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本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然而,因為「進口轉基因原料卻不標識「」讓本已經過會的金龍魚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0年9月17日,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在官網上公布了《2020年8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名單,益海(昌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位列其中,益海(昌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是金龍魚旗下的子公司,在這份名單詳細列舉了該公司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10批次603.7噸初榨菜籽油,檢驗出了未標識的轉基因成分。
喜憂參半。
2020年9月18日,深交所發布《金龍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意向書》表示,金龍魚擬發行5.42億股,募集資金合計138.7億元。
金龍魚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呢?
中國市場食用油大王卻是「混血魚」
擬募資138.7億元,金龍魚這個市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的巨無霸就吸引了大眾的目光。
金龍魚我們並不陌生,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所熟知的「金龍魚」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土著,翻開層層歷史,這個1991年闖進大眾視野的金龍魚其實是條「混血魚」,而其創始人就是號稱「馬來西亞首富」,「北京國貿掌舵人」,「亞洲糖王」的郭鶴年。
郭鶴年其實是一名華裔。
1988年,郭鶴年命侄子郭孔豐視察中國市場,發現當時的中國多為散裝食用油,雜質多,油煙大,衛生安全還無保障,品牌食用油將會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1991年,小包裝油金龍魚走進中國,帶來一場獨屬中國的「糧油革命」。
「金龍魚」品牌的膾炙人口,自然離不開其實業公司益海嘉裡的「明珠蒙塵」。
毋庸置疑,在「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等益海嘉裡眾多知名品牌下脫穎而出的金龍魚,一直是益海嘉裡的頭把交椅。
益海嘉裡究竟是家什麼公司呢?
公開資料可知,益海嘉裡是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為核心的企業集團的簡稱,同時也是郭鶴年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共同投資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的一系列糧油食品加工、銷售等業務的統稱。是世界知名的小包裝油生產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產品涵蓋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麵粉、掛麵、調味品、牛奶、豆奶、餐飲用油、專用油脂、油脂科技等諸多領域,旗下眾多品牌在金龍魚的帶領下,已成為每一個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品牌。
這次闖進創業板IPO,對於在中國駐家29年的益海嘉裡來說,這不是一次「缺錢」後的補足,而是一次擺脫「純外資」頭銜,實現「中國人自己油」的機會。
對此,益海嘉裡金龍魚總裁穆彥魁曾對媒體表示:「融資並不是在國內上市的主要目的,但上市後,益海嘉裡自然可以成為一家國內公司,擺脫「外國投資」的頭銜和限制,也是進一步擴大益海嘉裡在中國業務的舉措。」
只是,他們的夢想成功實現嗎?
金龍魚陷「轉基因局」
魚欲成龍,必斷其阻。
益海嘉裡科創板上市之路存在或大或小的「絆腳石」,其中,關於轉基因的爭論就是其最受關注的一個——眾所周知,金龍魚旗下多款產品主要原料都是轉基因大豆油或菜籽油。
金龍魚食用植物調和油(轉基因)的配料表更是顯示,轉基因原料49%為轉基因大豆油,21%為轉基因菜籽油,合計轉基因原料佔比達70%。
近期,金龍魚採購的原料就因檢出未標示的轉基因成分而被拒入境。
來源:益海嘉裡公告
2020年9月16日,國家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2020年8月未準入境的食品信息》稱,益海嘉裡旗下子公司益海(昌吉)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的多達10批次,總量超過600噸的初榨菜籽油和初榨菜籽油因檢出未標示的轉基因成分而被拒入境。
2020年9月26日,益海嘉裡緊急闢謠,否認益海嘉裡存在「進口轉基因原料卻不標識」的情況,稱與供貨方採購合同明確要求為非轉基因菜籽毛油,但供貨方提供了由哈薩克斯坦第三方檢測單位出具的質量證明文件,文件標明該批油為非轉基因產品。但是中國檢驗機構卻檢出了轉基因成分,因此該批油已退回給託運人,沒有進口到國內。
益海嘉裡公布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指出了公司旗下有17家子公司取得相關資質在國家嚴格監控標準下嚴格按照程序生產著轉基因食品,並且公司將繼續致力於這方面的科研工作。
其實,中國早就對轉基因原料有嚴格的規定,作為中國最大的食用油企業不可能不知情——中國《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規定,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標識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必須遵守本辦法。凡是列入標識管理目錄並用於銷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當進行標識;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金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