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這三策計謀,教你對付惹不起的小人,學會可贏得不敗之地

2021-01-08 佳佳樂多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這些文明的積累是我們成為了禮儀之邦,直到在,我們都以一直我們是很講究「禮「的,對待老人,我們講究尊老。對待孩童,我們講究愛幼,對待君子,我們要待之以誠,不論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要以禮相待。

但是對小人來說,我們就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那我們應該怎麼跟他們相處才能避免吃虧呢?

被稱之為聖人的王陽明,是真正的心學大師,在就用幾點,把自己本身惹不起的小人反而「收拾」的很服帖。

態度強硬,以剛對小人,實乃下策

年輕時候的王陽明一身正氣,他早年在刑部提牢時,一身正氣,看不得一點不公平。有一次他在巡牢的時候,發現囚犯各個面黃肌瘦,原本朝廷撥下來的口糧,硬是被獄卒剋扣下來餵豬,年底殺豬肉吃。而囚犯只得吃麵糠,導致一個個面黃肌瘦的。

王陽明十分憤怒,跑到監獄長官的府上跟長官對峙。其實剋扣囚犯口糧,在當時已經是朝廷默認的潛規則,他這樣的做法,是讓自己做了君子,陷同僚於不仁不義。而也正是王陽明太過剛硬的性格,讓他仕途一直不順。

所以在面對小人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硬懟他們,這樣很容易給別人塑造一種自己清高別人不義的情況。惹急了小人,他有的是辦法折騰你。

以柔化小人,實乃中策

當時的王陽明是屬於朝廷的罪臣,但是由於性格好,品格高,學問也高,很快在百姓心裏面的威望起來了。

在龍場的時期,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何假外求」的道理,他深信人人生而有良知,即便是壞人,也不例外。所以,他不得已與小人奸人惡人打交道時,也希望儘量感化他們,令他們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良知。不到逼不得已,他絕不做魚死網破的事情。

大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準備了10年的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可惜面對王陽明,這場造反只持續了50天不到就失敗了。王陽明抓住了寧王朱宸濠之後上報朝廷,但是皇上為了展示自己的勇猛,還是選擇興師動眾勞民傷財的揮師南下,而王陽明此時,就需要親自去阻止皇上了。

當時的太監江彬、張忠,一直和寧王朱宸濠,暗中勾結,聽說寧王叛亂,立刻慫恿朱厚照御駕親徵,既想發國難財,又擔心自己勾結寧王朱宸濠證據落在王陽明之手。

而王陽明料到張彬一定會找自己的麻煩,於是就把寧王送給了跟張彬有矛盾的張永。而張彬派手下過來找王陽明要人,氣度非常的蠻橫,還問王陽明要公差錢,王陽明卻說:

我在你們監獄待過,當時那些錦衣衛個個貪贓枉法,而你老兄就不一樣,你潔身自好,清正廉明,你也知道,我別的不會,就是文筆很好,我準備給你寫一篇文章,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你高風亮節!

這個錦衣衛聽了這話聽出意思來了:王陽明不怕錦衣衛的坐牢,也可以通過文章來吹他或者黑他,先給你扣上一個清正廉明的高帽,堵上你的嘴,如果你再不吃這一套,那自己只好寫文章宣傳你們那點破事了。

錦衣衛那見過這樣角色,立刻軟了,那就趕緊要人吧,王陽明告訴他,朱宸濠已經送給大太監張永了。

錦衣衛一聽,張永,更是一個惹不起的角色,之後灰溜溜的回去了。

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用,實乃上策

王陽明北上,需要找一個人來接管朱宸濠。現在的問題是:朱宸濠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因為朝廷中還有朱宸濠的餘黨,誰接手,誰就有餘黨的嫌疑,所以誰這個時候敢接手呢?

這個時候的王陽明想到了其時人在杭州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張永。但是深知皇上脾氣的張永直接閉門不見王陽明於是王陽明在張永的杭州暫住處外高喊:「張公公,我為天下蒼生而來,請開門見我。」

張永曾是劉瑾八虎集團的一員,因看不慣劉瑾的作為而分道揚鑣。王陽明知道張永本質上並不壞,大事上不糊塗。所以,先給他戴了頂「深明大義」的高帽子。

自然張公公無法拒絕這樣的理由,開門見了王陽明。開場白具體是什麼不得而知,但肯定少不了王陽明對張公公的一番讚美,比如在誅滅劉瑾集團時的大義凜然、大智大勇、勞苦功高,反正最後張永同意接納叛賊朱宸濠。

接納了寧王的張永,被王陽明在皇帝面前一頓宣傳,寧王受了功,對王陽明越看越滿意。

張永本來和王陽明也不和,但是通過此事,他也認定了王陽明可堪大用。於是在張彬等人誣陷王陽明的時候,張永也費盡心力保住王陽明。

這就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用小人對付小人,化敵為己用,是屬於上策

在皇帝論功的時候,王陽明卻上書,想要辭官回家,他的友人不解,問他為何不在官場做出一番事業,更好的報效國家百姓呢?

王陽明回道:「埋沒別人善舉,偷佔部下功勞,忘掉自己恥辱,這是造成災禍的重大原因。我不接受賞賜,就是是為了避禍。」

其實,王陽明還有另一目的,「傳授心學,才是我一生之宏願。」

王陽明的「知」,是他的良知,拯救黎民百姓,避免生靈塗層。

王陽明的「行」,是「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這是也是王陽明最厲害的心學「武器」!

王陽明作為一個讀書人,本身還會打仗,人際關係處理得也非常好,就是他把他的哲學認知跟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能做有機結合,出世我能研究學問,入世可以給自己謀求利益,至少可以明哲保身。

王陽明的心學,的確適合所有人都看一看,了解什麼叫做「知行合一」之後,才能心靜下來。

心不靜,看到世界就是被自己心加工的過的,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級錯誤,甚至滑向深淵。

給大家推薦這本王陽明心學,就全方位的講述王陽明生平事跡,他的心學到底是什麼,作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語錄、詩文、事跡等等,都在這套書上有收錄。

這本書不僅有原汁原味的心學文言文,還有精準的白話文翻譯,即使讀者一點文言文的基礎都沒有也能看。

心學的力量,比什麼都強大,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推崇王陽明,而且心學直接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的原因!

少一頓可有可無的應酬,少抽幾包煙,少喝瓶酒,這四本心學智慧就能到心中去。能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不僅僅能使心胸更加的開闊,還能在生活中巧妙的解決各種的麻煩,是不可多得的智慧。

讀好書給人的好處,不只是讓你了解更多的知識。讀好書最大的作用,就是能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活,讓你提升自己的格局、人生感悟。

正版書籍僅需59元,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
    當你人生遭遇小人,束手無策時,請牢記王陽明對付小人的3條策略自古「君子易處,小人難防」,而現實中,誰是小人,小人有什麼樣的特徵,遭遇了小人應該怎麼辦?在職場中,有一種人,水平通常、但本領卻非常大,晉升迅速,這些人常伴於領導幹部前後,常常德不配位,卻能哄得領導幹部暈頭暈腦。
  • 惹不起小人?李義府、來俊臣教你16招,用小人對付小人!
    人們常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從古至今,人們都普遍害怕小人。怕他們尖酸刻薄愛記仇。怕他們暗箭傷人、陰險毒辣,怕他們防不勝防、卑鄙無恥。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小人也並不少見。那麼,有什麼對付小人的辦法呢?其實,小人並非不可戰勝的,小人的套路是有跡可循的。
  • 王陽明智慧:人生低谷時,不要垂頭喪氣,堅持這兩點會慢慢好起來
    其實,人生的道理就是如此,當你處於人生低谷時,始終積極樂觀地面對,你的生活自然會充滿美好,你的想法和行動也都會變得積極起來,自然也會等來柳暗花明的那一刻。二、耐心等待,等待苦盡甘來歷史上有多少賢者,在面對無道昏君和姦佞小人時,要麼選擇迎風而立傲然直面,要麼選擇退避三舍委曲求全。
  • 王陽明:嘴巴太笨怎麼辦?牢記3句話,或許能讓你反敗為勝
    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牢記3句話,或許能讓你反敗為勝第一、與貧者言,依于謙。這句話直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當你和貧困的人交談或者是相處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對於對方的尊重,保持自己的謙遜有禮才可以。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少有大志,目標堅定,一生為了自己的目標燒到油盡燈枯,死而無憾。雖天資聰慧,學習時卻投入得像個瘋子。對著竹子去格物,一格就是七天,以至於病倒。年輕時遍讀考亭之書,結婚時和道士坐而論道以至忘了結婚。
  • 化解小人風水
    親君子,遠小人」,這是古人對付小人最委婉的一招,殊不知已經不在適應當今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社會了,當今社會做事講究流程與團隊合作精神,小人是我們工作中必須相處的一環, 「惹不起,還能躲不起?」的這種做法已經不在適合了。所以遠小人,肯定是不行的,畢竟要一起共事,而風水也就是我們日常的環境,在日常環境中不知不覺的化解小人,能夠起到特別神奇的效果。
  • 鬼谷子馭人術:背熟16字口訣,教你駕馭小人,消災免禍!
    鬼谷子問他:「你知道什麼是小人麼?」學生慢悠悠回答:「就是總為自己利益著想,喜歡佔小便宜或者算計別人的人就是小人!」鬼谷子微微一笑:「既然小人喜歡利益,那你就應該充分利用他的貪念來進行合理控制。」學生更加迷茫:「究竟要怎麼控制呢?還望師父指點迷津。」鬼谷子這才把駕馭小人的16字口訣告訴學生,那就是「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
  • 小人總是在背後說你壞話怎麼辦?教你三招,不敢再招惹你
    在職場當中,工作當中最噁心的事就是小人嫉妒你,就是在背後在詆毀你,說你的壞話,我們在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樣做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三招,學會以後,小人不敢在背後說你壞話,不敢再輕易招惹你。 第1招、實力碾壓。
  • 王陽明: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就是這3句話,惹人厭,希望你沒有
    王陽明: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就是這3句話,惹人厭,希望你沒有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一生追求聖賢之道,被後人譽為「千古聖人」。他的「心學」體系影響深遠,傳揚國內外。王陽明在心學體系中,提到為人處事方面的智慧,其中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會說這3句話,惹人厭煩。
  • 曾國藩:越是小人,身上越有這四點特徵,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
    曾國藩:越是小人,越有這四個特點,儘早遠離,才是明智的!在這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人變得更加複雜,心懷叵測的人也不少。表面憨厚老實,背後放冷箭的奸險小人也越來越多。孔子曰:「君子坦蕩,小人常懷戚戚」,謙謙君子,胸懷大志,走正道自信豁達,奸小人小肚雞腸,虛情假意奸詐,看重權益得失。
  • 化解犯小人的風水技巧和心法
    工作生活中,犯小人是令人煩惱的事。處處被刁難,經常被陷害的感覺讓人相當不爽的。那麼對付小人有哪些技巧呢?教大家的是如何化解犯小人,而不是與小人針鋒相對。畢竟太多人遇到的小人在「使壞的伎倆」上是超越自己的。化解犯小人之風水技巧。有人說,辦公桌上放仙人掌是對付小人的方法。這個方法挺蠢的,因為這個方式不僅趕走了小人,也趕走了自身貴人運。
  • 王陽明心學智慧:修煉不動心,擁有一顆強大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通過困苦貧乏,鍛鍊身心,王陽明說過,人生經歷越多,你的內心就越強大!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內,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王陽明曾經說這樣一句話: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 遇到小人不要總是躲著,學會這三個方法,利用小人也能成大事
    在職場打拼的朋友們,沒有人不記恨小人,而且在面對小人時總是會處處躲著走;職場小人卑鄙無恥的行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各種手段都會用上,而且在同事面前做事也是反覆無常,他們總是看重各種利益;相信大家遇到小人時,心裡都會恨得發癢,恨不得與小人老死不相往來;但是在工作中,很多事情又無法避免與小人合作,與小人一起合作,要想避免被小人針對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往往會有這三個特徵,有一個就要遠離
    你可能會遇到真心相待的朋友,也會遇到心術不正的小人,雖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中寫道:「心術不正之人,往往相由心生,一眼就能識破。」如果你身邊出現有這3種特徵的人,一定要小心、儘量遠離。第一個特徵:賊眉鼠眼俗話說「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實際上很多時候,人是可以貌相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在色身上留下痕跡。
  • 面對朱厚照荒唐的御駕親徵,作為臣子的王陽明該怎麼辦?
    對付兇殘狂傲的朱宸濠,王陽明可以各種用計,不擇手段。可當他面對荒唐的皇帝朱宸濠,明知道寧王的叛亂已被平定,寧王已被生擒時,還要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地御駕親徵,作為臣子,他該如何是好呢?王陽明別無他法,只能捧出一顆赤誠之心,因為他立志做聖人,要像聖人那樣報國安民。
  • 王陽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王陽明問他:家裡可還有人。 和尚答:老母尚在。 王陽明:想她嗎? 和尚大汗淋漓,過了許久,愧疚回答道:怎麼能不想。 王陽明:為何不回去? 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回家侍奉老母了。
  • 王陽明:男人想成功,做到這2點,逆境變順境,你就是人生贏家
    身處逆境中的男人,欲成大器,跟著王陽明學會這兩點,讓你登上人生巔峰,成為人生贏家。關於王陽明大家了解多少呢?王陽明出身文人世家,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以讀聖賢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男人一旦落魄,除了官場上深受排擠,就連親戚朋友也會各種嫌棄,做到王陽明的這兩點,讓你從逆境中重生,變身贏家。第一點: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現在普遍的理解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其實真正的意思並不是這樣。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如果你越被阻礙的情況下,大家就不能保證重歸自性。例如在我們欽佩權威性的情況下,大家的自性就被良心給遮擋住了,也有在我們被個人評價所遮住的情況下,大家的內部自性也被封上了。王陽明大儒曾說,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心才是所有力量的源泉。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
  • 王陽明:掌握這幾點助你走出人生困境,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引語人人都想在這世間成就一番事業,人人都在努著勁地往上爬,可最終又是誰成為了人上人,而誰一事無成呢?所以,我們還是要向擁有處世智慧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先生學習。學習他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從而幫助我們早日走出困境。一、莫將環境拒之心外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出「人心與物同體」的觀點。他認為人心之所以能感應萬物,是因為萬物具有統一性,心與物之間存在著一種道德性的聯繫,這就是「一氣流通」,也就是不要將環境拒之心外的意思。
  • 王陽明:你以為天要塌下來了 其實是你自己眼花
    王陽明用堅定且自信的語氣答道:「做聖賢!」這句話很快傳到父親王華那裡,氣得王華拍案大怒:「你這小子也太狂妄了。」15歲那年王陽明有一次隨父去關外領略大漠荒煙和蒼茫的草原。欣賞完美景後王陽明寫了一份奏疏,說自己想好了徵伐韃靼的良策,打算將其呈獻給皇上,父親王華再次呵斥兒子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太狂妄。02王華打心底覺得王陽明的腦子似乎有些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