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傳承,所以出現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即無論自己是否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他們總是希望子孫後代能夠實現甚至超越自己的目標。
但事實上,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不同的。家長應該做的是在關鍵時刻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指導,其他的路應該留給孩子自己。那么正確的方向是什麼?比如有這樣一句話,「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是先賢教化人這一方面的經驗總結。
那是什麼意思?我們先看,釣魚窮三代。眾所周知,在古代,大多數人的食物都是自給自足的,而在古代沒有冰箱。因此,對於肉類食品,尤其是魚類,人們只能在當天捕撈和食用。迫於生計,老百姓的生活大多忙碌。為了減少額外的捕魚時間,想吃魚的人會順流而下捕魚,這樣既方便又快捷。
只有那些無所事事的有錢人才有時間去釣魚。因此,在古代,花時間在這上面的人很難取得任何成就。窮三年都是委婉的說法。
說到公子哥,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樣的畫面。一個穿著華麗衣服的年輕人手裡拿著一個鳥籠,籠子裡有一隻珍貴的小鳥在歡快地跳躍。公子哥經常逗它,吹口哨來吸引鳥兒的注意。
的確,這是很多電視劇想體現出這是位紈絝子弟習慣性情節。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養得起鳥。只有富裕的家庭才有閒暇養鳥,甚至買昂貴的籠子和配飾來襯託。不過,雖然逗鳥很好玩,但時間在不經意間卻越來越少了。拿別人努力的時間去逗鳥,自然這一生都毀了。
其實,這句諺語是告誡後人不要玩物喪志。做事要分清主次,學會克制欲望。但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話才是精華。下句是這樣說的,一朝學會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若是戀上鷹,兩眼含淚望天空。
這句狗攆兔其實是形容古代的賭博活動,賭博很容易上癮,一旦感染,很多人很難跳出來,直到傾家蕩產,了結餘生。
鷹是權力的象徵。因此,在古代,許多野心勃勃的人都喜歡鷹來滿足他們的崇高情操,顯示他們的霸氣。鷹是食肉動物。在古代,生產力是稀缺的。普通家庭幾乎不能吃肉,但富裕和高貴的家庭卻以肉餵鷹。不得不說這很可悲。
而老鷹很難馴服,一旦回到天空,恐怕只會讓人含淚望著天空。這句諺語和前一句不同。它既反映了時間浪費的悲哀,也點明了古代富貴人家的娛樂活動是怎麼樣的。
老祖宗的話不過簡簡單單數十個字,卻講的字字在理,果然祖宗的智慧'誠不欺我'!那麼想要更多地學習老祖宗的智慧,應該從何入手呢?
曾國藩曾經寫道,'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可見,曾國藩是非常喜歡《智囊全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進行翻閱,慰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
這本書包括了從先秦到明朝的將近2000則智慧故事,涉及領域廣泛,因此無論是什麼領域的人,都可以從中學習到生活的智慧。
《智囊全集》可是是千古謀略第一書,古代名臣紀曉嵐喜歡看《智囊全集》,康熙大帝認為《智囊全集》是國之利器,現代有萬達總裁王健林將它列為必讀書目,要求萬達高層必看《智囊全集》。
不過有些人說這本書是文言文寫成的,沒有相關的知識,根本沒有辦法讀懂這本書啊!讀不懂還怎麼學習智慧呢?
因此建議大家看一看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他完美還原了原書的內容,但是每一則小故事背後都有最為權威的白話文注釋,還搭配了精美的圖畫,讓讀者能夠更加容易讀懂。
每一則小故事都很簡短,非常適合當今時代的快節奏閱讀了,無論什麼時候,隨手拿起來就可以閱讀一篇,隨時隨地學習大智慧。全書都最直接、最集中地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態度、人生價值和愛憎之情,是研究馮夢龍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馮夢龍自己也說:'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