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作為一本曠世奇書,《山海經》有太多令人遐思邇想的未解之謎。
也正因為如此,《山海經》被稱為「天書」,但這本「天書」裡,其實凝聚了歷史、天文、生物和地理等華夏先民的智慧。
在《大荒東經》中有這麼一個神奇的國度,作為帝俊的後裔,從晏龍到思幽,直到思幽生下兩個特殊族群: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一個叫做思士,這裡的男人從不娶妻;一個叫做思女,這裡的女人從不嫁夫。那麼如果這兩個族群的男女不通婚姻,他們又是如何繁衍後代的呢?
晉代的郭璞,提供了一種非常玄妙的感生方式:即他們有一項特異功能,男女之間不用肉體的交合,只要像白鵠一樣遠遠地瞪著對方一會,雙方就會有所感受,之後就能生出孩子來。
郭璞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此莊生所謂白鵠相觀,眸子不運而感風化之類也。」
我們暫且不談這種比較神奇的生育方式,畢竟這類的感生神話非常之多,比如姜嫄履大跡、簡狄吞玄鳥等等。
但仔細看,郭璞那句話出自《莊子天運》中孔子見老子。後面還有一句「類自為雌雄,故風化。」,譯為同一種類而自身具備雌雄兩性,不待交合而生子。」
你品,你細品,這不就是作家周國平說:「最優秀的男女都是雌性同體的」嘛?
其實,這種特殊方式,在南山經裡有一個叫類的怪獸也是如此,但它卻是自為牝牡,與人自為雌雄是何其相似!
《山海經》相傳是大禹治水時的地理勘探實錄。古代未經校訂翻譯的版本,今人翻來如讀「天書」。
《白話彩圖山海經》則把遠古的生僻詞句變得通俗易懂,一下消除了5000多年的文化隔膜,讓這部古籍讀來輕鬆自如,老少鹹宜。
兒時的魯迅對它愛不釋手。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黃帝戰蚩尤全部出自這裡。
對文藝創作者來說,《山海經》是龐大的靈感素材庫:《西遊記》裡的王母、電影《長城》中的饕餮、熱播劇《三生三世》的青丘九尾狐,均從該書得到借鑑。
對歷史愛好者來說,《山海經》則極有可能隱藏了上古華夏文明的驚天秘密!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