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成長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要學會獨自逆流而上

2021-01-08 夕言細語

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已經走到盡頭的東西,重生也不過是再一次的消亡。就像所有的開始,其實都只是一個寫好了的結局。——宮崎駿 《千與千尋》

我看過第一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就是《千與千尋》,那時候還在上大學,我喜歡好聽的音樂和精緻的畫面,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的冒險,除此以外,好像再沒有什麼。

可前段陪孩子再一起看《千與千尋》時,我突然熱淚盈眶。現在的我看到的千尋,不只是一個做了一場夢的小女孩,而是變成了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的我們。

十年時間,彈指一揮間,曾快樂過,曾悲傷過,曾困惑過,曾墮落過,曾努力過,我時常忘記當初的我為什麼要選擇走這條路,有時候甚至會質疑我是不是錯了。

再看《千與千尋》後我突然明白,成長本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必須學會一個人逆流而上,可是在前進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它會成為我們迷茫人生中的指路明燈。

我們必須一個人長大,即使再不舍

《千與千尋》從千尋的搬家開始。雖然很不願意,可千尋也不得不跟隨父母搬去鄉下,她一路惆悵,一路彷徨。

其實搬家就代表著告別,這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沒有誰願意長大,沒有誰想離開安樂窩去面對現實的殘酷,可時間從不給我們喘息的機會,總是推著我們向前走。

當千尋和父母因為迷路來到這座神秘的小鎮時,他們看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那種香味讓父母無法抗拒。雖然千尋拼命阻止,可還是沒能阻止父母,他們開始大吃特吃。

那些美味的食物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吸引和欲望?雖然我們的內心有一個千尋一樣的聲音告訴我們「不要碰」,可我們依然會像千尋的父母一樣,自我安慰地說「吃一點沒關係的」。

後來,隨著夜幕的降臨,千尋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受控,她恐懼,驚慌失措,拼命告訴自己「這是個夢」,然後就蹲在地上大哭。

此時的千尋,像極了剛剛步入社會的我們,沒有多麼聰明,也沒有傲人的才華,從小被嬌生慣養,面對社會的險惡不知所措,愛哭,脆弱,渴望有人能夠來拯救自己。

白龍的出現,給了千尋希望,也給了我們一些希望,原來這個世界不只有黑暗,還有真善美的存在,可是這個給了千尋希望的人,也只能陪她一程,她還是要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的險惡。

千尋面對著已經無法改變的現狀,爆發出了從所未有的小宇宙,她勇敢地面對鍋爐爺爺,面對湯婆婆,面對小玲,她想要一份工作,她要活下來。

這是不是很像屢屢受挫卻依然百折不撓的我們?生活的確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艱難,可我們除了勇往直前,別無他法。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宮崎駿 《千與千尋》

千尋用自己的名字換來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機會,她變成了小千,她開始漸漸忘記自己的本命,可白龍一直在提醒她,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否則你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我很喜歡宮崎駿關於用名字交換工作的這個設計。名字其實就是我們的初心,為了能夠活下來,我們不得不用它去作為交換,可我們內心裡總有一個白龍在時刻提醒,別忘了你是誰,別忘了你為什麼來到這裡。

後來,千尋慢慢接受了這個世界的規則,比如在這裡,你必須要吃這裡的食物,不然就會人間蒸發,但也不能吃太多,要不然就會變成豬;比如在這裡,你必須要找一份工作,證明你存在的價值,否則你就會變成豬。

這些,其實也都是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則,我們必須時刻努力,讓自己保持自律,否則就會被這個世界給淘汰。

面對這些規則,千尋沒有如很多人所願,站出來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了,這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在這大大的世界裡,我們都只是小小的塵埃,在成為不了規則制定者的時候,你就只能先學會遵守。

這一部分的《千與千尋》是充滿無奈的,讓人有一種想要掙脫卻無可奈何的束縛感,可這一部分也特別真實,它不僅僅是講了一個小孩子的成長和蛻變,更是讓我們這些成人直面自己那些不堪又難以忘懷的過去。

可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嗎?我覺得並不是。

成長的過程中,如何不忘初心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人面對無法抗拒的規則時,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默認,然後隨波逐流,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一種是雖然接受,但始終堅持自我,有底線的活著。

很慶幸,千尋是第二種。

當滿身汙濁的河神來到澡堂,所有人都因為惡臭而退卻時,只有千尋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努力為它衝洗著層層疊疊的泥垢。

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不是誰教給她的,而是一種本能。也正是這個動作,激發起了眾人的團結心,一起度過了危機。

在現實中,又有幾個人能夠一直保持千尋的無畏和擔當呢?初入社會的我們,可能會像她一樣,但碰幾次壁,吃幾次虧以後,就會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學會中庸,學會退縮。

我並不是說這樣有什麼不好,但千尋的這份率真,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曾有過的激情和衝動呢?

後來,千尋還做了很多事,她為了救朋友白龍不惜冒險,她不在乎金錢,給無臉男吃下藥丸,讓他吐掉欲望恢復本真。

這樣的千尋,雖然始終不曾超越這個小鎮的規則,但她在規則之下,仍然勇敢率真地活著。恰恰也就是這份真,使她不至於迷失自我,最終拯救了自己和家人。

我覺得千尋就是宮崎駿最美好的期望,他一直在用千尋呼喚著我們,讓我們內心裡最純真的那個小孩子醒過來,告訴我們,不管走了多遠,都別忘了回家的路,也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路,可以有無數種選擇,只要你始終記得初心,那就永遠不會迷路。

這世上有一條路無論如何也不能走,那就是歧途,只要走錯一步結果都會是粉身碎骨。——宮崎駿 《千與千尋》

在《千與千尋》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不是千尋,不是白龍,而是那個沒什麼臺詞的無臉男。

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可自從第一次見到千尋起,無臉男就被莫名地吸引,大概是因為下雨時千尋給他留下的那個門縫吧,讓它被千尋的善良所吸引,始終默默地追隨她、幫助她。

千尋需要藥浴,可是掌管藥浴的人卻始終不肯給她。無臉人悄悄拿到了牌子,把大把牌子遞給千尋,千尋一開始說不要,後來說只要一個就好,可是他堅持要把這些全部給她。最後,他索性離開了,只留下散落一地的牌子。

我覺得,無臉男像極了現實中麻木的我們,沒有性別,沒有面孔,沒有情緒。所以,他也就和現實社會中的我們一樣犯了錯誤,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去出賣自身最珍貴的東西。

這個世界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在為著同一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努力著,心甘情願的成為金錢的奴隸,死心蹋地的付出。 ——宮崎駿 《千與千尋》

眾人看到無臉男有很多黃金,無不趨之若鶩,都捧上最豐盛的食物,期待可以得到他的青睞,可他不在乎這些,他只是鬧得天翻地覆說:「我要小千。」

當看到千尋的那一刻,他一下子變得安靜,他拿出大把的金子給千尋,找出好吃的給千尋,他說:「我只給你,不給其他人。」可千尋只是搖頭。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在現實中掙扎的我們,不願意墮落,卻也不知道如何反抗,想要拉住心中的那個孩子讓她別走,卻又無法抵抗現實的殘酷,那種無奈、無助,讓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來自哪裡,活著為了什麼。

當千尋把僅存的半顆藥丸給了無臉男時,我又一次被感動了,看著無臉男吃下藥丸吐出曾經吞噬下去的一切,就仿佛自己也放下了那些欲望,倍感輕鬆。

之後,無臉男一直追隨著千尋,穿過乾淨的河流,找到了最安詳的歸宿。我覺得,無臉男的結局是給了我們一種希望,也許我們都曾做過錯事,可只要你願意改變,不管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別回頭,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也要走下去

一條路不能回頭,就是一生要走許多路,有成長之路。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仍要繼續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能回頭。——宮崎駿 《千與千尋》

最後的最後,千尋救回了爸媽,一起離開了小鎮,那裡發生過的一切,都像一場夢。可她耳邊還是一直迴蕩著白龍的話:「去吧,記住,一定不要回頭!」

是啊,向前走吧,不管你多麼不舍,過去總要過去,未來終歸要來,千尋在小鎮裡遇到的一切,就像是我們不願長大的執念,再不舍,也要放下。

在這一程我們學會了勇敢,在下一程我們又會遇見什麼?沒人知道,但也沒有關係,只要你始終保持初心,就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千尋踏過青草與溝壑,穿過隧道,在現實世界裡和父母團聚。一家人回到來時的車前,看見滿車的落葉,千尋悵然,而母親說:「一定是有人惡作劇吧。」

其實,惡作劇的不是人,而是時間,它讓我們不得不和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人告別,讓我們必須不斷地放下、前行,可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還沒有來及好好告別。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宮崎駿 《千與千尋》

白龍、無臉男、小玲、鍋爐爺爺、湯婆婆、錢婆婆、巨嬰......這些人對於千尋來說,不管是夢境還是現實,都將是她未來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她雖然不舍,可必須說再見,才能繼續向前走。而那座小鎮會一直矗立在那裡,目送著千尋,一步步走遠。

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和事,也許漸漸遠離,也許不再聯繫,可他們曾帶給我們的感動、快樂、感悟、心動都不會消失。

時間是一列有去無回的列車,穿行在憂傷的海洋裡,向著一個叫未來的地方,決絕地駛去。我希望你也能像千尋一樣勇敢地向前跑,可我也希望你能夠像千尋一樣偶爾停下來有一場和自己心靈的神奇對話,和內心裡最真實的自己對視,你一定能夠看到屬於你,最美最真的初心。

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宮崎駿《千與千尋》

所謂成長,其實就是逼著我們踉踉蹌蹌地受傷,跌跌撞撞地堅強,沒有誰能夠逃過,可你一定要相信,只要你不忘初心,就能夠找到最正確的路來走。

就像《千與千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神,他們有的貪婪,有的善良,有的自私,有的正直,可最後的最後,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真誠戰勝了狡詐。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勇敢,也是告訴每個成年人,我們內心裡都有這樣一個千尋,她代表著無畏、真誠、正義、勇敢、善良、堅定,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守護她。

當然,如果你已經丟了她,也一定要努力找到她,時不時和她對話,因為她可以在你迷茫的時候告訴你,未來的路,在何方。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

相關焦點

  • 獨自成長,是人生的必修課
    在故事的結尾,白龍對千尋說:「我只能送你到這兒了,後面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每次看到這裡不由感慨:有些路,你是需要獨自去走的,有些事,你是需要獨自去做的。有時會遇到惺惺相惜的夥伴同行一段,但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孑然獨身、奮力前往。一個階段就會有一個階段的責任在等著,一個循環就會有一個循環的低沉周期,周而復始、循環反覆。
  • 《魔女宅急便》:正視內心深處的孤獨是成長的一部分
    此外,在風格更加寫實的《側耳傾聽》中,14 歲的月島雯度過了一段青春期的低迷時光。這一切的艱苦,都是由他們獨自承擔的。讓人物獨自踏上一段旅程並不是一種特別具有新意的敘事方式,尤其是對於以「成長」為主題的電影來說,這類電影通常會對自立和獨立進行探討,但吉卜力的電影卻將重點放在了這些過程中的孤獨時光上。
  • 看過《千與千尋》,才算看過了宮崎駿
    他筆下的千尋、幽靈公主、波妞都是多少人的童年回憶,配上久石讓的音樂,仿佛窗外吹來夏天的風,我們在一瞬間聞到了童年的味道,而《千與千尋》也是宮崎駿乃至整個日本最成功的動畫作品。 宮崎駿也是個純粹的大師,他主張反戰,呼籲和平,也有承認日本侵華罪行的勇氣。他執導的《千與千尋》是亞洲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的動畫電影,在全球狂卷票房和口碑,至今仍保持多項動畫片紀錄。
  • 宮崎駿《千與千尋》:講的是愛情?友情?還是成長?或其他?
    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自誕生以來,徵服了許多人。第一次看《千與千尋》,內心充滿了奇異的溫暖和悵惘感,但卻抓捕不住任何一個點,能展開了去講述它是多麼的動人。談的是愛情嗎?——生命中那些決意了非做不可的事情,即使也許沒有多大把握,即使用最笨的方法,也要做一次。 於是有了一段安靜的旅程。千尋開始影響其他人跟自己一起成長:無臉男、湯婆婆的巨嬰寶寶。變回原形的父母對此無知無覺,但千尋卻獲得了超越式的新生。 對比《愛麗絲夢遊仙境》,同樣的小女孩異世界歷險的題材,但愛麗絲本身就有冒險主義精神存在,她對於異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如魚得水的。
  • 《千與千尋》—成長的路上有很多小夥伴,我們要給彼此一份信任
    《千與千尋》—成長的路上有很多小夥伴,我們要給彼此一份信任以前不喜歡什麼動漫,總覺得是給小孩子看的。第一次接觸動漫還是因為我的室友,她強烈推薦我看。就這樣,我帶著一些牴觸的心裡看了一下。為了給父母解除魔咒,千尋便在小鎮上找了一份工作,開始了打工之旅。與千尋有所羈絆的就是白龍了。是白龍教給了她信任會換取信任。千尋的爸爸媽媽之前給了她太多保護,所以整體給千尋的世界觀就是不要輕易的去相信一個陌生人!白龍遞給了千尋一個藥丸,千尋糾結了好久還是選擇了接受。爸爸媽媽變成了豬頭,她只能選擇去結交朋友,去相信別人。
  • 《千與千尋》為何成經典?一個人看出3種故事,成長只是其中一種
    「當《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完成時,我第一次覺得很驕傲。對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坐上電車展開充滿期待的旅程。」 ——宮崎駿對於很多人而言,宮崎駿幾乎是他們童年不可或缺的人物。這位偉大的漫畫家用不朽的想像力,將一個個鮮活的動畫形象搬上銀幕,講述了一幕幕治癒人心的童話故事。《千與千尋》正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故事之一。
  • 「學生習作」一段令我成長的旅程//李長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佳作苑,ID:gh_c7f07f039ce2】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段令我成長的旅程李長運(勐海一中)人生就像一場旅行,出生之時是起點,死亡之時便是終點。
  • 《千與千尋》人物大揭秘,沒想到,他們竟是這樣的人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代表作之一,雖然是已經火了很多年,但直到2019年才在大陸上映。它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動漫作品,更是借動漫人物反映了許多現實中形形色色的人。錢婆婆比較佛系,獨自住在與世無爭的小屋裡,傳遞出來的都是正能量。在千尋臨走時,錢婆婆送給她一隻護身發圈,保護她平平安安。話說她小屋的引路燈還真是可愛,只有善良的人才配有可愛的配件。
  • 旅程終點: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和自己的孤獨與焦慮相愛相殺
    於是乎帶著雜誌社任務以及自己的好奇心,大衛開著車前往到伊利諾州開始了一段採訪旅程。很快,華萊士熱情的接受了大衛的採訪和錄音,並且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大衛不僅僅可以住在華萊士的家裡甚至能夠陪著他前往另一個地方去做圖書宣傳活動。
  • 長大後回看千與千尋,最終,我們都活成了那個面目全非的人
    《千與千尋》是真正的恐怖片!我四年級第一次看的時候就嚇壞了,我可不要爸爸媽媽變成豬頭!我一直認為在宮崎駿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起風了》,但不得不說,《千與千尋》仍然是很特別的存在。在不同的時間階段,以不同的心情去看都會產生不同感想的電影。
  • 大馬哈魚每年都要逆流而上
    這悽清的冷雨,無心去聽,無心去賞,無心去嘗,無心去品……獨自走在冷雨中,像溺水般的無力。在這雨中,我們都是沒傘的孩子,我們都是在應試教育的洪流中,形單影隻的舵手,然而當風浪如洪水猛獸般撲來,我們真的甘心自己就這樣溺斃,沉淪於冰冷的洋底嗎?我們都愛向著光生長,這裡太深,太黑。只有沒傘的孩子才知道努力奔跑。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就像「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這句話一樣。真正的成長,是一種主動的選擇。千尋必須主動離開這個困境,而不是被迫去離開。就如湯婆婆的胖孫子主動爬上千尋的肩膀上那一刻一樣,屬於他的成長也開始了。《千與千尋》千尋必須學會主動離開當下所處的情境,去經歷,去感受,而過程中得到的種種才會成長為自己的一部分。即使是那個從小生活在湯婆婆的溺愛下的肥孫子,他也一樣,只需從湯婆婆的溺愛中走出去,然後去經歷。
  • 貓頭鷹一家:貓頭鷹的成長旅程
    貓頭鷹一家:貓頭鷹的成長旅程《貓頭鷹一家》是一本專注於詳解貓頭鷹的圖畫書。故事主角是縱紋腹小鴞——一種廣布於歐亞大陸的小型貓頭鷹。《貓頭鷹一家》不僅講到它們如何捕捉獵物,還講到它們會受到哪些威脅、怎樣躲避敵害,講到它們怎樣求偶、交配、孵化、育雛,講到一隻縱紋腹小鴞如何從一枚卵成長為一隻獨當一面的成鳥,講到這隻成鳥會離巢開始自己的生活。
  • 《千與千尋》人物圖鑑:18年後,揭開成人世界真相
    為了拯救被施魔法的父母,她不得不學會堅強、勇敢,被迫走上了成長之路。在認清現實、爭取到生存機會前,她都沒有再流眼淚。直到白龍帶著她看望已經變成豬的爸爸媽媽,又拿出飯糰給她吃時,千尋才終於忍不住放聲大哭。經歷過人生困境的人,都能明白這種眼淚的味道。我們平時會穿上堅硬鎧甲,即便連續遭遇挫折、委屈,也不輕易流淚。而等到風暴暫時停息時,即使收到一點點溫暖關懷,也容易感動落淚。
  • 宮崎駿《千與千尋》▏ 我們都是單純孤獨的無臉男
    彭彭早前發博說即將為《千與千尋》無臉男配音。這意味著這部2001年上映於日本的動畫電影終於要在國內上映了。好多人還是有點小小的激動,畢竟之前大多只在電腦端看過,國內遲遲沒有引進。今天,千呼萬喚始出來,《千與千尋》上映反響火爆,口碑仍然非常棒。配音陣容不小,周冬雨、彭昱暢、井柏然、王琳、田壯壯。但是全片無臉男幾乎沒有什麼臺詞。
  • 《千與千尋》背後隱藏的大結局,它代表了什麼意義你們知道嗎
    我是從小看著《千與千尋》長大,一直將它當做一部溫馨的童話來看,卻沒有想到故事背後還有如此深刻的意義。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誤入迷蹤時得遇白龍,也不是所有的長輩都能一如鍋爐爺爺在夜裡給你蓋好棉被、還有嘴硬心軟的玲、離開湯屋就回歸善良的無臉人…很多變化都是不可逆的一部看了無數遍的電影!一起再來看一遍吧!千與千尋是主人公在兩個世界的不同名字。喻示著兩個不同性格的千尋。
  • 人生路上,註定一個人熬,哪怕是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
    02人生路上想要到達繁華,必然要經過一段荒涼,有些路,註定要孤身一人獨行。生命是一場旅行,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去同一個地方,來者要惜,去者要放,在不斷的成長中,也不斷地相逢和告別,也終會明白了,很多路只能一個人走,說好一生的人,終究在紅塵的渡口走散,只能獨自前行,但盡人事,莫問前程。
  • 《千與千尋》,你看懂了嗎
    題圖:《千與千尋》6 月 21 日,《千與千尋》在中國如期上映。在日本上映 18 年後,這部宮崎駿的經典之作終於來到中國的大熒幕上與我們見面。重看《千與千尋》,你有什麼感受?這部電影有哪些涵義?今天,陪你一起,重返《千與千尋》的世界。最優秀的故事,常看常新。
  • 一個人的旅程
    人赤裸裸獨自一個來到這世上,最終又是獨自一個離開,人這一生只不過是一個人的旅程,也許途中會遇到各種風景,各種路人,但他們只能陪你一段路,你最終是要一個人走完這旅程的。那種」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感情多半只是小說裡的情節,現實社會裡是極少,即使真的有,也未必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
  • 《千與千尋》:成長路上,其實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而千尋的成長,就是從失去父母的庇佑開始的。 《千與千尋》是2001年在日本上映的電影,導演是日本的動畫大師宮崎駿,這部電影是唯一一個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動畫長片,它也是第52屆柏林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熊獎「的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