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舉行的騰訊互娛年度發布會上,騰訊互娛宣布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啟動「開放的傳統遊戲數字圖書館」公益項目,旨在利用最前沿的信息技術收集、保護有代表性的傳統遊戲。
這是那個光鮮耀眼,體體面面的騰訊互娛,走在中國網際網路和遊戲企業的龍頭位置,一副國際大廠的做派。
還是那個騰訊互娛,以角標的形式出現在了《放開那部落》的圖標上。後者是一個非常直白的《魔獸世界》擦邊球產品。就預約情況來看,未來這個產品很有可能會接入微信。
最近擦邊球的事情比較多,本來這兩天不益多談,況且這種事出現在騰訊身上也稀鬆平常,說多了索然無味。但出現在微信遊戲預告中的這個產品,還是讓我們感到一些意外。《放開那部落》這個擦邊球打得之直白,都快糊對方臉上了,較之騰訊過往手遊有過之而無不及,具體可以看對照這一些截圖:
大廠打打擦邊球,也不是多新鮮的事情。但一般來說,大廠多少有些顧忌,法律上不容易界定的概念和素材糊弄一下也就算了,但在容易落口實的特定角色/場景的命名上,都會比較謹慎一些,改一些名稱,比如「銀牙城堡」之類,以規避一些法律上的風險。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商,就容易破罐破摔,擦邊球打得更直白,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比如前段時間被暴雪起訴至停運的《酋長薩爾》(《全民魔獸》),就呈現出過於直白的抄襲。但即便是這些下流(下等且不入流)的小團隊,見過一些撞槍口的倒黴蛋,也會或多或少收斂一些。像《酋長薩爾》這樣的典型,在美術抄襲已經很赤裸裸的前提下,還把大法師羅寧改成「大法師賴寧」呢。
但騰訊獨代的《放開那部落》,不光套用了《魔獸世界》的一系列角色形象,還特別直白地用了「希爾瓦納斯」「死亡礦井」「影牙城堡」「瑪法裡奧」「納拉雷克斯」等標誌性的命名,連字都不改,這等魄力,讓人看了不禁納悶——騰訊負責產品接入的朋友是出於什麼原因,才把這款產品接入到微信的?這種程度的蹭IP,並不符合騰訊手遊此前的對外形象,以往模仿歸模仿,這種赤裸裸的山寨還是不大會有的。
拋開這硬硬的擦邊球不談,《放開那部落》的製作水準也相當糟糕,就像一個早期的「刀塔傳奇」的粗劣仿品,甚至很難看到所謂的「微創新」。動作僵硬,畫質廉價,偏偏執行效率極差,幀數低,耗電大,我第一次玩的時候還遇到教程永久卡死的惡性bug,可以說一無是處,要賣相沒賣相,要玩法沒玩法。其實在進入2015年後,登錄微信/手Q平臺的手遊整體面貌還是不錯的,普遍有一定的玩法,賣相也不錯,在同類產品中起碼也屬於中上流,這時候突然殺出這麼一個產品,多少顯得有些莫名其妙。
有一種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去年下半年騰訊曾一口氣籤了很多「刀塔傳奇」的產品,到今年這些產品算是開花結果,之前的《全民闖天下》和現在的《放開那部落》,都屬於當時的時政產物。但這個說法依然不能解釋遊戲裡的內容為何能毫不掩飾。仿佛那個反覆強調「精品化、細分化」的騰訊互娛,也要拋棄一些臉面上的顧慮,來和破罐破摔的光腳同行們搶飯吃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ChinaJoy期間曾有媒體報導《放開那部落》為巴別時代所開發,這個說法一直延續至今,但在遊戲卻只顯示了「履冰科技」的公司名稱,這一名稱也顯示在了應用寶的相關頁面裡,為此我們特意求證於巴別時代,得到的明確答覆是:《放開那部落》不是巴別時代的產品。
可能有不少朋友記得10天前剛發生過一件類似的事件,只不過事主是另一家網際網路巨頭——網易。當時網易旗下有個工作室做了個遊戲叫《英雄總動員》,網羅了一大票知名角色來打擦邊球。我們當時報導了此事,結果當天晚上網易就將其下架,這個遊戲就此消失,連官網也一併煙消雲散——總之,蠻有魄力。現在輪到騰訊了,事情的性質也半斤八兩,這家國際大公司會改正錯誤呢?還是不管不顧悶聲賺錢?
結果還真是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