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3個秋天,也不是3年

2021-01-16 網易

2020-10-21 10:06:12 來源: 文史之謀

舉報

  要論起表達思念情緒,古人顯然比現代人風雅很多。現代人一句「我想你了」簡簡單單,而古人卻喜歡用詩詞意象來表達,把話藏著說得含蓄,讓人回味。比如熱戀中的情侶總是希望與對方片刻不分離,一分離就思念對方,這時候他們會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當然了,在現代人的語境裡,「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話並不單單用在情侶之間。它的意思是指才一天沒見到某個人,心裡就跟煎中藥一樣悶得慌,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他(她)身邊去,這一天的時間對自己來說,簡直跟「三秋」一樣過得緩慢、難熬。

  那麼問題來了,這「三秋」到底指多長時間?如果從字面意思來解釋,看起來很簡單,三個秋天嘛!三個秋天過去,肯定就代表三年過去了,所以很多人誤以為「三秋」是三年的代名詞,其實並非如此,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三秋」的出處。

  

  這句話出自《詩經》裡的《國風·王風·採葛》,原詩是這樣的:「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首詩裡用了一個「時間遞進」的方式,表達思念某人的情緒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當然也有人說這首詩是表達君王渴慕人才的心情,甚至朱熹還在《詩集傳》裡罵它屬於「淫奔之詩」。不過現代人大多贊成「民間情侶表達相思」之說,從「三月」到「三秋」再到「三歲」,顯然是一個疊加的過程,因此,「三秋」表達的時間長度,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介於「三月」和「三歲(即三年)」之間的長度,指九個月。因為「秋」本來就是指一個季節,唐初十八學士之一的孔穎達就說過:「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而這個九月的時間長度,剛好比「三月」長,又比「三年」短。

  而且,古人春耕秋收,一年一熟,所以「秋」在古文化中也代指「年」的意思,這首詩吟詠思念之情不選春、夏、冬,偏偏要選秋天,是因為秋天萬物蕭瑟、即將迎來肅殺的冬天,讓人容易產生一種悲愁的情緒,就好像劉禹錫說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因此,這「三秋」既可以表達「九個月」的時間長度,還暗含了一點思念愁緒的意味。至於第二種意思,可能就要脫開這首詩去講了,《採葛》裡的「三秋」指九個月,而「三秋」運用到其他地方去的時候,又可以表示「很長很長的時間」,沒有具體的期限。

  這是因為傳統文化裡的「三」還有「多」的意思,老子在《道德經》說:「道立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因此,「三」的引申意義就是泛指多數,古人立了「凡三之屬皆從三」的規矩,後人沿用,不然,我們哪能看到那麼多包含「三」字的成語:

  

  像三教九流、三令五申、隔三差五、舉一反三、丟三落四,這些成語裡面的「三」都有「多」的含義,所以說,「三秋」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指時間非常長,至於有多長那誰也不知道,反正如果見不到自己的心上人,那感覺自然是度日如年,猶如過了一個世紀或者更久。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3個秋天,也不是3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三年,也不是三個秋天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三年,也不是三個秋天有一位學者說過,文學的起源來自於愛情,愛情的起源來自於詩經,雖然這句話不盡然對,卻也能讓人感受到創造詩經的古代勞動人民,對愛情的歌頌和嚮往。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情不自禁的由心而發開始,詩詞文學對愛情的抒發便源源不斷。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被誤解多年,不是三年也不是三個秋天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樣的經典話語。這些已經成功的歷經數千年的積累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血肉中的精神。但是你知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其中的三秋是指多少時間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通常都是用來表示,對親友和情侶之間的思念之情,和對一個人的短時間的變化之大的意思。這些意思其實都是包含了兩人相隔很久才見了一面,對方的變化很大。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三秋」,不是指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文/玉濁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三秋」,不是指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一些知識淵博的人,在我們面前說一些古人云之類的話,然後解釋出一些大道理。的確這些古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有很多的年輕人根本就不願意聽,甚至覺得十分的無趣。
  • 千古名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究竟指多長時間?
    在古代,戀人之間好久不見了,通常都會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詩經》中,有很多地方都有這句話。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用來描寫談戀愛雙方的心理。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並不是三個秋天和三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並不是三個秋天和三年在中國長時間的演化和沉澱過程中,文化已經成了一種融入底蘊的深層次的氣質,在整個中華文化當中,很多文化已經被人們誤解和隨意應用,畢竟之前只出現了文言文,所以後世對於以前的文化有所誤解。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有一句話叫做「距離產生美」,但在我們現在的感情生活當中,一對熱戀的情侶卻很難做到一周不見,甚至是一天不見。但對於異地戀的情侶來說,可能就不能夠做到每天都相見,那這個時候我們在表達對對方的思念時可能會用到這麼一句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對方看到這句話之後也會非常的開心,四年的情緒會稍稍的得到緩解。那這裡的「三秋」到底指的是多久呢?是三個秋天嗎?還是三年?那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其實在我們平常90%的人都認為,這個「三秋」指的是三個秋天,也就是三年。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麼三秋是多長時間,你知道嗎?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常用來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情人之間也經常用來形容思慕殷切,或者對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最早出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月,也不是三年
    文/趣談歷史點滴「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月,也不是三年老祖宗流傳下來許多俗語在現代生活中依舊可以聽到,就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俗語現在常被情侶之間用來表達思念對方的意思,那這句俗語當中的「三秋」究竟是多久呢?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指的不是三年,很多人都弄錯了
    倘若你有一個很愛的人,短暫的離別過後,你再次見到對方,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於是你便會告訴對方「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用來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一般用於形容情人之間對對方的深深思念,也常用來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當然,「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你們之間的關係十分要好。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古人所說的「三秋」,指的是多長時間呢?
    人們日常所慣用的句子,也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俗語,詩詞,成語,歇後語等等,今天要講的是一句表達思念之情的句子: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這個句子中,有個時間量詞「三秋」,這裡的三秋,指的是多長時間呢?會不會是網友們說的,經歷了三個秋天,三秋代表三年呢? 關於三秋,主要有三種說法。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就是三個秋天?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很多人都以為,這裡的三秋指的是三個秋天,其實大家都理解錯了,現在的翻譯看來,這句話就是:我們一天沒有見面了,好像隔了3年 一樣這麼的長久。其實寫下這首詩的古人,想表達的是對好友的殷切思念,三秋指的並不是三個秋天,而是三個季節,也就是9個月。
  • 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不是三個秋天,也不是三年
    長時間沒有見過面的好朋友,舊友重逢時常會說真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確這句話在我們的生活裡被應用的很廣泛,無論是好朋友還是親人分隔異地之後,都會用這句話來表達強烈的思念之情,這句經典的話聽起來耐人尋味,寓意深刻,受到了人們的喜歡,有的人對這句話的意思理解有誤,認為三秋就是三年,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啥意思?漲知識了
    還有不少俗語是從詩詞中提煉出來的,比如說,這一句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無論是你想給女友寫信,還是寄出自己的思念,連底稿都不用打,張口就能說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樣的經典話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說對親友和情侶之間的思念之情,和對一個人的短時間的變化之大的意思。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指多久?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典出《詩經》。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 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人之間思慕殷切,後引申為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那麼,三秋究竟是多長時間呢?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三秋」的真正含義
    相信人們經常聽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經典名言,「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人之間思慕殷切,後引申為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那麼,三秋究竟是多長時間呢?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是一首情歌,「採蕭」、「採艾」和「採葛」的意思相近。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呢?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呢?文/小微小說解析 圖/網絡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如果要別人解釋三秋的意思大部分人都說三年,又或者是三個秋天,事實上並非如此。從整體的語句上就能夠體會出來這句話出自詩經國風王風採葛,彼採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錯了
    以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為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比喻一種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來形容情侶之間的殷切思慕,也用來形容良師益友之間的思念之情,而這個時候的三秋,泛指時間很久。
  • 何為想念,不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到底指多久呢?
    大概只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才能夠形容。此話雖好,卻不能解釋其意,三秋到底是多久呢?是三年、三個秋天,還是三年呢?第一,「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出自哪裡想要知其然,那麼必須先知其所以然。「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的本意是,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它被用來形容對一個人的思慕之情,可以形容師友,但是更多的還是用來形容戀人之間。因為不得相見,覺得時間都停滯不前了。
  • 古人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你不一定知道
    民間俗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就真切的說出了,這種度日如年的相思之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中所說的三秋,意思並不是三個秋天,而是九個月,表示時間很久遠的意思。通過這種比較誇張的表達,寄託出一種殷切的思念之情,表達出對朋友、對親人、對愛人的想念,一天不見就像很久不見一樣。
  • 古人講「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有何歷史淵源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01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曾留下不少的智慧名言,其中不乏有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深切思念的詩句,尤其是那句「一日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