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飼養寵物貓狗,有時候能派上特別的用處,比如讓它們幫忙照顧別的動物,有一隻狗和小老虎交上了朋友,是不是能吹一年?
狗子和小老虎交上朋友,友誼卻只能持續半年
南非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裡,養了一隻孟加拉虎。emmmm……
這隻孟加拉虎剛出生就遇上了不幸:它的母親不愛它。
不愛孩子也就算了,但母老虎居然對自己的小虎崽一頓毒打,幸好飼養員發現,把它們分開了。
誰說的虎毒不食子來著?
小虎崽不能和媽媽一起長大了,只好被人類收養。
為了讓它的行為更接近野性,人們決定給它找個伴兒,結果工作人員養的一條寵物狗和小老虎看對了眼。
很快小老虎就天天和狗子玩在了一起,它們的關係相當好。
每次寵物狗在自己的籠子裡待著,都會一臉悲傷,好像在想念好朋友。
不過這樣的友誼只能持續六個月,因為工作人員已經發現小老虎的「玩耍」有點危險,它每次撲倒小狗以後,就會攻擊它的喉嚨。
現在它還是咬著玩的,再過半年,小老虎長大了,一切就不再是玩耍,而是來真的了。
不知道小狗是否了解自己是個活靶子的事實呢……聽到這樣的事實,它會不會傷心呢?
寫作「玩耍」,讀作「學習」
動物幼崽都會玩遊戲,和自己的家人打成一團,你追我趕,互相啃咬。
其實這些動作都是它們未來生存的技巧,小時候的「玩耍」,其實是它們在學習的過程。
動物本能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能讓動物明白小時候要和自己的家人演練技巧,一旦長大了,它們就只把這些動作用在敵人身上。
就好像一夜之間從新手村進入了正式的冒險地圖一樣,心態都轉變了。
所謂貓科動物的「馴化」,其實很殘忍
我們總覺得比起狗來,貓不那麼喜歡聽從人類的指令。其實是因為貓科動物沒有團隊協助捕獵的本能,都是單打獨鬥的,所以它們不需要聽人類的指令。
而狗一般都是群體作業的,所以它們很容易把主人當成同夥。
我們知道家養的貓咪性格較溫順,野生貓咪性格較粗獷,那也是因為在野外,不彪悍一點誰也沒法生存下去。
性格溫順的貓,是會被自然淘汰的,只是因為遇到了人類。
所以人類對貓科動物的「馴化」,其實是一種很殘忍的行為,這完全不同於對狗的馴化。
貓科動物會像小撒嬌鬼一樣天天纏著主人,只是因為它們被過度溺愛以後,忘記了自己要長大。
在它們眼裡,主人就是它們的媽媽,它們表現出的「親人」,其實是和媽媽撒嬌。
不過不是所有的貓科動物和人類關係好,都是因為長不大。
如果一隻貓科動物同時保有野性,但也很喜歡你,那可能是它把你當成了真正的朋友,甚至「孩子」,比如一些貓會主動打獵,抓點老鼠麻雀之類的送給主人。
但這種「親人」行為,完全是貓咪自身的選擇,它喜歡你,所以親近你,而不是你馴化了它。
這也是很多人不提倡飼養野生動物做寵物的理由。
在這裡,和小狗一起玩耍的小老虎,就沒有失去本性。正是因為它每天和小狗一起打鬧,本能才會一點點覺醒,讓它不會甘心一輩子窩在人類懷裡討吃的。
工作人員也是良苦用心啊。
狗為什麼會喜歡收養別的動物?
犬科動物裡,尤其是狗和狼,特別喜歡收留別的動物幼崽。
一方面是因為動物幼崽身上的信息素,能夠激發它們對幼崽的關愛之心。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成群生活的動物,社交性很強,會很容易對其他動物產生感情。
很多主人養狗的時候,都會遭遇到狗的焦慮問題,它們不喜歡獨處,如果主人沒有花很多時間和它們玩耍,它們會孤獨,然後開始用拆家等方式發洩自己的焦慮。
給寵物狗一個毛絨玩具,能夠極大地降低寵物狗的孤獨感。
雖然小老虎和小狗暫時成為童年的朋友,不過假如人類沒有過分幹預,而是任其發展,也許有一天,長大以後的老虎,會把小狗當成食物;也可能會在被激怒的時候,一掌拍向它的天靈感。
這註定是一段BE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