間的問題,則往往需要我們調用語音迴路。語音迴路存儲的信息是語言,而存儲的方式則是語音的編碼。

但些時候,神經迴路就是有一種不加分別的路徑依賴,即使是並不需要存儲並反覆理解的時候還是啟用了語音迴路,從而導致閱讀速度變慢。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當你在做題目的時候,嘴巴裡一直在默念重複一個詞語「河」,你會發現,「河」這個詞一直會對你做題產生幹擾,因為你的聽覺系統有意識無意識地接受了無意義的詞,佔據了語音迴路的空間,導致了完成速度及準確率的下降。

無論是閱讀還是思考過程中,所謂的」聲音「只是大腦中的語音編碼而已,它跳過了聲音的物理屬性,直接提取語音的內在信息為任務所用,因而在一般的情況下,大腦不會再去向前反饋營造出一個音色的表徵。

但如果你在構想一個類似於戲劇的情境,想著一個男子和女子的對白,或者回憶起自己和家人的聊天,或者回憶自己和父母的聊天,可能大腦會相應地對音色、音調等物理信息進行加工。

除了語音迴路之外,這其中還有布羅卡氏區的參與。在1831年的時候,在巴黎郊外的俾舍特耳瘋人病院內,來了一位 21 歲的男性患者。他沒有其他病症,只是不能說話。醫學家布羅卡對病人的身體進行了仔細的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後來病人去世以後,他對病人進行了解剖,發現在大腦左半球的第三個前額溝回有一內傷。因此布羅卡將其腦保存於酒精之內,並向法蘭西人類學學會描述了他的發現。它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協調的發音程序;提供語言的語法結構;言語的動機和願望,所以它也被稱為運動性言語中樞,人和黑猩猩大腦差異性結構中就包含了布羅卡氏區,科學家發現在黑猩猩大腦中該區域相對要小得多,這或許能解釋為何其語言能力不如人類複雜。

我們人之所以能夠思考、運動,協調自身的行為,這就要多虧了大腦,大腦通過神經信息的傳導,主導機體內一切活動過程,並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平衡,距離越短,效率越高,越準確和節約能量。所以人類的感知器官全部長在頭部周圍,像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這樣對傳輸帶寬(信號豐富性)、響應速度或者噪聲抑制(敏感性)要求高的信號,從信號產生到信號處理之間的距離短,這樣對生物的生存和演化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

而當我們腦海中有聲音出現時或者當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時候,大腦負責言語活動形式的布羅卡氏區也就會開始它的運動,把聲音或者想法傳給給其他腦區部位。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你自己撓你自己的腳底板,你是不會感到特別癢的,這是因為大腦已經提前告知其他腦區部分,它們已經做到了防範,而當其他人撓你的時候,大腦並沒有及時提前告知其他腦區部分,所以你會感到非常癢,即使你知道別人要撓你。

這樣還可以讓我們在做一些小動作時,能經過提前的思考,而被及時阻止,對我們的行為可以起到過濾的作用。比如我們平時的心跳,自己是聽不到的,而且也不會自己看到眼球的轉動。這些都是因為大腦已經預先知道了,而提前做好了準備的原因。

因此當我們在默背默讀的時候,儘管沒有發出聲音,但是各個腦區都會收到這些反應,所以我們才能在大腦裡聽到背誦和朗讀的聲音。

相關焦點

  • 當你在默讀時,大腦中會出現「嚶嚶」的怪聲,這個聲音是誰的?
    當你一個人在默讀時,大腦中會出現「嚶嚶」的怪聲,這個聲音是誰的?俗話說得好: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大腦是人類擁有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器官,它是人體各個器官活動的控制中心,人的一言一行都要通過它才能完成。
  • 鸚鵡會說話的真相:大腦結構特殊
    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鸚鵡特殊的大腦結構是它們能模仿人類說話的關鍵,同時此研究結果能夠讓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人類語言功能的神經機制。鸚鵡是動物界為數不多的「語言學習者」,它們能夠模仿人類的聲音。過去科學家認為大腦的大小是鸚鵡會說話的關鍵所在。
  • 睡覺時大腦出現「嚶」的聲音,到底怎麼回事?科學家道出原因!
    睡覺時大腦出現「嚶」的聲音,到底怎麼回事?科學家道出原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那就是在晚上剛準備睡覺的時候,或者是周圍的環境極其安靜的情況下,大腦會不會聽到一種很高或者是很尖銳的嚶嚶嚶的聲音?有的時候還會伴隨一陣短暫的耳鳴混淆。
  • 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
    古人對於夢境的解釋更多的是趨向於神話,站在科學的角度,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神鬼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夢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做夢有什麼意義? 要知道,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神秘的生命體,尤其是大腦更是核心所在。人類之所以能夠區別於其它的動物,是智慧生命,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發達智慧的大腦。
  • 前沿綜述:大腦結構網絡、功能網絡和網絡控制中的物理學
    Nature reviews Physics 一篇綜述文章,從大腦的結構網絡、功能網絡和網絡控制的角度,梳理了物理學在腦科學研究中的進展。本文是對這篇綜述的概述。牛浩楠 | 作者劉培源 | 審校鄧一雪 | 編輯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器官,結構連接上具有多樣的模式,湧現出這個星球上無可比擬的認知現象和廣泛的行為。
  • 研究發現:飲食結構多樣化程度較低的蜂類大腦更大
    據埃菲社巴塞隆納11月10日報導,這項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雜誌上的研究報告表明,蜂類大腦的大小與其飲食和生活周期有關;另一方面,蜂的社會生活類型並不影響其大腦的大小,因為像蜜蜂這樣能夠建立群體關係的物種,其大腦並不會更大。研究發現,生活在地中海地區、專門以巖玫瑰為食的獨居蜂的大腦更大。
  • 科學解釋:冥想是如何改變大腦結構的
    冥想時大腦對信息的處理顯然不如平時活躍。一個從未嘗試過冥想的人,初次20分鐘冥想大腦中的β波(β波是人的四種基本腦波之一,高級冥想者會產生另外三種腦波)會持續減弱,而β波強度間接指示大腦的信息處理量。
  • 結構相似且可以產生意識!鳥類大腦要比想像的先進的多
    鳥類的DVR與人腦的新皮層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鳥類大腦的功能有限,因為它缺少新皮層。新皮質是進化程度較高級的皮質,是哺乳動物大腦皮質的大部分。它分布在腦半球頂層,大約2~4毫米厚。新皮層與一些高等功能如知覺、運動指令的產生、空間推理、意識及人類語言有關係。
  • 人類和猴子的大腦有何不同?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校內研究項目的研究員、通訊作者Bevil Conway博士說:「我們發現,人類大腦的某個區域比獼猴的大腦更喜歡有音調的聲音。研究結果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這些嵌在語言和音樂中的聲音,可能塑造了人類大腦的基本結構。」
  • 人類的大腦和鳥類有幾分相似?
    這使我產生了一個想法,儘管不似哺乳動物新皮質的明顯分層現象,但鳥類大腦中的特異性核團與哺乳動物新皮質的板層具有同源性,即 「核團—板層對應假說」。我們對鳥類發達的聽覺通路進行了詳細的細胞學分析,並發現其反射弧結構和生理特性與哺乳動物紋狀體的視覺通路幾乎完全相同。除此以外,仍然有其他通路對應於從哺乳動物視覺頂蓋上行至丘腦尾側枕葉,再上行至端腦內皮質的神經迴路。
  • 鸚鵡為何能夠模仿人類語言,鸚鵡大腦結構奇特,腦力驚人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感受到呢?隨著我們現在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能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也都在隨著現在時代的快速發展而發展著,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和從前相比起來也是發生了十分顯著的變化。可以說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是變得更加的美好了起來,無論是在生活質量還是生活環境方面,那都是令人無一不感到幸福,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在生活中那也都是變得越來越會享受生活了。
  • 甄嬛傳中的芳貴人你知道是誰嗎?原來娘娘都跟她有很大的關係
    甄嬛傳中的芳貴人你知道是誰嗎?她雖然只是出現過一次。而且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但是也令觀眾印象非常的深刻。她出現的時候是在冷宮。因為他發現如果再這樣的話,也會讓皇上心裡厭煩起來,芳貴人就是就是甄嬛的鏡子了,沈眉莊指著這個已經瘋了的女子對甄嬛說,她其實是誰跟你跟我都沒有關係,但是她因為流產太過傷心,又對皇上不理不睬。所以後來就開始瘋瘋癲癲污衊別人,這才被皇上狠心打下冷宮的。
  • 貓薄荷會改變小貓的大腦結構嗎?
    如果你像我一樣需要每天都和寵物主人打交道,你肯定會發現有些問題是很常見的,而還有一些雖然不常被問到,但問題的類型卻也很突出。在我進一步深入話題之前,我要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獸醫,性格直率的獸醫,我會對寵物世界中各種有爭議的問題發表我的真實看法。
  • 斑馬魚大腦結構獲精細呈現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10月26日電(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耶路撒冷工學院大衛·森費爾德教授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小組合作,藉助康奈爾大學開發的先進顯微成像方法,獲得了成年斑馬魚大腦的精細結構圖像。他們的研究作為大腦成像領域的新突破,有望為大腦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 關於大腦的3個小知識,7個方面提高記憶力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儘管他們其它方面可能並沒有什麼不適,但健忘這個事情,確實是很讓人苦惱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健忘呢?尤其是現在,很多30歲左右的人,就開始有不同程度的健忘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很簡單,中醫認為,健忘是體內氣血不足的結果。
  • 邏輯中「不一樣」的平行結構——條件關係式
    提及平行結構,想必大家腦海中定會跳出對於英語中平行結構的認知,在英語中,所謂平行結構就指的是內容相似,結構相同,無先後順序,無因果關係的並列句。其實平行結構所用之處更多會在大家寫論文過程中,在論證某個觀點或論題時,會將其分解成具有一定聯繫的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而這幾個方面都是從屬於中心論題或觀點的,它們之間地位平等,呈平行關係。今天,我們不去學習英語中的平行結構,也不過多贅述如何在寫論文時合理使用平行結構。而是——一起來認識一下邏輯判斷中的平行結構,為邏輯添彩!
  • 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是誰?與人類的出現有哪些關係?
    地球上生物形式多種多樣,在數十億年的進化中,地球上的生命從無到有,再經歷了5億多年之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各類複雜的生命形式也開始爭相出現,並且成功進化到了今天,可以說,地球生命的演化從來都不簡單,而且其中環環相扣,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導致很多物種無法在正確的時間出現。
  • 科學家在哺乳動物大腦中發現「第三隻眼睛」,它到底有什麼作用?
    引言:很多人會認為,三隻眼的生物只在神話或者志怪小說中出現,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其實不然,如今大多數爬行動物都具有第三隻眼睛——「松果體眼」。曾經有法國的科學家在哺乳動物的大腦中發現了松果腺,並且通過對比認為它有可能就是退化的松果體眼。
  • 養寵物狗和老年痴呆症有什麼關係
    ,會造成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炎症,最終傷害認知。例如,聽力不好的時候,大腦中負責聽力的腦區需要格外努力地辨識聲音的來源和意思,造成聽覺腦區的過度疲勞和炎症反應,從而加速認知症的發展,就是這個道理。
  • 為什麼錄音中自己的聲音很難聽?由於這2點,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錄音中自己的聲音很難聽?由於這2點,是有科學依據的!區分一個人的方式是非常多的,聲音就是其中一個。我們通常在聽到一個聲音的時候,就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出的,現在也出現了很多關於聲音等社交軟體,通過聲音的方式來交朋友,這就要求你的聲音特別的好聽,比以貌取人的要求還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