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總有一天他們會慢慢衰老,意識模糊,我們如何與他們溝通和相處?如何改善他們的關係?如何照料他們?如何理解他們的言行並且適當地應對?當我們老了,有一天也會和父母一樣,迷失在時間的長河裡,如何度過老年的難關?
對於這些問題,不妨聽聽日本作家岸見一郎怎麼理解的。
01
我們能為父母做的事情有很多,改善關係的決心可以改變一切。
02
我們都有老去的一天,現在整理和學習照護一下父母,未嘗不是給孩子做的一種榜樣。
03
消極照護父母的人,在父母身上找出了問題,他們認為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自己才不能照護父母,認為照護是艱難的,但實際上,他們是為了證明「照護是艱難的」才去找父母身上的問題。
04
如果我們抱著我們為父母做了很多,父母不但不知感恩,還仍然不知足和埋怨的心態照護父母,是無法與父母構建良好關係。
05
父母活著本就是對家人在做貢獻。我們能做的,就是靜靜陪伴。
06
我們的社會已經忘掉了這樣的一種力量,即只要靜靜陪伴在旁、無須做什麼的力量。
07
父母尚在,我們還知來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有父母才有家。
08
理解父母才能和諧相處,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父母。
09
父母身體不再自如,記憶力減弱,身體各項技能衰退,但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改變,讓他們在年老體衰時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理解父母的言行並恰當地應對,避免和父母陷入不必要的衝突。
10
為沒有變化而高興,父母活著就是意義。
11
忘掉那個曾經完美的父母,享受陪伴的力量;學會成為父母的朋友。
12
生命是一場奇妙而又複雜的旅程。我們應該就在當下改善和父母的關係;我們選擇不了父母,只能和父母共度人生,因此我們要多去思考怎麼做,有些事情不要糾結為什麼;碰到有不可抗力時不過度自責;