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什麼最能代表中國?那非瓷器莫屬,瓷器的英文「china」,它與中國「china」為同一詞。中國是瓷器的故鄉 ,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古人就開始燒制瓷器。直到13世紀,瓷器才傳入歐洲,精美的造型、潔白如玉的質地,立刻受到了歐洲皇室貴族的熱捧。在當時的歐洲最貴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來自中國的資器。此行來到中國「瓷都」江西景德鎮,走進中國瓷器博物館,尋找中國瓷器的發展歷史和曾經的輝煌。
說起景德鎮,很多人或許以為這是一個鎮,其實它是江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別名 「瓷都 」。 景德鎮從漢代開始燒制陶器,從東晉開始燒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鎮瓷器以典雅素淨的青花,五彩繽紛的色釉,明麗雋秀的彩繪,玲瓏剔透的薄胎等名揚天下,被譽為「中華瓷國之瑰寶」。(2019年5月拍攝於江西景德鎮。)
此行我來到江西景德鎮的中國陶瓷博物館,這裡收藏著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以及從漢朝以來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瓷器珍品3萬多件,這其中包括國家珍貴文物500多件,集中展示了景德鎮千年制瓷史中的代表品種與精品作品。
走進館內首先介紹了景德鎮瓷器的發展過程。景德鎮從東晉開始燒制瓷器,到了宋朝和元朝有了飛速的發展,明、清時期在珠山設御窯,成為全國制瓷的中心。然而,景德鎮瓷器的出名,還得歸功於當地產的一種「高嶺土」,這是製作瓷器的上等原料,因產自景德鎮高嶺村而得名。
說到高嶺土,我要先來說下歐洲人的製作瓷器的發展過程。13世紀,當中國的瓷器傳入歐洲後,這些造型精美,潔白如玉的瓷器立刻受到歐洲人的喜歡,且價格昂貴,甚至超過黃金珠寶的價格,被稱為「白色的黃金」,當時的歐洲人也以擁有中國瓷器為炫耀的資本。
在大量引進中國瓷器的同時,西方人更想得到制瓷的技術,他們開始自行研發。但這一切猶如大海撈針,他們用蛋殼、蝦殼、魚肉、蛋白,甚至用上了牛馬糞等各種材料製作,其結果可想而知,這高嶺土更是他們無法製作瓷器的關鍵。在當時的中國,瓷器製作技術屬於國家機密,為防止技術外洩,景德鎮甚至不能讓外國人過夜。
為了得到中國制瓷技術與配方,歐洲人派遣了很多的傳教士和商人,在景德鎮從事諜戰活動。這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法蘭西王國國王路易十六派來的一位名叫佩裡·昂特雷科萊(中文名叫殷弘緒)的法國人,他靠給康熙皇帝進貢法國紅酒,獲得了景德鎮的居住權。
然而,殷弘緒在景德鎮潛伏了足足10年,從做苦力到學徒,最終偷學到了瓷器製作的全部攻略,再把這些攻略偷偷寄回法國,很快法國人就製作出了自己瓷器,從此瓷器製作傳遍了整個歐洲。
雖然歐洲人掌握了瓷器製作技術,如今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超越了中國,但中國古瓷器,還是世界各地收藏界寵兒。圖上這個杯子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沒錯這就是2014年蘇富比春拍中出價2.8人民幣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不過這隻屬於複製品。
當然作為中國的瓷都,瓷器博物館怎麼能沒有鎮館之寶。就是這隻,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瓶子不大,高約50cm左右,瓶口很小,瓶身上面豐滿,底下收腹。整個瓶子是拼接而成,有明顯接縫,瓶身繪有五層青花色紋飾,體態優美,畫工精細,看著挺舊。據介紹這隻瓶子價值2.3億人民幣,不過我好像感覺不到它的價值,當然我只是個外行,不知有懂行的朋沒,歡迎評論。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