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了6隻寵物的故事的《寵愛》今天已達4億票房,主打的便是人與寵物的關係。
出場的動物分別是不能理解女主人為何結婚而攻擊她對象的寵物狗豪七;對小區熟門熟路為外賣小哥引路實則對舊主人有深情的寵物狗巴頓;因為女主人的青梅竹馬疾病致盲後,被訓練成導盲犬的寵物狗(啊,名字忘記了);成為男主人戀情崩潰點的寵物豬小叮噹;一對跨洋父女的聯絡點的敦厚橘貓;為一對小情侶牽紅線的搗亂小貓。
每一個故事裡都設置了不同的淚點,從每個故事開始講的時候,淚點就埋下了。故事的主題其實都是分離,分離之後人對於寵物的看法又會是如何。但淚點密集的話,反倒有點故作矯情的感覺。
而且每個故事都要往淚點上引,難免就會出現各個故事權重不足,每個故事都完成度都不是很高,大約只達到講述完成的60%左右。像一份未完成的影片大綱,又或者是把6個有感情的故事刪刪減減塞到了一部電影了。
在原本故事完成度不高的基礎上,《寵愛》再採取插敘的方式,這實在是一個危險的做法。前一秒還在看著豬,下一秒就是毫無關係的狗,而兩者之間的聯繫只是煩惱的兩個女主人打電話吐槽。故事本身沒有講得很清楚,但對於明星出演和寵物淚點低運用卻達到了最大化。這一點的優勢就是可以面對更多熱愛寵物的人,畢竟這部片的主要面對觀眾是這一群體。
關於寵物與人的關係這一部分,《寵愛》這部商業片做的是足夠合格的。友情、親情、愛情三種感情皆有鋪墊,青少年、年輕人、中年人的特徵都足夠明顯,這是一部面對青少年以上的全年齡層(呃,但偏偏巴頓的兩個主人開車是……有點不適合青少年)三種感情都能找到淚點低合格商業片。片方的野心足夠明顯,但光看故事卻不足以感動,可能是敘述的角度太過於高高在上了吧。
看到片尾彩蛋裡的某S還是挺開心的,因為這是真實的故事,他每次賣「破爛貓」,都很好玩。但《寵愛》不同,選取的角度太大了。比如巴頓因為年齡太大要去世時,深愛它的女主人卻因為要工作而無法離開,被它嫌棄的男主人在病床前對它說他會代替它好好照顧她的。
這的確是淚點沒錯啦,工作的理由也很充分,巴頓的離去也很痛,但有點表演的姿態在裡面,故事就顯得不真實。這種不真實感,很難說是從哪來的。或者說是違和感。
在b站的紀錄片,講述寵物醫院的寵物故事中,發現有嚴重病症的動物不會再放在家裡,而是放在醫院裡監護,主人也會因為感觸到寵物時間不多抽出時間陪伴。淚點顯得比較自然,主人和醫院都做了充足的準備。但巴頓這個故事中就略顯奇怪,或者說是不專業。
發現心衰後,還任由巴頓一隻狗呆在家裡,從家中的環境來看,兩人的經濟狀況都很不錯。對於巴頓狀況不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女主人和男主人說你要早點回來看著它。可能從故事的表現上就有點不夠重視吧,而且也進行了很多鋪墊他們已經覺得巴頓幹擾了他們的婚姻生活。
反倒讓人覺得,巴頓的離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好結果。就明明感覺到有危險,這兩人還任由危險發生的樣子,就覺得違和。對巴頓的表現也沒有積極的態度,而是任由它發脾氣,還逗它,沒想到去做一下動物行為的了解和足夠陪伴。
巴頓對於女主人結婚表現出的是恐懼,所以它通過攻擊男主人釋放這種恐懼感,可惜這兩人還覺得煩,甚至覺得這行為透露著一種好玩。但其實是寵物焦慮的表現,女主人也沒有幫助巴頓去接受男主人,而是通過行為,不斷擴大巴頓的焦慮。其實這個故事如果以巴頓接納了事實,繼續快樂的生活下去,會是個好一點的結局。但突如其來的疾病,這個結果,實際上還是在為《寵愛》的淚點所服務的。
成就《寵愛》的是淚點,讓《寵愛》的故事完成度不高的,同樣是太過於依賴於煽情的淚點。
本文由籃子原創,歡迎關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