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
人人都想在這世間成就一番事業,人人都在努著勁地往上爬,可最終又是誰成為了人上人,而誰一事無成呢?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想著把它做成功,能有一番結果才去做的,沒有人想失敗,但是總有人在失敗,那些做成一番事業的人不一定就比一事無成的人運氣好,他們結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身處人生困境,面對失敗的心態不同。
人要想走出此時所經歷的困境,建立屬於自己的功業就得懂一些權變通達的方法,做事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懂得適當的迂迴。只有懂得變通,辦事才能更加順暢。當然了,身處困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心態也影響著一個人在困境中是勇於尋找走出的辦法還是就此消沉下去。所以,我們還是要向擁有處世智慧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先生學習。學習他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從而幫助我們早日走出困境。
一、莫將環境拒之心外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出「人心與物同體」的觀點。他認為人心之所以能感應萬物,是因為萬物具有統一性,心與物之間存在著一種道德性的聯繫,這就是「一氣流通」,也就是不要將環境拒之心外的意思。這個道理雖然是他在明朝宦官當政、時局混亂的時候體會出來的,但此理在現代社會的為人處世中依然很適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做某件事或是做決定時,我們不能將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身上,也要考慮外在的環境、時機和人心。
二、建功立業也要考慮環境
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火燒赤壁的時候還要考慮當時的風向,要是沒有那一股剛剛好的風,赤壁之戰誰勝誰負就不一定了。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環境也是很重要的,當處於順境時就要順勢而發,當處於逆境時就要學會韜光養晦,休養生息。
三、要學會迂迴做事
王陽明的智慧不是一朝頓悟得來的,而是幾經挫折、困苦磨練而來的。這樣的悟道方式給我們的啟示是 :任何值得珍惜的東西都不是輕易得來的。換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做事的時候,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其實都是不太現實的,而迂迴的辦事方法,往往能夠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就達成目標。就像盤山公路一樣,他雖然曲折蔓延,但卻是最省力的。在人際交往中也是如此,過分的直接會容易因凌厲而傷人,迂迴平和的方式較為容易讓人接受,也能夠幫助你避免很多紛擾,較為順利地達成目標,在人際關係中左右逢源。
四、做事不要蠻幹
許多人之經常做事蠻幹,這樣做事既勞神傷身而且還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可。他們常常忘記自省。沒有平心靜氣地觀察自己的心之所向,又怎麼會有時間去留心身外事物的走向?所以才忙忙碌碌地到處去做無用功,而忽略了去發掘事情的本來需求,失去了成為更為優秀的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們在生命歷程中,要永遠相信自己的心靈有著無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種神聖力量的存在,盡力去挖掘內在的潛力與外在的聯繫,避免愚鈍地低頭蠻幹,才有可能達到應有的人生高度。
結語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走得遠,走得比別人省力,就要向王陽明先生所講的這幾點學習,這樣,我們在身陷困境時頭腦更清晰,在前行的時候也能夠明確自己的心中所想,幫助自己更好地實現遠大的目標,成就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