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2020-12-06 屌人講文化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小編認為,在先祖們留下的雕塑中,表現得最多的就是動物。這是因為從古至今,人和動物是分不開的。無名的藝術家把一種類似於鼎的飲食容器兩,用泥土塑成狗、龜、豬的形狀,再燒成陶器,既實用,又有美感,別具匠心。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一隻約七千年前的小豬,四肢很短,身子肥壯,腹部鼓出,嘴伸出,似乎要拱著什麼,很是生動。 在黑龍江寧安的鶯歌嶺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五隻陶塑小豬,有的體態豐碩,四條小足短而粗,後腿又伸直欲走,是小豬的形象;有的卻體態勻稱,似乎已是成年豬。湖北、山西等地原始文化遺址都出土了陶塑雞,說明我國馴養雞的歷史很早。湖北天門市鄧家灣出土的陶塑雞,是一隻養肥了的雞,昂著頭,尖嘴短尾巴,很是逼真。

河姆渡小豬

捕魚是古人重要的食物來源。原始人類對這水中的生靈是心懷感激的,也在仔細觀察、塑造它們。在約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中,就發現了泥塑的小魚,魚頭,它們的身子和尾巴都被塑了出來,有展開的魚鰭,還戳有一個個圓圈表示魚鱗,很有裝飾性。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木柄,上邊也刻著魚形,把魚頭和魚身等表現了出來。約五千年前的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遺址也出土了玉雕魚,身圓尾短,魚鰓歷歷在目,顯得圓滑可愛。小編感覺直到今天,這些小動物陶塑還能吸引我們。因為它們被先祖們仔細觀察、精心塑造、注入了自己的愛心。

泥塑的小魚

我們的先祖除了親近身邊的雞羊,也眺望那些兇猛的充滿力量的鳥獸。魚在水中遊,虎在林中躍,鳥兒凌空翱翔等等,那麼多的猛獸在活動、在奔跳、在搏擊。古人對於它們是十分敬畏的。像蛇、蜥蜴、鷹、梟(貓頭鷹)、虎、熊、龜等等,都具備著古人無法達到的一些神奇能力,人們膜拜它們,更希望能夠具備和它們一樣的本領,和嚴酷的大自然搏鬥。這就是動物圖騰崇拜。正如學者們指出的:「商周時期以及以後的繪畫、雕塑中盛行的龍、鳳、梟、朱雀、玄武、金烏、蟾蜍等神話性質的紋樣圖案,也許和這時代蜥蜴、鷹、梟、烏龜、蛙等動物與形象有著信仰。上的繼承演變關係。」(《美術史論叢刊》第二輯,陳少豐、楊庚新文)它們是動物崇拜的開端。

雕塑

首先是蛇。人們對它是又敬又畏的。它能夠在洪水到來時在水中遊弋,其生殖能力很強,又具備毒性,很是兇猛。所以人們崇拜蛇,希望它帶來雨水,帶來穀物豐收和人口繁衍,還希望藉助它的內猛來驅除不祥之物。蛇逐漸就演變為龍,威力無比,能夠呼風喚雨,興風作浪,能使人間五穀豐登,驅除邪惡,帶來幸福和吉祥。龍的形象是蛇身,馬頭、魚鱗、鹿角、鷹爪,還融合鼉(鱷魚)等水族的特點,甚至還有龍捲風的飛旋。但龍最重要的特徵還是蛇身。從七八千年前的龍直到今天,龍為蛇身的特徵始終保持著。在西安半坡的一件陶盆上,有兩條蟠卷的蛇,按照浮雕的形式來做,都把頭伸向器口,互為相對,頗有意趣。古代雕塑還有把蛇裝飾在身體、頭部的。如甘肅臨洮早年曾發現彩繪的陶製人頭型(現藏瑞典),頭後繞以蛇。這都是蛇崇拜的反映。

蛇雕塑

濮陽老城遺址佔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條飛龍。 用一個個蚌殼塑造的遨遊於天宇的飛龍。這是中華第一龍,兩條腿上有銳利的爪,頭上有角,睜開巨口,吐出長舌,甩動著尾巴,可謂栩栩如生。它是蛇的身軀,又融合了馬頭和鹿角、鷹爪、魚的尾巴,是各種圖騰的組合。此外遺址中還有一淺穴,裡邊有蚌塑的虎、鹿。又有第三組蚌塑,為一人騎在龍身上,龍昂著頭,伸長頸,蜷身飛騰,正是人王兼神乘龍馭虎飛翔於太空的意思。

紅山文化中也出土不少玉龍。一般有兩種,一種是c形,身軀細瘦如鉤,另一種則身體較肥厚,頭較大,吻部有皺紋,似熊一般。如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一件c形碧玉龍,身軀蜷曲如圓弧,像一彎新月,腦後髭毛飛揚,腦袋向前伸,刻出長吻和眼。王朝聞先生指出,它的姿態暗示著強烈的運動感,充滿活力。各地還有許多的獸頭龍出土,它們是把各種野獸的頭部和龍身結合在一起。雕塑的龍從此不斷出現在中華大地上。隋代趙州橋石欄杆上的蛟龍,明清時故宮、山東孔廟以及各地寺廟石柱上的巨龍,三龍壁、五龍壁、九龍壁上的五色斑斕的飛龍,南方客家人村落中的石龍等等殿閣屋脊和鴟吻上的雙龍戲珠、盤龍。北京觀象臺天文儀器上的重重疊疊的銅等等它們和繪畫、文學、舞蹈中的龍一起,使中國成為龍的國度。

玉龍

西安半坡也有陶製小鳥出土,只抓住鳥的頭部的大形。還出現了把獸和鳥結合在一起的造型。有一件狗頭鳥尾的陶塑小品,上邊是一隻狗的身子和頭,身子彎折,下部卻是鳥的尾巴,可能蘊含著某種宗教性的含義。山東西城鎮出土陶製小鳥,大眼睛尖嘴巴,塑著頭冠和尾部,很是生動。湖北天門市石家河也出土有小陶燕,燕子昂起頭,有分叉的尾巴。雖只是大形,卻抓住了飛鳥的運動感。良渚文化之中也出土有玉雕燕子等。陝西華縣柳子鎮出土的一件陶鶚頭,就像是-件前衛的藝術品,只有一個圓形的頭部,兩隻大眼空洞洞地,很是突出,眼周圍有細睫毛,頭上也有一-支支細羽,都是用細竹片刻畫出來的,活生生地表現了貓頭鷹頭這個主題。

遠古的鳳或者就是一種駕風而翔的猛禽。最早的鳳字和風字是一致的。大鵬鳥的神話也許就是由此而來。鳳凰隨後又集中了最美麗的一些鳥類的特徵。孔雀、雄雞、紅腹錦雞,毛羽斑斕,這些中原曾經有過的鳥兒的美麗特徵都出現在鳳凰身上。甚至遠古曾有過的鴕鳥,也可能就是鳳凰的原型之一(學者何新先生對此作過考證)。鷹隼、梟或者說猛禽的特點也加在它的身上,使其成為一個新的綜合體。於是絢麗的、強勁有力的鳳凰飛舞起來。

陶製小鳥

與濮陽的「中華第一龍」 相伴的是「中華第一虎」。 它是一隻蚌塑的虎,腦袋很大,四肢作奔走狀,頭上有雙角,尾巴甩動,顯出一頭猛虎的糾糾雄風。至今,虎仍是因為它的兇猛受到人們的喜愛。龍虎既是天象的代表,也是陰陽的象徵,和後世道家的哲學、養生等不無關係。濮陽還出土有蚌塑鹿等。熊是大獸,在遠古遺址中出土的一些玉龍,往往是熊和龍的合體,可見熊也很受人崇拜。北京平谷上宅遺址曾出土一件猴形飾品,用黑色滑石雕制,圓眼睛、尖頷、翹耳朵,甚是可愛,猴身上穿有小孔,可以懸掛身上。

這些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圖騰崇拜,可以說一直延續至今。 今天的舞龍、舞鳳、划龍舟、鳳舟等都是其體現形式。「龍飛鳳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充滿力量的象徵。還有熊、虎、鹿、龜等,也都成為吉祥符號,在民族藝術中反覆出現。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雖然是小編聽說的經歷,但是直至現在我都無法清楚地回答自己到底親歷過的是哪個「卑爾根",因為你越是想深入地了解卑爾根的時候,你就越是會感覺到它的矛盾性和多重性。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曇曜五窟和賓陽三洞
    本文乃作者胖胖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大動蕩時期,從東漢末期農民起義、三國時期軍閥混戰,到北方少數民族侵入中原、形成南北分立的局面。在近200年的時間內,戰火紛飛,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 中國瓷器文化發展,景德鎮陶瓷,人物雕塑研究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國時期,由於不受封建王權的控制,景德鎮的雕塑瓷在市場的刺激下逐漸地繁榮起來,出現了許多雕塑名家和精品之作。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陶瓷雕塑表現內容主要體現在現實題材上,多表現新社會的生活,注重現實題材的描繪,創作了一系列現實題材的加彩瓷雕,如表現放爆竹、拔蘿蔔、餵鴿子等情景及各種勞動人民的角色,以謳歌新社會和新生活。從上面可以看出,人物雕塑是各個時代表現的主要內容,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現實生活和審美風格。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圖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古人對自然、上天,乃至萬物的高度崇拜。上古人們無法解釋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但這些物質條件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基本條件,所以在他們的想像中出現了一種極其神秘、崇高的東西,他們將它稱之為「神靈」。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
  • 傳統工藝美術在雕塑設計中的應用-林榮泰雕刻藝術
    對傳統工藝美術中文化的總結,表面上是技術經驗,實際上是人生觀的考量,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文化的烙印。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理解,使人們意識到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價值,但傳統工藝美術在當代社會的融入與傳承,仍然面臨許多現實問題,需要人們思考、研究,並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推動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中國神話裡的龍,大部分都是蛇進化的,山神都是拿蛇的,可見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 古代傳統文化,圖騰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原始裝飾對服飾的作用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母性的神聖地位與圖騰崇拜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在人類朦昧意識產生初期,還有一種在科學的今天看來是歪曲了的意識(在當時視其為真理
  • 東方醒獅,全球最大的獅子雕塑在中國
    全球最大的獅子雕塑·東方醒獅這座全球最大的獅子雕塑用緬甸黃金樟整體雕刻而成,其高4.35米,重達39噸,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木雕像,屹立街頭如一座山,霸氣十足,它還有個十分響亮的名字:東方醒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子代表著勇敢,力量,具有避惡、招財功能,是社會等級和身份的象徵,古人常常在宮殿、王府、衙署、宅邸等處擺放守門石獅,現在的銀行、商鋪門前也常見石獅子。唐宋時代只有帝王宮殿、墓前才有資格用石獅子守衛。在不斷的文化演變中,掛著鈴鐺,以搶球和抱幼獅作為中國獅子文化的固定格式。雄獅的前腳踩著一隻繡球,既象徵著權力,又象徵著一統天下。
  • 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在廈門舉行
    近日,以「傳承圖騰文化,弘揚中國精神,助力姓氏申遺」為主題的首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申遺·王鷺鷹家文化藝術展在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雕塑藝術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活動。中華姓氏文化學者袁義達、聶振強等專家學者高度肯定了中華姓氏圖騰文化研究的當代意義。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慧可斷臂和達摩面壁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江蘇省蘇州吳縣甪直鎮,是美麗的江南水鄉。鎮裡有座寺院,叫保聖寺。內保存的羅漢塑像是宋代彩塑遺蹟中的珍寶,它與山東長清靈巖寺的羅漢塑像和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的侍女塑像一樣都表現出了宋代彩塑的高度藝術成就,在雕塑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保聖內的羅漢塑像原有18尊,1927年寺院遭受大火,部分塑像受到損壞。著名的學者蔡元培、顧頡剛等人為了保護倖存的塑像,在寺內籌建了古物館,將殘存的塑像移入館內,現共存有9尊。
  • 玻璃鋼材質蝴蝶雕塑-房地產樹脂蝴蝶雕塑訂製
    玻璃鋼材質蝴蝶雕塑-房地產樹脂蝴蝶雕塑訂製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國城雕事業風起雲湧、勢頭不減的原因所在。」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宋春華說。玻璃鋼雕塑人類社會存在以來,藝術一直是整個人類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於對自然現象還無確地解釋,於是產生了原始,他們以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神靈的崇拜。隨著原始的發展,原始雕塑藝術也作為祭祀信仰、崇拜觀念的體現方式或表達形式而得以發展。
  • 中國文化的圖騰-漢字
    圖騰,是人類由原始生存階段步入理性階段的裡程碑。文化,是人類繁衍生息累積與發展中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的展現。文化圖騰,是人類生活形態與社會形態步入理性的裡程碑。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文字的演變,更確切地說漢字形態的演變更能如實地反映出中國的文華脈絡。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體一路走來,無數個鮮活的人物。這一脈,就是中華文化。在橫豎撇捺鉤提點裡可以看到中國文華對形意的重視,由夜觀天象、仰觀俯察到內聖外王、天人合一!
  • 中國神妖大全之《丹雀》: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
    在原始時期,中國南方的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為丹雀,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傳說炎帝曾得丹雀所銜九穗禾。杜甫曾有詩云:「丹雀銜書來,暮棲何鄉樹?」傳說神農曾得丹雀所銜九穗禾,並將種子分給先民。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蛇在古代為什麼被作為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著什麼?
    為什麼在中國古代會產生對蛇的崇拜?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伊甸園中蛇因引誘夏娃吃下禁果而被趕了出來,殃及亞當,是惡毒、誘惑的象徵。在東方,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也是人首蛇身,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女媧伏羲蛇身交纏的圖畫,創造了後來的人類,受到膜拜。可以說蛇在東西方文化中崇拜與遭受唾棄並存,這讓蛇類在當今各地區傳統文化裡有著亦正亦邪的角色。
  • 中國傳統雕塑文化,商周時期的牛形尊,及商周時期的犀牛尊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從婦好墓中還出土了一對著名的青銅器一鴨尊。 它們口小無流,應該不是實用酒器。通高45. 9釐米,內部鑄著「婦好」的銘文,外形宛如一對貓頭鷹蹲踞於地,昂起頭,圓睜著眼睛,寬喙醒目。
  • 英文字母不鏽鋼雕塑-白銀不鏽鋼雕塑文字廠
    校園雕塑通過被解讀,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群體的環境知覺,同時從雕塑作品中領會特定文名稱:不鏽鋼校園師生雕塑老師為打傘雕塑創意人物雕塑校園雕塑積澱著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價值,蘊含有巨大的潛在的教育意義。校園雕塑通過被解讀,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群體的環境知覺,同時從雕塑作品中領會特定文化的設計思想、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受到影響。
  • 於小菓引領文創發展新模式,讓中式點心為傳統文化代言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樹立文化自信的出發點,只有做好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文化才會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響力。 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新中式精品點心於小菓創始人於進江先生在研發點心產品的同時,一直致力於復興各地傳統文化,「中華圖騰——於小菓點心模具藝術展暨周口非遺民俗文化展」就是一次對河南傳統文化泥泥狗再生的全新探索和推廣。
  • 玻璃鋼大白菜雕塑-巴中樹脂白菜雕塑生產廠家
    雕塑的種類繁多,玻璃鋼彩繪雕塑就是雕塑的一種,近幾年玻璃鋼彩繪雕塑深受人們的歡迎,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看見它們的身影,那麼大家知道為何玻璃鋼彩繪雕塑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嗎。植物雕塑又稱傳統的植物修剪,是將觀賞植物修剪成古老的自然形,給人們帶來古雅之感,或修剪成各種建築,動物等奇特的形式,使植物的葉、花、果等組成的圖案相映成趣,既有植物的綠色之美,又有動物的生動活潑,美中不足的是植物自身的顏色單一。
  • 「東洋鏡」創刊號:中國雕塑藝術「四大名著」之一/中國雕塑史奠基...
    「東洋鏡」前期致力於日本漢學界在中國雕塑、藝術、建築領域的研究成果,期待與「西洋鏡」一道為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者及愛好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史料。書籍介紹第一輯初版於1915年,原名《中國美術史·雕塑篇》,是大村西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