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皇帝的朱祁鎮,被蒙古人掠走一年多,在那邊的生活怎麼樣?

2021-01-19 鮮花暢談歷史

朱祁鎮被俘奇遇記:大漠無情偏遇好基友,明皇有意卻成負心人!

朱祁鎮的這位好基友,就是蒙古瓦剌太師也先的異母弟弟、大明順寧王馬哈木的孫子伯顏帖木兒。說他之前,我們必須要介紹一下馬哈木,這位梟雄當年為了幹掉敵人,曾投靠明成祖朱棣,混了一個順寧王的頭銜,後來雖然和大明王朝反目,但他對明王朝內心的恐懼和敬畏,卻化作血脈流淌進了子孫的身體,這也為伯顏帖木兒後來的表現埋下了伏筆。

朱祁鎮如何被王振忽悠、御駕親徵的事兒咱們就略過不提了,單說他和伯顏帖木兒的第一次見面,那可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當時朱祁鎮雖然已經成了蒙古人的甕中之鱉,但仍然自帶雲淡風輕的逼格,下馬之後盤腿坐在地上十分淡定,旁若無人曼聲問道:來者何人?也先?伯顏帖木兒?賽刊王?大同王?

周圍的蒙古兵都驚呆了:這傢伙已經成了俘虜還這麼豪橫,對我們的領導如數家珍,究竟何許人也?於是朱祁鎮毫髮無傷地被帶到了也先面前。也先一見居然抓了大明天子,心中簡直是驚喜交加,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置他,就詢問身邊人的意見,當時就有人提議:咱們的大元基業就是被這廝祖宗搞垮的,乾脆殺了他報仇!

這個時候,好基友伯顏帖木兒閃亮登場了,他血脈中對大明王朝的敬畏瞬間被點燃,狼狽不堪的俘虜朱祁鎮在他的眼中,是那麼的丰神如玉風度翩翩風流倜儻風輕雲淡風風騷騷……伯顏帖木兒聽到有人提議要殺好基友,瞬間大怒道:大明天子云端裡坐,不知上天何故推下之,萬眾死傷之中,鏇矢不沾,寸兵不染,吾知天意之有在也。且我等嘗受其賜,安得害之?當報中國遣使來迎,送還之。一曰復坐寶位之上,豈不有萬世美名乎?

伯顏帖木兒毫不忌諱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大明天子在他心中就是天上的神仙,被俘虜那是命中有此一劫,但在激戰中毫髮無傷就證明他有神靈庇佑,誰想害他就是和上天為敵!更何況將來如果朱祁鎮回國重新當了皇帝,咱們今天的善舉一定會留下美名啊!

也先自然不會殺朱祁鎮這個大肉票,更何況他和伯顏帖木兒血液中的基因傳承還是一樣的,同樣有對大明的敬畏,所以乾脆把朱祁鎮交給了伯顏帖木兒,讓這個超級大粉絲負責朱祁鎮的飲食起居和安全問題,當然也負責監視,別讓大肉票逃跑了!

一對好基友從此開始了幸福生活。伯顏帖木兒對朱祁鎮十分恭敬,幾乎每天都陪他吃飯,同時寬慰這個皇帝俘虜的憂傷,朱祁鎮甚至還不管不顧地給伯顏帖木兒的四個兒子送了漢族的姓氏,兩人經常攜手站在草原上迎風而立暢談心思(這個是我猜的)……

在伯顏帖木兒的影響下,他的老婆對朱祁鎮也是敬若神明,有一次晚上看到朱祁鎮的帳篷裡有火光,第二天就去問朱祁鎮身邊的人:天氣都已經暖和了,為啥還要燒火呢?朱祁鎮身邊的人故作驚訝地說:我們沒燒火啊!這傻妞居然自己給出了答案:啊,原來那是天子之氣在發光啊!

在崇拜心理作用下,朱祁鎮忽悠起伯顏帖木兒兩口子,自然不費吹灰之力。有一次明朝使臣給朱祁鎮帶來了衣服、器具等物品,伯顏帖木兒的手下居然不知好歹地給分了個乾乾淨淨,伯顏帖木兒的老婆登時勃然大怒,不僅追回了被奪走的東西,更狠狠地處理了身邊這些冒犯天威的傢伙。

相聚的日子有多甜蜜,分別的時刻就有多痛苦。朱祁鎮在蒙古做了一年俘虜,最終迎來了回國的時刻,伯顏帖木兒傷心到了極點。他依依不捨地送了朱祁鎮一程又一程,終於來到了野狐嶺(軍事要塞,位於今天的張北縣),朱祁鎮輕柔低語告別,伯顏帖木兒再也控制不住眼中的淚水,失聲痛哭道:我的皇帝走了,今生何時才能再見君顏!

大忽悠朱祁鎮雖然也比較傷感,但畢竟歸心似箭,快馬加鞭向前走,誰知道剛走出幾裡地,後面馬蹄聲卻又響起。朱祁鎮以為蒙古人變卦了,當即大驚失色,但卻是虛驚一場,原來是伯顏帖木兒對其戀戀不捨,又派人送來了獵獲的小動物。可見其情深意切之極!

好基友就此灑淚分別,朱祁鎮回到北京就被弟弟朱祁鈺軟禁起來,而伯顏帖木兒幾年之後,也被同部落的敵人殺了,已經成為囚徒的朱祁鎮自然難以救援,就此情天恨海,此恨綿綿無絕期!

朱祁鎮沒有忘記伯顏帖木兒,在復闢成功的當年,就派遣使臣去慰問伯顏帖木兒的妻子,也算是情長之人了!

相關焦點

  • ...的朱祁鎮太過出色,導演選角確實厲害,張藝興完美做了一回小綿羊
    本來張藝興好不容易出演一個戲份比較多的角色,誰知道這位角色竟然是明朝歷史上最昏庸的皇帝,尤其是張藝興跟湯唯打擂臺的時候,完全把一個不懂事,有很叛逆的小孩演得淋漓盡致,讓網友不禁為張藝興的演技點讚,30多歲的人了,演一個10來歲的小孩還能做到這麼惟妙惟肖,確實很厲害。
  • 不想當皇帝卻偏要我當,當過癮了又不讓我當,你們幾個意思?
    主要原因呢,一方面這兄弟倆感情確實不錯,另外一方面朱祁鎮覺得朱祁鈺真的沒什麼危險。而且朱祁鎮當時覺得這仗肯定能打贏。到了前線之後快則半個月,多則一兩個月,肯定是大獲全勝,該回來就回來了。但是走到一半,還沒到地方呢,糧草供應不上了,大家都傻眼了。這個時候,最好的處理方法肯定是撤軍,糧草不夠怎麼打仗?士兵們餓著肚子打麼?
  • 當英明主遭遇不肖子,虎父朱瞻基對犬子朱祁鎮深切真摯的慈父心
    大明開國到宣胖已經有太祖、惠宗、太宗、仁宗五位皇帝,這五位出生時,他們的爹都不是皇帝,所以,可以說他們都是生於潛邸,朱祁鎮是第一個在老爹御極之後出生的皇子,也是大明遷都後,第一個在紫禁城出生的皇子,對了,他還是在紫禁城第一個大婚的皇帝,「是以出世之日即蒙慶澤,及我蒼生愛戴之念,已旁洽於無外矣。」
  • 太上皇和皇帝之間,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看過電視劇的同學都知道,古代朝廷的統治者是皇帝。可有些朝代不但有皇帝還有太上皇,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國自然沒有二主,那麼太上皇和皇帝哪個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上幾個著名的太上皇,看一下皇帝和太上皇哪個第一哪個第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劉邦的父親劉太公。
  • 為何朱祁鎮親率的精銳之師慘敗,于謙卻有能力挽狂瀾守住京城?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這一年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是極為難忘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當中,明朝先後進行了兩次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大戰,一戰屈辱至極,皇帝被俘,另一戰則鼓舞人心,挽救國家。這兩場戰役,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和北京保衛戰。在土木堡,明英宗親率的二十多萬精銳明軍被瓦刺軍打的丟盔卸甲,死傷大半,跟隨大軍的文武百官被一網打盡,就連皇帝本人也淪為蒙古人的俘虜。
  • 作為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真的行事荒誕,還建了豹房嗎?
    朱厚照兩歲被立為皇太子,聘請良師悉心教導他,而小時候的朱厚照非常聰明,老師教他的總是很快就能學會,少年朱厚照如果可以循序善調,教之以正道國學,未來理應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但是周圍的太監,卻毀了這個聰明的孩子。明孝宗的皇祖父英宗皇帝朱祁鎮寵信大太監王振,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大軍打的幾乎全軍覆沒,英宗自己也被瓦剌人俘虜,差點導致明朝亡國。
  • 明史專篇六:老子英雄兒狗熊,大明皇帝竟然成了瓦剌的俘虜
    宣宗在位期間,大明雖然放棄了安南之地,但總歸是將大明帶入了平穩發展的階段,國民生活水平也是蒸蒸日上,宣宗皇帝也算是一位雄主。但正所謂「虎父生犬子」,他的兒子卻實在不成器,竟然成了瓦剌的俘虜,堂堂皇帝成了階下囚,正是千古奇恥。此篇就來介紹下宣宗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年號宣德)的兒子們。
  • 明朝的太監有多壞?一個小太監也拿皇帝當人質,差點讓明朝滅國
    明朝的大太監非常多,也非常壞。別說大太監,連小太監也不得了。今天咱們來聊一個小太監,他的名字叫喜寧。就是這樣一個小角色,差點讓大明帝國提前滅亡。關於喜寧,史書上記載寥寥,只說他是蒙古人,自幼便在宮中做太監,後因其乖巧靈利、做事謹慎被明英宗朱祁鎮叫到身邊服侍自己。
  • 蒙古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札刺兒部(Jelair)通常被列入蒙古人之中,人們認為該部或者是分布在希洛克河和色楞格河合流處的南面,或者是在鄂嫩河(斡難河)附近,札刺兒部可能是降為蒙古人藩屬的一支突厥部落,並且被當時傳說中的蒙古英雄海都的蒙古人同化。從蒙古人的生活方式上看,在12世紀末期,他們從理論上可能已經區分為草原畜牧部落和森林漁獵部落。
  • 明朝大難不死的皇帝們,一個險被豹子咬死,一個差點被宮女勒死
    而對於集天下權力於一身的皇帝,能完整走完一生更是不容易。今天小貝侃歷史帶你來盤點明朝五位大難不死的皇帝。明朝大難不死的皇帝之朱棣。朱棣四年的靖難之役中,之所以能夠完整的活下來,很大程度上因為朱允炆「休傷吾叔」這句話,這無疑是朱棣靖難之役的保護罩。
  • 模擬古代皇帝的一天,皇帝的生活到底有多奢華?
    古代皇帝是站在權利最巔峰的人,皇位是所有男人都夢寐以求的寶座。為了這個位置,戰爭、叛亂、奪嫡……各種權謀詭計層出不窮。所有人都認為皇帝掌握生殺大權,能隨心所悟、享受當世之最。不過,事實上皇帝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以清朝皇帝為例,模擬一下皇帝一天的生活~5:00——7:00皇帝從龍床起來。
  • 淺聊張君正的智慧,凡蒙古人買鍋的,必須交還舊鍋
    明朝時期張居正的目光投射在手中的採購清單中,蒙古人需求量最大的大宗物品居然是鐵鍋,鐵鍋?鐵?幾天後,張居正指示貿易主管官員:出口蒙古的鍋,只能是廣鍋,而且,之後凡蒙古人買鍋的,必須交還舊鍋。張居正這一限購政策,使得俺答汗企圖通過進口鐵鍋,變相製造刀劍等大殺器的美好構想徹底破產。
  • 作為一個90後,我是如何度過宿舍斷WiFi的一年多生活?
    真的生活在21世紀麼?還算是現代人麼?用的不會是古董機吧……一提到宿舍沒有WiFi,一大堆類似的問題就會這樣砸過來。而我作為一個90後,真的體驗過了宿舍一年多沒有WiFi的日子。每每說到這,不僅90後的同齡同學朋友感覺不可思議,那些老一輩的70、80後的長輩也都表示震驚!!
  • 東漢的太監是狐狸,晚唐的太監是老虎,而明朝的皇帝則是家犬
    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當然,這種政治格局的形成是有歷史背景的,也有一個演變過程。
  • 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還有拿的出手的皇帝嗎?
    說起明朝的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葬在鳳陽,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祁鈺被朱祁鎮剝奪封號,合計一共一十六位,按血脈和時間和性格、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之間,涇渭賢愚分明。威武的前期前期三位,明太祖洪武和明成祖永樂聲名赫赫就不用多說了,他倆之外,建文帝朱允炆雖然被能徵善戰的四叔朱棣奪走了皇位,但並非他有什麼不堪。其中大部分原因源自他像父親朱標,比較柔軟和仁慈,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重用方孝孺的皇帝大致什麼樣可以想像。如果在他治下,也許明朝完全會走向另一個樣子。
  • 為什麼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後期皇帝卻處處受文官制約?
    正統十四年,瓦剌也先侵擾明朝邊境,在王振的慫恿下,朱祁鎮率兵親徵。在王振的錯誤指揮下,明軍在土木堡和敵人遭遇,明軍傷亡慘重,朱祁鎮本人也被也先俘虜。 史料記載: 「師潰,死者數十萬。
  • 太監專權,太后下令處死,皇帝和大臣卻跪下求情,不料種下禍根
    太監專權,太后下令處死,皇帝和大臣卻跪下求情,不料種下禍根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去世,9歲的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親。宣宗去世前因自己的兒子朱祁鎮年幼,沒有能力行使皇權,管理國家,所以在臨終前立下遺詔,請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由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一班仁、宣時期富有經驗的老臣主持政務。因此,在朱都鎮即位的前期,明王朝基本上繼承了仁宣時期的各項政策,保持了社會的穩定,朝政也在以往的軌道上正常地運行。然而,在這平靜的表面背後,宦官王振卻在悄悄地竊取權力,幹預朝政,並最終釀成大禍,致使英宗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