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導盲犬數量不及大熊貓 訓導員薪資過低

2020-12-01 搜狐網

  中國導盲犬大連基地的訓導員們,不得不面對著低薪、勞累、傷病和不被理解。這些困難讓無數滿懷公益熱忱的青年最終被迫離去。最短的,僅做了三天。

  訓導員高頻流失的另一面,是中國導盲犬需求的巨大缺口。作為內陸首家導盲犬基地,成立九年多僅畢業87隻導盲犬,視障人士即便符合申領條件,也要等兩到三年。

  不久前,「導盲犬進地鐵」的報導讓導盲犬成了輿論焦點,就在人們爭論導盲犬如何乘車的時候,卻很少有人知道,引發爭議的導盲犬在中國的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法制晚報》記者日前探訪導盲犬大連基地,試圖通過導盲犬訓導員內心的彷徨與堅守,來尋找導盲犬「量產」不足的原因。

  人員和經費,是制約基地擴大產出的雙重障礙。依國際慣例,一個國家只有1%的盲人使用導盲犬時,才能稱之為普及。在擁有1700餘萬盲人的中國,導盲犬的普及依舊任重道遠。

  留日碩士被導盲犬感動

  兩個半月後,大連女孩王鑫還是放棄了那個月薪過萬的貿易公司,來到導盲犬大連基地做訓導員。就像2001年,她義無反顧赴日留學一樣。

  面對這個留學九年的心理學碩士,基地創始人、大連醫科大學動物學教授王靖宇反覆強調,這工作不僅髒累還收入低。但王鑫表示非做不可,儘管她現在承認當時是「興奮過了頭」。

  剛回國那會,盲人母親牽著金毛導盲犬貝貝去接她,見面便說:「貝貝,這是你姐。」母女重逢,當媽的不問自己累不累,還說自己是狗姐姐,王鑫不悅。

  這情緒直接摻入她對貝貝的懷疑,母親牽狗出門,她就跟著,總覺得母親要撞上障礙物。終忍不住在「危急時刻」拽了母親一把,貝貝卻仍在前行,母親頓時崴了腳。

  王鑫為此抱怨「這狗不能用」,卻遭到母親駁斥:「我都用了一年了,沒什麼事,你回來了我還把腳崴了。」

  那時王鑫特委屈,何況母親不僅拖著腫了的腿給狗洗腳、按摩,還整天念叨「貝貝辛苦了」。

  直到她在之後的一次跟蹤時發現,貝貝帶著母親在密集的車流中將尾巴蜷成了環形,「如果耷拉下來,就會被車軋」。這讓王鑫對貝貝初生好感,「起碼能用」。

  某個雨天下班,王鑫一下車便發現母親站路邊等著給自己送傘,滿臉興奮。在王鑫童年的記憶中,每逢雨天,送傘的家長就湧入了校門,而她卻總要忙著拿傘給母親。她對母親開玩笑,說啥時也給自己送回傘。沒想一句無心的話,成了母親的心病。這次,靠著導盲犬,母親終於了卻心願。

  看著母親身旁被雨淋溼的貝貝,王鑫心頭一熱:「媽,要不我去導盲犬基地上班吧?」

  導盲犬免費供盲人使用

  王鑫的想法植根於視障家庭子女的切身感受。她想讓更多的盲人擁有導盲犬,趕在各自的兒女長大前,滿足孩子們幼小的心願。

  2010年,王鑫以訓導員的身份入職基地。母親卻在此時悄悄給基地打電話:「要是王鑫不行,早點跟她說,別耽誤你們。」這讓30歲的王鑫又羞又惱。

  母親的顧慮不是沒道理,除了值班,基地訓導員每天要工作8小時,最多時每人負責7條狗,每條訓練約1小時,其餘時間是午休和吃飯。高強度的工作,當時每月到手的不過千元。

  事實上,導盲犬大連基地在2006年5月成立之初,始終由王靖宇自費運營,狗糧一度吃了上頓沒下頓。直到近些年,基地才勉強收支平衡。訓導員薪資也由最初的五百元,漲到現今的三千元左右。而基地至今所訓出的87隻導盲犬,全部免費提供給提出申請的盲人使用。

  入職半年,母親探視,王鑫興奮地將自己所訓的第一隻導盲犬交與母親試試。誰料一圈走下來,母親直抱怨,「連直線都走不了。」

  王鑫一查國外資料才知道,問題出在移交上,即她訓練出來的狗,盲人不能正常使用。她轉而於2011年開始負責指導盲人使用剛剛畢業的導盲犬。如果導盲犬是盲人的「車」,那王鑫就是「駕校教練」。

  交付導盲犬之前,基地會對申請者進行初審,在審核其確有使用需要和領養能力後進行排序等待。待匹配的犬只畢業後,王鑫再前往申請者所在地考察,而後與盲人一起回到大連,選擇與其所在地環境相似的路段進行為期40天的共同訓練,最終讓盲人與導盲犬配合如一。

  這意味著,王鑫要在頻繁出差與訓練中輾轉。大齡青年,戀愛和生活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

  曾想轉行卻從未投簡歷

  王鑫最怕兩件事,同學聚會和過年。

  一起回國的同學問她換了什麼工作,她說自己改訓導盲犬了。當時國內對導盲犬的認知仍處萌芽階段,在很多人眼中,「訓狗」即「養狗」。起初她還一一解釋,可諸如「這狗多錢一隻」、「工資咋才一千多塊」的追問多了,她也只能儘量沉默。

  再後來,聚會上總有同學說周圍有異味。一番尋找,必定又是王鑫身上沾染的「狗味」。有人感慨,「咋還養狗啊?真能堅持。」

  沮喪時,面對紛紛頂著「經理」、「主管」頭銜的同窗,王鑫也會說,「有好工作趕緊給我介紹!」可招聘資料收了一堆,她卻沒投過一份簡歷。

  開心時,她反問大夥:「你們誰能把喜好變成職業?我能!」

  王鑫的喜好很大程度源於導盲犬的靈性。基地的導盲犬多為拉布拉多或金毛,成熟後他們擁有相當於八歲兒童的智商。每當王鑫出差回來,哪怕正在進食的導盲犬也會立即亢奮,圍著她又蹦又跳。當她心情低落時,導盲犬也會有所感應,默默伏在一旁聽她傾訴。

  王鑫也想過離開,又一想自己走了狗該怎麼辦,便決心訓完手裡的狗就離職。可不出幾天,疲憊就總被人犬間的默契與依賴稀釋。狗換了一茬又一茬,辭呈卻從未遞交。

  過年時親戚的「關懷轟炸」,是王鑫害怕的另一件事——「滿身狗毛,去哪找男朋友?」、「除了狗也接觸不到更好層次的人,換個工作吧?」……

  長輩滔滔教誨,王鑫只能沉默。再後來,過年的聚會她能推就推,能早走就早走。

  但她還是加入了茫茫的相親隊伍。

  見面一聊彼此的工作,總有人膚淺地以為「訓犬」就是「遛狗」,又或者問諸如「有那麼多盲人嗎?」、「為什麼不僱人引導盲人而要養狗?」之類的問題。解釋多了,王鑫只覺得累。

  時間也是問題。頻繁出差、值班和日常訓練,讓王鑫常常無暇赴約,接連幾次,男方難免疑惑:「什麼工作啊,晚上都不回家?」

  後來她索性與對方約在位於大連醫科大學內的導盲犬基地見面,「先過來看看,甭解釋了。」如今她雖有了男友,對方仍對她的工作一知半解。

  商場訓練被顧客當面斥責

  更多的不理解來自社會。

  訓練累了,訓導員便會牽著狗站在街邊休息片刻。總有路人上前對狗詢價,被告知這是非銷售的導盲犬後,便會反問:「不賣你站這幹嗎?」

  在商超牽著導盲犬熟悉生活環境的訓導員,也時常會遭到老人的當面申斥,令他們頻繁陷入「眾人矚目」的尷尬之中。

  22歲的訓導員王霄龍曾與幾名同事一起,揣著基地發的1200元年終獎,興衝衝跑到商場,準備各自置辦一身衣服。可只轉了一圈,幾個小夥子就灰溜溜地離開了。他們所到之處,顧客都遠遠地躲著,售貨員更是愛答不理。只因他們身上「狗味十足」。

  除過尷尬,傷痛也在所難免。

  由於訓狗需長時間拉拽,很多訓導員因而患上了肩周炎,更不要說雙臂肌肉酸痛。初訓的犬只往往桀驁,王鑫時常被高大的導盲犬撞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按摩的師傅見了,還以為她遭到了家暴。

  10月19日的大連突然烏雲密布,狂風驟起,似乎一場大雨正在醞釀。但王鑫仍安排了戶外訓練,她調侃自己的腿就是「天氣預報」。原來,她曾被一隻狂奔的狗從背後衝撞,左膝跪地致半月板損傷,從此落下病根,每當雨天將至,左膝就會隱隱作痛。

  低薪、勞累和疲憊,束縛著王鑫,曾經的同事走了一撥又一撥,但每當有盲人打來電話,說用她教的方法化解了導盲犬使用中的問題時,又感到一陣欣慰。

  王鑫在基地已度過了五年,每月到手的薪水也只有三千元左右,為當地平均薪資的一半。

  「不確定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可能某天累了,就不做了。」王鑫說,但她確定的是,能走到今天,說明這條路是對的。

  薪資低訓導員下班拉活創收

  當未婚的王鑫為不確定的未來而糾結時,32歲的訓導員付明巖正在為即將出生的孩子而焦慮。

  這是付明巖進入基地的第六年。事實上,早在2012年結婚之初,月薪不足兩千的他就感到了家庭的負重。青年時輾轉求職的坎坷,讓他更願相信人狗之間的信賴和純粹。既然不舍離開,就只能設法創收。他通過借錢,買了輛車,靠「拉活」每月多掙個1500元。好在沒有房貸,他與妻子兩人掙錢倆人花,生活尚可。

  可薪水的增長不及物價,壓力如同妻子腹中的孩子,越來越重。這個丈夫除了的同時訓導6隻狗,在幾乎達到一個資深訓導員工作極限的同時,還不斷延長自己下班後跑活的時間,常常熬到夜裡十一二點,只為每天多掙個十塊二十塊。懷孕的妻子總在他出門時叮囑「早點回來。」

  付明巖也盤算過轉行後的收入,可總感覺和現在加上拉活的收入差不多。但他也清楚拉活並非長久之計,在不辭職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訓出一些導盲犬,以期望獲得更好的薪資。他也知道基地曾經的同事開了汽車裝潢店,年入數十萬。面對對方邀請,他還是留在了基地。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走,但知道總有一天會走。」付明巖說。

  而基地像這樣靠副業創收的訓導員,不止付明巖一人。

  25歲的本溪滿族女孩周圓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導盲犬基地工作。每月兩千左右的收入,除去1300元的房貸,早已讓她無法像大學時那般隨意逛街買衣服。而是在下班時做起了微商,代購日本的化妝品以補貼生活。

  「之前衣服多到衣櫃都裝不下,大學時還賣二手衣服。到基地之後也沒那麼多心思打扮逛街了,因為累,下班都不怎麼換衣服,因為第二天還要穿。」周圓用調侃地口氣說,「雖然基地的人都很年輕,但也沒什麼帥哥美女,一個個都曬得不像樣。」

  中國大陸導盲犬數量不及大熊貓

  作為中國內陸首家導盲犬基地,大連基地自2006年創建以來,已流失了70多名工作人員。甚至有的訓導員,只在做了三天就離開了。

  「訓導員都是滿腔熱情而來,被迫無奈而走。」基地創始人王靖宇說,微薄的收入無法承擔他們生活的負重,這讓他始終心存愧疚,既對不起訓導員們,也對不起在訓的犬只。

  訓練導盲犬是一項專業性極高的工作,而培養一名合格的訓導員,至少需要一年。訓導員中途離職,意味著對其投入的精力和成本都付之東流,這對基地的損失不言而喻。

  「我們現在已經不招新訓導員了,如果招新,基地經營成本會更大。招老訓導員吧,導盲犬訓導在中國不過十年,又無人可招。歸根結底,還是錢的問題。」導盲犬大連基地主任助理梁佳介紹,基地目前有訓導員17人,其中4人為見習。而按照理想的狀態,基地起碼應有20位以上的資深訓導員。

  訓導員高頻流失的背後,是中國1731萬視障人士對導盲犬需求的巨大缺口。

  王靖宇介紹,目前全球約有導盲犬四萬隻,而盲人數量佔全球四分之一的中國大陸,導盲犬數量尚不足百隻,遠低於大熊貓的數量。而依國際慣例,一個國家只有1%的盲人使用導盲犬時,才能稱之為普及。

  截至10月24日,該基地成立九年多共畢業導盲犬87隻。按該速度,視障人士即便符合申領條件,也要等兩到三年。

  那是否可以引入市場機制,由企業以營利為目的向視障人士輸出導盲犬,以解供需之困?

  「在中國,大多數視障人士經濟條件都比較差,卻普遍需要導盲犬,如果導盲犬淪為商品,難免最終成為富裕盲人的遊戲。」王靖宇對此解釋,對於導盲犬培育,國外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目前國際通行做法是政府和慈善機構為視障人士購買導盲犬。在日本,通常由政府和慈善機構、財團共同購買導盲犬。而英國會在國內自身導盲犬產出不足時,向挪威的私人公司購買導盲犬供國內視障人士使用。

  「大連政府已盡全力了,國家層面應該更明確一些。」王靖宇坦言,儘管基地畢業的導盲犬輸送面向全國,但自2010年起,大連市為每條畢業的導盲犬補貼一半成本即六萬元,其餘款項均為愛心捐贈。而最終只有30%的受訓犬只能畢業成為合格的導盲犬。

  在一位訓導員穿著的工作服上,《法制晚報》記者至少發現了6處破口和4處補丁,而有的訓練服,已穿了4任訓導員。

  文/麗案調查工作室記者蒲曉旭

相關焦點

  • 中國導盲犬數量不及熊貓 訓導員靠「拉活」創收
    每天下班之後,他還要外出「拉活」,以副業彌補訓導員收入的不足  中國導盲犬數量不及大熊貓 訓導員薪資低只得靠「拉活」創收  戶外訓練被當成狗販子  中國導盲犬大連基地的訓導員們,不得不面對著低薪、勞累、傷病和不被理解。這些困難讓無數滿懷公益熱忱的青年最終被迫離去。最短的,僅做了三天。
  • 全國導盲犬數量,不及大熊貓1/9,電影《小Q》背後的思考
    影片講述了一隻名叫小Q的導盲犬和它所服務的主人李寶庭(任達華 飾)——一位中年失明、性格暴躁而又孤僻的天才糕點師之間的動人故事。自9月20日在大陸上映以來,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以及超過1億的票房(截止發文)。
  • 在中國,它比大熊貓的數量還少!導盲犬!
    你曾經在路上有見過導盲犬嗎?恐怕有此經歷的人非常稀少。據相關數據報導,目前國內有1700多萬視障人士,但全國導盲犬的數量不超過200隻。是的,就是這麼殘酷的現實!稀少的導盲犬導盲犬在中國而導盲犬在中國,是比大熊貓數量還稀少的「珍稀動物
  • 女博士放棄高薪工作甘心當導盲犬訓導員
    然而一個曾在日本留學,讀心理學的女博士王鑫竟然卻放棄別人眼中羨慕的外企高薪工作,甘心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導盲犬訓導員。她說:人的一生很短暫,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成一種職業不是很好嘛!現在,大連導盲犬基地現有訓導員僅有十幾人。   堅定的想成為一名導盲犬訓導員,更多的還是因為她的媽媽。王鑫的母親王曉軍是一名視障人士。2009年6月,她在基地成功申領了導盲犬貝貝。當時,還在日本留學的王鑫雖對導盲犬有一定認識,但卻並不信任。
  • 海歸女博士被導盲犬徵服 回家當導盲犬訓導員
    王鑫是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的一名導盲犬訓導員。為了培訓出更多導盲犬,為了給盲人增添一雙眼、四條腿,她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學歷以及外企的高薪。女兒做這樣的工作,一般的媽媽當然不會支持,王鑫的媽媽也不支持,儘管她自己就是一名盲人、一名導盲犬使用者。
  • 「中國導盲犬之父」王靖宇:為了給視障人士帶來希望
    訓導員在訓練導盲犬。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新華社大連5月18日電(記者崔師豪)「在基地成立之初的2006年,導盲犬申請人數大約有5萬人,辦公室的電話都被打爆了。」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創始人、被稱為「中國導盲犬之父」的王靖宇說,「可當年我們僅僅成功訓練出兩隻導盲犬。」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是中國大陸地區首家面向全國,並能在導盲犬的繁育、培訓、應用等方面提供專業性指導的非營利性機構。目前該基地有在訓犬約80隻,並已建立完整的寄訓循環體系,基地培訓出的導盲犬全部免費交付視障人士使用。
  • 被「罵哭」的導盲犬好了?訓導員:會自愈
    被「罵哭」的導盲犬好了訓導員:會自愈 導盲犬「淘寶」來自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淘寶」的訓導員王鑫表示「淘寶」性格很活潑,目前已經恢復正常,「一般經過訓練的導盲犬心都有自愈能力,沒有那麼脆弱」。
  • 80後訓導員為視障人士圓導盲犬之夢
    簡介:  【解說】資料顯示,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600萬視力障礙人士的國家,每年能夠提供給盲人的導盲犬只有4-5條。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認可的唯一一家導盲犬訓練基地---大連導盲犬訓練基地,如今正活躍著十多位80後的導盲犬訓導員,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為視力障礙人士圓著導盲犬之夢。
  • 95後訓導員 教出廣東第一批本土導盲犬
    &nbsp&nbsp&nbsp&nbsp臨近中秋節,導盲犬安森跟著新主人回到了中國導盲犬南方示範基地。9月22日是它的生日,胡蘿蔔、南瓜、肉餅、蛋糕、玩具公仔,訓導員和志願者們給安森準備了生日會。兩年前安森在基地出生,兩年的時間,經過訓練,它成為了一隻優秀的導盲犬。
  • 關於導盲犬,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了
    因為每天只進食一次,導盲犬只有在聽到指令後才能進食。面對劇烈的聲響、強光,導盲犬都不能有劇烈反應。......只有在經過這一系列訓練之後,導盲犬才能「上崗」,而這背後,其實是訓導員不厭其煩的教導。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訓導員王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說,同學組織高中畢業二十周年聚會,自己卻回復不一定能前往,因為這份工作「沒有禮拜六」,她「晚上也不回家」。為什麼工作如此繁重?王鑫說這份工作「只有他們(盲人)想不到的,不能有我們做不到的」,「哪怕就一項不合格,它再完美,它都不是一頭合格的導盲犬,不能上崗,這是人命」。
  • 導盲犬培養成本高數量少 智能替代品爭相推出
    馴成率低    6年僅馴出3隻導盲犬   4月25日下午3點左右,山東省東營市大劇院外的廣場上,東營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訓導員郭佳正在訓練一隻名為「Lady」的拉布拉多導盲犬。  「Lady」執行完畢郭佳「找到垃圾桶」的指令,然後在劇院門前的臺階處停下,將前腳放在第一個石階上——它用這個動作告訴身旁的郭佳:此處有石階,悠著點走。
  • 他們訓導出的精靈,比大熊貓珍稀
    據國際導盲犬聯盟制定的相關標準,每一百個視障人士,就應配備一隻導盲犬。按照這個標準,我國應該有近17萬隻導盲犬供盲人使用。可導盲犬事業起步至今,因各種條件所限,12年間累計只培訓出100多隻導盲犬,數量遠低於國寶大熊貓。
  • 從「四次分別」,來看導盲犬的一生
    1819年一個叫海爾.約翰的人在維也納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導盲犬訓練機構。後來海爾還出版了一本小冊子詳細描述了中心的工作,但在當時這個項目並沒有被世人廣泛知曉。
  • 導盲犬養成揭秘:培訓費每條12萬 淘汰率達60%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進入視力殘疾人家庭的「持證」導盲犬數量僅有不到百條,北京也只有10條。而國際上規定,一個國家只有1%以上的視力殘疾人使用導盲犬時,才能稱之為導盲犬的普及。根據2012年的人口普查,我國有1731萬視障人士。而據北京市殘聯的統計數字,截至2014年,本市視力殘疾人約有7萬人,對導盲犬有實際需求的持證一級和二級視力殘疾人為1.9萬人。
  • 召集10000名支持者,為愛接力,助力中國導盲犬!
    ,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  目前服役的導盲犬數量約200隻左右  被視為珍稀動物的野生大熊貓有1864隻  導盲犬甚至比野生大熊貓還稀有  為了幫助導盲犬  今天,4.29 國際導盲犬日  耐吉斯將召集10000名
  • 大連導盲犬基地連年虧損 員工離職率高(組圖)
    大連導盲犬基地的訓導員跟導盲犬在一起。半島晨報、海力網攝影記者孫振芳  訓導員與導盲犬培養感情。  定期給導盲犬洗澡。  訓導員訓練導盲犬。  導盲犬進行乘車訓練。  導盲犬有專用的鞍具。  2006年,我國內地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導盲犬訓練公益機構——中國導盲犬大連訓練基地(以下簡稱大連導盲犬基地)在大連掛牌成立。幾年來,這裡培訓出的67隻導盲犬已為14個省市的數十名視障人士送去「光明」,排隊申領者達到幾萬人。
  • 南航大連「中國導盲犬空中之家」,助力視障人出行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時晨、杜瑩、李宛霖、丁海同、王有勔、牟林 報導:在第36個國際盲人日到來之際,為助力導盲犬更好服務視障人士出行,10月14日,南航大連分公司「中國導盲犬空中之家」愛心公益服務項目正式掛牌。當天,3隻導盲犬和導盲犬使用者來到南航空客A320飛機模擬艙,在乘務人員的陪伴下進行了適應性訓練。
  • 南航大連「中國導盲犬空中之家」愛心公益服務項目掛牌
    在第 37 個國際盲人日到來之際,10 月 14 日,南航大連分公司"中國導盲犬空中之家"愛心公益服務項目正式掛牌。當天,3 只導盲犬和導盲犬使用者來到南航空客 A320 飛機模擬艙,在乘務人員的陪伴下進行了適應性訓練。
  • 國際導盲犬日後又現拒載!「盲人的眼睛」何時不再尷尬?
    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國際導盲犬日」。說起導盲犬,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只聞其名,不見其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導盲犬實在太少了。今年的國際導盲犬日剛過不久,合肥首隻導盲犬乘公交遭拒載的消息就引發網民熱議,帶導盲犬出門,為什麼這麼難?導盲犬乘公交遭拒?
  • 導盲犬乘高鐵體驗春運
    &nbsp&nbsp&nbsp&nbsp1月12日,訓導員帶著導盲犬在寶雞南站等待乘坐高鐵。 當日,陝西省殘疾人輔助器具中心導盲犬發展服務中心的訓導員帶著導盲犬乘坐高鐵體驗春運,為導盲犬協助盲人乘坐高鐵出行進行適應性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