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名琴中國古代十大名琴中唐代的名琴較多,漢代的次之。以下所列舉的十大名琴均可以從歷史典故中考證。
號鍾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則奏出悲涼的旋律,使兩旁的侍者個個感動得淚流滿面。
繞梁繞梁之美,罷朝七日「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有一次,他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
綠綺漢代司馬相如之琴「綠綺」是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張琴。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慕名請他作賦,相如寫了一篇「如玉賦」相贈。此賦詞藻瑰麗,氣韻非凡。梁王極為高興,就以自己收藏的「綠綺」琴回贈。
焦尾東漢蔡邕所制之琴蔡邕親手製作的一張琴。蔡邕在「亡命江海、遠跡吳會」時,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弦琴,果然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
春雷萬琴堂中第一品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在其宣和內府設「萬琴堂」,廣羅天下古琴神品於其中。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九霄環佩鼎鼎唐物」和「仙品這張琴聲音溫勁松透,純粹完美,形制極渾厚古樸,自清末以來即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視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為它在傳世唐琴中最為獨特,最為古老,聲音更是完美盡善,所以成為舉國知名的瑰寶。
大聖遺音秀美而渾厚保持了盛唐時期的風貌,具有秀美而渾厚的氣度。而它的渾厚感表現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另外"大聖遺音"琴的銘刻,也是有別於普通的古琴的。
獨幽鑑定唐琴的三大標準之一獨幽琴」造於晚唐,琴式為「鳳嗉式」,通長120.4公分、琴額寬20公分、琴尾寬15公分,因為製作相當標準而被視為鑑定唐琴的三大標準器之一。
太古遺音琴唐初貞觀年間斫制唐初貞觀年間斫制,長122cm,額寬22cm,尾寬14cm,中央音樂學院藏,師曠式。原黑漆,大流水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行書「太古遺音」,池下刻篆書「清和」印,左側刻「吳景略重修甲子中秋」。
奔雷故宮博物院藏奔雷琴,故宮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斷紋。背面龍池上方刻篆書「奔雷」,兩側刻有藏者題款:「南北東西幾度遊,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無意欣相遇,宿願多年始得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