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就是三個秋天?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2021-01-09 文物古與今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很多人都以為,這裡的三秋指的是三個秋天,其實大家都理解錯了,現在的翻譯看來,這句話就是:我們一天沒有見面了,好像隔了3年 一樣這麼的長久。其實寫下這首詩的古人,想表達的是對好友的殷切思念,三秋指的並不是三個秋天,而是三個季節,也就是9個月。這句話出自《詩經·王風·採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古代的時候,交通是很不便利的,因此也有人說,古代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和現在是完全相反的。這樣的說法是挺有道理的,因為古代的時候,交友並不像現在一樣便利,大家都住得很遠,在旅途中相識了,之後分別就會很不舍,即使想要再聯繫,也只能通過慢慢的書信,而不像今天一樣,打開手機,發個消息,你的思念之情就傳達到了。因此古代人經常會思念遠方的朋友或是家人,又無法直接表達給對方,只能寫下這些讓人哀嘆的詩句了。

在古代,表達思念的詩句有很多,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只是其中的一句,但是也是非常出名的一句。思念不僅僅是存在與古代,現代也有非常真摯的情感。只是現代人在表達自己的思念時,是比較直接的,不會像古人一樣婉轉,含義深刻。著名的相思詩句還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以這樣的詩歌表達自己對妻子的難忘之情,古人的思念是非常有詩意的,這也與他們的表達方式有關。

古代人都是比較含蓄的,很多看似與思念無關的句子,其實每一個字都包含了深深的思念。這個詩句適用於朋友之間,也適用於戀人之間,《詩經》雖然記載了很多愛情的詩歌,但是也不見得這些詩歌只能用在男女之間,那這樣《詩經》的範圍也就太狹隘了。思念不一定只有愛情,朋友之間也是有著深深的思念的。

不管是用於友情還是愛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都表達了一個很深刻的含義,那就是一天見不到你,我的時間就很難熬,日子好像過得很慢,一天就像度過了3個季節一樣。相愛的人,都是有這迫切見到對方的心情的,這種感情,是非常珍貴的。很多人一生都遇不到能夠對自己說出這樣的話的人,生活很忙,思念也就淡了,大家都只顧著生活,無法顧及太多的感情了,很多人就這樣錯過了,再也無法遇見了。

當你身邊出現能夠對你說出這句話的人,就好好的珍惜他吧。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感情生活也不如古代的一生一人了,現在的人越來越複雜,感情裡摻雜的因素也越來越多,遇見一個真心的人,是很難的。在古代,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在現代,車房很貴,一生很難只愛一人。

相關焦點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錯了
    以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為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比喻一種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侶之間的殷切思慕,也用來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而這個時候的三秋,泛指時間很久。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被誤解多年,不是三年也不是三個秋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許許多多的文化積澱都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無論是你想給女友寫信,還是寄出自己的思念,連底稿都不用打,張口就能說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樣的經典話語。這些已經成功的歷經數千年的積累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血肉中的精神。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並不是三個秋天和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並不是三個秋天和三年在中國長時間的演化和沉澱過程中,文化已經成了一種融入底蘊的深層次的氣質,在整個中華文化當中,很多文化已經被人們誤解和隨意應用,畢竟之前只出現了文言文,所以後世對於以前的文化有所誤解。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長時間?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底蘊豐富的大國,有著很多經典優秀的文化。尤其是古時候的詩詞,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很多詩詞中的經典句子,至今還被人們所熟知。古人表達心情的方式通過詩句的形式表達出來,讓人一眼看過去就能明白,但是又不會太過突兀。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不是三年,很多人都弄錯了
    倘若你有一個很愛的人,短暫的離別過後,你再次見到對方,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於是你便會告訴對方「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用來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一般用於形容情人之間對對方的深深思念,也常用來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當然,「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你們之間的關係十分要好。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你知道三秋是多久?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中華自古就是個禮儀之邦,造成了國人一種謙虛,含蓄的心態,在為人處世方面,日常生活中,都有著一套說辭,而善於用詩詞來表達含義的古人,更是用了無數優雅柔美的詩來展示,像什麼「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句句令人動容,感慨古人的詩情畫意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三秋」,不是指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文/玉濁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三秋」,不是指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一些知識淵博的人,在我們面前說一些古人云之類的話,然後解釋出一些大道理。的確這些古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有很多的年輕人根本就不願意聽,甚至覺得十分的無趣。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有一句話叫做「距離產生美」,但在我們現在的感情生活當中,一對熱戀的情侶卻很難做到一周不見,甚至是一天不見。但對於異地戀的情侶來說,可能就不能夠做到每天都相見,那這個時候我們在表達對對方的思念時可能會用到這麼一句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對方看到這句話之後也會非常的開心,四年的情緒會稍稍的得到緩解。那這裡的「三秋」到底指的是多久呢?是三個秋天嗎?還是三年?那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其實在我們平常90%的人都認為,這個「三秋」指的是三個秋天,也就是三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啥意思?漲知識了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其中有不少的俗語。很多的俗語,流傳在今天依舊存在。時至今日,傳統文化依然與時代緊密相連,尤其在潛移默化間的影響力,更讓我們深深體會了文化的魅力。
  • 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指三年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再來說一個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相信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思念常用的一句話,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裡的三秋要麼指代三年,要麼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的「三」理解成多,那麼三年就是指代多年。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這個俗語的出處《國風·王風·採葛》時,你就會發現「三秋」有著特指的時間,很多人一直理解錯了。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3個秋天,也不是3年
    現代人一句「我想你了」簡簡單單,而古人卻喜歡用詩詞意象來表達,把話藏著說得含蓄,讓人回味。比如熱戀中的情侶總是希望與對方片刻不分離,一分離就思念對方,這時候他們會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它的意思是指才一天沒見到某個人,心裡就跟煎中藥一樣悶得慌,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他(她)身邊去,這一天的時間對自己來說,簡直跟「三秋」一樣過得緩慢、難熬。  那麼問題來了,這「三秋」到底指多長時間?如果從字面意思來解釋,看起來很簡單,三個秋天嘛!三個秋天過去,肯定就代表三年過去了,所以很多人誤以為「三秋」是三年的代名詞,其實並非如此,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三秋」的出處。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呢?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呢?文/小微小說解析 圖/網絡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如果要別人解釋三秋的意思大部分人都說三年,又或者是三個秋天,事實上並非如此。從整體的語句上就能夠體會出來這句話出自詩經國風王風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我們都理解錯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並非指三年,而是另有含義
    人們一直喜歡用一些誇張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像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是人們經常用到的一句古語。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詩詞歌賦中的一些數字,都不能單純認為那是數字本身,它們大多都是一些代指,泛指數量多。比如說出自《論語》的那句:「三思而後行。」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月,也不是三年
    文/趣談歷史點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月,也不是三年老祖宗流傳下來許多俗語在現代生活中依舊可以聽到,就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俗語現在常被情侶之間用來表達思念對方的意思,那這句俗語當中的「三秋」究竟是多久呢?
  • 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多久?大部分人都理解錯了
    《詩經》中也有一首流傳了幾千年的愛情詩,它只有短短的36個字,卻能將男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描摹得入木三分。它就是我們要讀到的這首《採葛》:  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當我們想念某個人的時候,常常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形容,「三秋」泛指時間很久,有人認為它指的是三年,也有人認為是三個月。
  • 古人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你不一定知道
    民間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真切的說出了,這種度日如年的相思之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所說的三秋,意思並不是三個秋天,而是九個月,表示時間很久遠的意思。通過這種比較誇張的表達,寄託出一種殷切的思念之情,表達出對朋友、對親人、對愛人的想念,一天不見就像很久不見一樣。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麼三秋是多長時間,你知道嗎?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常用來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情人之間也經常用來形容思慕殷切,或者對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最早出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 千古名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究竟指多長時間?
    在古代,戀人之間好久不見了,通常都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詩經》中,有很多地方都有這句話。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用來描寫談戀愛雙方的心理。
  • 古人們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到底是指多久?
    像是我們經常在詩詞中可以見到的:「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又或是「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在那個只能通過書信傳情的時代裡,人的一生很慢很慢,慢到只能將在看不見盡頭的時間裡,凝成千愁萬緒寫進字裡行間,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也是用來表達相思之情的經典「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多久?你一定理解錯了
    《詩經》中也有一首流傳了幾千年的愛情詩,它只有短短的36個字,卻能將男子對意中人的思念之情描摹得入木三分。它就是我們要讀到的這首《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