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將蘋果分為不同等級,河南商報記者購買了一箱標價「70元一箱」的蘋果
成箱蘋果背後的「秘密」紙箱夾層灌注了水泥
紙箱中有壞果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興佳/文 記者 王訪賢/圖
鄭州消費者李女士稱,她前段時間買的一整箱煙臺富士蘋果,底層「藏」了很多壞果、小果,紙箱夾層裡還灌注了水泥。
紙箱灌水泥背後有啥秘密?連日來,河南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市民反映】
整箱蘋果底層「藏」壞果
紙箱夾層灌水泥
鄭州市民李女士講述了她買成箱水果遇到的奇怪經歷。
前段時間,她去鄭州毛莊農產品批發市場買蘋果,因為買一箱比零買便宜,再加上是又脆又甜的煙臺富士蘋果,於是李女士買了一整箱回來。
紙箱裡,上層的蘋果確實大且多汁。有一天,她在清理屋內的瓶瓶罐罐時,把箱內蘋果都搬了出來,準備放到冰箱內。這時她才發現,箱內下面兩層大多是小果子,有幾個甚至是壞掉的。
隨後的一幕,更令她感到奇怪。
當她拎起空箱子的時候,卻感覺異常重,「一個薄薄的箱子不該這麼重啊,左看右看,看不出有什麼奇怪的地方,於是伸手撕開……紙箱瓦楞縫裡竟然灌的是水泥。」
感覺到買水果時「被騙」的,不止一個。多名消費者向河南商報記者訴苦稱,「遇到過上層是大蘋果、下層是小蘋果的。」
更有消費者對此習以為常,「成箱的水果就這樣,下層是小的,還有壞的,把蘋果上的標籤貼在壞的地方。箱子的隔板很重,都算在蘋果重量裡了。」
【記者體驗】
買回24斤蘋果
紙箱重3.5斤且灌有水泥
為了搞清真相,河南商報記者前往李女士所說的攤位前,購買一箱富士蘋果。
河南商報記者挑中的,正是李女士曾購買的同款同包裝蘋果。
攤位的女老闆稱,一箱有二三十斤重,按箱賣,一箱70元。
女老闆挑出一箱蘋果,河南商報記者打開後,發現最底層有一些帶黑色斑點和凍傷的壞果,要求女老闆更換了一箱。
女老闆將更換後的成箱水果現場稱重,24.1斤。河南商報記者付了70元錢後,搬著水果離開。
隨後,河南商報記者將成箱水果打開。水果分三層,每層用紙板隔開。第一層和第二層相對完好,第三層就不一樣了:11個蘋果裡,其中9個均不同程度出現黑色斑點或者凍傷痕跡,餘下兩個果子還比較小。
隨後撕開紙箱,河南商報記者發現,紙箱夾層裡確實有水泥,這也證實了李女士關於紙箱灌注水泥的說法。
至此,從購買到開箱驗貨,河南商報記者做了全程錄像,紙箱未曾離開鏡頭。
河南商報記者稱了一下空紙箱的重量,顯示3.5斤。
之後,河南商報記者攜帶紙箱及水果返回市場找商家。
商戶稱,紙箱灌注水泥並非自己所為,從原產地進貨時,水果就帶有這種紙箱包裝,且水果要經過長途運輸,灌注水泥的目的是為了紙箱更結實,運輸過程中不致被壓扁壓壞。
商家表示,願意退換貨。但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比「退換貨」更重要的,是想弄清楚:在水果箱的夾層灌注水泥的行為,究竟該如何界定?是否屬於欺詐消費者?是否屬於違規經營?
【工商部門說法】
源頭就是這種紙箱
並非商戶刻意欺騙消費者
河南商報記者帶著水果前往該市場所屬的鄭州惠濟區老鴉陳工商所,尋求對該行為的界定。
老鴉陳工商所投訴接待大廳工作人員檢查後稱,如果實際稱重少於商戶所說的重量,屬於缺斤少兩,如果箱子裡加了多餘雜物重物,屬於摻假使假。至於紙箱夾層灌注水泥,他們判斷不了。
不過,該工商所一負責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問題並不是出在商戶身上,原產地在包裝時用的就是這種紙箱,原產地給商戶的理由是:水果在搬運過程中會出現磕碰、撞擊,容易受潮,所以在紙箱內加注硬東西,防止出現這些問題。
食品流通歸食藥監局管
「如果要求商戶不用原產地的包裝,蘋果運回後再倒箱,換包裝,這樣價格勢必會提升,最終又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食品流通歸食藥監局管,我們也在考慮,幾個部門能不能坐到一塊,協商解決這個問題。(這)並不是商戶刻意欺騙消費者。我們也在嘗試與原產地溝通,怎樣在包裝及運輸過程中,將損耗降到最低。」上述老鴉陳工商所負責人解釋道。
【食藥監局說法】
紙箱灌水泥涉嫌欺詐
屬工商部門監管
水果紙箱灌水泥,底層蘋果出現壞果,商家是否涉嫌違規經營?既然工商部門說食品流通歸食藥監部門管,那食藥監部門又會如何界定這一行為?
河南商報記者向惠濟區食藥監局進行求證。一人士受訪時解釋稱,「夾層裡出現水泥,涉嫌欺詐,這些屬於工商部門監管領域。」
河南商報記者撥打工商部門12315電話再次進行諮詢。接聽電話的客服人員稱,如果是按照重量賣,紙箱灌水泥行為屬於欺詐,如果是按照整箱賣,並不屬於欺詐。
出現壞果
可找商家協商退換貨
那麼購買的整箱水果,箱底果子出現黑斑,又屬於什麼性質的問題?
惠濟區食藥監局一人士解釋稱,「出現小果、壞果,涉嫌以次充好,這些屬於工商部門管轄。」
隨後,河南商報記者又撥打工商部門12315熱線,卻得到截然相反的答覆:「出現壞果或者歪瓜裂棗,屬於食品問題,我們不受理。」
無奈之下,就壞果問題,河南商報記者再次向惠濟區食藥監局求證。對方稱,農產品變質腐敗,屬於正常現象,可以找商家協商進行退換貨。
【財經快評】
越求證 越糊塗
對於類似消費問題,你怎麼看?如果市民有類似遭遇,到底該向哪個部門尋求幫助?為此,河南商報記者在惠濟區工商部門和食藥監部門來回求證,得到的答案卻莫衷一是。
紙箱夾層灌注水泥、底層水果和上層水果質量不一致存在壞果的相關問題,究竟該如何界定性質,究竟該誰管轄,河南商報記者越求證,反而越糊塗了。
如果你有類似遭遇,也可撥打河南商報熱線0371-86088666反映。
而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相關方案顯示,將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市場監管機構重組之後,老百姓再遇到此類消費問題,希望能得到較為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