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面狸說到霧霾

2020-12-05 梁萍說一說

曾有這麼一件往事:武昌蛇山黃鶴樓公園樹叢中,一隻花面狸被人們擒獲,交由市動物園飼養。這隻花面狸重約十公斤,長近一米,相貌兇悍,齒利嘴尖,靈活異常。其正身毛呈褐色,臉上毛黑白相間,四腿短小,尾巴長約半米。交接過程險象環生,工作人員將花面狸誘導到動物園的制式籠中時,頗費周折。身體極度柔軟的花面狸好像沒長骨頭似的,見縫就鑽。而且見人就咬,還不時發出尖厲的叫聲,甚至將捆綁其腿的鐵絲咬成鋸齒形。

就是這樣的禽獸,如果探究一下它的特性,會發現其間有著不少的學問呢。

狸,俗稱野貓,屬脊椎動物哺乳類貓科,大小似狐,有斑如貓,圓頭大尾,善竊雞鴨、捕鼠,古籍中多有記載。《說文解字》:「狸(狸的異體字),伏獸。」徐鍇《說文解字系傳》:「狸善藏伏也。」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善伏之獸,即俗所謂野貓。」狸善搏雞捕鼠,宋羅願《爾雅翼》:「狸,善搏者也。」因此被人們稱為「搏狸」「搏牲」。狸搏雞捕鼠的一套特殊本領,就是捕獲獵物前先埋伏不動,突然縱身向前,咬住拖走,乾淨利索,所以被人們稱為「伏獸」。也正因為這一特點,古籍中,狸與埋相通。當狸作埋講時要讀mái音。如《周禮·大宗伯》:「以狸沈祭山林川澤。」「狸沈」就是「埋沉」。古代祭祀山林之神用埋牲於土中的辦法,而祭祀河水之神用沉牲於水中的辦法。古代稱魚、鱉、龜、蚌之類的東西為「狸(埋)物」,因為這些動物常把身體埋藏於水、泥中。古代,又稱藏在房屋孔穴中的蟲子為「狸(埋)蟲」。

不僅如此,由於狸的這一特性,還造出一些分別字來。狸的埋伏狀態與其他物品掩藏在泥土草叢中無異,所以既有從土的「埋」,還有從草的「薶(mái)」。《集韻·皆韻》:「薶,《說文》『瘞(yì)也。或作狸、埋』。」「瘞」就是「埋」。《漢書·楚元王傳》:「又多殺宮人,生薶工匠,計以萬數。」「生薶」就是「生埋」,活埋。

又如「霾」,《字彙補·雨部》:「霾,與埋通,瘞也。」古籍中,霾常作遮掩、隱沒、埋藏講。如《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擊鳴鼓。」是說,戰車的兩輪被泥土埋住,駕車的馬匹也動彈不得,楚國的將士們仍手持鼓棰使勁敲打。詩中的「霾」就是「埋」。現在常說陰霾、塵霾、霧霾,「霧霾」是時下一個熱門話題。霧霾是說空氣中水汽和塵埃很多,能見度甚低,遠近看不清楚,好像被掩藏、遮蓋住一樣,這也與「狸(埋)」的意思相類。

其實,「霾」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字形作,雨字頭下是一隻動物的形象,可能是狸,周圍有三小點,疑表示塵埃。《詩經》中也出現了「霾」字的身影,如《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詩寫的是一個女子在霧霾滿天的日子裡,心情鬱悶,不由懷念起她的心上人來。其中「霾」正是霧霾之義。

由此可見,古人把從土、從草、從雨之mái,都用動物狸的形象去詮釋,狸這種動物在古人心目中的分量一定很重。

相關焦點

  • 猴面鷹落入陷阱正掙扎 花面狸奄奄一息須截肢
    於是,警方聯合縣農業與科學技術局、縣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對兩隻花面狸和一隻草鴞進行了緊急救助。  據悉,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在下鄉途中,路過一叢林,聽到一聲聲鳥的慘叫聲。走近一看發現一隻像貓頭鷹的大鳥(後辨認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草鴞,又名猴面鷹)被捕鳥器夾住,正在掙扎。大鳥附近,駐村工作隊員還陸續發現兩隻奄奄一息的花面狸(又名果子狸)。
  • 花狸那廝
    家人隔一會兒盯著外面,我把花狸沾過的衣物加洗毒液洗過,晾在燕園的陽光下。喝茶,嗑瓜子,茶過三遍,口裡寡淡,話題又扯到花狸上。這廝去哪兒了?梁園雖好,也非久留之地。朋友戲:一個流浪貓而已,瞧把這心操的。語畢,花狸出現了,步態遲緩,神情木訥。緩緩爬到它常呆的椅子上,一動不動。我湊過去,花狸的臉上和嘴角有細細的劃痕滲出血,一邊的鬍鬚少了幾根。
  • 驢友徒步發現雲豹,母豹捕捉花面狸失手,公豹捕到獵物分給母豹吃
    當地的嚮導說,有人在夜晚走進叢林,看到馬來雲豹捕獵的過程。一隻母豹安靜地蹲在樹幹上,等待獵物。等了好一陣子,像幽靈一般,輕輕跳躍到另一棵樹上,利用尾巴保持身體平衡,眼睛發出精光,四處搜尋。視覺、聽覺、嗅覺俱佳的雲豹,聽到樹下一陣細微聲響,一隻花面狸出來覓食,行動十分小心。
  • 青島安裝200面新式太陽能發光標誌牌 能穿透霧霾
    青島安裝200面新式太陽能發光標誌牌 能穿透霧霾 來源:大眾網   作者:李敏   2014-06-18 17:23:00
  • 歷史悠久的花面狸,為何又被稱為果子狸?
    早期人們會根據花面狸面部斑紋的特徵差異將花面狸屬劃分3種,但實際上這些類群的面部斑紋的差異很大[1]。花面狸為靈貓科果子狸屬,廣泛分布於亞洲南部各國,在我國可見於長江流域以及江南各個省區,往北可達到北京和山西大同,是靈貓科動物分布最北的一種,由於它的臉具有清晰的白紋,與黑色形成明顯的反差,黑白相稱。
  • 三亞查獲一輛非法運輸貨車,花面狸等200多隻野生動物獲救
    三亞查獲一輛非法運輸貨車,花面狸等200多隻野生動物獲救 邢東偉、翟小功/法制網 2017-10-24 15:29
  • 宋代《富貴花狸圖》賞析
    宋代《富貴花狸圖》宋人 絹本設色 畫軸 141x107.5 cm《富貴花狸》雖無年款,但畫中除主題牡丹與狸外花瓣及花緣的柔和翻轉,不但傳達其綽約風姿,也展現著徽宗畫院所講究的充滿細節與變化的寫實技巧。牡丹花的枝幹、嫩莖,及或俯或仰、各自翻轉的茂盛葉片,形成了複雜構圖。顯示宮廷畫家善於觀察及寫生的技巧。宮廷中的貓犬類寵物,常以紅色緞帶裝飾,〈富貴花狸〉中的狸亦是如此,並與不明的環狀物系在一起。這隻狸似乎正受某樣東西的吸引,維持足部不外露的特別姿勢。
  • 作為宋代一名合格的「鏟屎官」,我與花狸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而我家的花狸相較於鬧騰又粘人的小奶狗,就顯得乖巧不少了,為此我也沒少和弟弟爭辯,到底是誰的小夥伴更可愛,更乖巧的事情,每次弟弟都被我說的眼眶通紅,領著他的狗一溜煙跑了,而我則抱著花狸笑到直不起腰來。我們宋朝有一位名叫胡仲弓的詩人,他就寫了一首詩,叫做《睡貓》,內容是這樣說的:「瓶呂鬥粟鼠竊盡,床上狸奴睡不知。無奈家人猶愛護,買魚和飯養如兒。」其實這樣愛護貓,並將它們當成兒子一般來愛護,在我們這裡是很正常的,我自己就是,平常能夠照顧到花狸的地方我都會親自動手,不勞煩丫鬟。
  • 科普 果子狸
    果子狸 果子狸(Paguma larvata),又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的唯一物種,體長60cm左右,尾長約50cm,體重4-9公斤,面部有一道自鼻端至頭後的白色縱紋,面頰也有白色的斑紋,故而得名花面狸。
  • 從SARS果子狸到「紅燒果子狸」
    南海「慶豐食品城」狂賣果子狸  南方日報記者六入市場,追蹤販運貨車  林業部門揭開非法團夥黑幕  從SARS果子狸到「紅燒果子狸」  南方調查  線索提供:  020-87360888  nfshend@163.com
  • 遊釣人生之記錄篇,東北野生溪水魚,花狸棒子。
    花狸棒子魚,學名,北方須鰍,民間叫法很多,花泥鰍,花媳婦,泥鰍勾子,等等,這種小型溪水魚在中國的分布並不算廣泛,以東北三省為主要分布,新疆和河北北部也有分布,花狸棒子魚這種小型溪水魚,對水質有一定要求。
  • 野生動物果子狸,因為長得好看,成為了大家賺錢的商機?
    大家聽說過果子狸這個動物嗎?這裡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果子狸這個動物學名其實叫花面狸,還有其他的別稱,花面狸、白鼻狗、花面棕櫚貓、毛老鼠等等,大家有聽說過嗎?果子狸不僅長相十分的好看,還是花面狸屬當中的一種十分珍貴的野生動物,外形看起來和老鼠,倉鼠差不多,一般毛髮顏色為黃灰褐色,還有一些白色相間,身材有的也是圓滾滾的,頸部粗短,四肢也很短。
  • 關於果子狸(圖)
    1月7日,北京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和市林業局聯合制定了緊急通知,要求從即日起,北京市場嚴禁任何單位、組織或個人以任何形式銷售、屠宰或食用果子狸。同時,將對果子狸進行全面的「體檢」,一旦發現有SARS病毒存在,將立即採取相關措施。
  • 古人遇風沙霧霾怎麼穿戴
    古代沒有口罩,遇到風沙霧霾怎麼辦?早在先秦時,古人已設計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後又發明更時尚的羃離(罒下離字)、帷帽等。此外,古人的衣袖、巾帕亦都能派上用場……  先秦時期已開始穿戴「面衣」  《禮記》記載:「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古人對付風沙霧霾的首選「裝備」,大概要數面衣了。
  • 果子狸,你到底冤不冤?
    不查不知道,一查挺喜歡,原來果子狸長的機靈可愛,是靈貓科中的一種動物,因面紋黑白相襯明顯而得名「花面狸」,又因食性獨特,愛吃植物,尤其愛吃水果,故稱「果子狸」。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果子狸還是一種益獸,因為鼠類是其非常喜愛的食材。可以說,果子狸本是一種性格機敏,與人無害的可愛的小動物。可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霧霾與鮮氧、冬季與春天,隔著一個綠島的距離
    近兩日,聊城又迎來了一波寒潮,最低-19℃的氣溫著實讓大家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天寒地凍。此次寒潮天氣過程降溫劇烈、氣溫低、風力大,在本就不常開窗的冬季,這期間家家戶戶更是把門窗關的嚴密緊實。
  • 遇見了,梨子味兒的花狸
    拉過打開的電腦,從文檔的末尾拉到最開始,「故事的開始,是一個梨子味兒的女人,拉著我的手叫我快點跑,那小手嫩得,至今難忘。」然後回車。你怎麼還不來罵我,還不來幫我收拾房間,還不擰我一把,還不把我拉到你的懷裡,是不是因為那天我對你說的話有點過分。我只是說,我想再見到你而已。我只是說,我想吃你親手做的飯而已。我只是說,陽光還有你我都想要而已。
  • 暗訪廣州野味市場:從SARS果子狸到"紅燒果子狸"
    老王說,到了。  慶豐食品城實為野味檔。此地歸南海黃岐管轄,處於廣州白雲、荔灣、佛山南海交界。老王說:「開業才一兩個月,檔主幾乎全是從增槎路搬來。這個地方『三難管』,除了我們搞這行的,沒有幾個人清楚。」  記者先後六入該市場,暗訪所見,觸目驚心。
  • 小狸花到景點避雨,誰料竟意外給自己找了份工作……
    工作人員考慮到這個搗蛋鬼是來避雨的,也沒有趕它走,還為它找了個紙盒做窩,小狸花滿意的睡了進去,看著還挺舒坦。怕它被人打擾,工作人員還在紙盒上認認真真的寫上了「避雨中」的字樣。從這天起,小狸花便成了千光寺的常客,有事沒事就會來坐坐,雖然大多數時間還是在雨天出沒。因為深受工作人員們的喜愛,它還被收編,委派了在纜車處檢票的任務。
  • 果子狸半夜偷葡萄掉進水缸裡 吃葡萄還吐葡萄皮
    唐師傅說,昨日清晨6點多,他起來到小花園一看,水缸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體毛灰白相間,還以為誰家小狗、小貓掉進來了,再仔細一看,臉尖尖的,又像是狐狸。「幸好水很淺,臥在裡面也不危險。」  它怎麼會掉進水缸呢?唐師傅說,葡萄架上本來還有四五串已經變紅的葡萄,現在都不見了,地上還有一堆葡萄皮。據此推測,這位「小客人」是嘴饞偷吃葡萄,結果從葡萄架上跌落,剛好就掉進水缸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