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和猶太人握手言和,波斯人很平靜,突厥人卻不樂意了

2020-11-28 張文平銳評

阿聯和以色列建交了!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中東政治格局可能就此改寫,中東的地緣政治出現了重大改變。二戰結束,以色列建國之後,阿拉伯人視猶太人為洪水猛獸,歷次中東戰爭,讓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成為了中東地區的主要矛盾。

阿聯僅僅是阿拉伯國家的代表,美國總統川普聲稱,在美國的撮合之下,還有一連串的國家,等待和以色列建立全方位外交關係,此言不虛,因為沒有阿拉伯領頭人沙特的首肯,阿聯是不會邁出這一步的。接下來,沙特與以色列建交也會提上日程,示範效應下,海合會成員國:巴林、阿曼、卡達、科威特等國家,也會紛紛與以色列建交。

由此,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千年仇恨可能會化於無形。而猶太人和波斯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矛盾可能會急速上升。波斯人雖然信仰伊斯蘭,但是其信仰的什葉派,和阿拉伯國家信仰的遜尼派,勢不兩立,視同仇敵。不過,阿以建交之後,被嚴重孤立的伊朗,反倒很平靜。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爆發了雷霆之怒。

埃爾多安接受記者採訪,聲稱:「我已對外長下達一道命令,土耳其可能中斷與(阿聯)阿布達比當局的外交關係,土耳其會召回大使,以示抗議」。可以說,埃爾多安的反應是最為強烈的。那麼問題來了,對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和解,突厥人為啥不樂意呢?

本號張文平侃軍事分析,中東民族眾多,互相之間歷史仇恨很深。總體來說,中東地區有五大民族: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庫德人、猶太人。以色列建國之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歷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諸國幾乎被打殘。在這種亂局之中,土耳其是得利者,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土耳其就是漁翁。

埃爾多安上臺之後,想把土耳其發展為伊斯蘭頭牌國家,但是並沒有人買土耳其的帳。伊朗是波斯人,信仰什葉派。阿拉伯人雖然信仰遜尼派,和土耳其信仰一致,但是阿拉伯人對於突厥人很敵視。因此,土耳其想當老大,很困難。所以,埃爾多安就不斷的妖魔化以色列,想藉助以色列的力量,讓阿拉伯人就範,認土耳其當大哥,在土耳其這個「大哥」的帶領下,集體對付以色列。

所以,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和解,今天阿聯和以色列建交,之後,沙特等一系列國家也和以色列建交。如此一來,之前地緣政治最為惡化的以色列,搖身一變,周邊關係大為改善,以色列會變成中東頭牌國家,而土耳其則遙遙無望了。反而,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可能會聯合起來,可以一起打壓伊朗,當然也可以一起打壓土耳其。所以,阿以建交之後,埃爾多安憤怒了,不過,土耳其敢叫板和威脅阿聯,卻不敢和以色列斷交。關注本號,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波斯人的後裔還是突厥人的奴隸,複雜的印度人種
    體質特徵與澳大利亞土著相近,深褐色皮膚,黑色波狀頭髮,但身材瘦小,鬍鬚和體毛較少,頭顱較小,頜突不明顯。主要分布於印度的中部和南部、 斯裡蘭卡。維達人在兩萬年前就已經定居在印度、斯裡蘭卡。他們建立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種。1. 婆羅門,僧侶祭司階層,2. 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3. 吠舍,平民階層。4. 首陀羅,被雅利安人徵服的土著居民。後來甚至分出了更低的賤民。 雅利安人之後,波斯人、馬其頓人、大月氏、突厥、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帖木兒蒙古人都從開伯爾山口走進印度,成了這裡的主人。
  • 不打了,巴勒斯坦哈馬斯宣布停火,阿拉伯人為啥「投靠」以色列?
    最近中東局勢變化非常快,地緣政治正在重新洗牌,先是阿聯和以色列全面建交。阿聯是阿拉伯核心國家,和沙特是鐵桿盟國,阿聯和以色列建交標誌著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可能結束千年仇恨,握手言和。當地時間8月31日,中東又傳來消息,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居然宣布,要和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了。
  • 同宗同源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何反目成仇,爆發5次中東戰爭?
    同宗同源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為何反目成仇,爆發5次中東戰爭?一:血緣從血緣上來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後人,不過一個是妻子所生,一個是小妾所生,猶太人的祖先是亞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生所生的孩子以撒,而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亞伯拉罕和小妾夏甲所生的孩子以實瑪利,所以在這點上來看,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同宗同源是肯定的,亞伯拉罕是什麼人呢?在傳說中是亞當的後代。
  • 「波斯人」的趣知識
    伊朗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及阿拉伯人是中東三支最強大的本土力量。跟伊朗的波斯人一樣,中亞塔吉克人都是多支伊朗民族的後裔,他們的祖先包括來自伊朗的波斯人及其他入侵者。
  • 阿拉伯那麼多人,為何卻輸給了猶太人?真實原因令人很意外!
    提到猶太人,大家大概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印象,猶太人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猶太人這一種族具有曲折的發展史,大概是眾多民族中最為不幸的。如今世界上的猶太人僅僅才1400多萬,要知道這個數字在中國,都遠遠夠不上一個城市的人口,由此可以看出他們人數究竟稀少到了什麼地步,且猶太人沒有全部聚集,有些分布在世界各地。不猶太人都具有頑強毅力,如今他們都生活的很好。提到這裡還有一個民族族,那就是阿拉伯民族。
  • 失望與憤懣:今天的阿拉伯人如何評價凱末爾
    7月,《紐約論壇》又有文章渲染稱:「今天從黑海到死海,到處都是戰爭,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正在與各個地方與英國人、法國人還有希臘人戰鬥。宗教狂熱籠罩著巴勒斯坦、敘利亞、奇裡乞亞(Cilicia)、安塔託利亞和色雷斯。穆斯林正在屠殺、驅逐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俄國布爾什維克正在挑動穆斯林世界進行更大的反抗。」在作者的眼中,與「匪人」勾結的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似乎就在扮演這種角色。
  • 若以色列和伊朗開戰,誰的勝算更大?只空軍戰力就不是一個檔次
    以色列和伊朗都是中東強國,兩國領土雖然不接壤,但這些年的關係卻勢同水火,如果以色列和伊朗開戰的話,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呢?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趨向和平,但中東地區的戰爭卻從來沒有停過。尤其是以色列和伊朗,兩國之間勢同水火,相互威脅,相互打擊,是很難相互妥協的死敵。從中東地圖上看的話,以色列和伊朗中間隔了很多國家,領土並不接壤,兩國沒有領土爭端;而伊朗是波斯人,以色列是猶太人,波斯人不像阿拉伯人那樣和猶太人有民族仇恨,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本該能合作的以色列和伊朗發展成了死敵呢?以色列和伊朗為什麼不和?
  • 突厥的祖先是狼?突厥的圖騰為什麼是狼?
    但是不久之後分裂了,分為東西兩部,東突厥和西突厥,東突厥明顯比較倒黴它遇到了中國最偉大的唐朝。公元630年被中國的唐朝就給滅了,西突厥人就往西遷徙,13世紀西突厥人中的塞爾柱和奧斯曼兩支部落先後遷到了西亞,他們在西亞就分別建立了非常龐大的塞爾柱帝國和奧斯曼突厥帝國。
  • 亞塞拜然可打敗小國亞美尼亞:1億阿拉伯人為何打不贏小國以色列
    但是為什麼,1億人口的阿拉伯70年了,就是打不過800萬人口的猶太人呢?  很多人說以色列才那麼一丁點大的地方,火箭炮洗地,幾輪轟擊就能轟平了。以色列就那麼一點人,幾千輛坦克拼死突擊,一天就能打過去。這些辦法,阿拉伯人早就用過了,根本就不管用。反而還損失慘重。都說,雙拳難敵四手,但是在中東地區,卻是,眾拳難敵以色列。
  • 此族惡貫滿盈,遭受天誅,其餘孽卻宣稱先祖是猶太人
    當然,數千年來,猶太人曾因為主持收稅放貸的工作,往往成為壓迫階級手中的槍,而招致仇恨甚至屠殺。譬如唐代在廣州為非作歹的阿拉伯人,手下可能有猶太人為之效力,等到黃巢在廣州清洗阿拉伯人,那些猶太人必然一起被殺。
  • 在中國居住千年的猶太人,後代現在只說:「我們就是中國人」
    在近現代的發展史上,命運最為多舛的民族,莫過於猶太人族群了。當年歐洲各個國家對猶太人普遍都比較歧視,尤其是一戰結束後,困頓的德國因為埋怨出於種族歧視和猶太人搶他們工作的過節,開始對猶太人進行瘋狂的屠戮和虐待,可以說猶太人的命運,在當時,簡直可以用浩劫來形容。
  • 古印度人為何不在開伯爾山口修關卡?
    從自然環境的角度而言,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可謂得天獨厚,左右兩側分別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北面是素稱天塹的喜馬拉雅山脈,因此這裡極易形成與世隔絕的獨立文明。然而古印度從未能夠獨立存活於亞歐大陸之外,在工業文明到來之前,古印度遭受的歷次外來入侵無一例外都是通過開伯爾山口實現的。雅利安人、波斯人、馬其頓人、阿拉伯人以及突厥人如走馬觀花一般接連成為古印度的新主人。
  • 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在當時的帖木兒帝國,其境內民族眾多,而主要民族則是生活在城鎮中的波斯人和塔吉克人,以及構成帝國軍隊主幹力量的突厥和蒙古等遊牧民族。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巴魯剌思家族為代表的蒙古和突厥部落,擁有不用納稅並且可以隨意圈地和遷徙的權力,人們稱呼這些人為「帖木兒的兄弟」,他們不用從事定居民從事的工作,但是每當帖木兒發動戰爭時,他們必須要加入帝國的軍隊,跟隨帖木兒四處出徵。 而帝國境內人口眾多的塔吉克人和波斯人,並不像「帖木兒的兄弟」一樣擁有諸多特權,他們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有文化者可以擔任帝國的大臣。
  • 為什麼猶太人不過聖誕節,以色列卻是聖誕發源地?
    蜂擁的信徒和遊客順著大街小巷湧向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聖誕教堂,相傳耶穌出生在伯利恆的馬槽中,這座教堂就建立在馬槽原址之上,連門口的廣場都被命名為馬槽廣場。聖誕教堂無論從外表到內部都非常樸實,大門甚至小得要低頭才能進入,有人說是為了讓教徒保持謙卑之心,也有說是為了防備高頭大馬的穆斯林騎兵。每個進入教堂的人都要朝拜耶穌誕生的位置,現在有一個十四角銀星為標誌。
  • 唐太宗不修長城精準預言突厥滅亡?突厥亡時天上真的出現了五個太陽...
    然而,唐太宗繼位後,突厥還的老樣子,他們一般都是打贏了就再深入,吃敗仗就請和,讓唐朝依然非常頭痛。公元626年7月,頡利可汗自率十萬人馬襲擊武功,攻至距長安僅40裡的涇陽(今陝西涇陽縣)。突厥軍隊畫像公元627年,原臣服突厥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落都開始背叛突厥,頡利派突利前去討伐,但沒能取,吃了敗伏的突利逃回後,頡利竟然將他監禁了起來。也正是這一年,突厥大雪,羊馬凍死很多,人也遭了災。頡利害怕唐朝趁突厥之危,又一次率領軍隊進犯唐朝邊境。有人建議唐太宗在此時以突厥背約之名討伐突厥,但唐太宗並沒有這麼做。他說:「匹夫都不可以不講信用,何況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