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文化發展,景德鎮陶瓷,人物雕塑研究

2021-01-09 香薷手工坊

本文乃作者小衫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民國時期,由於不受封建王權的控制,景德鎮的雕塑瓷在市場的刺激下逐漸地繁榮起來,出現了許多雕塑名家和精品之作。從雕塑的題材、內容和技法來看,每個藝術家各有所長,有的擅長佛教題材,有的擅長道教題材,有的擅長世俗人物,有的藝術家主攻仕女雕像,有的善於表現老年人,可謂風格特點迥異。曾龍升的粉彩文天祥"瓷塑」,高22.9釐米,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此離塑頭挽髮髻,面部表情嚴肅,衣服外為藍釉金彩,內為綠釉金彩,人物從內到外透露著文天祥的勇敢大義、一身正氣。

整個雕塑從人物的塑造到彩繪的描摹都十分認真仔細。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陶瓷雕塑表現內容主要體現在現實題材上,多表現新社會的生活,注重現實題材的描繪,創作了一系列現實題材的加彩瓷雕,如表現放爆竹、拔蘿蔔、餵鴿子等情景及各種勞動人民的角色,以謳歌新社會和新生活。從上面可以看出,人物雕塑是各個時代表現的主要內容,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現實生活和審美風格。

新中國成立陶瓷雕塑

如何水根的《支援》就是表現慶祝豐收的場景。這是一件表現三個人物的組雕,男性人物為一主要勞動力, 所站位置是雕塑的主體,右手拿著收割稻穀的鐮刀,左手拿著一綑紮好的稻穀,頭戴汗巾,上身穿短袖,腰間繫著勒緊的腰帶,下 身穿短褲,打著赤腳,整個人物造型渾厚結實,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勞動人民形象。女性人物頭扎手絹,上身穿著花布上衣,為農家婦女,與其靠在一起對視的是一一個手中拿著鐮刀和草帽的少先隊員,她繫著鮮豔的紅領巾,表現出前來支援收割的意思。三者臉上都流露著豐收的喜悅。人物的彩繪主要是在服飾和頭巾上,體現的是勞動人民的粗布衣褂。

何水根的《支援》

「文革期間,傳統的雕塑瓷被認為是封建社會的舊文化而遭到破壞,代之而起的是一種與當時的氛圍一致的雕塑瓷創作,這時比較流行的題材有革命領袖人物、工農兵形象、批鬥地主惡霸、革命樣板戲"、世界人民大團結等。在表現時一律採用高、 大、全、紅、光、亮的標準,姿態一致、動作概念化的樣板戲在景德鎮的陶瓷雕塑界也有所表現,曾山東和李恭坤1958 年合作了《智取威虎山》,京劇《智取威虎山》。

景德鎮的陶瓷雕塑

在「文革」期間被列為八大樣板戲之一,此瓷雕每個人物形象都塑造得十分英勇、幹練,所有的人物都向右上方仰著頭,體現出滿腔熱血,革命目標一致,這種姿勢是「文革」期間標準的樣板姿態。面部上橘紅彩,體現出解放軍或者普通勞動人民紅光亮的特點,服飾主要是用新材料進行上彩,以藍和綠色為主色調,為解放軍本身的服飾色彩,色調比較沉著和樸素。除了樣板戲之外,領袖人物毛澤東的形象也是這一時期藝術表現的主要對象。

瓷雕

《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紅太陽》是由曾山東、李恭坤、劉遠長、劉祖燃集體創作的大型瓷雕,中心人物為毛主席,毛主席做揮手狀,比其他的人物刻畫得高大、慈祥,工農兵、少數民族和亞非拉國家的人民簇擁在主席周圍,手中拿著紅寶書,人物的姿態與前者雷同,均為仰視狀,身體也有種升騰的姿勢,呈現出激昂的姿態。在色釉的使用上以紅黃色為主色調,中間夾雜著藍、褐等色彩。人物形象刻畫得十分逼真,比如亞非拉國家的代表,把非洲人的皮膚描繪為黑褐色,而並不是純黑,非洲人厚嘴唇、大鼻子的特點也表現得十分明顯。這一時期刻畫的政治性雕塑成為雕塑界的一一種樣板,而其他傳統題材的瓷雕創作基本終止了,直到改革開放時期,傳統的藝術才得以復甦。

《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紅太陽》

動物是與人類相伴的另一生物物種,人類的祖先不但在巖石上刻畫狩獵的動物,也用黏土捏制各種動物泥塑造型。原始先民有以動物為崇拜對象的,《聖經》中記載了猶太人先祖遊牧荒野時向金牛犢像禱告的故事。動物是人類藝術創作的永恆主題之一。

景德鎮的動物陶瓷雕塑主要用作墓葬名器、玩具或陳設用器。「六朝時 期的北方地區,名器隨葬是一種十分流行的習俗。故而,出土陶質明器的數量頗多,器型也較豐富,主要有灶、井、倉、碓、磨、廁、畜圈、牛、羊、豬、狗、雞、鴨等,造型樸實、逼真,是當時家居生活的真實寫照。」古人對於墓葬習俗有一定的規範:「凡大葬後墓內不立明器神煞,亡靈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咎也。」田其中的「名器神煞」就是指專為隨葬而製作的神異怪物及與陰陽迷信相關的俑類和塑像。回動物雕塑表現內容主要有神獸、禽獸和鳥類。神獸是傳說中的動物形象,如朱雀、麒麟、仙鶴、鳳凰、龍、鎮墓獸等,多使用在墓葬中。動物在古代表現較多的是狗、豬、雞、鴨、羊、大象、獅子、貓、馬、牛、猴、老虎、鹿等,鳥類主要有孔雀、錦雞、喜鵲、鸚鵡、鷹等。這裡,根據其用途,將其歸納為神獸類雕塑造像、玩具類動物雕塑和陳設類動物雕塑。

參考資料《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研究》

相關焦點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在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試驗區的大背景下,近日,《中國新聞周刊》刊載了朱虹一篇題為《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的文章,文中對景德鎮歷史地位進行了系統剖析,並以此希望景德鎮能夠在下一步的發展當中更好地明確陶瓷發展目標和市場定位,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巨大合力,共同助推景德鎮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今日,對該文進行轉載,以饗讀者,敬請關注。
  • 陶瓷題材郵票PK:唐三彩發行第一,景德鎮瓷器最有名氣價格卻最低
    中國陶瓷享譽海內外,也是中國文化和古代技藝的象徵,我國早在60年代就開始陸續發行陶瓷題材郵票,這一系列的郵票,設計不拘一格,枚數規格豐富多彩,是中國郵票特有的一個系列。唐三彩:全套8枚,發行量150萬。
  • 景德鎮陶瓷的外銷包裝
    景德鎮陶瓷外銷包裝的變革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摒棄稻草,二是摒棄木絲,三是由「運輸包裝」向「商品包裝」過渡。為了解陶瓷外銷包裝的歷史,我們採訪了孟木根、薛圓圓、朱瑛幾位從事陶瓷外銷包裝工作的師傅。孟木根說:「我這一輩子就是兩個字『包裝』。上世紀60年代初,景德鎮的陶瓷生產發展的很快,尤其是出口陶瓷需求量大,包裝工人不夠,就向社會上招工。
  • 「奢侈品」的景德鎮瓷器,如今打五折也沒人要,網友:當地人太黑
    瓷器,是我國著名的文化特產之一。近幾百年來,江西省景德鎮市出產的瓷器更是聞名遐邇。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景德鎮瓷器被當作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推向全世界各個國家。景德鎮的白瓷、玲瓏瓷、青花瓷、粉瓷等等其它釉色的瓷器真是讓人目不暇接,其製作工藝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 沈偉:拙論道教文化對明代中國陶瓷紋飾的影響
    因此「道教」紋飾在我們的陶瓷裝飾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或者說從另一個方面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宗教文化的一個體現窗口。這些精美紋飾讓我們著迷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對這些紋飾的研究和欣賞,讓我們了解「道教」紋飾的具體內容,更可以對我們的宗教信仰文化有著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學術探討功能。
  • 景德鎮瓷器好,但是你們都買對了嗎?
    直到今天,很多愛瓷之人在景德鎮總是會買到很多商家從外地調來的瓷器,並且還誤以為就是景德鎮的本土瓷,這一點是讓做景德鎮瓷的匠人們很是無奈。兩者看起來十分相似,但是價格卻相差很大,景德鎮的瓷器價格遠遠高於這些瓷器,很多人都不知道為什麼,也分不清二者的區別在哪。
  • 景德鎮十大瓷廠精品瓷器亮相南京
    圖為:2019年9月8日,70件(套)出自景德鎮"十大瓷廠"的精品瓷器亮相,都產於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讓陶瓷愛好者大飽眼福。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宋寧攝2019年9月8日,由南京文化產業協會主辦的"國窯風華景德鎮十大瓷廠陶瓷藝術展"在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舉行,70件(套)出自景德鎮"十大瓷廠"的精品瓷器亮相,有經典的青花玲瓏瓷瓶、和平萬歲青花瓷缸;也有色彩豔麗的刷皮花燈、重工粉彩孔雀牡丹瓶、天青釉粉彩開光人物瓶;還有"韶山"瓷板,以及高山族舞等頗具時代風採的瓷器等,都產於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讓陶瓷愛好者大飽眼福
  • 用騎兵換瓷器的國王收藏的中國瓷器
    攝影/丁佳榮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於7月26日至11月3日舉辦的「白色金子 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中,奧古斯都二世用騎兵換瓷器的故事引起了觀眾的濃厚興趣,觀眾在驚嘆於國王的「壯舉」的同時,也在發問:這個國王為何如此痴迷瓷器?他收藏有什麼樣的中國瓷器?德國德勒斯登國家藝術收藏館的陶瓷藏品就是建立在奧古斯都二世所收藏瓷器的基礎之上的。
  • 景德鎮陶瓷界一千萬可買大師稱號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地方,在職和退休的國家級大師(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有11人,在職的江西省大師7人、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8人,如今「國大師」(國家級大師)又添一翼。在記者參觀的半個小時內,就有一位買家連看都不看一眼瓷器,開口便問:「哪個是國大師的瓶子?」  買大師,出價一千萬元?
  • 80後女記者轉型做主播,快手賣景德鎮精品手工瓷器單場銷售過萬
    家人大都從事陶瓷設計生產的相關工作,所以葉雲從小就學習繪畫,高考考入景德鎮陶瓷大學學習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幼年時濃厚的陶瓷氛圍和四年的專業學習,讓葉雲一直對手工瓷器保有本真的熱愛與堅持。  2010年,葉雲大學畢業,進入景德鎮日報成為一名記者,負責陶瓷大師的專訪欄目。在與瓷器大家的頻繁接觸中,葉雲對陶瓷生意萌生了興趣。2015年,她辭去記者工作,開始經營自己的線下實體店。
  • 潮汕5年老鵝頭+景德鎮「官窯」烤鴨,瓷器王國走出的最in瓷文化餐廳落戶真如
    30秒了解餐廳概況瓷·憶 瓷文化餐廳以「瓷享千年、憶味之道」為品牌定位,以「茶韻、瓷魂、中國味」為文化元素,將大師級水準的硬體設計與景德鎮陶瓷藝術氛圍完美結合,詮釋著茶、瓷、味的舌尖盛宴。瓷·憶星光耀店由加拿大華裔設計師威廉·姆易主筆設計,在繼承傳統陶瓷文化精髓的基礎上,以景德鎮顏色釉為基礎,融入現代理念,主打簡約乾淨,表達自由超凡的意境。
  • 九穀燒:中國瓷器的東瀛變身
    風水輪流轉,當年從中國學來的造瓷藝術,如今竟會銷回瓷器的故鄉,這真是瓷器的奇妙旅程,也是我這次隨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考察海上瓷器之路的重要內容。 加賀藩的九穀村 日本古代名瓷,南有有田燒,北有九穀燒。有田燒靠著伊萬裏海港,賀藩國江沼郡的九穀村(今屬石川縣加賀市),西邊也有海港。
  • 清三代官窯瓷器稀缺 市場受寵風頭正盛
    如果想想研究宋代到明代的古董瓷器,沒有幾個億的資金支持,買到真品的可能性接近於零。而即使「清三代」的官窯瓷器也較為罕見。因為大部分官窯都被博物館和大藏家珍藏,一般不容易出手,普通藏友很少有機會見到。清三代的眾多官窯顏色釉陶瓷品種中,有些始於明代,清代只是加以繼承和發展,如藍釉、黃釉、綠釉、紫釉和醬色釉等,有些屬於將明代早期流傳但後期失傳的工藝技術重新發掘創新的,如郎窯紅、豇豆紅等,也有一些純屬清三代景德鎮官窯的新創,如胭脂水、烏金釉、天藍釉、珊瑚紅、秋葵綠等。為了適應清三代日益豐富的裝飾方法,景德鎮御窯廠生產了名目繁多的瓷器造型。
  • 去景德鎮老廠的街邊走走,終於明白為什麼景德鎮瓷器的價格那麼低
    在景德鎮有個叫「老廠」的地方,這裡現在並不是廠而是一個大型陶瓷批發零售市場,可以這麼說,老廠集陶瓷生產和經營於一體,是民間陶瓷生產的私人作坊聚集地。那天剛走進老廠就發現一個師傅正用板車推著一車大花瓶在路上走,師傅說這些花瓶剛燒制好坯子,正要拿去繪畫呢。
  • 「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條弄「——景德鎮古街裡弄群落
    有的裡弄現在還有生產瓷器的小作坊景德鎮古街裡弄群落,歷史久,數量多,質量好,類型豐富,曾有"九街十八巷,一百零八條弄"之說。是千年古鎮風貌變遷和陶瓷歷史文化發展的直接見證,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景德鎮這些古樸典雅的古街裡弄無論從物質還是人文的角度去看,都很有特點。
  • 瓷器上的一道風景——人物經典故事
    別的都好理解,人物故事究竟是什麼?盤中或瓶身畫著的畫,也不會動,怎麼就成故事了呢?為了一探究竟,記者採訪了資深陶瓷藏家、大河鑑寶陶瓷鑑定專家李衛國,請他為記者答疑解惑。    古代的「教科書」    李衛國告訴記者,凡是書畫,有畫必有意,陶瓷上的每一幅畫表達的都是中國傳統故事。
  • 這是中國的瓷都,千年窯火不斷,一件瓷器價值2.3億成鎮館之寶
    要問什麼最能代表中國?那非瓷器莫屬,瓷器的英文「china」,它與中國「china」為同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 ,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開始燒制瓷器。直到13世紀,瓷器才傳入歐洲,精美的造型、潔白如玉的質地,立刻受到了歐洲皇室貴族的熱捧。
  • 賞陶瓷做彩繪,景盛婦女之家與孩子們幸福有約!
    為什麼china既是中國,又意為陶瓷?被稱作千年瓷都,景德鎮有何特殊之處?省婦聯「幸福有約」婦女之家幸福家庭建設項目走進武昌區徐家棚街湖北景盛婦女之家向未成年人普及中國陶瓷文化還可以拿起畫筆親身體驗陶瓷彩繪!
  • 一筆青花勾勒出中國面貌,小瓷瓶推動大世界,青花瓷帶動中國外交
    中國的陶瓷,是世界文明的,陶瓷的英文是china,中國的英文也是China,可見陶瓷對於中國來說有多重要。在眾多的陶瓷種類當中,又以青花瓷為之最,被人們譽為「國之瑰寶,瓷之榮光」。元朝時期,北方的蒙古族統一了中國,受到遊牧文化的影響,瓷器的花紋變化也非常大。元代以前的漢民族崇尚節儉,素雅的風格,所以瓷器以「素」著稱,但是元朝之後,蒙古族比較喜歡繁複的裝飾,瓷器的花紋上面也變得更複雜多樣,樣式也更為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