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能量最快,還能避免肌肉流失,健身增肥增重...

2021-01-11 騰訊網

飲食是影響健身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但多數人對飲食的了解可能停留在以下層面:

減肥:要少吃碳水化合物

增肌:要多吃蛋白質

其實這種飲食方法並不100%正確,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實際上它對肌肉的增長和運動表現都有著重要影響。

1、碳水是三大宏觀營養素之一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這三種營養素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能為身體提供能量。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為了健康和足夠的體能,不應在飲食中拒絕某一種,也不應隨意調整攝入比例。

在減肥時只吃水果、蔬菜,或者嘗試更為極端的生酮飲食(高脂肪、低碳水),這些行為是很不科學的。

1克碳水化合物含4卡路裡熱量

1克脂肪含9卡路裡熱量

1克蛋白質含4卡路裡熱量

最後也會分享適合你們的訓練以及飲食方式

那我們廢話不多說,就直接給他看下去

到底有沒有難增肌這回事?

以天生基因的角度來看,的確有人是比較練不壯、也比較吃不胖、難吃壯的人

這種人通常被稱為non-responders,就是對訓練沒有反應的人

所以我會先分析一些比較重要的基因差異性,在跟大家一一解釋如何針對這些問題

一、難增肌與發炎的相關性

這個研究觀察了易增肌的人跟難增肌的人的差別

易增的人對於重訓的基因表現是會幫助到增肌的,然而難增的人重訓反而是會有過多的發炎反應

這種反應有點像是每個人第一次接觸新的訓練所發生的身體反應是會抑制肌肉生長的

簡單來講,難增肌的人會需要更久的時間來適應一個訓練

普通的人可能一個肌肥大課表可以跑8~12周,我會建議你一個訓練課表建議可以使用12~16周

就是比別人多一個月的時間來跑相同的課表,比較重要的是新課表的第一個星期,一個部位大概練個10~12組就好

不要第一個星期就操到爆掉,讓身體產生太多的發炎反應

這樣肌肉生長很容易被抑制住也容易會過度的訓練

二、修復較慢

像是下面這個研究指出有些人天生會比較容易肌肉酸痛,而且訓練過後會比較難恢復

修復的慢的話就會影響到整體訓練量,所以會影響到增肌效果

但修復其實也是會受到生活形態也是相關的

所以假如你覺得自己修復較慢的話,有可能是沒有管好睡眠跟飲食

所以對於修復較慢的人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控制

像是營養要攝取足夠、睡眠以及壓力的控管等等

來達到更好的增肌效果

難增肌卻用了自己不適合的方式去練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研究指出了一些會影響訓練的基因

包括肌耐力、肌力、肌肉量、能量系統

有些人天生會比較有耐力優勢;有些人天生神力肌肉量又高

這研究蠻有趣的

而且它算是第一個用基因來區分訓練方式的研究,他們把測試員用基因分成耐力型跟力量型

結果不出意外的是第一組人進步較多,因為他們使用了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

就是力量型的人用高強度低次數來訓練

第二組人馬使用與自己基因相反的訓練方式,就是有力量優勢基因的反而使用耐力型訓練方式

他們的速度就大概是我們所說的:對訓練沒反應的人一樣的進步速度

簡單來講使用與自己基因相對應的訓練方式是會進步比較快

只是現在臺灣這種驗基因的沒有很流行

所以你也不會知道自己到底要用高次數還是低次數訓練

只能建議你多嘗試不同的訓練方式看看哪種對自己的增肌效果比較好

瘦子想增肌,訓練應該要做的事

挑多關節動作來訓練

慢慢增加訓練量,不要衝太快

觀察自己的疲憊狀況,避免過度訓練

多多嘗試不同的訓練方式

若你之前都做5~10下的大重量訓練,可是肌肉成長的不是很順利

那可以試試看變成10~15下較輕的重量來鍛鍊,然後看看訓練效果有沒有這麼好

若你之前都用高次數的訓練方式在鍛鍊,可是肌肉成長的不是很順利

那我會建議你可以改成5~10下的強度來鍛鍊

換個課表跑個三~四個月,試試看用相同的課表,不要跑到一半就換一個課表

因為像剛剛說過的,你們會比較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訓練

練不壯與飲食

接下來是飲食的部分,第一個要講的是發炎反應

以前的文章有說過,有人天生吃某些容易不耐的食物、或是腸胃不好,身體會比較容易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況

然後會影響到肌肉成長的效果

也有人在問發炎跟肌肉成長到底有什麼關聯

其實之前就很多研究統整出發炎指數高的人肌肉量會偏低

那大家還可以看到這個研究

基本上就是說CRP會影響肌肉中的蛋白質合成,進而引發肌肉流失的情形

慢性發炎比較難有明顯症狀但通常包括

容易疲憊

嘴巴破洞

長期胸口痛

肚子痛

關節痛

長疹子

如果你想確認發炎狀況,可以去抽血檢查會比較清楚

常見會造成慢性發炎的原因包括

長期暴露在汙染環境

有自體免疫疾病

抽菸

肥胖

喝酒

腸胃問題

常常吃自己不耐受的東西

吃炸的或是常吃不好的油

吃精緻碳水化合物

長期有壓力等等

傷害腸胃的食物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我們哲均營養師分享的研究

雖然我們不是猴子但是可以從中看出點端倪?

第一組吃他們正常在吃的飲食;第二組多吃許多碳水以及脂肪

像是小麥、果糖、蔗糖、菜籽油、酪蛋白等

在熱量攝取上第二組的猴子是比第一組來得多的,可是第二組前三個月的體重居然是下降較多的

並且在恢復正常飲食之後長了一堆的脂肪

研究結果說明了飲食中含有高碳水、高脂肪還有一些容易造成腸胃問題的像是小麥、酪蛋白等

讓第二組猴子的腸胃非常的發炎、小腸絨毛被破壞,使得他們有吸收不良、蛋白質流失腸、肌肉量流失

所以很多人問我說怎麼吃這麼多東西、熱量攝取這麼高都還是沒有辦法增肌、吃不胖體重上不去

我一問他們都吃些什麼,他們通常都塞一堆高熱量甜食

像是花生巧克力棒或是吃一堆炸的、一堆加工的、一堆高熱量乳清

熱量攝取足夠的確是增肌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塞這些會讓身體發炎且傷害腸胃的食物

會對腸胃道造成反效果導致身體發炎更嚴重之外,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東西的吸收讓增肌變得更難

練不壯的人在飲食部分應該要怎麼做

我會建議你們還是以80%原形食物為主

碳水化合物可以挑地瓜、芋頭等根莖類的東西

蛋白質就是多吃肉、吃不夠或是沒錢買肉可以喝乳清

有乳糖不耐的可以喝分離蛋白粉,脂肪不用低

我很不喜歡看到別人要增肌還吃水煮餐,因為缺少好的脂肪通常會讓荷爾蒙分泌不完整

脂肪的部分可以多用好的橄欖油

然後多吃些抗發炎的食物像是橄欖油、深綠色葉類蔬菜、豐富Omega-3脂肪酸的魚類、酪梨還有藍莓、蔓越梅之類的果子

最後還是要追朔到有沒有吃足夠的食物來達到足夠的熱量增肌

我會建議你先吃三餐正常的食物

如果體重真的都上不去肌肉量也沒增加,就增加餐與餐之間的食物份量變成少量多餐

如果還是上不去就在慢慢增加變成多量多餐

假如你真心覺得吃很多、熱量算出來也真的很多但肌肉量還是沒有進展

那有可能是訓練以及恢復方面沒有做得很好

簡單來講,有些人可能真的天生吃不胖難增肌

但我相信如果把吃睡練都顧好,還是可以把增肌效果發揮到最大化

複合碳水,比如澱粉,由於分子量大,必須先分解為簡單碳水才能被吸收,所以消化慢,供能也稍慢,但依然快於脂肪和蛋白質。

運動員補充複合碳水,一般要保證與比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比如前一天的晚餐或是賽前幾個小時。因為複合碳水除了消化慢,吃多了還可能會帶來消化壓力,不過它的好處是供能較為持久。

由於以上特點,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快捷的能量來源,複合碳水更應該成為主食。

這一點有高強度運動經歷的人應該深有感觸,碳水補充不夠會很容易感覺體力不足、沒有力氣。

3、碳水可以避免肌肉流失

我們從食物中吃進去的碳水,如果在滿足了身體的能量需求後還有剩餘,首先會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依然有剩餘,就會轉化為脂肪。糖原和脂肪,都可以看做是體內的能量儲備。

當吃的碳水不夠時,身體就會利用這些之前儲存的能量,肌肉中的肌糖原就有可能分解為葡萄糖來提供能量。

所以想要練出更多肌肉,雖然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也不能攝入碳水太少,不然就有肌肉流失的可能。

總結

碳水是提供能量最快的物質

運動前攝入碳水,能穩定血糖,延緩疲勞並提升運動表現

通用飲食比例:40%碳水化合物,30%脂肪,30%蛋白質

相關焦點

  • 健身為什麼要吃碳水?一篇文章讓你了解碳水對於肌肉增長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健身的時候只重視蛋白質的攝入而把其他的營養素拒之門外,確實,如果僅從肌肉的增長原理上看,蛋白質才是加工肌肉的原材料,我們身體當中肌肉的本質其實就是蛋白質,那麼是不是說想要增長肌肉的話只吃蛋白質就可以了呢?
  • 吃什麼有利於增肌,熱量和能量有什麼區別
    導語:健身已經逐漸成為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那麼健身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呢?健身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鍛鍊肌肉,有益於身心健康。在繁重的工作後,適當的健身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活質量。建議年輕人多健身少沉迷於網路遊戲。
  • 9種增肌食物,健身結束後可快速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快速增長肌肉
    很多人在健身訓練完後就拼命補充蛋白質(雞蛋、牛肉),而這樣對身體恢復真的是最好的嗎?下面貓老師健身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討討。「目的是儘早地在鍛鍊後進餐,最好是在訓練後的三個小時之內。」「你的目標是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為1:2,因為蛋白質最好與碳水化合物的共轉運體一起吸收。」所以健身訓練完後不只要考慮蛋白質,還要考慮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和水分。鍛鍊後吃的食物必須符合營養指標,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收益,幫助你的肌肉生長和修復以及減少疲勞。
  • 減肥期間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應該是多少呢?
    核心提示:碳水化合物是我們人體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物質,它所提供的能量也是運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如果僅僅通過降低碳水來減肥瘦身,是難以獲得健康身材的。那麼,減肥期間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應該是多少呢? 碳水化合物是我們人體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物質,它所提供的能量也是運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
  • 蛋白質:多了不是什麼好事、碳水化合物:你需要的能量
    癌症研究所營養、教育部門負責人麥蘭尼·波爾克博士說:「美國人所吃的脂肪量大約是身體所需的兩倍。儘管如此,我們仍認為我們每頓都必須吃點蛋白質。」 蛋白質有助於肌肉的生長和修復,多餘的蛋白質可以作為能量儲存到身體裡。但是通常高蛋白的食物脂肪含量也高。
  • 碳水化合物熱量太高不適合減脂的人吃?是背鍋了還是事實?需知道
    但是碳水化合物和運動表現有很大的關係(間接與能量消耗有很大關係):攝入碳水化合物對於最大限度地提高運動表現來說至關重要。在進行高強度、短時間的訓練(無氧訓練)的時候,肌肉所需要的能量依靠肌糖原提供。在以中等強度(60%的最大攝氧量)進行的耐力練習(有氧)中,肌糖原提供大約50%的能量需求。在高強度有氧運動中(大於79%的最大攝氧量),肌糖原幾乎提供全部的能量需求。鍛鍊時長也會影響用於產生能量的糖原量。
  • 健身基礎營養知識——碳水化合物,正確全面的了解碳水這類營養素
    #碳水,蛋白質,脂肪作為人體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它們三個維持著人體的正常運轉,對於健身者來說相關的營養知識就應該從最基礎的這三大營養素著手了解,退一步說不論健身與否,飲食營養也應該是大多數人切實關注的東西。今天我們就從三大營養素中的碳水化合物講起,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營養素,你可能聽過各種飲食的減肥方法,基本都是和碳水化合物有關,那它到底是什麼?
  • 飲食須知:「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常識
    (能量營養元素:為身體提供能量維持「運轉」) 人體所需的能量營養元素主要就是三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而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最主要、便捷、以及「無公害」的能量來源。
  • 關於「碳水化合物」的5大流言
    當然,限制碳水化合物來減重也是一種選擇。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減重效果在短期內確實更明顯,但是這主要是由於減少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後,要靠分解糖原來提供能量,而糖原分解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水份,人體內60-70%都是水份,短期體重波動最主要的原因是水份流失。
  • 據說人體飢餓就會掉肌肉?健身人群不能餓肚子嗎?
    如果你和我也是一名經常健身的人,你會不會在腦子裡已經模擬好了我們的肌肉是如何被分解掉的?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當我處於飢餓狀態下,我會感覺我的臂圍在以秒記的單位裡變小!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2020一整年,為了能夠讓身材更好,身體更健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這是一件令各位從業者感受到開心的一件事,不過這也同時代表著一大批小白湧入了健身房裡!
  • 水果能量棒——香蕉可有效補充體能
    一場高強度的騎行運動,會導致極大的消耗掉身體中的能量和水份,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良好的將能量和水份補充呢?糖是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使肌肉和頭腦保持力量和活力。運動員在參加比賽中會消耗大量的能量,這種能量的補充就很重要。人體能量的來源有三種主要的物質,糖、蛋白質、脂肪,蛋白質和脂肪轉化為能量很複雜,也比較慢。只有糖,特別是葡萄糖和果糖,轉換能被人體吸收利用的能量很容易,也很快。及時補充幾口水果裡的果糖,會很快被身體利用,有的研究認為七分鐘就能轉換為能量。
  • 健身吃怎樣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較好?
    對健身初學者來說,訓練,只是整個身體健美計劃的一部分,除了刻苦訓練之外,你還需要科學地安排飲食計劃。為此,你需要了解哪些是好的食品,哪些食品是不適宜的。只有選擇正確的食品,才能確保獲得最佳的鍛鍊效果。
  • 送你一份增肥指南
    那到底怎樣才能科學的增肥呢?為什麼很多瘦子胖不了?1、先天因素由於遺傳因素等的影響,有些人天生代謝高於常人,或者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使得營養利用效率低,造成體重增加困難。腸胃功能健全才能有好的吸收和消化,少食多餐、均衡飲食對於消化功能低下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一餐吃得太多往往不僅不能有效吸收,反而會造成腸胃負擔。
  • 怎麼才可以讓一個天生瘦的人長胖增肥呢?
    在話題正式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們想「增肥」,其實並不是只要我們的體重上升,那樣的話則變得毫無意義,我們想「增肥」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增肌,只有添加了肌肉這樣的有效體重,我們的「增肥」才是有意義的,不然我們徒增一些無用的脂肪在身上,既影響我們的美觀,也對我們的運動表現能力沒有什麼大的幫助。
  • 碳水化合物=糖?一次弄清楚,減肥過程中是否吃碳水化合物的問題
    攝入碳水化合物後,身體會將其轉化為葡萄糖,然後身體將其用於細胞,組織和器官的能量。比如我們的大腦會消耗近20%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大腦在思考、回憶等情緒,以及控制身體,以及其神經系統等,都需要用到葡萄糖。如果碳水化合物缺少,會變得呆滯、疲乏怠倦,甚至會變得煩躁,情緒失控,更容易餓等。
  • 健身時做到這4點,只要每天堅持鍛鍊,增肌效果肉眼可見
    導語:健身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增肌,相信大家對於這個過程很是苦惱,長久的訓練卻看不到效果,那麼,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訓練出現了問題?減脂可以只通過飲食結構去改變,但是增肌不僅要注意飲食,還要注意訓練的合理安排。下面,讓我來為你介紹四點增肌的有效方法吧!
  • 讓你變胖的根源不是碳水化合物,別走錯方向!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是什麼?碳水化合物是我們獲取能量的最經濟和最主要的來源,在維持我們大多數人健康所需要的能量中,其中有50%-60%及以上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因為碳水化合物在體內釋放能量較快,供能也快,是神經系統和心肌的主要能量來源,也是肌肉活動時的主要燃料,對維持神經系統和心臟的正常供能,增強耐力,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當我們在運動狀態下,基本上都是碳水化合物(糖)來供能的,如果運動前沒有任何碳水的補充,過程中你可能會出現頭暈,運動表現不佳等情況。
  • 鍛鍊後你的肌肉很餓
    雖然運動後加餐所提供的營養素只佔人體所需全部營養素的一小部分,但它對健美愛好者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視。恰當的訓練後加餐能夠在肌肉最「飢餓」的時刻快速將其填飽,使增肌效果最大化,能夠加速疲勞恢復,使你重新變得生龍活虎。而訓練後加餐做得不好,就可能導致增肌勞而無功。
  • 營養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類,是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身體靠它來進行肌肉的運動和和體溫的維持,它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 三大營養素都可以作為能量來源,但與蛋白質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的燃燒速度快得多;而且耗氧量少,對呼吸系統的負擔不重;燃燒充分,只產生二氧化碳與水分,不會產生「垃圾」。所以,是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最貼心的能量來源」。
  • 54歲陳傳多直言健身是保鮮劑,顛覆大家的理解
    54歲陳傳多直言健身是保鮮劑,肌肉抗衰老大家對不修邊幅的中年老男人統稱為「油膩大叔」,本身男性就非常粗線條,而且人到中年以後更加不修邊幅。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大多出現頭頂微禿,明顯的啤酒肚,外露的鼻毛。這樣的外形太符合中年老男人的統一特徵。不過,一名54歲的大叔完全顛覆了大家對中年老男人的認知。看到照片後,不要懷疑自己的眼睛,這就是一名54歲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