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李沁、秦昊主演的大型古裝劇《錦繡南歌》熱播。作為《錦繡未央》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的背景同樣設置在南北朝時期。不同於《錦繡未央》的是,這部電視劇沒有繼續北魏的故事,而是把目光定在了劉宋時期元嘉年間。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錦繡南歌》講述的是沈家失而復得的嫡長女——沈驪歌,與彭城王劉義康相識、相愛、一起推行新政,協助宋文帝開創出"元嘉之治"的太平盛世。最後,雙雙歸隱山林的故事。
電視劇不僅給了劉義康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更是給了他與愛人攜手退隱江湖的好結局。但是,歷史上的劉義康就沒有這麼好命了。輔佐自己的哥哥開創"元嘉之治"之後,就被自己的哥哥猜忌。最後,更是被親哥哥派人活活給悶死了,死不瞑目。
曾經官至宰相、權極一時的劉義康,是怎麼把自己的路一步步走死的?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 他爸是個暴發戶。
劉義康是劉裕的第四子,說起他爸劉裕可了不得。劉裕雖然自詡是劉邦之弟、楚王劉交的後人。但是他家從小家境貧寒,為了生計,落魄到砍柴為生。大字不識幾個,還愛賭博,這放現在就是妥妥的"敗家子"呀。
但是,千裡馬終會遇到自己的伯樂。劉裕的伯樂就是王謐(琅琊王氏王導之孫),王謐曾對他說:"你應當會成為一代英雄"。
或許正是受到這句話的鼓舞。後來,因緣際會,劉裕投身了北府軍。起初,他只是孫無終的一個司馬。後來,孫恩反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參與鎮壓孫恩。因為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屢戰屢勝,在北府軍舊部中頗有聲望。劉裕因此受到了當時的權臣桓玄的賞識,任命他為中兵參軍。作為一個次等士族,能在這高門望族掌握軍政大權的時代,獲得這樣的地位,是相當不易的。
元興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篡位稱帝,建立桓楚。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消除隱患,就想瓦解北府軍。那段時間,北府軍被血洗、幾乎遭到滅頂之災。為了自身的性命,劉裕暗中聯絡北府軍殘餘舊部,伺機反攻桓玄。
元興三年(404年)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北府軍舊部殘軍1700餘人,在京口舉兵起義。一舉擊敗桓楚大軍,桓玄棄城西逃。
在王謐等人的推舉下,劉裕一步步的走上了權力的巔峰。最後,消滅了南方各國、統一了南方。而後代晉自立,建立宋國,定都健康。
劉義康沾他老爸的光,在12歲的時候,就被他爸封了個豫州刺史兼四州軍事。等他爸稱帝之後,劉義康又被封為彭城王。這時候的彭城王只是掛名而已,政事大多有手下的幕僚處理。但是,身處高位的耳濡目染,還是為劉義康積累了不少的經驗。這也為日後拜相、代替兄長處理政務,打好了紮實的基礎。
從次等士族躋身皇族,劉家的地位發生了質的飛躍。劉宋建朝以來,為打破門閥專政的局面,劉家開啟了和高門士族之間的明爭暗鬥的艱難路程。《錦繡南歌》講述的就是以劉義康為首的皇族,與陸遠為代表的高門士族之間的鬥爭。
二、20歲走上人生的巔峰
劉裕頗有雄才大略,可惜就是命太短。好不容易登上皇位,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整頓吏治、重用寒族、開科考試(科考雛形),可惜,才當了兩年皇帝,就一命嗚呼了。留下一個亟需改革變強的國家和幾位輔政大臣給太子劉義符。
就在劉裕死後沒多久,徐羨之、傅亮、謝晦、檀道濟等輔臣就聯合起來把皇帝給廢了,順道把順位繼承人劉義真給殺了。之後,改立宜都王劉義隆(劉裕第三子)為帝。為什麼獨獨選了劉義隆,除了他坐擁荊州之地以外,我覺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劉義隆身體不好。幾位權臣,都覺得他好拿捏。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看似最弱的一位皇子,卻是個狠角色。一上臺,就把中央軍給控制了,沒多久,就把幾位輔臣給搞死了。然後,扶自己的親兄弟上位,擔任朝中要職。劉義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位的。
元嘉六年,劉義康因王弘推薦入朝任侍中,與王弘共輔朝政。其實,王弘這時候已經年老多病,所以,朝政大權幾乎就是在劉義康手中。而在入朝之前,劉義康就擔任荊州刺史並湘、雍州等八州軍事。荊州,那可是拱衛京都的重要關口(也是當初徐羨之他們死活要把荊州握在自己人手中的原因),劉義隆把這樣的重要的地方給劉義康,可見,皇帝對自己這位同父異母的弟弟的看重。
所以,與其說是王弘舉薦劉義康入朝共輔朝政,不如說他也是受皇帝的旨意。這也是為什麼劉義康一到朝廷中心,王弘就以身體不適為由,屢屢把朝事推給劉義康了。王弘浮沉官場多年,經歷了幾任皇帝,早就看透了其中的彎彎繞繞。
元嘉九年,王弘去世,劉義康又領了揚州刺史一職。至此,朝事幾乎就是劉義康在處理。加上宋文帝劉義隆身體不好,劉義康常常入宮侍疾,常常衣不解帶、連夜不寐、湯藥親試,故而,這時候兩兄弟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劉義康的權利也達到了頂峰,內外都是他的戰場。這時候的劉義康,如果有什麼不良的心思,估計是能成功的。
但是,劉義康卻並沒有那麼多心思,他就一心想著輔佐兄長、安邦定國、國泰民安。這和《錦繡南歌》演得差不多。但是,你沒心思不代表別人沒什麼想法呀。所以,權傾朝野的劉義康,完全不知道危險正一步步降臨。
三、成敗皆"蕭何",43歲,被兄長親賜毒酒。
在任何時候都不乏趨炎附勢之人,那些人看皇帝病懨懨的,劉義康是實際的掌權者。可能就覺得,皇帝這樣子也活不了幾年,等皇帝一死,這皇位不就是劉義康的囊中之物了嗎?於是,更賣力地為劉義康辦事了,甚至進貢的什麼好東西,都是挑最好的第一時間送到劉義康那裡。久而久之,這樣的事情多了,難免不會傳到皇帝的耳朵裡。於是,慢慢的,劉義隆就疏遠了劉義康。
更要命的是,這邊宋文帝還沒死呢,那邊劉義康的手下就明裡暗裡的暗示宋文帝立繼承人,還偷偷的去查閱晉康帝繼位之事。(兄終弟及的一位皇帝)。宋文帝知道這事之後,大為惱火。心想:我這還沒死呢,就開始打這些主意了。於是,更加疏遠劉義康了。甚至,有時候還和他唱反調。比如說,有一次,劉義康想推舉劉斌(就是這傢伙結黨,想推劉義康當皇帝,可見,劉斌應該是劉義康的親信。他的這些行為舉止,不管是自願為之,還是劉義康授意的,最後皇帝都會把這筆帳算到劉義康頭上。)做丹陽府尹,但是劉義康話還沒說出口,就被皇帝猜到了他的意圖。於是在劉義康開口之前,直接讓劉斌去做吳郡太守。可見,這時候的宋文帝已經很提防劉義康了。
元嘉十七年,宋文帝收殺了劉義康的親信劉湛、劉斌等一干人,這些人都是一直跟著劉義康的老人,可謂是劉義康的一級親信了。不僅如此,宋文帝還流放了何默子、罷黜王履於家。這回,二級親信也沒了。劉義康一看,頓時明白了。於是,他自請貶官出京。宋文帝就順勢把劉義康"送"到了豫章。如果事情到這,也算有個好結果了。可是,世事往往總是出乎人的預料。
元嘉二十二年,徐湛之告發範曄、孔熙先等密謀擁立劉義康為帝。事實上是怎樣,沒有人知道,反正這樣一來,範曄等被判處了死刑,罪名是謀反;劉義康也被廢為庶人,流放安成郡。宋文帝還派了將軍沈邵,帶兵看著劉義康。其實,這時候的劉義康相當於被軟禁了。雖然沒有多少人身自由,但好歹沒有性命之憂,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但是,當你的存在都成為威脅的時候,那離死就不遠了。劉義康的存在,就讓宋文帝寢食難安,他覺得劉義康隨時會危及到自己的生命。誰讓劉義康之前做宰相的時候這麼出色呢?禮賢下士、整頓吏治、推行新政等,一條條都讓宋文帝覺得如鯁在喉,只想一除為快。
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軍南下,南朝形勢危急。這時候的宋文帝想到遠在安成的劉義康,萬一有心人推舉劉義康為帝,到時候,內憂外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宋文帝果斷下令,讓中書舍人嚴龍,帶著毒藥到安成。但是,劉義康以"自殺者,不得入輪迴轉世"為由,拒絕服藥。於是,嚴龍就直接用被子把劉義康給悶死了。反正,皇帝要的是結果,哪會計較過程呢?完美交差才是王道。
四、 總結:
可憐的劉義康,年紀輕輕登上宰相之位,權傾朝野,一時風頭無兩。沒想到,死狀卻這麼的慘。甚至,在死後都不得葬入祖墳,只是以侯爵之禮下葬在安成。
沈約評價道:"彭城王照不窺古,本無卓爾之資,徒見昆弟之義,未識君臣之禮,冀以此家情,行之國道,主猜而猶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訓之微行,遂成滅親之大禍。"
所以,與人相處,界限感是多麼的重要!懂得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讓一份感情歷久彌新。君臣如是、兄弟如是、夫妻如是、朋友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