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尼亞,兩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2021-01-08 覽記

「美索不達米亞」是個源自古希臘語的名稱,意為兩河之間的地方。

兩河,一個指的是底格裡斯河,一個指的是幼發拉底河。這兩條河都是源自亞美尼亞地區的高山之中,和中國的黃河、長江類似,它們也是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波斯灣。

兩河流域在古代的文明史中,曾長期分為兩個部分,有各自的成長路徑。北部是亞述文明,南部是巴比倫尼亞文明。巴比倫尼亞又可分為兩部:北部是阿卡德,南部為蘇美爾。

據考證,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兩河流域已經出現了人類文明的蹤跡。這些最早出現在兩河地區的人被稱為「歐貝德人」。第二批來到這裡定居的是蘇美爾人,第三批則是阿卡德人。最後來到兩河流域的,是亞述和其他族群。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已經開始熟練掌握冶銅技術,並將其廣泛運用到生產生活和軍事方面。公元前3500年之後,蘇美爾開始出現文字雛形,並在之後的數百年間產生了標誌性的楔形文字。大約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蘇美爾進入早王朝時期。

蘇美爾早期王朝形成了一個個分散而獨立的城邦。每個城邦其實都是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結合周邊村落和小鎮的聯合體。蘇美爾人信奉神靈,每個城邦都建有神廟。神廟通常是在城邦的中心地帶。

蘇美爾早期的政治結構比較複雜,是混合型的。在對某項重要事物作出決策時,城邦首領、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會共同商議並作出最後的決定。

蘇美爾的各個城邦之間為了爭奪土地和財富,進行了長期的混戰。基什、烏魯克、拉伽什和烏瑪是其中比較強大的幾個城邦。

就在蘇美爾的烏瑪王盧伽爾扎西吉擊敗其他各邦,將要統一蘇美爾之際,巴比倫尼亞北部的阿卡德崛起,並在最終擊敗了盧伽爾扎西吉,統一了巴比倫尼亞地區,也就是兩河流域的南部地區。

阿卡德王國的開創者名叫薩爾貢,原本只是一個被好心園丁收養的棄嬰。後來,他承襲父業,到基什王的宮廷做園丁工作。因為足智多謀,孔武有力,逐漸獲得基什王的信任。後來,薩爾貢趁其不備,奪取了王位,並創建了新的名為阿卡德的都城。阿卡德王國由此得名。

薩爾貢能徵善戰,在位期間,徵服了大片領土,自稱是「四方之王」。

阿卡德王國創建自公元前2371年,延續了一百八十年。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國被來自東北山區的庫提人所滅。

然而,滅掉阿卡德王國的庫提人並沒有能建立強大的帝國和牢固的統治。很快,蘇美爾各邦再次興起。不久,烏爾王統一了巴比倫尼亞地區,建立了烏爾王朝,史學界將這一王朝與存在於蘇美爾早王期時期的烏爾王朝並提,稱其為烏爾第三王朝。

烏爾第三王朝時期,奴隸制迅速發展,到了後期,階級矛盾加劇,王朝開始動蕩分裂。

公元前2006年,烏爾王朝的末代國王伊比辛被埃蘭人俘獲,存在了107年的烏爾王朝宣布終結。

相關焦點

  • 起源於兩河流域,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巴比倫文明因何消失
    古巴比倫文明起源於美麗的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地方位於兩條著名的河流之間,即幼發拉底河還有底格裡斯河。因為有了這兩條河流的滋養,此地才演誕生出了繁榮的文明,正因為這種文明誕生在兩河之間,因此,次的的文明也被稱為兩河文明。
  • 摘錄| 七大文明古國【巴比倫的兩河文明】的中斷
    【圖: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的兩河文明是與埃及同時代興起於西亞的另一個文明。在兩河的邊緣地帶,也是靠灌溉之利使小麥獲得高產,與埃及一樣,這為其古老文明的出新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基礎。  靠兩河灌溉之利興起的巴比倫文明經濟十分繁榮,與兩邊靠畜牧為生的窮苦牧民相比,形成很大的反差。  和埃及情況相同,其東西兩邊的遊牧民族很早就不斷地向巴比倫文明進行衝擊。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起源—源遠流長的明珠
    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四大古國的起源實際上也代表了世界四大流域文明的起源,分別是兩河文明、尼羅河文明、印度河、恆河文明以及黃河、長江流域文明。四大古國依靠流域發展文明,其中能夠保留至今的便是古中國的文明,也就是我們常說華夏文明,它是源遠流長歷史中唯一還存在的明珠。
  • 歷史乾貨:比夏朝還早的兩河流域文明,到底有多恐怖?
    上一篇我們講到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三皇五帝們開創的中華文明,那麼同時期在中東地區的兩河流域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伊拉克的南部,寂靜的沙丘之上,氣溫達到零上50攝氏度左右,數千年來,這裡的氣候從未變化。然而有一部分人類曾經在此居住。
  • 兩河流域的文明,領略古巴比倫的奇妙文明,尋找神秘的蘇美爾人
    與美國一樣,歐洲人也幾乎完全忽視了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裡埋藏的珍寶。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奇妙藝術的來源《舊約》中提到過巴別塔,一些歷險跨過約旦河的十字軍戰士發誓說他們親眼看到了巴別塔廢墟,但沒有人相信他們的故事。天堂就曾坐落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之間的這片土地上。美索不達米亞經歷過不同的政權交疊。
  • 同為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國的文明延續至今,地理位置很重要
    梁啓超在《20世紀太平洋歌》中寫道,地球上古文明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小亞細亞就是指兩河流域,對於這個四大文明是世界公認的,威廉.麥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寫道,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五大文明發源地,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這其中唯獨中國沒有古字,因為中華文明一直延續至今
  • 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文明
    導語:今天要說的是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段絢爛文明,古巴比倫文明是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地區,在當時古巴比倫與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一併被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在伊拉克地區有兩條河流,一是底格裡斯河二是幼發拉底河,在這兩河之間產生了流傳世間的兩河文明也孕育出了一段璀璨奪目的古巴比倫文明。
  • 希臘最神秘國家:身為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人嚮往的天堂
    在古希臘,美索不達米亞是指兩河流域,意為兩河之間的陸地,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利斯河。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有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學校,史詩,圖書館,法典,數學,天文學,建築等等,這些都包含在蘇美爾人公元前3200年發明的楔形文字之中。
  • 蘇美爾文明與華夏文明本就同根同脈,她為何就覆滅了呢
    蘇美爾人,英文Sumerian,音譯,也作蘇默人,是歷史上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中下遊)早期的定居民族。蘇美爾人建立蘇美爾文明,是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最早,全世界已知最早的文明。蘇美爾人是於公元前5000年左右遷徙到西亞兩河流域南部地區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他們發明了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她是來自遙遠東方的黑髮黃皮膚種族,建築物是按照木結構原理建造的,殘留的建築遺蹟是塔廟,宗教發展並不高,崇拜自然的神靈。
  • 清溪河流域「石桅子」的起源
    清溪河流域「石桅子」的起源文/陳芳兆清溪河流域的先民們認為在清溪河兩岸特別是在清溪河的「陰陽合」河段立「石桅子」(形似桅杆的石刻)祈願,「求子」、「求官」、「求財」「求壽」都十分靈驗。立「石桅子」的地方越擴越大,人們除了在靈應巖寺廟周圍和通往寺廟的道路兩旁立「石桅子」外,還在清溪河兩岸立「石桅子」和在崖壁上雕刻「石桅子」的圖形石壁雕桅子。
  •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對河流如此依賴?
    古埃及文明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尼羅河作為非洲最長河流,貫穿於古埃及的全部地域,注入地中海;古巴比倫以兩河流域為中心依次布開,也就是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科威特境內;古印度文明則最先發源於印度河流域,後來才漸漸擴散到恆河流域,所以這裡以印度河文明命名早期古印度文明;古中國,最早起源於黃河流域的半坡文明,逐漸擴張到以長江為中心的河姆渡文明,但中國以黃河為華夏的母親河。
  • 古埃及文明的消亡
    公元前5000年左右形成的古埃及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當兩河的蘇美爾人剛剛建立城邦,和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剛剛進入部落聯盟時代時,就已經領先建立了完整獨立的語言文化體系,和較為健全的國家構造,並有能力建造如金字塔那般宏偉壯觀建築的發達文明。
  • 河南發現5000多年前河洛古國 填補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材料
    該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這一中華文明形成的初期,發現的規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質的中心聚落。  雙槐樹遺址的重要考古發現  雙槐樹遺址東西長約1500米,南北寬約780米,殘存面積達117萬平方米。
  • 古埃及文明創造了多少世界之最
    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於7500年前的法尤姆地區(約公元前5450年),終止於公元前30年羅馬徵服埃及託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古埃及國土緊密分布在尼羅河流域的狹長地帶,古埃及人通過治理和控制尼羅河一年一次的泛濫,獲得農業生產的巨大成功。
  • 憑什麼說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傳承至今的只有中國
    看一個文明是否傳承下來,要看他的文化主體是否一直延續、發展,如語言文字、精神內涵。而不僅僅是片面地看政治鬥爭,摳那些帝王將相出身家譜。歷史是人民的歷史。為什麼其他三個古文明不算傳承下來,先說最早的古埃及。在陸路上,古埃及通過西奈半島與新月地帶相連。
  •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歷史的相異與相同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它們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但是只有古中國文明得以保存至今。其他三個古文明國家因為戰爭以及其他歷史因素的影響都出現了文化斷層或者直接遭到根除。(「四大文明古國」的源頭地理位置圖。)我們以古巴比倫文明也就是兩河流域文明為例。
  •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相繼夭折
    縱觀世界歷史,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而連綿不斷,至今仍在發揮著歷久彌新的滋養作用。而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以下簡稱三大文明古國)相繼斷層、衰落、夭折,留給人類發人深省的啟示,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 史前中亞寶藏,消失4000年的阿姆河文明
    阿姆河文明興起於公元前2300 年,於前1900年後衰落,到前1700 -- 前1500 年之間已然被南下的印度-- 雅利安人「接管」。雖然阿姆河流域在人口密度上不能和兩河流域、古埃及乃至黃河和長江流域相比,但也絕非荒僻邊遠之地。根據人類學的研究(包括DNA分析),這裡的族群成分複雜,有各種不同的來源。
  • 北30度線上的8條河流,構成了世界文明的雛形
    人類文明的形成,是一個由遷徙到定居的過程。其中,不同文明中心之間的碰撞和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篇章,河流也因此成為人類文明的起點。在歐亞非大陸,中華文明、古印度文明、兩河文明和尼羅河文明依次沿北緯30度線從東到西排列,有八條河流與它們共存。1黃河和長江。
  • 鄰水縣板橋河清潔小流域通過省級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建設...
    文天宇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12月22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利廳獲悉,近日水保處組織專家組前往廣安市鄰水縣開展省級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評定工作。專家組一行深入鄰水縣板橋河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現場,仔細查看了項目建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