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聶雪山似一朵盛開的白蓮花,主峰周圍有四峰拱衛,兩旁的群峰次第排列,如一片片花瓣,蔚為壯觀。終年白雪皚皚的山巔,仿佛穿著潔白婚紗的新娘,婚紗下擺處是裸露的山巖,山下有廣闊的草原。
自從9月份以來,格聶雪山的氣溫開始下降。山下的草原上突然出現2群白唇鹿,一群50-60隻左右,另一群約30-50隻,總共估計有上100隻。這些白唇鹿陸陸續續是從雪山上下到水草豐美的草原來,主要是準備找配偶繁殖。
說起白唇鹿,這可是中國的特有動物。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嘴唇、鼻子和下巴下方的咽喉處長有一圈純白色斑紋,就好像帶著一個「白口罩」;還有就是,雄性白唇鹿頭頂有一對「珊瑚角」,顯得威風凜凜。
白唇鹿在雪山上遷移,遠遠望去,蔚為壯觀。長了角的公鹿聚集在一群,你擠著我我擠著你,互不相讓;沒有角的是母鹿,她們則稀稀疏疏走在路上,很有紀律。這次下山,它們是為了到山下更適合繁衍生息的草原去過冬。
生活在格聶雪山裡的白唇鹿,幾乎沒有天敵,但這次,還是遇到了2隻狼。公鹿群首先發現,急忙往山上跑,而奇怪的是,母鹿群則朝山下跑。弄得狼不知所措:難道雌鹿不知道,有角的雄鹿這時正好是她們的堅強後盾麼?雌鹿鄙夷撇嘴一笑:它都自身難保!
逃過了狼追,一來到草地上,兩群白唇鹿開始混合在一起,最後組成一個很大的交配群。大家知道,除交配季節外,成年公鹿與母鹿都是分群活動的,母鹿活動在開闊的溝谷和山嶺間,公鹿則漫遊在山麓,它們沒有「兩腳獸」壞,一般不會越界去「偷情」,只有等待繁殖季節,才下山過「夫妻生活」。
草地上,幾隻母白唇鹿正在悠閒地覓食,走走停停;幾隻公鹿則站在石頭邊,望著遠方,那姿態優雅迷人,身上飄著一股仙風道骨的出塵氣質。
遇到一群高原馬路過,這群白唇鹿也不驚慌,幾隻膽大的還圍著馬兒轉圈圈,時不時抬頭看看,投去友善的目光,心裡估計有一千個疑問:這群傢伙怎麼與我們長得不一樣呢?
白唇鹿經常走動,身體出汗需要喝鹽水,幾隻年紀稍大一點的白唇鹿很有經驗,它們知道小溪的崖邊水,富含它們身體所需的鹽分。天一亮,就三三兩兩往這邊趕。就在它們飲水的時候,時不時跑來幾隻野山羊。飲完了水,山羊與白唇鹿竟然互相追逐嬉鬧,好像一家人。
混合成群後不久,雌鹿除了吃草就是睡覺,但是雄鹿就不同了,它們開始忙碌起來,四處物色對象。這時,雄鹿沒有固定的棲息點,幾天不喝水也不吃草,性情也開始變得兇猛起來,在整個大群裡奔走,四處尋找發情的雌鹿。
這時,兩頭雄鹿相遇,絕對不會放過對方,除非一方被打到認輸為止。剛一見面,一隻雄獸站在原地,高聲嘶鳴,發出嚇人的咆哮聲,粗壯而低沉,另外一隻自然也不甘自弱,它伸長脖子,也開始咆哮,一聲比一聲高。
緊接著,它們都用蹄子刨開草地,然後趴在地面打滾,來來回回往身上沾泥土,直到自認為自己身上的泥巴比對方要多才站起來。你不要以為就這樣比試比試就完了,更精彩的還在後頭呢。
只見一隻公鹿突然發力,大約以50公裡/小時的速度衝了過去。天啦,這速度就像一輛山路上行駛的汽車,這樣撞上去不廢即殘。然而,另外一隻並沒有被嚇跑,它抖了抖身子,直接迎面撞上去。只見「嘭嘭嘭」幾聲巨響,兩隻公鹿撞在了一起,竟然沒有一隻被撞倒。
它們的格鬥進行得很劇烈,開始用鹿角來「摔跤」,企圖把對方掀翻在地。突然,「啪」的一聲,一隻公鹿的鹿角被對方折斷了,沒辦法,它失敗了,只好退出格鬥。勝出者自然得到了旁邊觀戰母鹿的青睞。
大約一周後,架打得七七八八了,雌鹿被分成了大大小小10多個交配群。每個小交配群裡,界限分明,群裡通常有1隻雄鹿,帶著三五隻雌鹿,它的職責就是保護它的「妃子們」,避免其它雄鹿前來騷擾。
當然啦,所有的交配群由一隻主雄(相當於總群主)來統領,不管雄鹿還是雌鹿,都得聽它指揮,如果那隻雄鹿想調皮,敢去別的交配群鬧事,那他就死定了。會被大家趕出群,它只能孤孤單單在野外,很有可能被狼或者雪豹吃掉。
接下來就是交配期。白唇鹿的交配期也太長了,竟然長達80天。當然它們也講究培養感情的,還得先「談戀愛」,最激情的交配期一般在9月底到10月中下旬。
如果遇到下大雪,白唇鹿的生活就會被打亂,它們就要更換棲息地,放棄交配,跑到灌木叢中休息。只要天一晴,它們又回到草地上,各自寵幸自己的「愛妃」。
每逢9月,格聶雪山下就有鹿群出現,但今年如此大規模種群的白唇鹿還真是少見,希望明年,格聶雪山下的白唇鹿會更多。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圖片攝影:索南、張強等
參考資料:四川海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孜日報、中國綠色時報、動物學、大自然探索、四川動物、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