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厭惡妻子,給兒子取名劫生,聽起來就晦氣,7歲那年果然出事了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說起民國時期的才子佳人又怎能避開林徽因呢?林徽因的一生中繞不開三位男子,分別是梁思成、金嶽霖和徐志摩,這四個人之間的糾葛旁人難以分辨,甚至有很多人說徐志摩的死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林徽因。
說起徐志摩,從詩人角度來說他的確才華橫溢,不過要說起他的情史和婚姻,知道內情的人無不加以白眼——此人簡直就是一個人渣!甚至就連他的表弟,金庸,都在書中暗諷自己的表哥。徐志摩對原配妻子的厭惡,終究是由於「包辦婚姻」的舊制害人。不單是他,民國時受此制度迫害的人不少,徐悲鴻也是其中之一。
由於父母逼迫,受過先進教育的徐悲鴻一開始也被逼無奈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按照咱們現在的想法來說,你即便是不滿意這個婚姻,不想娶這位妻子,那你留了女子的清白,日後與她和離各自相安豈不也好麼?可徐悲鴻不是這樣,那個時候的男人哪裡會如此為女人考慮?在不能違抗父母的前提下,徐悲鴻將怨氣都撒在妻子身上。
成親五年,徐悲鴻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由於不喜妻子,他對這個孩子也愛不起來,取了個名字叫劫生。後來他撇下妻子幼兒離家,在外有了自己的所愛,對家中愈發不上心。經年之後,劫生慢慢長大,他的名字讓人無不擔憂這個似乎不受祝福的小傢伙能否順利成人長大。不料劫生竟然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天分,小小年紀就在畫畫上展露出天賦,也因為此,徐悲鴻對自己的這個兒子也漸漸改觀。
正在事情有所轉機的時候,徐悲鴻的妻子去世,沒過多久,七歲的劫生也夭折了。小劫生的命運仿佛真的如他的名字一樣,不在父親的期盼下出生,最終也沒能躲過生命的劫難。稚子何其無辜,據說後來徐悲鴻每每回憶起來時,仍然對這短暫的父子情誼感到悔恨。但生命已逝,追悔又有什麼用呢?無論夫妻之間有著怎樣的矛盾,終究孩子是無辜的。包辦婚姻的制度害人,那男人們這種不體恤、不反抗到底還要連帶妻兒的舉措難道就好看了嗎?
徐悲鴻先生也許不會想到,當年自己的一句意氣之言,會成為自己追悔一生的事情。如果不將孩子作為自己情緒的宣洩口,如果不將自己的不滿與憤怒強加於他人身上,也許他能夠收穫到人生的慈悲也不一定,至少,到老時也不會有那麼多遺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