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2020-11-28 騰訊網

公元1368年,中亞徵服者帖木兒在權力鬥爭中擊敗自己的盟友忽辛,成為了河中地區的統治者,後來經過三十餘年的東徵北戰,帖木兒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龐大帝國。在當時的帖木兒帝國,其境內民族眾多,而主要民族則是生活在城鎮中的波斯人和塔吉克人,以及構成帝國軍隊主幹力量的突厥和蒙古等遊牧民族。

帖木兒

由於帖木兒是一位突厥化蒙古人,因此在其帝國境內,突厥人和蒙古人享有諸多特權,尤其是帖木兒出身的巴魯剌思家族,在帝國猶如皇親國戚般的存在。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巴魯剌思家族為代表的蒙古和突厥部落,擁有不用納稅並且可以隨意圈地和遷徙的權力,人們稱呼這些人為「帖木兒的兄弟」,他們不用從事定居民從事的工作,但是每當帖木兒發動戰爭時,他們必須要加入帝國的軍隊,跟隨帖木兒四處出徵。

而帝國境內人口眾多的塔吉克人和波斯人,並不像「帖木兒的兄弟」一樣擁有諸多特權,他們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有文化者可以擔任帝國的大臣。或許是因為帖木兒對外族人的不信任,帝國軍隊中很少出現波斯血統的將領,不過在帖木兒帝國軍隊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波斯人士兵,因為常年的徵戰,導致遊牧民族軍隊損失很大,帖木兒不得不從定居民中補充兵源。

帖木兒帝國的國都撒馬爾罕

而帖木兒為了保證軍隊的效率,曾頒布一道法令,他要求帝國境內所有的居民都要遵守帖木兒帝國士兵的命令,如果有士兵向居民提出利於軍務的要求,任何人都必須執行,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而帖木兒的這道法令,也間接的挑起了遊牧民和定居民的矛盾,因為為帖木兒帝國軍隊服務的大部分都是遊牧民族戰士,他們按照帖木兒的這條法令,常常向定居民提出無理要求。

曾出使帖木兒帝國的大旅行家克拉維約,則生動的記述過當時遊牧民族與定居民族的衝突:「我們每抵達一個地方,帖木兒的士兵就會前來迎接,然後以帖木兒的名義對當地的波斯人發號施令,當地人若稍有不從,就會遭到痛打。而且帖木兒的士兵對待波斯人非常野蠻,經常搶奪他們的財物,因此每當帖木兒的士兵出現在波斯人的聚集地後,當地的波斯人就會因為懼怕而四處逃竄。」

帖木兒帝國的士兵

而當時的波斯人,並不把帖木兒帝國的士兵當做他們的保護者,在他們眼裡,帝國的士兵是可怕的存在,他們甚至畏懼帝國士兵要比本國士兵更甚。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曾有學者指出是因為帖木兒太過縱容士兵,因為帖木兒雖然出生於定居民的城鎮,但是他為了維護遊牧民族的利益,常常使用各種方法來壓制定居民,然後提高遊牧民族的地位。

不過帖木兒帝國畢竟是一個軍事帝國,帝國境內的遊牧民,是帖木兒最可靠的兵源,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忠誠,顯然帖木兒會盡力滿足他們的要求,以此來對這些士兵進行拉攏。

相關焦點

  • 帖木兒擊敗蒙古大汗,並摧毀其國都,卻意外導致俄羅斯人開始崛起
    不過金帳汗國那遼闊的土地,從來不缺少英勇善戰的草原騎士,當帖木兒離開之後,脫脫迷失又重新集結了一支軍隊。顯然,金帳汗國的居民非常樂意為這位成吉思汗後裔效力,因為只有成吉思汗的後裔才能成為大汗,他們並不信任出生於中亞城鎮中的帖木兒。
  • 帖木兒打得奧斯曼土耳其分崩離析,崛起推遲了一百年
    而帖木兒在擊敗馬木留克王朝洗劫敘利亞之後,他人生中最大的敵手才出現——和他一樣正在疾風暴雨擴張勢力的奧斯曼帝國。奧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流域,自古從事遊牧,逐水草而居。當中亞崛起一個個強國之時,他們都是其附庸。13世紀時,蒙古帝國向西擴張,奧斯曼人被迫遷移到小亞細亞,依附於那裡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佔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
  • 倒剌沙PK燕帖木兒:同為皇帝信任的色目高官,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
    色目人在元朝的地位比漢人、南人高很多,高官階層有不少色目人,比如元武宗信任的康裡人阿沙不花、康裡脫脫兄弟,都以非蒙古人之身出任右丞相。順帝朝的色目高官就更多了,左丞相慶童、哈麻和鐵木兒塔識都是康裡人,鐵木兒補花是畏兀兒人,知樞密院事亦憐真班則是唐兀人。
  • 作為皇帝的朱祁鎮,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邊的生活怎麼樣?
    朱祁鎮如何被王振忽悠、御駕親徵的事兒咱們就略過不提了,單說他和伯顏帖木兒的第一次見面,那可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當時朱祁鎮雖然已經成了蒙古人的甕中之鱉,但仍然自帶雲淡風輕的逼格,下馬之後盤腿坐在地上十分淡定,旁若無人曼聲問道:來者何人?也先?伯顏帖木兒?賽刊王?大同王?
  • 經常提到的波斯帝國,那你知道波斯第一、第二、第三帝國嗎?
    在世界歷史上,波斯帝國可以說是赫赫有名。按照外國的說法,「波斯帝國」是指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的統稱,正如外國統稱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為「中華帝國」,每個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就是不同時期的中華帝國,同樣道理,每個伊朗歷史大一統朝代就是不同時期的波斯帝國。波斯帝國與中華帝國不同的是國號。
  • 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給後世的內陸帝國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不妨說,帖木兒帝國這一政權在組織、運作和實施等硬的方面,很大程度上都和蒙古帝國處於同一系列的框架中。他不稱「汗」,其後繼者也一貫如此。原因首先在於帖木兒不具有成吉思汗家族的血統,反過來說就是,帖木兒及其後人如果稱「汗」,那麼帖木兒政權就有可能動搖甚至毀滅,至少會加劇這種威脅和恐懼。成吉思汗家族的血統,意義就是如此重要。可以說,這種情形和觀念尤其左右著中亞的人心。
  • 明軍為何可以一舉攻破大元帝國經營了百餘年的大都?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這一年對於大元帝國來說是更為艱難的一年,帝國南方的疆土早就在之前十餘年的混戰之中被漢族義軍們蠶食殆盡,而北方更是打成了一鍋粥:元廷指揮北方各地的漢蒙軍閥,發動了對於括廓帖木兒的戰爭,把這場自至正二十二年就爆發的荒誕的北方內戰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也把大元帝國一把推進了覆滅的深淵
  • 印度紀行︱帝國往事:關於宗教寬容的碎片
    穆斯林對蒙古人的勝利包含著信仰傳播的勝利,帖木兒的繼承者最終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收編了那些在當地分封落戶的蒙古人後裔。印度莫臥兒帝國的創建者巴布爾大帝算得上是成吉思汗後裔。曾祖帖木兒是突厥人(也有說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也是僅次於成吉思汗的第二牛的中亞徵服者。母親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女子。印度歷史上最耀眼的帝國其實是由皈依了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後裔建立的。
  • 波斯人的後裔還是突厥人的奴隸,複雜的印度人種
    印度次大陸世界上非常獨特的封閉地形,南面是浩瀚的印度洋,東西兩側分別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在古代航海技術落後的情況下,無疑是天然屏障。 而北部是綿延2450公裡平均海拔達7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擋住了大部分西藏人的腳步。
  • 古代中國和波斯,有著怎樣的聯繫
    公元六世紀,《魏書》記載:「波斯國,都宿利城,在鈕密西,古條支國也。」波斯是指伊朗的薩珊王朝(公元 226年—公元651年),波斯是除伊朗之外,中國對伊朗最為熟知的稱呼。此後,中國和伊爾汗、帖木兒和薩法維等王朝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 光之山鑽石是上帝送給信徒的禮物,為何只有女人才能佩戴它?
    後來到了1526年,蒙古人巴布爾再次入侵印度,建立莫臥兒帝國後,光之山鑽石便落入了這位成吉思汗和帖木兒的後裔手中,他將這塊鑽石稱作「巴布爾的鑽石」。可是巴布爾得到這顆鑽石僅僅4年後,也就是1530年12月26日因患瘧疾死在了德裡。在他死後這顆鑽石就到了他兒子胡馬雍的手裡,可是沒過多久,胡馬雍就從藏書閣的樓梯上滾下來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