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藝術細胞不用多說,他取得的成就可以證明他是一代大師,可是他的感情生活卻和大師兩個字差得有點遠。
徐悲鴻出生在晚清,家中生活非常清貧,父親也只是一個窮書生,靠畫畫教書補貼家用,徐悲鴻受父親薰陶從小就開始畫畫,4年後徐悲鴻開始跟隨父親出外掙錢,這個經歷也開闊了徐悲鴻的眼界。因為天資聰穎,徐悲鴻慢慢小有名氣,思想也比較超前,他厭惡老式包辦婚姻那一套,因此還在自己的房間寫了一副對聯警醒自己:獨持偏見,一意孤行。但是那個時候的人們大多思想成就,故步自封,很快徐悲鴻的父母就為他安排了一門親事,無奈自己沒有力量去反抗,他最終走了他最討厭的一條路。說起他的第一位妻子,是標準的舊社會女人,裹小腳,遵守三從四德,思想保守,徐悲鴻對她沒有一點感情。
每一天的生活對他來說就是煎熬,為了逃脫這一切,他義無反顧去了傷害,拋棄了妻子,妻子期間給他寫了很多信,可徐悲鴻連看都沒看著就直接扔進垃圾桶。婚後第二年傳出妻子懷孕的消息,隨著兒子的出生,徐悲鴻越來厭棄這個家庭,他覺得孩子就是枷鎖,是麻煩,讓自己一生都要和這個家庭扯上關係,好像這個孩子是徐悲鴻一生的汙點。因為對妻子的厭棄,對婚姻的不滿,徐悲鴻把怨氣都傾瀉在了這個孩子身上,他給孩子取名「徐劫生」,表達的意思是「遭劫而生」,後來在妻子的反對下家人又改名為「吉生」。意味著逢兇化吉。
就算有了孩子,徐悲鴻也沒有做到一個當爸爸的責任,還是待在上海做著他的夢,就在這時候他遇到了自己的「自由女神」。一個令她心生痴迷的女人。對於自己的家庭他沒有任何眷戀,可能是藝術的延續,徐悲鴻慢慢發現這個孩子和兒時的自己有些相似,在畫畫上天賦異稟,於是決定教這個孩子畫畫。不幸的是在1920年這個孩子染上了天花,好像真的就像她的名字那樣真的應驗了,最後也沒有治好就去世了,沒有了孩子的妻子精神變得不正常,最後也抑鬱而終。
就這樣一個好好的家庭沒有了,徐悲鴻晚年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對妻子和孩子也是充滿了回憶,不過那又有什麼用呢,一切都為時已晚,不知道是不是有些才情的男子都很薄情,徐志摩如此,徐悲鴻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