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起源,從動物報恩現象談起

2021-01-08 問孝道

動物有沒有「報恩思想」,好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銜環投珠」、「烏鴉反哺」和「羊羔跪乳」的故事。

報恩,也就是報答恩情,恩情有很多種類型,比如生育之恩、養育之恩、培育之恩、知遇之恩、救命之恩等。報恩不僅存在於人類,動物界也存在報恩的現象。

我們熟知的「銜環投珠」的故事,大概是最膾炙人口的歷史佳話了:東漢人楊寶救了一隻受傷的小黃雀,小黃雀傷好後叼來四個玉環來報答楊寶救命之恩,並在夢中告訴楊寶說他的子孫四代都因此慈悲義德而入仕做官,並且人品都如這玉環一樣高潔光亮,後來楊寶的子孫果然個個成為棟梁。《淮南子·覽冥訓》記載: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以藥封之,蛇乃能行,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謂之隋侯珠、明月珠。

關於「烏鴉反哺」的故事。《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烏鴉是一種全身漆、外貌醜陋的動物,不少人看見它便十分嫌棄,但在《本草綱目》中卻被譽為慈鳥。而早在西晉時期,學者束哲在《補亡詩》中也說:「嗷嗷林鳥,受哺於子」,嗷嗷,是哀鳴聲的意思,就是說老烏鴉衰老已至,在樹林中哀鳴聲聲,它的食物來源全依靠其子女。蘇轍在《次韻宋構朝請歸守彭城》中也提到:「馬馳未覺西南遠,鳥哺何辭日夜飛。」意思是說:

勤勞的駿馬奔馳不會因為路遠而停滯,鳥鴉為了反哺報恩會日夜不停地給老烏鴉銜食。烏鴉本是醜陋之鳥,卻有著如此善良的感恩之心,十分難能可貴。有人說:烏鴉是在自己吃飽的情況下,才將食物分給老烏鴉吃的,是一種純粹的反射性行為模式。對於這種觀點我們要仔細分析:

能在自己吃飽的情況下,把剩餘的東西分給其他同伴或老者,這本身也是一種了不起的行為;再說,自己吃飽是繼續覓食和施捨的前提,毫不為過,有的動物自私得連多餘的東西也不會分享;純粹的反射性行為模式,卻是如此,但不能因此說明烏鴉智商低下、情商低級。《伊索寓言》中「烏鴉喝水」的故事不是講述烏鴉也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動物嗎?

即使說烏鴉智商低下,那麼如此低智商的動物都知道反哺,高智商的動物或人類難道還不如烏鴉嗎?說智商低下就情商低級,更是沒有根據,無稽之談。

關於「羊羔跪乳」的故事。《增廣賢文》中不僅提到了烏鴉反哺的故事,還提到了羊羔跪乳的故事,裡面說道:「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故事說:母羊生下小羊羔,晚上,小羊羔睡覺羊媽媽用身體溫吸它,白天,覓食吃草,羊媽媽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其他動物來欺負或想吃小羊,羊媽媽用犄角牴抗保護小羊。在羊媽媽以奶養育、百般呵護下的小羊,感恩於羊媽媽的養育之恩,又沒有合適的方式報答恩情,於是每次吃奶「撲通」跪倒在地,以此表達對羊媽媽的哺乳之恩。

也有人說羊跪乳是由羊體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先天性行為,羊生來就會,和感恩無關,這個觀點有「基因決定論」的嫌疑。文學作品賦予事物以美好的想像和願望,這正是文學的價值所在,也是人類從野蠻到文明不斷發展的現實需要,不能把所有現象都降低到純生物的機械運動來解釋,否則整個社會生活便失去意義和價值。「羊恙跪乳」中的「跪」,是一種低姿態,本身就是「示弱」的表現,這種「示弱」不是猛獸獵食前的權宜之計,也不是面臨生命危險之下的苦苦哀求,而是雙方的情感傳遞、相互溫存。

動物報恩是一種自然行為。動物「反哺報恩」只是動物的本能,是種「自然面然」的行為,是一種純感性的本能。這種本能有的以血緣為基礎、有的以護育為基礎、有的以互利為基礎,這三者不是絕對分離的,很多時候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經動物學專家研究發現:在那些具有親子養育關係的物種或者由擴大了的家族組成的社群的物種之間,是存在「利他主義」原則的。

對於動物而言,愛敬母親、回報母愛都是種本性,是一種「利他主義」,就像曹芳林先生說的那樣:「這種愛敬是自然的、純真的、樸拙的,非外力強加的非常可貴的感情。」曹先生還引用英國珍妮古多爾的《黑猩在召喚)一書講述的:黑猩猩是與人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高等動物,發現在黑猩猩的群體中,就是實行雜亂的性交關係。但是它們母子間的線索很清楚,長大了的公星星也不會與其生母發生交配關係。

總體來看,動物具有感恩反哺的本能,這種本能主要有以下兩個主要特性:一是反哺報恩是一種本性,這種本性是一種自然法則;二是這種本能是一種「自然」之行為,是純感性的情感,不外加任何理性因素。

人也具有「反哺報恩」的本能、但這一點卻與動物有本質上的不同。夏宗經教授認為:「不論任何動物、只要在天賦上有一此顯著的社會性本能、包括親慈子愛的情在內,而同時,又只要一些理智的能力有了足夠的發展,或接近於足夠的發展,就不可避免地會取得一種道德感、也就是良心,人就是這樣。」夏教授雖然沒有說明人為什麼具有天賦的社會性本能,但他對人類道德與動物本能的本質進行了區別,這是難能可貴的。

相關焦點

  • 眾生平等:《搜神記》裡的動物報恩
    魏晉之前的小說,報恩主角大多是人,報恩故事講述的多是人與人之間的恩情酬報,有關動物報恩的比較少見。佛教東傳後,佛教中的「因果報應」、「眾生平等」等觀念以及佛經中記載的動物報恩故事逐漸影響改變了人們對動物的看法。中國古代小說中動物報恩題材在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中開始大量出現。
  • 父親節起源什麼時候?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的起源
    古代孝文化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被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唐代是中國孝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孝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並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現在很多人認為孝起源於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 動物報恩的故事
    動物、植物、一草一木都是上天賦予的生命,在長時間日積月累吸取著日月精華。在一定的特殊條件下,有些東西便會發生一些神秘的現象,被人們加工流傳為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也是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和需求。如「天仙配」裡面「大槐樹」開口說話,撮合成董永與七仙女的一段美好姻緣,成為人間佳話。再者蒲松齡老先生筆下的「狐仙鬼妹」苦心修煉,最後愛上人間的多情公子。有的報恩,有的復仇等等都是一些家喻戶曉的感人佳作。
  • 揭秘動物的報恩與報復行為,善待動物,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
    動物的報恩行為報恩,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知恩圖報是做人的優秀品德,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其實動物們對報恩這件事也是很上心的——黃雀報恩:東漢人楊寶,他救了一隻受傷的小黃雀,小黃雀傷好了以後就銜來四個玉環來報恩,並在夢中告訴楊寶,說他的子孫四代都會因為他的慈悲善良而前途光明,人品也都如他一般善良,後來楊寶的子孫果真箇個都前途似錦;松鼠報恩:2009年,Brantley
  • 孝狗是怎麼回事?養這樣的狗會不會不吉利?
    各位,孝狗可不是說它很孝順,是因為它四爪發白,頭上有白點,就像戴了孝服一樣(孝服就是死了親人要穿的白色衣服),所以就叫孝狗。可想而知,戴孝可不是什麼好事,那養一隻戴孝的狗豈不是預示著家裡要死人嘛!這在迷信的人看來可是大不吉利的。所以在很多地方,有這種體態特徵的狗都被遺棄了,成了流浪狗,很多還沒等長大就夭折了。
  • 素食護生:動物報恩的故事催人淚下
    動物有沒有「報恩思想」,好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類似的故事在我國專門記載動物情感的古書《物猶如此》中更是很多很詳細,其中人與動物的愛心互動以及動物們的感恩圖報的故事溫暖而動人,以下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真實記載,藉以再次一睹動物報恩的感人事例。
  • 那些動物報恩的故事,催人淚下!
    動物有「報恩思想」嗎?好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
  • 動物所等揭示羊駝和美洲駝馴化起源機制
    有「南美洲脊梁」之稱的安第斯山脈是重要的物種馴化搖籃之一,許多馴養動物起源於此,其中包括羊駝(Vicugna pacos)和美洲駝(Lama glama)這兩個具有經濟價值的駱駝科馴化物種。the llama and alpaca的研究論文,解答了羊駝和美洲駝的起源問題,發現兩個物種之間存在大範圍的不對稱基因漸滲現象。
  • 你身邊有過動物報恩的故事嗎?
    前些天看了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貓的報恩》:女孩無意中救了一個貓王國的王子,然後就收到了貓王國的禮物,打開學校裡的更衣櫃,有無數個裝了小老鼠的小禮盒。想想,有些動物是真的會報恩的。看了《貓的報恩》,才知道,動物也是會報恩的,那個小黃用嘴蹭我的手,是想把骨頭什麼的送給我。我家門前的不速之物,當然也是小黃和花兒送給我的。小黃和花兒,是在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最喜歡的東西送給我。
  • 千年古剎大明寺重啟「報恩水陸法會」 新任住持助力文化自覺
    扶風縣2017年5月5日電 /美通社/ -- 五一小長假,當出門旅遊成為常規節目,陝西省扶風大明寺裡卻是另一道風景,一個沿襲古風、遵照完整儀軌的「報恩水陸法會」正在這裡靜靜地進行,吸引了眾多崇尚傳統文化及佛文化的都市人群。梵音繚繞中,人們慢慢放下諸多煩擾,放飛輕鬆的心情。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為何講述了那麼多動物報恩的故事?
    在它所記載的故事中,有相當多的有關動物報恩的故事。比如《八大王》,因為馮生放生了一隻腦門上有白點的大鱉,因而獲贈了一個鱉寶。從此馮生可以識別無論是地下還是水中的任何寶物,馮生因此變得富可敵國。比如《西湖主》,陳生救了一隻中箭的豬婆龍,沒想到這隻豬婆龍是洞庭湖龍王的王妃,最後,豬婆龍為了報恩,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陳生。陳生從此與龍宮公主開始了真正的神仙眷侶的生活。
  • 從孝服的由來談回回穆斯林的「穿孝」
    可是在回回民族身上,倒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我們與漢民族志不同反而道路合,在某些習俗上表現的就非常突出。這儘管我們有自己的信仰不同於漢民族但在穿孝這個習俗上卻於他們成了同道,甚至有彼消此長的情況,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 關於動物報恩文化,那年初夏,一隻狐狸獵殺狸子向我報恩
    我國關於動物報恩的故事源遠流長,網上流傳最廣的莫過於狐狸報恩的故事,故事情節都是大同小異,主角救了狐狸一命,然後狐狸幻化成人形報恩嫁給了主角,最終白頭偕老皆大歡喜。小時候也聽奶奶講過關於狐狸報恩的傳說,說建國以前在農村,晚上站在村頭往野地裡望去,經常可以看見幽暗的亮光閃爍。
  • 小企鵝跨越5000英裡來報恩,人和動物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和諧
    導語:小企鵝跨越5000英裡來報恩,人和動物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和諧。在巴西,每年都會有像Dindim這樣的企鵝因為海洋上的油汙而又不懂,最後孤獨的死去,但是Dindim是幸運的,因為它遇到了若昂爺爺。企鵝也曾因為肥厚的體脂,被人類抓過去煉油。
  • 這些動物都懂得感恩,貓頭鷹也是一種,你家的寵物會報恩嗎?
    關於動物報恩的說法,很多人都有聽過不少。比如狐狸、烏龜等。充滿了靈性與智慧的感覺。動物保護組織因為時常獻身保護動物的行為,不少人員也時常能收到各種動物的饋贈。比如,老虎悄然送來的鹿肉,大象將人保護在懷裡。固然,我們更多人見到猛獸,只有跑的份。不敢想、也不圖什麼動物報恩。
  • 推特網友分享「動物報恩」暖心故事_遊俠網 Ali...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白鶴報恩》的故事,《白鶴報恩》的故事講的是有白鶴被老翁拯救為了答謝恩情便化作女子來到老翁夫妻家借住雖然被動物報恩的事很多人都覺得只會在童話中出現,但是現實中真的由動物報恩的事發生!近日就有很多日本網友在推特上分享自己遇到過的被動物報恩的事,都非常的溫暖人心。
  • 動物報恩的故事,催人淚下!
    動物有沒有「報恩思想」,好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類似的故事在我國專門記載動物情感的古書《物猶如此》中更是很多很詳細,其中人與動物的愛心互動以及動物們的感恩圖報的故事溫暖而動人,以下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真實記載,藉以再次一睹動物報恩的感人事例。
  • 百家姓的起源,每日十個姓氏第一篇
    3、孫,起源有六個,其一出自姬姓,是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康叔有後代名為惠孫,根據周制,其後代以祖父的字命名,為孫氏。其二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其三出自媯(gui)姓,為齊景公賜姓。其四出自子姓,為比幹的後裔。其五出自他姓改姓,比如夏侯頗和荀卿的後代。
  • 素食護生:動物會報恩嗎 為何它們的故事催人淚下
    動物有沒有「報恩思想」,好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圖片來源:資料圖) 類似的故事在我國專門記載動物情感的古書《物猶如此》中更是很多很詳細,其中人與動物的愛心互動以及動物們的感恩圖報的故事溫暖而動人,以下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真實記載,藉以再次一睹動物報恩的真實事例
  • 《新科學家》:大型貓科動物或起源於亞洲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大型貓科動物的起源一直是個謎。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13日報導,不久前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的化石只能追溯到380萬年前的非洲,但他們研究了現存物種間的分子學關係,發現大型貓科動物或許起源於1080萬年前的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