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美利堅合眾國向世人宣布獨立時,埃及藝術已經在西方世界的視野外埋藏了大約1500年。不過至少西方人也曾對埃及藝術有過猜想,關於金字塔和古神廟的猜測不斷,說它們有1英裡高,佔地方圓數英裡,連綿不絕。雖然當地人並不歡迎遊人參觀他們的世界,不過時不時會有一些勇敢的環球旅行者成功從穆斯林守衛的眼皮底下溜過,把關於冒險的各種怪誕故事帶回家,比如在他們探險的沙漠裡隨處可以看到國王的木乃伊還有做成木乃伊的貓和鱷魚。
與美國一樣,歐洲人也幾乎完全忽視了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裡埋藏的珍寶。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
奇妙藝術的來源
《舊約》中提到過巴別塔,一些歷險跨過約旦河的十字軍戰士發誓說他們親眼看到了巴別塔廢墟,但沒有人相信他們的故事。天堂就曾坐落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這片土地上。美索不達米亞經歷過不同的政權交疊。此後的很長時間內,考古學家都沒有辦法是埃及藝術文化早,還是美索不達米亞藝術出現得早。以時間來看,兩個國家前後相差無幾。
美索不達米亞藝術給人帶來這種印象,一部分原因是基本上所有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都是官方藝術。低等地位的藝術,比如尼羅河流域的民間藝術,這些藝術讓尼羅河流域非常具有研究價值,但在當時卻沒有得到鼓勵。
亞述人和蘇美爾人的官方藝術不考慮時間和持久性,而這兩點卻是所有埃及藝術的顯著特點。亞述人和蘇美爾人官方藝術的目的是強調少數幾個王朝野蠻粗暴的力量和意志。因為這些王朝的昌盛都依賴於神父的意願,他們對建造昂貴的廟宇非常慷慨,而建造的廟宇裡卻遍布著讚揚他們自己軍隊事跡的浮雕和雕塑。
在此我必須給你們簡單介紹一下這段歷史,否則,你們在參觀博物館時肯定會徹底迷失,因為在幾千年裡,太多民族輪流更替統治著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而他們都有各自的藝術。
美索不達米亞藝術
神秘莫測的蘇美爾人
我們從雕塑上可以判斷,蘇美爾人和閃米特人長得完全不同。閃米特人後來佔領了這片土地,他們來自阿拉伯沙漠。 來自南部的閃米特部落毛髮很重,留有黑色長鬍鬚。事實上,鬍鬚似乎被認為是體現男子氣概的必需品,也是正式著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他自己沒有鬍鬚,他就會戴上假鬍子出席節慶場合。 相反,蘇美爾人鬚髮稀疏,像羅馬人或者我們一樣。
起初,他們也蓄鬚,頂著八字須到處遊逛。但當他們變得開化一點兒之後,理髮師便開始工作了,因此蘇美爾士兵和酋長的形象都是沒有鬍鬚的,而且都是又高又挺的鷹鉤鼻,和亞述、巴比倫雕塑中圓鼻頭的閃米特人一點兒都不一樣。 這一時期的國家很明顯分成了許多小的半獨立國家,國王們住在自己的圍城裡統治國家,迦勒底的烏爾城就是蘇美爾人管制的眾多城池之一,舉世聞名的烏爾城是亞伯拉罕遊歷開始的地方。
這些小王國的宮殿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我們發現了許多他們的墳墓。墓地裡有大量的金屬物品、象牙和珍珠、木製品等陪葬品,這些物品的工藝水準都相當高。不過這是理所應當的,因為這些物品都是專門為國王而制,工匠當然不遺餘力、不惜一切了。
蘇美爾人
公元前2000年之後,蘇美爾人退出了歷史舞臺,但讓人費解的是他們的語言存活了下來。大多數美索不達米亞浮雕上都布滿了一種奇怪的手跡。蘇美爾人發明這種文字幾乎與埃及人發明象形文字在同一時間。但不同的是,埃及人用刷子書寫文字,蘇美爾人用釘子或者木棍把字刻在磚上。蘇美爾人的文字看起來的確就像楔子鑿出來的文字,因此這種文字被命名為"楔形文字"。
這些楔形的符號必定給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非常簡便的記錄和溝通方式,因為後來那些完全佔領了蘇美爾地區的人,依然使用蘇美爾文字長達2000年,而且這種文字似乎還維持了原有風貌。不過,是否還有人講這種語言就無從知曉了。 烏爾國滅亡了,阿卡德取而代之,但阿卡德和烏爾國的藝術都與蘇美爾人的藝術非常相似。顯然,徵服者意識到他們自己的文化處於次等地位,因此願意讓蘇美爾人來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而他們自己則負責收稅和政治統治。
蘇美爾藝術
曲折的巴比倫之路
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巴比倫小村落似乎一夜之間發展成為漢謨拉比王統治下堅不可摧的城池。漢謨拉比王去世不久,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神秘的喜克索人佔領了,喜克索人後來在埃及歷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們的成功主要因為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而當時其他民族還都是徒步作戰。
喜克索人很快跨過美索不達米亞,並且攻佔了埃及,終結了埃及的中王朝時期。埃及人逆來順受地忍受了喜克索人幾個世紀的統治之後,終於把喜克索人趕出了埃及,這些馬背上的人又回到了美索不達米亞。不過,這次他們遇到了西臺人的抵制。
西臺人在公元前14世紀左右打敗了喜克索人,但100年過後,西臺人的後代卻被來自小亞細亞的弗裡吉亞人打敗了。弗裡吉亞人在幾千年之後掀起了法國大革命,並且留下了一種圓錐形帽子。 但弗裡吉亞人沒能保持對這片土地的統治。現在輪到亞述人統治西亞了。
考古發現了他們修建的巨大宮殿群,宮殿的牆壁上布滿了圖畫,展示了亞述人對膽敢違抗他們的人所採取的各種恐怖手段。之後,巴比倫便再次從廢墟中迅速崛起,推翻了亞述王國,統治了西亞。猶太人被迫離開巴勒斯坦定居巴比倫。
這些新巴比倫人比他們自己的祖先都要文明開化得多。他們把都城變成了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為數學和天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臘人對這兩門學科如痴如醉,他們稱巴比倫是所有智慧的母親。在希臘人開始對這些學科感興趣時,他們從巴比倫老師那裡學到了大量知識。
古巴比倫人
在藝術方面,這些新巴比倫人同樣取得了巨大飛躍。就在這一時期,巴比倫人製作出了那些帶有動物圖案的琉璃瓦,這種琉璃瓦是古代藝術遺產的瑰寶。然而,新巴比倫和古巴比倫以及所有在美索不達米亞曇花一現的王國一樣,都灰飛煙滅了。
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4世紀到達巴比倫,那時巴比倫已經是一片廢墟。他決定復興巴比倫,讓巴比倫城成為他要建立的歐亞非帝國的都城。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猝死。他的去世讓所有計劃落空。美索不達米亞再也沒有重獲獨立。它從這位雄心勃勃的將軍手中傳遞下去,最後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巴比倫古城遺址
宗教帶來給藝術的衝擊
和所有藝術一樣,特別是在初期,藝術都深受宗教影響。部落都是遊牧部落,帶著一家老小四處遷徙,試圖找到可以永久安定下來的處所。他們的信仰因此也很平常,就是要從遷徙到定居,從牧民到定居在城鎮並從事貿易往來的農民。他們仍然虔誠地信奉舊神。
然而這些神在西亞受到廣泛歡迎,你可能在《舊約》中聽說過他們,因為希伯來先知強烈譴責的"異教神"正是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猶太人起初是遊牧民族,居住在巴比倫城內多年後,難免受其影響。對猶太人來說,即使在建立自己的王國之後,巴比倫人的影響依然普遍存在,就連所羅門王神廟都是古代迦勒底風格。
不過,所羅門絕不是唯一一位到幼發拉底河流域學習建築藝術的人。對於給公共建築建造穹頂,我們不太了解的古希臘人似乎從未對此有過熱忱。他們始終鍾情於平頂。但這一有趣的結構創新曾在整個小亞細亞風靡一時。對此問題精通的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正是呂底亞人——後來被稱為伊特魯裡亞人——在義大利尋求庇護的時候,把建造穹頂的技術傳到了義大利中部。
之後,在公元前1400年,羅馬人攻佔了伊特魯裡亞,便也掌握了穹頂技術。他們最終把這一新技術傳遍了歐洲,這也就是美國人如今也有自己的穹頂建築的原因(沒有穹頂,我們不可能取得如今的建築成就)。穹頂從歐洲傳遞到美國經歷了諸多人之手,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呂底亞、伊特魯裡亞、羅馬,最後到西歐。
所羅門王神廟
迦勒底王國的政權更迭
腓尼基人在血緣和語言上都與迦勒底的閃族人非常接近。腓尼基人是很好的工匠,但是與大多數主要關注商業的民族一樣,他們對藝術的想像力也少得可憐。然而,他們卻在藝術的歷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們是古代社會裡偉大的藝術傳播者。
只要有腓尼基人的地方,就會有他們建的貿易貨棧。除馬賽外,還有很多位於地中海的現代城市都是作為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建立的。這些城市的構成通常是當地人的土坯茅草房圍繞著一座波斯要塞和一些波斯貨棧。這些土著居民剛剛走出石器時代幾百年,面對的是遠遠高於他們的中亞文明。 這些小村莊當然不能和巴比倫城或者尼尼微城相提並論。但如果一個文明要存活就必須紮根,並且最終找到一種方式傳播到內陸地區。
腓尼基人
巴比倫人、亞述人、蘇美爾人、西臺人以及許許多多在數千年裡爭奪美索不達米亞土地的民族,他們都在人類的歷史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他們取得了建築和雕塑上的成就,他們的軍隊力量記錄在無數幅圖畫裡。他們的珠寶藝術都表現在人們的裝飾品上。他們為世界建築技術添磚加瓦,讓世界認識了穹頂。現在他們氣數已盡。當歷史敲響告別的鐘聲,舊藝術就只得謝幕了。
但歷史的演出還在繼續。幕布即將在一片比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都美好得多的土地上拉起。 在遙遠的地方,凡夫俗子無法看到的神秘柏樹叢後,牧神潘正輕柔地吹著竹笛。近景中,繆斯女神正為偉大的太陽神阿波羅高唱讚歌。平原上的陰影,訴說著阿提卡山脈的高大。一個石匠正在雕刻巨大的大理石。皚皚白雪覆蓋的奧林匹斯山頂,迎來了東方第一縷陽光。
巴比倫建築
這種模式存在了數百年,直到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腓尼基人,腓尼基的兩大城市西頓和推羅被摧毀。希臘在腓尼基人的堡壘上建立起來。他們以自己的風格建造了新房屋和廟宇。當地人便這樣感受到了希臘藝術,而假以時日,這種藝術也註定會融入鄰國。當地人的風格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巴比倫的影響,又有多少被雅典人影響呢?
那麼想想這個問題:如今的紐約受新阿姆斯特丹的影響有多大?或者受18世紀英國藝術的影響有多大?今天的華盛頓受路易十四時期凡爾賽的影響有多大?陸軍少校皮埃爾·朗方曾希望在新大陸複製凡爾賽宮。託馬斯·傑斐遜曾有在這片民主的土地上復興希臘文明的願景。聰穎的青年人曾在羅馬的美國學院學習過雕塑,他們對我們現代城市又起到多大作用?這些問題非常有趣,但不可能輕易找到答案。然而,它們提醒我們不要輕易斷言一個國家的藝術對另一個國家有怎樣的影響。
凡爾賽宮
結語:
英文中最流行的三個詞——菸草、土豆和西紅柿——都不是英語詞彙,而是源自加勒比地區的語言。我們很多種藝術形式也都從不同民族中汲取不同藝術形式,使用一段時間之後,要麼棄之不用,要麼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發展就應當如此。但不管這些藝術最後結果怎麼樣,他們都教會了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獨自活在世界上,純粹單一國家或單一民族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讓一種藝術完全獨立於周圍國家的藝術,這種想法非常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