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用文字溫暖你的夕言,點擊上方藍色按鍵關注我哦。
已經走到盡頭的東西,重生也不過是再一次的消亡。就像所有的開始,其實都只是一個寫好了的結局。——宮崎駿 《千與千尋》
我看過第一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就是《千與千尋》,那時候還在上大學,我喜歡好聽的音樂和精緻的畫面,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的冒險,除此以外,好像再沒有什麼。
可前段陪孩子再一起看《千與千尋》時,我突然熱淚盈眶。現在的我看到的千尋,不只是一個做了一場夢的小女孩,而是變成了成長路上跌跌撞撞的我們。
十年時間,彈指一揮間,曾快樂過,曾悲傷過,曾困惑過,曾墮落過,曾努力過,我時常忘記當初的我為什麼要選擇走這條路,有時候甚至會質疑我是不是錯了。
再看《千與千尋》後我突然明白,成長本就是一段孤獨的旅程,我們必須學會一個人逆流而上,可是在前進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它會成為我們迷茫人生中的指路明燈。
我們必須一個人長大,即使再不舍
《千與千尋》從千尋的搬家開始。雖然很不願意,可千尋也不得不跟隨父母搬去鄉下,她一路惆悵,一路彷徨。
其實搬家就代表著告別,這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沒有誰願意長大,沒有誰想離開安樂窩去面對現實的殘酷,可時間從不給我們喘息的機會,總是推著我們向前走。
當千尋和父母因為迷路來到這座神秘的小鎮時,他們看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那種香味讓父母無法抗拒。雖然千尋拼命阻止,可還是沒能阻止父母,他們開始大吃特吃。
那些美味的食物是不是像極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吸引和欲望?雖然我們的內心有一個千尋一樣的聲音告訴我們「不要碰」,可我們依然會像千尋的父母一樣,自我安慰地說「吃一點沒關係的」。
後來,隨著夜幕的降臨,千尋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不受控,她恐懼,驚慌失措,拼命告訴自己「這是個夢」,然後就蹲在地上大哭。
此時的千尋,像極了剛剛步入社會的我們,沒有多麼聰明,也沒有傲人的才華,從小被嬌生慣養,面對社會的險惡不知所措,愛哭,脆弱,渴望有人能夠來拯救自己。
白龍的出現,給了千尋希望,也給了我們一些希望,原來這個世界不只有黑暗,還有真善美的存在,可是這個給了千尋希望的人,也只能陪她一程,她還是要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的險惡。
千尋面對著已經無法改變的現狀,爆發出了從所未有的小宇宙,她勇敢地面對鍋爐爺爺,面對湯婆婆,面對小玲,她想要一份工作,她要活下來。
這是不是很像屢屢受挫卻依然百折不撓的我們?生活的確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艱難,可我們除了勇往直前,別無他法。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宮崎駿 《千與千尋》
千尋用自己的名字換來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機會,她變成了小千,她開始漸漸忘記自己的本命,可白龍一直在提醒她,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否則你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我很喜歡宮崎駿關於用名字交換工作的這個設計。名字其實就是我們的初心,為了能夠活下來,我們不得不用它去作為交換,可我們內心裡總有一個白龍在時刻提醒,別忘了你是誰,別忘了你為什麼來到這裡。
後來,千尋慢慢接受了這個世界的規則,比如在這裡,你必須要吃這裡的食物,不然就會人間蒸發,但也不能吃太多,要不然就會變成豬;比如在這裡,你必須要找一份工作,證明你存在的價值,否則你就會變成豬。
這些,其實也都是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則,我們必須時刻努力,讓自己保持自律,否則就會被這個世界給淘汰。
面對這些規則,千尋沒有如很多人所願,站出來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了,這其實就是要告訴我們,在這大大的世界裡,我們都只是小小的塵埃,在成為不了規則制定者的時候,你就只能先學會遵守。
這一部分的《千與千尋》是充滿無奈的,讓人有一種想要掙脫卻無可奈何的束縛感,可這一部分也特別真實,它不僅僅是講了一個小孩子的成長和蛻變,更是讓我們這些成人直面自己那些不堪又難以忘懷的過去。
可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嗎?我覺得並不是。
成長的過程中,如何不忘初心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人面對無法抗拒的規則時,會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默認,然後隨波逐流,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一種是雖然接受,但始終堅持自我,有底線的活著。
很慶幸,千尋是第二種。
當滿身汙濁的河神來到澡堂,所有人都因為惡臭而退卻時,只有千尋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努力為它衝洗著層層疊疊的泥垢。
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不是誰教給她的,而是一種本能。也正是這個動作,激發起了眾人的團結心,一起度過了危機。
在現實中,又有幾個人能夠一直保持千尋的無畏和擔當呢?初入社會的我們,可能會像她一樣,但碰幾次壁,吃幾次虧以後,就會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學會中庸,學會退縮。
我並不是說這樣有什麼不好,但千尋的這份率真,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曾有過的激情和衝動呢?
後來,千尋還做了很多事,她為了救朋友白龍不惜冒險,她不在乎金錢,給無臉男吃下藥丸,讓他吐掉欲望恢復本真。
這樣的千尋,雖然始終不曾超越這個小鎮的規則,但她在規則之下,仍然勇敢率真地活著。恰恰也就是這份真,使她不至於迷失自我,最終拯救了自己和家人。
我覺得千尋就是宮崎駿最美好的期望,他一直在用千尋呼喚著我們,讓我們內心裡最純真的那個小孩子醒過來,告訴我們,不管走了多遠,都別忘了回家的路,也告訴我們,人生有許多路,可以有無數種選擇,只要你始終記得初心,那就永遠不會迷路。
這世上有一條路無論如何也不能走,那就是歧途,只要走錯一步結果都會是粉身碎骨。——宮崎駿 《千與千尋》
在《千與千尋》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不是千尋,不是白龍,而是那個沒什麼臺詞的無臉男。
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可自從第一次見到千尋起,無臉男就被莫名地吸引,大概是因為下雨時千尋給他留下的那個門縫吧,讓它被千尋的善良所吸引,始終默默地追隨她、幫助她。
千尋需要藥浴,可是掌管藥浴的人卻始終不肯給她。無臉人悄悄拿到了牌子,把大把牌子遞給千尋,千尋一開始說不要,後來說只要一個就好,可是他堅持要把這些全部給她。最後,他索性離開了,只留下散落一地的牌子。
我覺得,無臉男像極了現實中麻木的我們,沒有性別,沒有面孔,沒有情緒。所以,他也就和現實社會中的我們一樣犯了錯誤,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去出賣自身最珍貴的東西。
這個世界真的很現實,每個人都在為著同一個目的,不惜一切代價努力著,心甘情願的成為金錢的奴隸,死心蹋地的付出。 ——宮崎駿 《千與千尋》
眾人看到無臉男有很多黃金,無不趨之若鶩,都捧上最豐盛的食物,期待可以得到他的青睞,可他不在乎這些,他只是鬧得天翻地覆說:「我要小千。」
當看到千尋的那一刻,他一下子變得安靜,他拿出大把的金子給千尋,找出好吃的給千尋,他說:「我只給你,不給其他人。」可千尋只是搖頭。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在現實中掙扎的我們,不願意墮落,卻也不知道如何反抗,想要拉住心中的那個孩子讓她別走,卻又無法抵抗現實的殘酷,那種無奈、無助,讓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來自哪裡,活著為了什麼。
當千尋把僅存的半顆藥丸給了無臉男時,我又一次被感動了,看著無臉男吃下藥丸吐出曾經吞噬下去的一切,就仿佛自己也放下了那些欲望,倍感輕鬆。
之後,無臉男一直追隨著千尋,穿過乾淨的河流,找到了最安詳的歸宿。我覺得,無臉男的結局是給了我們一種希望,也許我們都曾做過錯事,可只要你願意改變,不管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別回頭,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也要走下去
一條路不能回頭,就是一生要走許多路,有成長之路。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單再寂寞,仍要繼續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能回頭。——宮崎駿 《千與千尋》
最後的最後,千尋救回了爸媽,一起離開了小鎮,那裡發生過的一切,都像一場夢。可她耳邊還是一直迴蕩著白龍的話:「去吧,記住,一定不要回頭!」
是啊,向前走吧,不管你多麼不舍,過去總要過去,未來終歸要來,千尋在小鎮裡遇到的一切,就像是我們不願長大的執念,再不舍,也要放下。
在這一程我們學會了勇敢,在下一程我們又會遇見什麼?沒人知道,但也沒有關係,只要你始終保持初心,就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千尋踏過青草與溝壑,穿過隧道,在現實世界裡和父母團聚。一家人回到來時的車前,看見滿車的落葉,千尋悵然,而母親說:「一定是有人惡作劇吧。」
其實,惡作劇的不是人,而是時間,它讓我們不得不和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人告別,讓我們必須不斷地放下、前行,可很多時候,其實我們還沒有來及好好告別。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宮崎駿 《千與千尋》
白龍、無臉男、小玲、鍋爐爺爺、湯婆婆、錢婆婆、巨嬰......這些人對於千尋來說,不管是夢境還是現實,都將是她未來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她雖然不舍,可必須說再見,才能繼續向前走。而那座小鎮會一直矗立在那裡,目送著千尋,一步步走遠。
在我們的生命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和事,也許漸漸遠離,也許不再聯繫,可他們曾帶給我們的感動、快樂、感悟、心動都不會消失。
時間是一列有去無回的列車,穿行在憂傷的海洋裡,向著一個叫未來的地方,決絕地駛去。我希望你也能像千尋一樣勇敢地向前跑,可我也希望你能夠像千尋一樣偶爾停下來有一場和自己心靈的神奇對話,和內心裡最真實的自己對視,你一定能夠看到屬於你,最美最真的初心。
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宮崎駿《千與千尋》
所謂成長,其實就是逼著我們踉踉蹌蹌地受傷,跌跌撞撞地堅強,沒有誰能夠逃過,可你一定要相信,只要你不忘初心,就能夠找到最正確的路來走。
就像《千與千尋》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和神,他們有的貪婪,有的善良,有的自私,有的正直,可最後的最後,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真誠戰勝了狡詐。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勇敢,也是告訴每個成年人,我們內心裡都有這樣一個千尋,她代表著無畏、真誠、正義、勇敢、善良、堅定,只要我們願意,就可以守護她。
當然,如果你已經丟了她,也一定要努力找到她,時不時和她對話,因為她可以在你迷茫的時候告訴你,未來的路,在何方。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