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的風情,造就了雲南神秘而多姿多彩的印象,這些年雲南逐漸發展成為了旅遊聖地,很多人慕名未來,讓遊客心動的不僅僅是唯美、自然的湖光山色,神秘而熱情的民族風情,還有那些數不清的「怪」,有傳統的「怪」,也有新出現的「怪」,讓遊客大飽眼福。比如:四支竹鼠一麻代、三個蚊子一盤菜、田頭幹活盡老太、雞蛋用草串著賣、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等等。
在這諸多的「怪」中,其中有一「怪」叫做「三隻蚊子一盤菜」,聽起來讓人感覺很恐怖,哪裡來的這麼大的蚊子?在人們的言傳中,有很多說法。一是指雲南的長腳蚊,體格碩大,長腳伸展開來橫跨一個菜盤子不足為奇,但這大蚊子一般不咬人的;二是指蜻蜓的幼蟲,用油炸香了吃,特別美味。三是指飛螞蟻,一到七八月份,深山裡下了幾場大雨,那長著翅膀的飛螞蟻紛紛從蟻洞裡鑽出來,遍山坡的飛舞,撿了在鍋裡烤黃,放上點清鹽,又嫩又香。
大多數人還是贊成長腳蚊的說法,很多雲南的老人也都說是長腳蚊。雲南因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區,受緯度位置和垂直高差雙重影響,氣候類型多樣,南方是熱帶季風區形成的河谷盆地,東部是被形容成"萬紫千紅永不凋"的冬暖夏涼氣候。這樣的氣候成為蚊子生長的絕好環境,蚊蠅終年不絕,特別是山林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很多遊客吃了大苦頭,故誇張地說三隻蚊子一盤菜。
三個蚊子一盤菜,有形容蚊子巨大的誇張成分,但是可以看出雲南人對於食用昆蟲的熱衷。可以吃的昆蟲,大致可以歸類成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裡鑽的、水裡遊的,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當算植物裡面躲著的,著名的竹蟲就在其中。雲南人烹製昆蟲的方法也很多,有炸、烤、炒、爆、醃、滷、浸泡等手段。
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耳聞目睹和感受了這些奇聞異趣後,迅速傳播開來。現在雲南有「雲南十八怪」、「雲南二十八怪」、「雲南八十一怪」等說法,這些「怪」是描述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風民俗的特有方式,很多老的「怪」逐漸消失了,有的保留下來,有的又發展成為新的「怪」。圖說農村、留住鄉愁,請關注「鄉畔」百家號或下載「鄉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