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寄生蟲病防治所專家董學書:和蚊子68年的「愛恨情仇」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董學書正在觀看蚊籠裡的蚊子生長情況。本報記者嚴勇攝

  董學書帶上設備去採集蚊蟲標本。走在路上,鍋碗瓢盆叮噹作響。

  董學書畫的蚊子工筆畫。  除署名外,圖片均由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提供

  「蚊子很毒,靠叮人傳播疾病;蚊子又很可愛,畫出來後美得很!」對於這個打了60多年交道的「老夥計」,董學書如此評價。

  世界上有3000多種蚊子,中國佔了400餘種。雲南因其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成了它們「理想」的滋生地,種類達到300多種。在這數百種蚊子中,有8種是雲南瘧疾傳播的主要媒介。

  從蚊種調查、標本採集,到養蚊子、畫蚊子……上世紀60年代以來,董學書就一直在從事蚊蟲分類研究事業;83歲高齡的他,在退休後的23年時間裡,依然堅守工作崗位,與蚊子「不離不棄」。

  畫蚊子,專著驚到了國外同行

  蚊子尾器有很多細微的部分,毛髮長短、粗細、斑點大小都得在檢索圖上清楚呈現。這就要求他必須不斷調節焦距,反覆比對標本。「一橫就是一橫,一點就是一點,錯了就會誤導別人」

  放好玻片、調準焦距,一邊瞄著顯微鏡,一邊握筆作畫……在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的一間辦公室裡,董老正埋著頭畫蚊子。

  落筆之前,董老對著顯微鏡反覆比對標本。為了減少偏差,他特意挪開風扇,整個辦公室裡只聽得見筆落在紙上沙沙的聲音。

  1996年,董老光榮退休。可辦理完退休手續的第二天,辦公室又出現了他瘦小而忙碌的身影,查找文獻資料、製作蚊蟲標本、講解蚊蟲分類鑑別……

  「跟蚊子打了一輩子交道,停下來反而不習慣。」董老說。

  因檢索圖的需要,畫蚊子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之一。

  「做蚊蟲分類鑑別研究,還得靠那一幅幅圖。」董老說,雄蚊尾器作為蚊種的主要鑑別特徵,必須一點一點描摹出來,容不得半點馬虎。

  對於沒學過畫畫的董老來說,畫蚊子的過程極其艱辛。蚊子尾器有很多細微的部分,毛髮長短、粗細、斑點大小都得在檢索圖上清楚呈現。這就要求他必須不斷調節焦距,反覆比對標本。「一橫就是一橫,一點就是一點,錯了就會誤導別人。」

  有時,因為一個小差錯,董老要畫上很多次。摸索到經驗之後,他先作草圖,畫出大致輪廓之後再慢慢補充細節。錯了的部分若不影響鑑別,就拿刀片輕輕刮掉;偏差較大的地方只能作廢重新下筆。

  遇到複雜的一幅圖,董老要花上3到5天時間。當天畫不完的部分,他還會一個人來到辦公室加班,圖畫好了回家才能睡得踏實。

  日復一日,董老的蚊子越畫越順,也越畫越好。不過,因為長期埋頭工作,他的頸椎出了問題。一回到家,脖子總是會有些難受。可第二天,他又會準時出現在顯微鏡前。

  2010年,耗費近6年時間的《雲南蚊類志(上卷)》正式出版。2400餘幅有關蚊蟲尾器的「工筆畫」如同鐫刻一般,過來交流學習的外國專家對此驚訝不已,爭著搶著要把書帶回去。

  有一天,董老從外國文獻上得知了雌蚊尾器也可用來鑑別蚊種,極度興奮的他又開始了全新的研究工作。

  親友曾多次喊他出去旅遊,董老卻放不下手頭的工作。近年來,為了防治登革熱,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覆蚊的研究上。相關成果《中國覆蚊屬》將於今年國慶節前後出版。

  尋蚊子,鬥罷毒蛇遇猛獸

  將採集蚊蟲標本的特殊裝備收拾齊全,放進一個布袋裡,隨手往背上一甩,董老便開始了他的標本採集之旅。走在路上,鍋碗瓢盆叮噹作響,路人甚至以為他是一個撿破爛的老頭

  畫圖之前需要有成套的蚊蟲標本,包括幼蟲和成蚊。沒有標本,蚊媒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也就無從談起。但是大多數蚊子都是分布在野外,蹤跡難尋。

  雲南地理氣候特殊,生物多樣性豐富,是我國蚊類區系和物種分布的核心地帶,也是蚊媒傳染病較多的省份。每年3到11月,到了蚊蟲出沒的季節,董老會深入到偏遠荒僻的村寨,開展蚊種調查,足跡遍布雲南12個州市,近60個縣。

  雲南低到70多米的河谷地帶,高到2000多米的高寒山區,蚊蟲都有可能滋生。這對研究傳染病昆蟲出身的董老來說,無疑就是一個最大的「礦藏」。每年剛開春,他就和同事們去野外採集標本,一去便是大半年,到蚊子越冬了才回來。

  一個鐵瓢,配上長短不一的木柄、一個可摺疊的掃網、一個普通的吸蚊管、一些廢棄不用的塑料瓶——這是他們傳承多年用來採集蚊蟲標本的「特殊裝備」。

  將裝備收拾齊全,放進一個布袋裡,隨手往背上一甩,董老便開始了他的標本採集之旅。走在路上,鍋碗瓢盆叮噹作響,路人甚至以為他是一個撿破爛的老頭。

  來迴路上全靠一雙腳,一根扁擔挑兩頭:左邊掛著工具箱,右邊擔著行李和口糧,累了就只能換換肩。最寶貝的東西就是顯微鏡了,董老裡三層外三層地保管著。

  竹林砍伐之後,留下一個個竹筒,下過雨之後存有積水,這成了蚊子幼蟲的棲息地,隨便拿個瓢一舀,就能採集到標本。然而,對於某些生長在樹洞裡的蚊子,過程就會變得困難。除了要學會爬樹,董老有時還得就地取材,砍上幾根木頭,用藤條搭一個簡單的梯子往上爬。

  蚊子交配時,會採取「群舞」的方式,這是抓捕成蚊的最佳時間。進網之後,輕輕一摺疊,就封住了出口。董老就拿吸蚊管把它們一一吸進來。裝了幾隻後,他取出來放進塑料瓶,防止蚊子因亂撞而導致標本受損。

  「蚊子它會飛呀,不好抓,但是又想要,急得心痒痒。」董老說,碰到不太好抓的蚊子,只能再等合適時機。

  可有時候,蚊子沒抓著多少,倒遇著了毒蛇猛獸。

  上世紀70年代,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的一個村子,董老正在一片草叢附近採集標本。突然,地上冒出一條眼鏡王蛇,和他的個頭一般高。董老嚇得一動不動,本想挪動步子往後跑,沒想到又被一條母蛇堵住了退路,當時前後夾擊的距離僅有幾米遠。

  所幸,沒過幾分鐘,母蛇就往草叢下鑽了過去。看準了機會,董老一個箭步往回跑,才算躲過了毒蛇的攻擊。「當時直冒冷汗,想想還是有些後怕。」他說。

  採集標本時,蛇是來回途中的「常客」。竹葉青喜歡攀爬在竹子上,最不容易發現,可每天都要碰上好幾次。為了和毒蛇作鬥爭,董老還專門去買了一本書。

  邊境線上叢林高密,人煙稀少,一到晚上常有野獸出沒。為了採集標本,他們又不得不冒這個險。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董老和同事還會撞見一雙雙「發亮」的眼睛,不是下山的黑熊就是圍獵的豺狼。

  面對一切可能出現的危險,董老沒有後退半步。他告訴記者,標本採集工作很辛苦,但很有意義,需要一直延續下去。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雲南寄生蟲病防治所共收集了上萬套蚊子標本,其中有發現的蚊蟲新種26種,中國新記錄種20餘種,成為國內最大的蚊類標本館之一,為蚊媒傳染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鬥蚊防瘧,鑽豬圈牛棚

  天一黑,董老帶著設備來到豬圈牛棚跟前。捕蚊的過程很簡單,捲起褲腳露出大腿直接誘敵。沒幾分鐘,腿上就招來了很多蚊子。這時,他就會小心翼翼地拿一根吸蚊管把它們吸進來,存放在隨身攜帶的玻璃瓶裡

  那個外出求學的農村娃,怎麼會想到自己竟會和討厭的蚊子打上一輩子交道?

  1951年,15歲的董學書進入貴陽醫學院(今貴州醫科大學)學習,師從我國著名醫學昆蟲學家孟慶華教授。讀書時,因為學的是傳染病昆蟲專業,跳蚤、蝨子、蚊子成了他的研究對象。

  三年後,董學書分配到原雲南省衛生防疫站工作。因為瘧疾防治的需要,工作剛滿兩年,他就來到了當時瘧疾發病較為嚴重的縣區之一——西雙版納州勐海縣。

  也就是在這個地方,雲南省瘧疾防治研究所(2001年改為「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開始籌建。當時條件艱苦,一間廢棄的土坯房,用幾塊木頭搭起的辦公桌,就成了他們的工作場所。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用董老的話來說,傳染疾病的蚊子就是他們要對付的敵人,想打一場漂亮的戰役,就得先把對方的底細摸清楚。

  年紀輕輕就投身到瘧疾防治前線,那一年,他剛好20歲。

  瘧疾俗稱「發擺子」,是由瘧原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傳染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經輸血感染,最初症狀有發熱、發冷、頭痛和寒戰等。

  「發冷時,蓋幾床被子都不行,牙齒還抖個不停。」時隔多年,董老依然記得初次見到瘧疾患者時的場景。

  當時,防蚊滅蚊是防控瘧疾的關鍵措施。可在勐海這個小縣城,按蚊就多達50餘種,找出主要的傳播媒介成了當務之急。「蚊子控制住了,傳播的鏈條也就斷了。」董老解釋。

  蚊子在哪,他們的工作地點就在哪。有人專門跑老百姓的臥室,有人負責跑豬圈牛棚。每個星期定時定點抓蚊子,每次15分鐘,早晚各一次。

  當地傣族人聚居的村落,原來多是二層竹樓,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一到夏天就容易滋生蚊子。

  天一黑,董老就帶著設備來到豬圈牛棚跟前。臭氣燻天的味道不好聞,但因為蚊子多,董老反而很「喜歡」。

  捕蚊的過程很簡單,捲起褲腳露出大腿直接誘敵。沒幾分鐘,腿上就招來了很多蚊子。這時,他就會小心翼翼地拿一根吸蚊管把它們吸進來,存放在隨身攜帶的玻璃瓶裡。

  沒想到的是,豬圈牛棚都進得去,他們卻被擋在了老百姓的臥室外。

  按照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陌生人不能隨便進出臥室,翻找裡面的瓶瓶罐罐,並噴灑殺蟲劑更是不可能。「敵人就在那兒,我們卻攻不進去。」董老苦笑著回憶。

  硬闖不行,他們只好去求助村裡的「頭人」。道理講通後,滅蚊工作順利了很多。

  收集到標本後,蚊種分類鑑定工作就在這間土坯房裡進行,通過解剖蚊蟲,看其唾液腺是否存在瘧原蟲。如此循環往復,兩年時間下來,他們得出了當地蚊種分布的季節消長規律,並確定了當地傳媒瘧疾的媒介蚊種為微小按蚊。

  「有些蚊子晚上才出來,白天在睡覺;有的半夜叮人,凌晨2點左右就得格外注意。」董老說,清楚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和嗜血特點,通過噴灑農藥或者掛上浸泡過藥的蚊帳,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瘧疾。

  為了引導當地群眾滅蚊防瘧,下鄉時,他們還會背著一個藥箱,備上些治療頭疼腦熱的常見藥,免費給老百姓看病,有時還會帶上一些小禮品。

  通過幾年的蚊種調查和培訓指導,基層衛生組織在當地也逐漸建立起來。「要開展瘧疾防治,光靠那麼幾個人是不行的,必須得發動群眾。」他說。

  「少吃多餐」,花盡心思養蚊子

  長期吸人血的蚊子剛開始不會去吸動物血,為此,董老乾脆伸胳膊進去給它們叮咬,只為讓它們飽餐一頓。過不了一會,他的胳膊上就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包

  對於搞蚊蟲研究的人來說,為了獲得更多的實驗蚊種,有一項工作必須做好——養蚊子。

  「要讓它們成為可以生產的商品,我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董老解釋。

  一開始得少吃多餐,早中晚各一次;隨後逐漸加大食量,並減少次數……每天,只要一有時間,董老就會跑去他的養蚊室,給幼蟲餵上一點碾碎的魚飼料。「不能放太多,要不然會形成一層油膜,導致幼蟲窒息。」他邊說邊餵食。

  用不了幾天,精心呵護下的幼蟲就會長成成蚊,可光養大了還不行,得讓它們自然繁殖並傳宗接代。

  雌蚊繁衍之前必須吸血,但嗜血習性「因蚊而異」,得花時間慢慢馴化。長期吸人血的蚊子剛開始不會去吸動物血,為此,董老乾脆伸胳膊進去給它們叮咬,只為讓它們飽餐一頓。過不了一會,他的胳膊上就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包。

  老讓它叮人不是長久之計,小白鼠後來被派上了用場。不過,碰到特別「挑食」的蚊子,董老自有一套辦法:使勁餓它。「不吃沒關係,餓上幾天就好了。」

  好不容易改變了蚊子的嗜血習性,可自然交配又讓他犯了難。和其他蚊種不一樣,按蚊需在空中「群舞」的狀態下完成自然交配。但長期待在蚊籠的蚊子,怎麼也「群舞」不起來。

  董老整天待在養蚊室裡,幾乎到了茶飯不思的地步。心急的時候,他就用手使勁拍打蚊籠。蚊子受到驚嚇,四處亂飛。這讓他看到了一點希望。

  「雄蚊飛起來後會發出一種聲音,雌蚊也就收到了交配的信號。」董老後來嘗試把蚊籠加大,「群舞」的效果愈加明顯,他總算鬆了一口氣。

  微小按蚊的成功馴化歷時兩年,如今,很多蚊種不再需要去野外採集,養蚊室裡就能源源不斷地供應,蚊媒傳染病的相關研究也就有了保障。

  見證了馴化的整個過程,董學書深知其中的不易。為了不讓一隻蚊子飛走,他特意在養蚊室裡安了三道紗窗門。

  生命不息,鬥蚊不止。董老和蚊子整整糾纏了68年。

  「蚊子是一種可以變異的昆蟲。蚊蟲研究事業絕對不能丟,還要長期做下去。」這是他經常告誡學生的一句話。

  根據《全國消除瘧疾工作方案(2016年-2020年)》,到2020年,全國要實現消除瘧疾目標。然而,雲南毗鄰的東南亞國家是瘧疾高度流行區,須重點防控境外瘧疾輸入再傳播。

  為此,董老的蚊蟲研究範圍又拓展到了與雲南接壤的幾個東南亞國家。「如果身體還允許,我希望再用個幾年時間把這些地方的媒介蚊種調查清楚。」

  如今,一到周末,董老還會乘公交車出去採標本。學生外出的時候,也會被他要求帶蚊子回來。「婦女節活動那天,我就按照老師的吩咐,背著採蚊子的瓶瓶罐罐出發了。」學生吳林波苦笑著說。

  平時忙於工作,董老很少有機會回家。父母過世的時候,忙著野外調查的他都沒能及時趕回去。今年年初時,董老特意帶著全家人回老家待了幾天。兒時的房屋早已變了模樣,可外出求學時的初心卻還在心頭激蕩。

  他一直記得,離家時,父親曾說了一句話:你去外面做點事情。

  如今,大半輩子過去,正如父親所希望的那樣,他總算是做成了一件事。(記者嚴勇、何春好、秦晴)

相關焦點

  • 專業畫蚊子30年!當你沉不下心的時候,學學他
    這張圖是蚊子的構造"畫蚊子是一件很嚴謹的事情,不能圖好玩。"董老說,做好蚊蟲分類研究,畫圖是其中關鍵的一環。蚊蟲尾器作為主要的鑑別特徵,需要將其內部構造一一畫出來。董老叫董學書,是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的一名蚊蟲研究專家,大家都喊他"董老"。他是單位裡公認最會畫蚊子的人。蚊蟲標本上人眼看不清的部分,他也能畫得不差毫釐。"
  • 病媒生物防治所專養蚊子 專家親身被咬只為科學
    有這樣一個地方,專門繁殖、飼養蚊子、蟑螂、蒼蠅、老鼠。吃好喝好「伺候」著,甚至去外地長途引進它們……而這麼做最後的目的是:消滅它們。這個地方就是遼寧省疾控中心的「病媒生物防治所」。
  • 聯合報:臺灣宜蘭人對雪山隧道的愛恨情仇
    聯合報:臺灣宜蘭人對雪山隧道的愛恨情仇     5月7日下午,臺灣雪山隧道發生通車近6年來最嚴重事故,已造成3死21傷。臺灣交通部門「公路總局」證實是因一輛小客車爆胎,造成後方的首都客運追撞葛瑪蘭客運,首都客運起火。圖為發生事故的車車體全毀。
  • 鏈球菌和風溼的愛恨情仇
    鏈球菌和風溼的愛恨情仇 2020-09-16 0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Ins上一位日本媽媽拍下了逗逼女兒和喵星人的「愛恨情仇」
    無論你是資深貓奴,還是貓界小白,都應該與時俱進,學習和倡導科學養貓。貓叔會每天分享養貓知識,和一些關於貓咪有趣的故事,回答您養貓時所遇到的問題。關注愛貓生活公眾號,讓您的愛貓生活更精彩!最近「騙我養貓」和「騙我養女兒」系列特別多,日本一媽媽就經常在Instagram@pihapuuu 上po逗逼女兒和喵星人的「愛恨情仇」,這有女兒又有貓的人生簡直羨慕死網友了!
  • 10月,愛恨情仇,借酒消愁,3生肖情深義重,終究還是無法放下
    10月,愛恨情仇,借酒消愁,情深義重,終究還是無法放下的生肖龍。10月,愛恨情仇抵不過情深義重,生肖龍心心念念,最終還是無法放下。 10月,愛恨情仇,借酒消愁,情深義重,終究還是無法放下的生肖牛。
  • 普洱: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開展2021年迎新春「創意生鮮」水果拼盤...
    本網訊(通訊員 楊興豔 尹一傑)歲末年初之際,為豐富和活躍幹部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和諧、幸福、歡樂的工作氛圍和新年節日氛圍,進一步增強單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20年12月29日,雲南省寄生蟲病防治所組織單位全體幹部職工和在培學生開展「我們的節日·元旦」迎新春「創意生鮮」水果拼盤比賽。
  • 龍魚和烏龜之間的「愛恨情仇」
    眾所周知,威風凜凜的龍魚和憨態可掬的烏龜也算是一對冤家,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各種「愛恨情仇」。通常情況下,將龍魚和烏龜混養最終或許只有三種結果。現在就和小編一塊兒來看看吧!但是稍大些烏龜並不適合做龍魚的魚糧,因為其體型大難消化,容易給龍魚造成卡喉和細菌感染等等。小編溫馨提示:如果發現龍魚吞著小烏龜但還沒有吃進去,而龍魚和烏龜都處於即將窒息狀態,則最好及時想辦法把烏龜放出來,不然也會對龍魚會造成一定的消化負擔。如果龍魚已經將小烏龜吞下,一般只能看造化,觀察無異常後就不用擔心了。
  • 中國今年將在全球率先消除寄生蟲病「絲蟲病」
    新華網南昌1月8日電(記者李美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專家、全國絲蟲病技術指導組組長孫德日前在江西對消除絲蟲病工作進行評審時說,江西將成為中國第14個消除絲蟲病的省份,今年中國還將對海南、安徽兩省消除絲蟲病工作進行審評,如果通過,中國流行了數千年的淋巴絲蟲病將徹底被消除。
  • 海滄寄生蟲抽樣調查 2所幼兒園蟯蟲感染率15.68%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蓉 通訊員 陳贇)昨日,記者從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在海滄區剛剛結束的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狀抽樣調查裡,幼兒園的蟯蟲感染率為15.68%,成人的鉤蟲感染率為
  • 北大貓咪圖鑑:貓咪的愛恨情仇和貓界往事
    溫暖 溫情 質感 北大貓咪圖鑑:貓咪愛恨情仇,貓界往事 不得不說,貓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人類的寵兒,貓咪如此傲嬌,已經摸透了人類的心思,仗著自己長的萌和可愛
  • 土雞常見的7種寄生蟲病防治
    飼養土雞要加強管理,保證雞舍乾淨衛生,定期消毒,特別要做好疾病防控,尤其是寄生蟲病。雞寄生蟲的種類有很多,近期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注意掌握好相應的防治措施。 土雞常見的7種寄生蟲病防治 1、雞球蟲病 雞球蟲病雛雞易感。
  • 八首如夢令:喜怒哀樂皆如夢,愛恨情仇俱隨風
    而我們卻仍然害怕,在哪個未知的夜裡,真的可以拋卻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真的可以迎來最終的紅塵如夢方醒。生命在寂寞中誕生,人生在矛盾中前行。卻無法捨棄靈魂的尋找,和對夢的憧憬。喜怒哀樂皆如夢,愛恨情仇俱隨風。多少盪氣迴腸,散盡前緣風雨中,都成空。古典君分享八首《如夢令》,歡迎詩友及讀者朋友們留言指教。你的關心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讓我們在如夢人生,一路同行!
  • 12年了,蘋果和特斯拉的愛恨情仇仍在繼續
    不久前有消息稱,傳聞已久的蘋果電動汽車,預計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正式發布,售價5萬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不到33萬元。這個大新聞徹底驚到了大車圈和科技圈。因為此前,包括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內的許多消息人士認為,蘋果應該是在2023年至2025年間發布新車。如今看來,整整提前了至少兩年。
  • 嚯,柯基與鏟屎管的愛恨情仇,你中招了麼
    前幾天看到鄰居帶自家在柯基在草地上遛彎,上前嘮了幾句家常,談到柯基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這一看就讓我陷入了深思,這柯基的腿怎麼會這麼短呢,走在地上草高點就看不到腿了,在好奇心的推動下,搜索了一些柯基與鏟屎管的愛恨情仇
  • 奶牛常見體外寄生蟲病的防治
    奶牛常見體外寄生蟲病的防治 遼寧省畜牧獸醫局2018-10-20 09:24:42 閱讀(2608)本病的傳播是由健康牛與患病牛直接接觸,或通過與被蟎病及其蟲卵所汙染的牛舍、用具的接觸而造成的感染。  (二) 臨床症狀  發病初期時,疥蟎病一般始發於皮膚柔軟且短毛部位,如面部、頸部、背部和尾根部,繼而逐漸向周圍蔓延。
  • QQ仙境龍套自述:章魚兵的愛恨情仇
    每一個成功網遊的背後,都有一群默默奉獻著青春的跑龍套群體;每一個跑龍套青春的背後,都一些有關於愛恨情仇的糾結往事。龍套鏡頭二:BOSS肉盾 龍套也有人權帶著鯊魚頭盔,冒充海底食肉王的我們,其實並沒有想到自己的裝扮早已被勇士們所識破。
  • 第二篇:爆笑段子之歌名的愛恨情仇。
    第二篇:爆笑段子之歌名的愛恨情仇。
  • 解析《大奧》人物星座 體味多角愛恨情仇
    而如果說這一切的愛恨情仇都是命運的擺布,那決定了各個人物命運的則無疑是他們的性格。究竟是什麼讓家光外冷內熱、春日局深不可測、安子倔強執著……,《大奧》人物星座全解析將為你解答全部的疑問!  家光將軍——獅子座  可憐而又幸福的家光將軍,沒人相信他是光輝的獅子.當獅子淹沒了傲慢的光輝.剩下留給大奧裡面女人的印象,可能就是對阿萬的情深和對女人們的冷漠了吧.這位不象獅子的家光將軍,對阿萬的愛讓人感動,對春日的反抗和叛逆或者依稀可以見到一點獅子的影子,不過誰知道這位孤獨的王者內心的寂寞呢.或許正是這樣,才會渴望一雙溫暖的眼睛,陪他一起看夕陽下的落日吧
  • 被秋蚊子咬了怎麼辦?如何防治秋蚊子?
    秋天的蚊子咬人那叫一個痛啊,而且秋天的蚊子非常活躍,為了過冬和產卵瘋狂的吸血。而且到了秋季人們認為天氣變冷,很少再有蚊子來叮咬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一無所知的小鳥帶您消滅秋蚊子。秋蚊子猛於虎,我們就來打老虎秋蚊子為什麼咬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