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很多人為求福報供養善知識,3種方式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2020-12-03 慧軒智光

近些年,藏傳佛教的很多活佛和上師,經常到漢地來弘法,許多佛教徒都對依止和供養這些善知識趨之若鶩,有人是為了修行求解脫,而有人是為了求得現世的健康財富,總體來說,這是非常令人隨喜的,有些人若沒有接觸這些上師,也不可能皈依佛門,也不會去修行。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經詳細觀察這些上師和活佛是否具足善知識的法相,就盲目的依止,好像「一見鍾情」一樣。見到一個活佛或者上師,馬上就皈依做弟子,並且用很多的錢來供養。有的上師清淨心和傳法確實不錯,但有的上師好像並不是這樣,一旦出現問題,這些人會抱怨說「這個上師把我的錢騙了」、「他在感情上有問題」、「他的行為如何如何」……

造成這種不良後果的原因,一方面上師有責任,可能他並沒有如理如法地去引導,如果他真是用佛法來引導弟子,弟子不會變成這樣,或者說,上師的行為本身的確存在問題、而另一方面,弟子在觀清淨心方面,或許也是有問題的。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3種方式幫你認清真正的活佛和上師:

01真正的活佛上師應以弘法為主

真正的活佛上師來漢地都不會化緣,或者做其他很多事情,否則對佛教是有害的。作為上師,還是應儘量給弟子傳法、皈依、灌頂、念傳承,以弘法為主。

當然,並不是說做其他的完全不行,只是我經常發現,有些上師確實不是在弘法,有些弟子對弘法也不重視。倘若在很多場合中,錢都放在了主要位置上,以至於弟子們紛紛忙於形象上的佛法,根本沒有觸及佛法的本質,如果這樣以後不知道佛教會變成什麼樣。

02真正的活佛上師應以傳基礎法為主

有些活佛上師在傳法時,直接灌個頂,就傳最高的法,連誓言有多少條都不提。這樣的話,暫時大家皆大歡喜,但最究竟來講,就像一個摩天大樓,根本沒有打地基,也沒有一步一步地修,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呢?要麼過一段時間就倒了,要麼只能變成「爛尾工程」,停在那裡修不上去。

對很多人來說,一點基礎法都不修,就拼命高攀大法,以為這是通往解脫的捷徑,這是很大的一種誤區。如果沒有基礎的話,就算得到一個大法,暫時似乎有點境界,但過了幾年,就會發現它對自己利益不大。所以,真正的善知識在傳法時,應以基礎法門為主。

03真正的活佛上師應以素食為主

如今,許多藏地大德,都已發願吃素,但仍有一些活佛上師,經常到漢地來吃肉(藏地僧人吃肉主要指以前,藏地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差,物產極其匱乏,除了青稞、土豆,大多數地區只有畜牧產品,近些年,隨著西藏交通的日益方便,藏地的僧人幾乎都吃素了);而有些弟子也在不同場合中,也特別讚嘆吃肉的「功德」,這是不太合理的。真正有清淨心,具足大德法相的活佛上師肯定是只吃素食的,而弟子也應跟隨上師吃素修行。

有些弟子對上師極有信心,一見到上師,就勸上師吃肉:「這個動物太可憐了!您應該把它吃掉,以此結上善緣,才能給它超度了。」但是我聽過一個法師是這樣駁斥的:「結緣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吃它的肉,只是舌根跟它結緣。其實六根中除了舌根,還有其他五根,為什麼你不能用眼睛看一看它,用鼻子聞一聞它,用手摸一摸它,難道非要吃它不可嗎?」他說的確實有道理。

總而言之,我們要經過觀察後選擇真正的善知識來依止,而且儘量不要只是拿錢去供養,還是要真修實幹,假如自己不去修,縱然活佛上師再好,也很難得到什麼成就。所以,若想獲得真實的境界,一定要遵循上師的教誨,以自己的智慧和精進來修持。感恩品讀與分享!

(本文內容來源根據為索達吉堪布所著的《離幸福很近》)

相關焦點

  • 上師、仁波切、活佛、法王之間的關係
    原創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2020-01-28 08:51:00很多人對藏傳佛教感興趣,但真正了解它的人並不多!曾有一個朋友眉飛色舞的跟我說:「我拜了活佛為師,準備跟他修行藏傳密宗!」我問道:「你上師是哪系的傳承?」他說:「不知道,反著別人都稱呼他——仁波切!」
  • 慈誠羅珠堪布最新開示:教你如何依止上師
    佛教一般是往內觀察,不主張觀察別人,但如果要依止對方為上師,就必須觀察。不要迷信那些自稱高僧大德、活佛轉世、瑜伽師、空行母等等的人,佛教講依法不依人,要依止對方,首先要看對方是否有教法——懂不懂佛理。和證法——是否有戒定慧。如果一個人說自己有正法,自己又想依止,就要依照標準去看。
  • 類烏齊寺登真活佛圓寂顯瑞相 帕確活佛撰文憶上師
    上師在類烏齊的父親名為甲桑卡,母親名為思諾(諾那活佛)唯一女兒名為桌瑪拉母20世紀水龍年出生,懷胎時為冬天,附近山上各種花盛開,在家附近有各種野生動物其中鹿經常在家附近守侯,在懷胎時母親增經夢見自己的父親(諾拉活佛)在夢中說道;我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但是我會做你的兒子來報答你和利益眾生,在活佛出生時胎盤就像穿法衣一樣包裹著,在出生3年後顯現了各種神通,比如:跟其他孩子玩耍時小孩們故意說如是活佛就用手指穿破石頭
  • 供養: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佛教之中,在佛前供奉殊勝,美妙、莊嚴的物品,如鮮花、水果、香、燈、水等等,其皆具有無量功德。佛前供花,其花代表萬事皆有因,又因才能有果。表示對佛陀的尊敬、奉獻、感恩、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佛前供花,做好這兩點,福報自來!
  • 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很明確。顯宗和密宗,大乘和小乘,對善知識的要求各有不同,現在就簡單地講講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 不造作的菩提心 為何需要這樣的菩提心呢?因為,如果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我們接近上師、跟隨上師,就不一定能找到出路,而且有可能造下種種惡業,這是很危險的。
  • 佛菩薩最喜歡的3種人,有你嗎?
    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無分別,我們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是我們的善良,是我們的清淨自性,是我們的善業。你能夠救渡自己的心,這才是最令佛菩薩歡喜的事。佛菩薩不缺你的物質供養,佛菩薩缺你那顆因學佛而覺悟解脫的心。佛菩薩最喜歡這3種人,看看有你嗎?其一,敬畏因果之人信佛,信的不是神靈,而是因果;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 上師也喝酒,他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仁波切|覺者:佛教是我的哲學,我的...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秉承藏傳佛教最優良的傳承和教育,享譽世界,是當今世界公認最創新、最具創意的年輕一代藏傳佛教導師之一,兼上師和導演於一身,曾任貝託魯奇電影《Little Buddha》顧問,並編寫和執導過兩部佛教主題的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者與魔法師》。
  • 《家師逸事》:聽藏傳佛教「上師」講故事
    幾年前,信仰藏傳佛教張梅曾問自己的上師,能否把他講的那些故事說給其他人聽。老師很痛快,「沒有什麼不可以。只是你最好加上這句:我的老師曾經這麼這麼講給我,依照記憶,我就是這麼聽來的。」從2005年開始,張梅開始陸續記錄師父與自己的對話,初心是娛人悅己,內容五花八門。《家師逸事》中,「兩地」主要收錄風俗文化方面的趣聞;「禮物」涉及藏文化;「遊舞」講奇人異事;「乘願」可視為名人八卦。
  • 阿松活佛 打坐的竅訣
    打坐時不要像床樣弄得非常舒服,非常柔軟舒適一會人就入睡了。2、前行的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自己要在打坐的地方要發第一個誓言:在自己想打坐的時間段之內,自己好好地打坐不生煩惱雜念和昏沉掉舉。堅決不做其它與打坐無關的事情。3、第二個誓言:在打坐期間不論發生任何事情,不論有任何違緣決不終止打坐。
  • 佛教最損福報的三種行為:守財吝嗇、貪圖享樂、為自己弄權
    在生活中,真正的福報是只能遇,而不能求。求到的、追到的都是暫時的,只會給你帶來痛苦與煩惱,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不僅如此,自己的言行也會與福報息息相關,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最損福報的三種行為:守財吝嗇、貪圖享樂、為自己弄權。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你有嗎?
    指一個人自身好的德行,心存善念慈悲,能夠時時處處利他利人、不求回報,這樣的人善業比較多,為上天所庇佑,福報比較大。《了凡四訓》中也提到:陰德天佑之。陰德厚重不僅惠及自己,也利益後代子孫。一個人存再多的錢財,無常一到,什麼都會散去,存錢不如存陰德、存善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那是累生累世的福報。
  • 很多人都迷信了佛教,對照一下,看看有你嗎?
    廣種善因,廣結善緣,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 很多人學佛都迷信了佛教,六祖慧能大師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教無法脫離生活而存在,修行就在你平時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 佛教:做好這四件事就是在積大陰德,你看看做到幾件?
    佛教教導眾生要吃素,讓眾生去放生,就是要培養眾生的慈悲心。釋放和保護生命,創造善業。今天,我們幫助眾生走出困境,得到幫助。在未來,善果在未來總會來臨來。放生動物要懂得方法,要多注意方式和方法。它不要弄巧成拙,把放生變成屠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瞞不過不了因果關係。當我們培養善業的時候,我們會使自己受益,反之亦然。
  • 佛教:這幾種東西不要拿來供佛,對「佛」不敬,切記!
    信佛是信眾內心深處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與感恩,很多善信到寺院禮佛都會選擇在佛前做供養,以增長功德、培福修慧。雖然我們常說萬法不執著於相,不要執著於形式,但我們也要明白,佛門裡的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在表法,都是善巧方便法,在一定程度引導和渡化眾生。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我們不要認為自己沒有在上師身邊,甚至在地球的那一邊,因為離得太遠了,所以上師的加持到不了我這裡。
  • [佛教故事]兔王捨身供養梵志
    或是投生為駝、牛,載負重物,長途跋涉,頸項、下巴因為套繩穿環,都被刺傷,以償還宿債。或是因為愚痴而造作十惡業,墮於地獄中。生前沒有智慧,狂言說無因果,又毀謗佛、法、僧,拒學般若,以致墮入地獄,受八寒、八熱、刀山、劍林……種種苦。
  • 首愚法師:把上師的精神變成自己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上師相應法
    有些道友問:「師父呀,我到底是觀師父上人好?還是觀南老師好?」南老師已經變成古聖先賢了,在場的有幾個見到的?所以,當年南上師講,你要想觀想我,我現在說法,就觀這個樣子。在密教裡頭,把與自己最接近的師父觀想在第一個位置,好比說觀想我,我的頭頂上就是南上師,這是密教的上師觀想法,一代一代的,代表傳承。把上師觀想成了以後,一樣的殊勝供養。
  • 佛教:因緣和合而生,這3種人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佛教:因緣和合而生,這3種人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佛曰,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佛教緣起論中認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森羅萬象,這些都是因為有因緣和合而生起。而最後的消失,也是因為因緣散盡。這裡的「因緣」不是婚姻愛情關係裡的「姻緣」。
  • 佛教:這3種自帶「佛性」的人,最好別得罪,不然因果有報應
    導語佛家總說一花一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眾生。而我們在世間行走,就很難免會傷害或者得罪一些人。如果我們不小心得罪了一些人,會使我們的一生過得困苦潦倒。種下不好的因就會得惡果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擦亮眼睛。不要得罪3種自帶"靈光"的人。不然因果報應有可能我們受不了。
  • 佛教:「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內心包容、不計較有福報、有佛緣的人往往心量比較大,樂觀包容,永遠想得開、放得下,遇事不計較,即便明知別人佔自己便宜,也不會生嗔恨心,為人平易近人,大度能容,總能給身邊的人帶來歡喜和安定的力量。做人不要自私刻薄,人生真正的價值不應是自我欲望的滿足,而應是讓自己身邊的人因為自己而獲得利益、擺脫苦惱。世人皆喜歡求菩薩,是因為菩薩慈悲,而我們也應該成為眾生身邊的「菩薩」,使其離苦得樂,這就是菩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